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420位百歲老人共同的心聲:感恩遇上「最好的時代」

2020-12-22 中國文明網

  

宿遷市洋河新區重陽敬老宴現場。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常言道,山中常有千年松,世間難逢百歲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百歲老人是無價之寶。對於一個社會來說,百歲老人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和時代的巨變。

  今年的10月25日是農曆九月九日,傳統的重陽節。在全國第八個老年節到來之際,江蘇宿遷為20位百歲老人授予「生態人瑞獎」,以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彰顯「生態宿遷、長壽之鄉」的社會影響力。近日,記者採訪了三位百歲老人,通過她們的故事,折射出近代中國百年的滄桑巨變。

  年齡最大的已117歲, 

  宿遷「百歲奶奶」多於「百歲爺爺」 

  宿遷市老齡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百歲以上老人420位,其中,男性有73位,約佔17%;女性有347位,約佔83%。從百歲老人的男女比例來看,女性優勢明顯,平均10個百歲老人中有8個為女性。

宿遷市洋河新區重陽敬老宴現場。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在「拼」年齡方面,女性也更勝一籌。目前,宿遷的「長壽冠軍」是宿城區陳集鎮的陳素梅老人,今年117歲高齡。男性百歲老人中,最高年齡為114歲,為沭陽縣萬匹鄉的黃錦芝老人。

  根據統計,宿遷百歲老人「最扎堆」的福地是沭陽縣,多達127位。其次是泗洪縣,百歲老人有94位,位居第三的是泗陽縣,百歲老人有71位。

  從城鄉分布上看,農村百歲老人遠遠多於生活在城鎮的百歲老人。以沭陽為例,城鎮百歲老人有15人,農村百歲老人則多達112人。對此,宿遷市老齡辦相關負責人丁冬菊說,這或與生活習慣有關。「農村人的飲食以清淡、素食為主,由於食物更天然,患上『富貴病』的機會相對較少。農村人運動量更多,農村婦女家務活不少,高齡男性甚至還下地幹活。」多位基層老齡辦的工作人員走訪百歲老人後發現,這些長壽老人身上都有生活習慣好、心態豁達、勤快、愛運動、熱心腸等特點,特別是對現在的美好生活感到十分滿足,紛紛表示遇到了最好的時代。

  據了解,自2010年起,宿遷市政府每年都會開展「生態人瑞獎」評選活動。凡定居在宿遷市範圍內,年齡在100周歲以上,本人身心健康,勤勞簡樸,無不良生活習慣;教育子女有方,子孫事業有成,群眾認可,家庭幸福美滿;鄰裡關係和諧,德高望重,群眾口碑好的城鄉居民皆可參加評選。

  今年,在20名榮獲「生態人瑞獎」的百歲老人中,沭陽5位,泗陽4位,泗洪4位,宿豫2位,宿城2位,宿遷經開區1位,宿遷市湖濱新區1位,宿遷市洋河新區1位。

  此外,從2012年開始,宿遷全面實施80周歲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制度,為全市每位80歲以上的老人送「紅包」,其中,全市百歲老人每人每月發放300元的尊老金。

  見證中國百年發展, 

  百歲老人細數如今的好日子 

  秋高氣爽,人壽花香。重陽節前夕,記者走進3位百歲老人家中,發現雖然每人經歷不同,愛好各異,但這些壽星有共同點:心態平和、飲食規律、兒女孝順。

王克英老人。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104歲老人王克英 餘生與幸福相伴 

  秋日的午後,記者來到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侍嶺社區王克英老人家中,老人正和兒子坐在大門口曬太陽,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王克英老人已是104歲高齡,仍精神矍鑠,衣著整潔,手持拐杖行走自如。老人從來閒不住,每天起床後,都把床鋪收拾得整整齊齊,家中也整理得有條不紊。

  「我生了兩個兒子、五個閨女,加上兒媳、女婿,十幾個孩子,沒有不孝順的,一回家都是媽媽長、媽媽短的。」說起自己的幾個孩子,老人十分自豪,她坦言,自己長壽的秘訣就在此,「兒女孝順,現在日子又好,心情自然就平和了。」

