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經常在相聲裡調侃於老師:北京城每10個人裡面就有1個是于謙的父親。
但這就是個段子。
可是假如讓中國年輕人選一個人當乾爹,那麼這人的名字呼之欲出:
馬雲爸爸~
這不是段子。馬爸爸的大名如雷貫耳。
而且馬爸爸的經典語錄很多,大家早已耳熟能詳,比如「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不感興趣」,「我最後悔的事就是創建了阿里巴巴」,「雙十一不賺錢,就是希望給大家帶來快樂」,「996是福報」這樣膾炙人口的「經典語錄」。
大部分話,大家也就當個故事聽聽,沒人較真。畢竟謙虛和勤勞是傳統美德。
但是最近馬爸爸一席話,卻實打實讓很多人感覺不舒服。
原因是這樣,在8月13日央視《相對論》欄目中,馬雲在節目中說到:
前幾年有人說,北大學生畢業了去賣豬肉,賣豬肉怎麼了?我覺得不是問題,敢於放下身段,敢於改變自己,敢於從賣豬肉裡學到東西,那才正是北大精神」,馬雲又表示,很多年輕人選擇進入快遞業,讓中國快遞業發生了變化,讓中國的快遞業變得有意義,這沒什麼不好。
乍一看,好像也沒什麼不對。但是這個話題在知乎上放出來時,網友不淡定了。評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馬雲身上透露著優越感,一幅「何不食肉糜」的表情。
為什麼網友反應這麼大?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累了,喝不下那麼多「心靈雞湯」;也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視野更開闊,不像以前那麼「好忽悠了」。我比較贊成第二點,現在的年輕人獨立思考的能力越來越強,真的不像以前那麼「傻白甜」了。
首先來看,為什麼馬雲說「放下架子做快遞小哥」,而不是「努力拼搏成為快遞小哥」?這句話暴露了馬雲的潛在觀點:當快遞員不是什麼體面的工作,至少在他心裡是這麼想的。不然他怎麼不說放下身段去當企業家,當官,當領導?
這一下暴露了資本家的「優越感,」他們表面上打造平易近人的人設,但是在言談舉止中那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卻揮之不去。就好比這張圖,拍照的人說馬雲早餐吃泡麵,體現了他簡樸的作風,但是桌上擺放的刀叉,摺疊好的餐巾,以及優雅的餐廳易經暴露了一切,那種感覺就像郭德綱的相聲裡,在白金漢宮的臥室,吃著用銀盤子裝著的韭菜盒子,顯得不倫不類。
其次,就像有的網友說的,當今年輕人哪有架子可言!
多少年輕人在社會已經被磨平了稜角,只要有錢賺,管他什麼北大精神,管他什麼架子不架子,能賺到錢才是真的。
君不見多少人在自嘲自己是「社畜」,「加班狗」,看似「都市CBD白領」,其實拿著萬把塊工資,頂著近萬的房貸,吃著十幾塊的外賣,頂著頭禿的壓力以及猝死的風險在燈火通明的CBD大樓用透支健康的方式拼命加班?
如果像馬雲說的,現在的年輕人有架子,愛端著,那麼中國年輕人早就撂挑子不幹了,免費加班本來就是違反勞動法的行為,如果真的都聯合起來去法院申請仲裁,企業能不能被告破產都不好說。
如果一定要說年輕人有架子,那麼這些人是誰?是那些工作不錯,但是年紀輕輕就被裁員的人;是那些本來成績斐然,但是到了35歲,因為有家要照顧而不願加班被公司請辭的人。
他們本來大有可為,結果就因為不想加班,被迫「退休」,然後他們為生活壓力所迫,所以不得已放下架子,去做快遞小哥,這才難能可貴。
但是這樣的結局是誰造成的?
第三,馬雲覺得年輕人放下架子去送快遞難能可貴,那麼將心比心,他作為阿里的創始人,願不願意「放下架子」去當個淘寶客服,每天「996」上班處理客戶投訴?
哦對,他現在已經對外宣布「退休」了,那這樣更好辦,就問他願不願意「放下架子」當個快遞員,每天騎著三輪摩託車走街串巷送快遞呢?
既然做不到,那就拜託不要「張口就來」。
不得不承認,馬雲的口才確實很好,但是口才好,不等於顛倒黑白,不等於好為人師,更不等於擁有站在高處俯瞰別人的權力。
如果下次遇到這樣的言論,我們應該怎麼反駁這種人?
多看看書吧,鍛鍊一下自己的情商和邏輯思維能力,然後在平時生活和工作中多聽多看多交流,逐步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遇到事不要急著贊成或反對,多問問幾個為什麼,你就不會人云亦云,被人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在此我推薦大家看看這套口才全集,一共三本。對大家會有幫助的。
最後,不管是賣豬肉的,送快遞的,還是掃大街的,都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一份力量,作為資本金你也許比別人多賺了一些錢,但這並不代表你的能力就比別人強1萬倍,更不是你藐視全世界的資本。
天道酬勤,常與善人。通過自己的本事自給自足,這個沒有什麼架子不架子的存在,更不丟人。
希望各位年輕的「後浪」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