近日寒潮不斷,成都最低氣溫跌破0℃,汶川地震中倖存的「豬堅強」估計活不過今年春節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引起網友的關注和議論。負責飼養「豬堅強」的龔國成介紹,冬天精神差點很正常,雖然無法自主站立,但在攙扶下,一頓依然能吃20斤左右的豬食,總體狀態不錯,不至於活不過春節。
1月12日,成都建川博物館內,「豬堅強」躺在「別墅」草垛上,蓋著棉被,烤著暖爐,睡意正酣。本文圖片均為視覺中國 IC 圖「豬堅強」今年4月就將滿14歲,如果按豬平均15歲的壽命計算,它已相當於百歲老人。其原是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村民萬興明家養的一頭母豬,2008年汶川地震後1歲的它被埋廢墟下,靠吃木炭和水頑強維持生命,被埋36天後獲救。被救後,許多市民、網友呼籲,不要把這頭豬變成餐桌上的美味,並為其取名「豬堅強」。
2008年汶川大地震36天後被救的「豬堅強」。
「豬堅強」的原飼養主人萬興明。2008年6月,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用1.38萬元將「豬堅強」從原主人手中買下,飼養在博物館裡供遊人參觀。樊建川表示,「豬堅強」代表著一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美好意義。
2017年3月7日,建川博物館,「豬堅強」住所共有一室一廳兩間房子。外面的客廳是睡覺和供人觀賞之處,裡面一間是它吃飯睡覺洗澡的地方。
2020年1月3日,即將過完本命年的豬堅強,在成都建川博物館與遊客互動。
2020年5月,「豬堅強」在別墅前散步。當年1月,豬堅強」搬進獨棟別墅,這是一套外形設計呈豬型的獨棟建築,50平方米麵積,分成豬生活區和遊人參觀區。今年50歲的飼養員龔國成是「豬堅強」的第三任飼養員,自2015年2月1日起開始照顧「豬堅強」,至今已經第6個年頭了。龔國成說,現在天冷,它睡的時間居多,這並不意味著它快死了。「豬的習性本來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冬天到了,更不喜歡動。當然,『豬堅強』狀態是不如年輕的時候,但也不至於活不過春節。」
進入冬天,「豬堅強」睡的時間居多。近日,受年齡、低溫以及地震時造成殘疾的影響,「豬堅強」後腿無法自主站立。「其實,每年冬天『豬堅強』走都比較困難,前幾年冬天也因氣溫太低和腳傷無法站立,取消散了步活動。只要挺過寒潮,春季升溫後它的狀態會越來越好。」龔國成說。
「豬堅強」在飼養員的攙扶下吃營養餐。
趁著「豬堅強」吃飯期間,飼養員龔國成給其四條腿上藥。現在,「豬堅強」的「別墅」內已放置暖爐,後腿雖然無法自主站立,但每天中午在龔國成的攙扶下,緩慢步行幾米用餐,一頓依然能吃約20斤左右飼料。飼料是生態青菜切碎後,經過加熱,再混入玉米粉攪拌而成的營養餐。
飼養員龔國成在製作營養餐。「『豬堅強』還是比較健康的,飲食正常,消化正常,體溫正常,只是後腿功能有些退化。作為一個飼養員來說,將盡職盡責把它飼養好。」每次離開時,龔國成還會特意為「豬堅強」蓋好棉被。龔國成稱,其實所有生命都有始有終,我的工作就是把它伺候到「老」。
龔國成為「豬堅強」蓋好棉被。距汶川地震已過去12年,「豬堅強」已經作為一種抗震精神的象徵而存在。至今,每天仍有大量遊客前來建川博物館參觀,有遊客專門為其送來蘋果,希望它平安過冬。
1月11日,遊客專程來看望「豬堅強」。(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