  「現在日子多好,以前想都不敢想。」在農村生活多年,王克英老人見證了身邊的變化,回憶起往事,不禁熱淚盈眶。王克英的勤快能幹,在十裡八鄉出了名。在過去那些特殊的歲月裡,為了讓孩子們吃飽穿暖,她靠自己的雙手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日子再難,俺家小孩身上穿得整整齊齊的,有(衣服)都緊小孩穿。」

  年輕時,王克英沒上過學,不識字,早些年家裡生活開支只有丈夫吳鶴齡的教學收入,她白天種地收糧食,晚上在家操勞家務,為兒女縫縫補補,即便生活艱苦,仍堅持將7個子女都送去讀書。

  受母親影響,子女們也都養成勤勞不怕吃苦的習慣,現如今,7個子女都已長大成人,陸續搬到城裡居住,他們也嘗試將母親接過去一起居住,可是王克英老人卻一直住不習慣。

  「俺在這裡住習慣了,小時候住的地方叫馬鞍棚子,窮。後來條件好一點了,也都是土房子。」說起以往,老人陷入了回憶,「後來家裡條件好了,住上了大瓦房,俺高興得幾天沒睡著,你看,現在地上都鋪瓷磚,以前想都不敢想。」

  最近,老人聽說宿豫區在推進農房改善工作,二兒子吳繼勝把隔壁村的新農居照片給她看,老人笑呵呵地說,「你看,這跟電影裡的仙境兒似的,俺得使勁過,也住住這樣的漂亮房子。」

  「小時候,父母辛苦培養我們,我們就要有報恩的心,每到周末、節假日都要回來看望。」吳繼勝說,為了防止發生意外,子女們想了一個辦法,在家中安裝攝像頭,可以通過手機聯網,這樣既能讓老人住在熟悉的老家,又能隨時看到她的生活動態。

  說到母親的長壽秘訣,吳繼勝說,這可能跟她的性格有關,雖然辛苦了一輩子,但是她一直保持著沉著冷靜的心態,從來沒有發過火,「我們都希望母親能樂呵呵地,每次回家,家裡有媽媽,就感覺根還在。」

祝劉氏老人。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105歲老人祝劉氏 生活自理愛種菜 

  在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曹廟村的一個農家小院裡,記者見到了105歲高齡的祝劉氏老人,發現她比實際年齡更「年輕」。在庭院裡,82歲的女兒祝蘭山為祝劉氏老人梳理滿頭銀髮。見到家裡來了客人,老人非常開心,面露慈祥笑容,主動起身迎接。

  祝劉氏老人稱,她出生於1916年1月,今年105歲了,不僅生活能夠自理,而且每天堅持自己洗衣做飯,還酷愛種菜,除了耳朵有點「背」,老人其他方面都還很硬朗。

  「我媽媽這個人很能吃苦,群眾關係很好,喜歡幫忙做好事。她這輩子最喜歡的事情是種菜,而且菜種得比一般人都好。」祝蘭山向記者介紹。提起種菜,老人顯得很興奮,連忙帶著記者參觀她的菜園。菜園裡,蘿蔔、白菜、辣椒等蔬菜青翠欲滴,老人提著水桶,不到十分鐘,把菜澆了個遍。

  祝劉氏的老伴已去世多年,現在兒女均已成家,她也有了重孫子,兒孫過得都很好,她心裡寬敞,沒什麼牽掛。現在,老人每天早上6點多就起床,起床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看她的菜園,到了中午,老人要午睡兩個小時,晚飯時,她喜歡獨自一人飲酒,不多不少,就一小杯。因為耳朵聽不見,看電視她不喜歡,天一黑就上床睡覺了。

  祝蘭山說,母親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心態好,不論遇到什麼大小事,她都不放在心上。「母親就像一塊吸鐵石,把子孫後代們緊緊聚集在一起。每逢過節,家庭成員們都會聚到一起。」在飯桌上,如果老人不動筷子,子孫們都不會動。

