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歲的單車》《陽光燦爛的日子》
《霸王別姬》《老炮兒》
北京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老北京,哪怕你不是北京人。
雖然北京如今已經成為現代化的大都市,但人們懷念著的,還是地道的老北京味道。
大大小小的胡同串起了整座北京城,老大爺逗鳥遛彎兒,一口京片子幽默犀利,當然還有在胡同裡追逐打鬧的少年,斜背著書包,騎著單車,飛速的招搖而過。放在老四合院窗戶臺上的收音機,咿咿呀呀唱著京劇,老人家們都能隨口來上幾句,唱念做打,是國粹裡那讓人難以忘懷的霸王別姬。
《蘇州河》
上海
蘇州河,起於上海市區北新涇,至外白渡橋東側匯入黃浦江。當時愛冒險外國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去往蘇州,隨口便把這條河稱作了蘇州河,也正是因為這條河,經濟從此處萌發,大半個古代上海被孕育。
電影《蘇州河》裡,少女牡丹穿著運動服,縱身躍入的就是蘇州河。導演婁燁用鏡頭捕捉到的蘇州河,在陰霾的天空下,河水泛著綠色,就像上海這座城,在九十年代,不斷改建翻修,在古韻和現代化的衝撞下,呈現出一種既分裂又融合的美感。
如果說蘇州河代表著老上海,那影片中時不時露出的酒吧便是新上海的模樣。既東方又西方,既靦腆又開放,這就是上海帶給人的吸引和魅力。
「如果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去找我嗎? 」
「會。」
「會一直找嗎?」
「會。」
「會一直找到死嗎?」
「會。」
「你撒謊。」
《三峽好人》《瘋狂的石頭》
《火鍋英雄》
重慶
《三峽好人》裡的重慶,取景地在重慶奉節,好山好水;《瘋狂的石頭》和《火鍋英雄》裡的重慶,城市依山而建, 最任性的天橋從13層高的大樓穿樓而過,魔幻又市井。
有人形容重慶,就像《哈利波特》裡的霍格沃茨,當你走進電梯,你永遠也不知道門再次打開後,出現在眼前的會是哪種場景,但重慶總歸要比霍格沃茨技高一籌,因為建造重慶的一磚一瓦,都沒有使用魔法,麻瓜們真的很偉大。
這座城市和《瘋狂的石頭》裡的三位小偷的囧途一樣瘋狂,它的每一寸角落裡都飄著火鍋味,擦肩而過的平凡人,其實心裡住著大英雄。
無數人通過電影愛上這座城市,因為它的魔幻,又有無數人親身來到重慶,愛上這座城市,是因為它的無限可能。
《好雨時節》
成都
高圓圓拍了那麼多片子,我還是最喜歡她在《好雨時節》裡的樣子。
《好雨時節》的取景地,很多是在杜甫草堂。成都是個多雨的城市,走在街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就會下起一場濛濛細雨,不用撐傘,雨絲划過皮膚,有些微的癢,卻讓人覺得舒服。
太多的電影拍成都,都愛拍它的都市氣息和火鍋味,但《好雨時節》卻另闢蹊徑,用杜甫草堂蔥鬱的綠意,男女主雨中漫步追憶的情景,來表現出這座城市的柔美和細細淡淡的憂愁。正如杜甫那首詩: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值得一提的是,《好雨時節》拍於四川地震之後,女主的經歷也與地震有關,而片中清淡恬靜的畫面和女主高圓圓那淡淡的微笑,似乎都在告訴人們,這就是四川,無論經歷了什麼,都會一點一點地復原,恢復往日的美麗。
《金陵十三釵》《春風沉醉的夜晚》
南京
南京城,古時稱作金陵,是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這裡有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古時的風月之地,不知留下了多少美人兒的歌聲。
《金陵十三釵》中的南京,被戰火洗禮,六朝古都化為廢墟,所以你所看到的南京是破敗的,唯有十三釵穿著豔麗旗袍的窈窕身影,還能讓人感受到南京的風月之美。
而《春風沉醉的夜晚》卻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南京,不是在攝影照片和旅行攻略上的南京,而是一個屬於平凡小人物的南京,灰暗的色調下, 你能看到在長江大橋上駛過的 132路公交,看到一片夜色中城市模糊的輪廓和車燈串起的星河,這才是屬於每一個人的南京城。
歷史有太多風花雪月,而平凡的我們,只愛微醺時它吹起的晚風。
《李米的猜想》
昆明
最清楚一個城市從白天到黑夜模樣的人,只有計程車司機。 他們永遠孤獨地上路,搭載一個又一個過客,說上一兩句或真或假的話語,再目送客人離去。
在《李米的猜想》裡,周迅飾演的李米就是這樣一位計程車司機,來來回回行駛在街道上,尋找著失蹤男友的痕跡。昆明的全貌就隨著她的移動展現在人們眼前。
官南立交橋,故事從這裡發生,又從這裡結束;雲南大學旁邊的翠雲樓,李米和朋友在這裡吃飯;而近日隧道裡,開著計程車的李米,一遍又一遍向搭載的客人描述自己和失蹤男友的故事。加上片中時常出現的過街天橋,如果你是昆明人,一定覺得,行走在影片裡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每日的生活吧!
