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明天怎麼就看今天在職場做了什麼,現在的努力就是為了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說是有一個支點可以撬起地球,問題就在於這個支點在哪?不知狼窩卻扛著槍滿山跑,結果就是廢鞋和瞎耽誤工夫。就業,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選擇就是對的,但是「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往往是經歷了之後才有的感嘆和體會。工資待遇是我們看工作的重點,如果內容再輕鬆簡單那就非常完美了,然而這不太可能。外賣跑腿現在倒是受到了年輕人就業的追捧,馬雲也說快遞小哥很棒,真的很棒嗎?
外賣跑腿行業的大概待遇
外賣跑腿行業吸引年輕人的是自由、工資也過得去,但是我總是覺得這是「偽自由」,因為這個行業的管理並不少,尤其是外賣動不動的罰款更是讓人頭疼。至於工資,表面上看辛苦一個月下來也能有個大幾千上萬的,然而用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來計算付出工作的時間,工資根本不見得高了。想開的人說,時間多點就多點,多花的時間也是在掙錢。好像有道理,閒著也是閒,但是有人又說了,年輕這麼拼只會拼出一身病。兩種看法,顯然是太難了。
在工資收入中還有一個被疏忽的關鍵,那就是工資就是工資,沒有包含其他,跑腿就按件計酬,十單和八單的收入是不一樣的。除非有個跑腿的站點新擴展為了招人可能會有個保底工資,但也是有條件的,弄不好這個保底工資會被站點給套路回去。就像有的毛毛蟲看起來很美,但其實它始終是條蟲。多勞多得,看起來公平,老少無欺皆大歡喜,事實上在一些特定的勞動中就是一個最大的坑,因為這個說法迴避了基本保障。
社保也是一個問題,跑腿行業除了聽說京東的兄弟們會有,但是在網上看到的留言似乎也是分三六九的。那個黑色的著名快遞公司,我在上海這邊接觸到的小哥他們的社保是外地的,真不知道社保購買可以這種打法是什麼意思。外賣小哥除了開始的時候有,但隨著直營站點的取消而隨風飄逝。社保有多重要?打個比方就可以了,年輕時候受傷沒治仗著年輕熬過去了,等到了老了才知道到底有多糟。
待到那時何去何從?
路是自己走的,選擇是自己做的。現在有大把的年輕人躋身到了外賣跑腿大軍,90後、00後,我還見過一個成年的孩子跑他爸爸的帳號,是在交通事故處理中心見到了的。這些年輕學歷肯定要比70後80後高,但顯然書讀多了,是非理得反而不太好了。將青春放在跑腿行業蹉跎,將來怎麼辦呢?眼前看著年輕不錯,但是時光是不會停留的,很快將面對婚姻以及家庭問題,到時候拿什麼面對?
忘了他吧,我送外賣養你!
說起來,媒體也在感嘆,說「農民工二代」的就業觀念和父輩們有了根本的不同。但是這些不同顯然忽略了現實,忘了明天。送外賣就像演藝工作者大多是吃的青春飯,倒不是說不能跑下去,因為四十歲五十歲的人同樣在跑,然而這個行業能讓人從青年到中年嗎?這段歲月的過程中要保證自己每天在馬路上奔跑平安,就算老天保佑了,風來來雨裡去的十幾二十年身體會被摧殘到什麼樣的光景呢?頭髮不會掉,但是溼氣入骨的關節還能蹭蹭上樓嗎?講究時效精確到秒的外賣絕對接受不了磨蹭的騎手,待到那時何去何從?去看大門還是掃大街?或是回到家鄉度餘生?不要說這是悲觀,要承認會有這樣的現實。
工廠或者其他工作真的不好嗎?
現在年輕的求職者們不再把父輩們找事做時候的包吃包住當個條件了,對住宿要問「有沒有WIFI」,吃要問「青椒炒肉絲會不會在青椒裡找肉絲」,他們知道自己是出來工作的,但是也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話說WIFI,用人單位也應該與時俱進了。不過現實中,現在上班不允許帶手機的越來越多,每個人配有物料箱上班了把手機放進去。
調皮的年輕人還會問「廠妹」多嗎?這個也正常,愛情和事業雙豐收的願望沒有求職者會拒絕,其實之前也一直流傳著「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年輕人不希望工作死氣沉沉,波瀾不驚。雖然有的用人單位也在分析年輕求職者的心理並做出積極的改進,但似乎效果不如預期。有人說,都在說外賣小哥,誰來關注一下產業工人?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課題,每個社會現象的背後都有深層次的原因。
進工廠真的不好嗎?我就是在打工的機械廠裡認識老婆,然後因為會點東西,跟著老婆創業。儘管後來又跑了外賣,但外賣在我眼裡就是過度。重點是,在工廠裡我學到了東西,而且也在後面用上了。工廠不好,但是其他工作呢?
快遞小哥很棒?
對求職者講送外賣和進工廠的問題,光靠說是很抽象的,也只有經歷過了才會明白,年輕有的是時間去折騰,包括後悔的時間可能也充足。真想跑腿先去問問在路邊等單的外賣騎手們,或者送快遞的小哥,香菸別小氣還是能掏出一些實話的,交流後再決定是比較好的。
馬雲在訪談節目中稱,年輕人放下身段敢去送外賣,我覺得他們感覺很棒。求職者有什麼身段?不知道這話對於年輕的求職者們有什麼影響,但是相信有人會把這話看成老闆對員工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