  臨走時,老人扯了一大把辣椒硬塞到記者手中,要記者嘗嘗她親手種的菜。記者接過辣椒道謝,並祝福她安享晚年,健康長壽。

湯從英老人。圖片來源:宿遷文明網 

  103歲老人湯從英 感恩趕上好時代 

  在宿遷經開區南蔡鄉陳圩村,103歲的湯從英已是村裡名人,被街裡鄉親尊稱為「老壽星」。聽說有人來訪,湯從英老人很高興,特意換上了新衣服,坐在大門口安靜等待。

  湯從英老人現在和小兒子周振虎居住在一起,是個離不開人的「老小孩」。兒子每天都會給她做可口的飯菜,孫女也經常來陪她玩,生活作息很規律,堅持早睡早起,除了有些耳背,身體相當硬朗。

  在兒子的陪伴下,湯從英老人坐在大門口,緩緩地講述一個世紀的經歷。老人出生於1917年6月,經歷過民國、軍閥統治、新中國建立和改革開放等時期。

  「母親年輕時,正值社會動蕩不安,顛沛流離,沒過上一天好日子,老來社會安定,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老人十分滿足,時常感恩當今社會。」周振虎說,母親嫁給父親時,村裡沒幾戶人家,只有一條泥土路,整個村都很貧窮,好多人都吃不飽飯。

  婚後,湯從英生了4兒2女,隨著兒女長大,漸漸離開村子,去外地謀生路,只有讀二年級的小兒子留在身邊。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因自然災害和「大躍進」等原因,新中國遭遇嚴峻經濟形勢,湯從英的小家也和千千萬萬的家庭一樣,陷入了「吃飯」困境。就在此時,湯從英的丈夫不幸撒手人寰。

  「此後那麼多年,媽媽以她的堅韌和隱忍,支撐起我們的小家。」回憶起過去的苦難,周振虎仍有些唏噓。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實行分田到戶,農村家家有地種,有糧吃,加上有了化肥、農藥,農民地裡的糧食產量翻了幾番,地裡打的糧食都吃不了。如今,政府不但不納糧,讓老百姓白種地,還給農民補貼,辦了農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村裡每年都給老人免費體檢,年紀大了還給發補助。

  「活了一百多年,從沒有像今天這麼富足、安穩過。現在,我們吃的除了米,就是精面,還有各種蔬菜、水果、肉類、魚類,集市上都很充足,我們想吃什麼就買什麼,這種日子,在過去想都不敢想。」湯從英說,家裡過上了富足的日子,她很感恩趕上了好時代,希望年輕人要惜福。(宿遷日報記者 張立婷 通訊員 沈晶晶 王華江)