《山河故人》
山西 汾陽
賈樟柯善於拍城,尤其是老城。
人們印象中的山西,充滿著煤味兒,而這座城市,似乎也因為挖煤,地下快被掏空了。山西汾陽是賈樟柯的故鄉,這部電影,也是他對家鄉的致敬。
影片一開頭,便是一段帶感的舞蹈,讓人頃刻間回歸了那個質樸的年代。而一段長鏡頭,將縣城人生活的面貌表現得淋漓盡致。
片子隨著主人公年齡的增長,也反映了城市的變化。黃河的畫面在這部片子裡多次出現,經歷了從冰封到溶解再到冰封的過程,就像幾位主角的人生,從年輕到遲暮。
而作為當地代表的文峰塔,也是頻繁出現的場景, 尤其是結尾女主在雪中的獨舞,自在又孤獨,就像賈樟柯這部影片的主題:一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愛上山西這座城,是因為愛上了鄉愁。
《芙蓉鎮》《邊城》
湘西
湘西,土家族和苗族的聚集地,這裡隨處一個古鎮都能讓你流連忘返,譬如芙蓉鎮,譬如鳳凰。
很多人愛上湘西,正是因著沈從文的《邊城》:
「兩岸泊舟無數,宿醉未醒的船夫從晨曦中的吊腳樓邊匆匆跳到船頭,妖冶潑辣的女子在樓頭挽留相好的船夫,被山匪搶了媳婦的小裁縫垂著淚鎖紐扣。」
電影《邊城》就將其中的場景還原,讓人看到了青山綠水中的那一瓢美夢,心嚮往之。
而《芙蓉鎮》裡,青石板鋪就的長街,臨水的吊腳樓,也是美得讓人窒息。
《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是中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這裡有藏羚羊、野犛牛等多種野生動物,也有連綿的群山和清澈如鏡的湖泊。
電影《可可西裡》以保護藏羚羊為主題,將可可西裡的風貌原本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讓人親身感受到了在這片淨土上的殺戮,以及誓死捍衛這片淨土的人們的信仰。
愛上可可西裡,因為它的純淨和對生命的信仰,正如片中所說:
「你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特別髒,但他們的心特別乾淨。」
《重慶森林》《天水圍的日與夜》
《月滿軒尼詩》《歲月神偷》
《志明與春嬌》
香港
「我們最接近的時候,我跟她的距離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六個鐘頭之後,她喜歡了另一個男人。」
香港,這部被無數導演拍過無數次的城市,有太多愛上它的理由。 閃爍著霓虹燈的招牌,密集卻又色彩繽紛的鴿子籠,隨便一家店的小吃都是美味,香港人的生活,離不開糖水。隨著人流走在街上,迎面碰見的阿 sir,讓你分分鐘有置身於電影裡的錯覺。
香港的導演最愛拍香港,而能將香港拍得最好的導演,拍的都是市井人生。
像《重慶森林》裡在快餐店裡打工的阿菲和警察 663、天水圍的日與夜中相依為命的母子、《月滿軒尼詩》裡相親的男女、《歲月神偷》中的四口之家、《志明與春嬌》裡的張志明和餘春嬌,都是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普通人,而他們的生活交織組成的,就是香港,就是我們愛的市井人生。
《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藍色大門》《第36個故事》
《不能說的秘密》
臺北
電影中的臺灣,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和大陸還未通聯繫之前,以及和大陸開放聯繫後的現代的臺灣。
侯孝賢最擅長拍臺灣的從前,那些從大陸漂洋過海來到臺灣的人,在眷村安居,大人們心懷著故鄉,一輩子帶著思念的惆悵過活,少年們則對未來感到迷茫,在漸生情愫的青春期至成人階段,經曆命運的玩笑與遺憾。
因此在他鏡頭下的臺灣,是清清淡淡的,帶著些許惆悵,留下了時代的印記。
如今的臺灣電影,表現出更多的則是臺灣文藝的一面,如《藍色大門》、《第 36個故事》。臺灣這座城,文藝又青春,無數人嚮往,或許也是嚮往著自己的青春回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