相關焦點

  • 百歲老人熱愛生活 感恩祖國
    百歲老人胡世英。湖南衡南縣雲集鎮杉峰村老人胡世英,1919年6月出生,今年101歲,老人家現在仍然耳聰目明言語清楚在當地被譽為長壽之星。手腳麻利的他一點不像一個101歲的老人。和老人聊起了長壽秘決。老人笑呵呵地說:「哪有什麼秘訣啊,自己耳不聾眼不花,手腳也靈活。胡爺爺就住在村裡,依山畔水,由兒媳來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她說,胡爺爺的生活習慣很好,每天都堅持早睡早起,而且飲食結構很合理,對飲食不挑食也不偏食,喜歡吃蔬菜和五穀雜糧極少量肉類的食物。
  • 安豐鎮東光村「長壽村」又添百歲老人
    近日,東臺市安豐鎮東光村二組王益發老人喜過百歲華誕,成為自2007年以來該村的第10位百歲老人。生日當天,東臺市及安豐鎮兩級老齡委負責人專程登門賀壽,送上壽匾、禮品及慰問金,送上黨和政府的祝福。東光村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3400多人口中,80歲以上老人120多人,90歲以上高齡老人26人。該村近十年間先後有王益發等10位老人跨入百歲行列。
  • 懷遠縣百歲壽星地圖出爐!百歲以上老人113位!(附各鄉鎮分布圖)
    懷遠縣百歲壽星地圖出爐!百歲以上老人113位!日前,縣衛健委、縣老齡協會組織志願者深入荊山、榴城、白蓮坡、古城等鄉鎮,看望慰問了10位百歲以上老人。
  • 長沙縣為百歲老人送長壽牌匾
    12月16日,長沙縣金井鎮張桂蘭老人迎來100歲壽誕,副縣長毛葵授予她長壽之星牌匾,並送上關懷和關愛。現場,張桂蘭的兒孫齊聚一堂,共同慶祝老人百歲壽誕。毛葵為老人送上禮品和長壽牌匾表示祝賀,並聯合長沙縣聚喜社會公益服務中心為百歲老人拍攝全家福照片。據悉,「關愛暖人心,濃濃敬老情」社會公益服務在長沙縣已經實施六年,服務了近50位百歲老人,並將一直持續服務下去。
  • 怎樣才能長命百歲?四位百歲老人送你五個「長壽秘訣」
    怎樣才能長命百歲?四位百歲老人送你五個「長壽秘訣」 2020-10-24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8 位百歲老人一起登上 VOGUE 雜誌,畫面太暖!
    8 位百歲老人一起登上 VOGUE 雜誌,畫面太暖! 今天想分享的是 韓國版VOGUE的一組雜誌照 九月刊以hope為主題 團隊去到了淳昌 求禮 谷城和潭陽 拍攝了八位百歲老人與花
  • 長壽的秘密,來自每個百歲老人的共性調查
    02 百歲老人愛喝早茶,吃地瓜 鄭秀玉是福建省泉州市前坂村裡出了名的百歲老人,她最大的長女已年過八旬,如今五代同堂,是名副其實的期頤老人。 上個月,有攝影師去當地到訪,老人還一時興起,當眾表演穿針引線的活兒。
  • 羅田這家醫院免費供養百歲老人,等你來報名
    由羅田老年病醫院(附屬湖北仁馨養老院)主辦的「免費供養百歲老人」的大型公益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這次活動以「百年記憶,世紀回眸——尋找百歲老人」為主題,活動規定,凡羅田範圍內生活的百歲(含96歲以上)老人,在自願的情況下,可由羅田老年病醫院(附屬湖北仁馨養老院)免費提供養老服務。
  • 上海百歲老人首破3000人,最高壽老人還是她!聽百歲老人們講述長壽...
    百歲老人數量位列全市前五的街鎮,依次為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虹口區北外灘街道、徐匯區楓林路街道、徐匯區天平路街道。上海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城,根據長壽地區的代表性指標,即每10萬人中有百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7人,上海在2010年首次達到該指標,2019年該指標已達18.6人。
  • 每天凝望大橋的百歲老人
    通滬鐵路的開通,對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帶來重大歷史性機遇,而很多南通市民也翹首以待,希望高鐵開通的日子早點到來,自己也能乘著高鐵去遠行,記者今天在南通西站現場實地探訪時,就遇到了一位冒雨前來南通西站想「先睹為快」的百歲老人陳澤生。
  • 百歲老人的特殊生日禮物
    1月10日,長沙縣果園鎮田漢文化園內一聲聲祝福此起彼伏,一陣陣歡聲笑語不斷響起,百歲老人餘慶華身著大紅襖披著紅圍巾笑意盈盈。據老壽星女兒張佩林介紹,母親百歲生日僅邀請了至親好友,積極響應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要求,傳承母親一生節儉的優良傳統。在祝壽儀式環節,由泉塘街道相關負責人和板橋社區相關負責人親自送來的一份特殊「生日禮物」令老人和家人激動不已,並連連道謝。
  • 髹漆匠的百歲芳華——記旅居蘇州的歙籍百歲老人李文彬
    2020年9月初,由蘇州市姑蘇區人力和社會資源保障局舉辦的主題為「樹敬老之風,悟文明精神」的社會化管理人員書法大賽揭曉,旅居蘇州的歙籍百歲老人李文彬書寫的《文明讓生活更美好》獲得一等獎,成為老人在重陽節前夕獲得的最好的節日禮物。李文彬是一位怎樣的百歲老人?我們從新安江畔,前往姑蘇城外,對他進行採訪。
  • 百歲老人的特殊生日禮物!
    據老壽星女兒張佩林介紹,母親百歲生日僅邀請了至親好友,積極響應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要求,傳承母親一生節儉的優良傳統。在祝壽儀式環節,由泉塘街道相關負責人和板橋社區相關負責人親自送來的一份特殊「生日禮物」令老人和家人激動不已,並連連道謝。這是一份什麼樣的禮物,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 宿遷八旬老人迷路,多虧了他的出現……
    1月15日上午,宿遷經開區古楚街道徐圩社區文化廣場上有兩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手持「人民公僕 為民解憂」的錦旗,專程前來徐圩社區,向社區幹部表達謝意。
  • 百歲人生|坐在輪椅上打羽毛球的百歲老人很傳奇,不下雨每天都打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今天是重陽節,小時新聞特別策劃了一組「百歲老人」系列。百歲人生,餘生很長,未來很美。一起來聽聽他們的「長壽經」。相關連結:百歲人生(1)| 帥!記者多方打聽後得知,這是一位百歲高齡的傳奇老人。而與他一起打羽毛球的是保姆周阿姨,或許是跟百歲老人在一起生活,受其影響,保姆看上去比真實年齡59歲要年輕許多。10月23日,小時記者來到老人所在的社區。上午10點,當記者敲開老人的家門時,開門的是93歲的馮寶琴奶奶和保姆周阿姨。
  • 百歲老人4位,90歲以上老人34位,東陽這個「長壽村」你知道嗎
    目前,槐堂村90歲以上老人有34位。其中,百歲老人有4位,分別是102歲的韋福妹以及100歲的葛德暹、樓金星、厲姣娥,並有兩對長壽夫妻。16日,記者走訪了幾位老人,發現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吃好睡好心情好。  韋福妹坐在床上,正準備午睡,她穿著一件唐裝,精神矍鑠。
  • 莫道桑榆晚 人間重晚晴——《壽星緣》陳知君百歲老人畫展
    前幾日偶然在手機上看到一則消息,海南百歲長壽老人油畫展在省博物館展出,驚喜之餘在百度詳細查了下畫家陳知君簡介:曾用筆名陳博浚,湖北省陽新縣人,早年學習於中央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邀教授。感謝上蒼,我不僅看到了陳知君畫家在海南歷時3年潛心創作展出的72幅百歲老人油畫作品,而且還有幸見到了畫家本人,一位低調、謙遜的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沒有什麼架子,認真回答我們看畫時的提問,聽畫家說:這些百歲老人中,都長期在農村裡生活,大多耳聰目明,行動自如,兒孫滿堂,最大年齡有121歲之高。
  • 「五心」「六助」暖人心 宿遷有條「新時代先鋒號」公交線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通訊員 朱翊)10月25日,宿遷「新時代先鋒號」328路公交車隊未當班駕駛員來到宿豫區大興鎮,幫助那裡的留守老人收割黃豆。這是他們志願服務的一個場景。9月23日,宿遷「新時代先鋒號」公交線開通揭牌。
  • 為百歲老人做骨折手術
    經檢查發現,老人股骨轉子間骨折,由於疼痛的刺激老人脈搏和呼吸加快,血壓升高,同時存在中度貧血、心臟功能較差等症狀,情況萬分危急。  該院骨科主任李慧英告訴記者,如果保守治療,老人少說也要臥床兩個月,而高齡老人最怕臥床不起。醫務人員進行專題病案討論,最終決定儘快為老人手術,爭取治療的最佳時機。
  • 上海百歲老人首破3000人:最長壽的是位113歲老太太
    10月25日是重陽佳節,上海市民政局發布了2020年上海百歲壽星榜,公布上海百歲壽星最新數據信息。自2008年起,上海市民政局已連續十三年發布百歲壽星榜。民政局還公布了老人們的長壽小秘訣,包括早睡早起、吃飯八分飽、作息規律、鍛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