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鄭爽直播事件前因後果一直被拱上熱搜。
大部分網友覺得這事關敬業:
收錢辦事,講的是契約精神。
作為公眾人物,日進鬥金,擁有眾多粉絲,面對工作和合作對手,沒有體現專業度和情商,沒有給大眾一個正向的表率,這就是明星的原罪。
路人當然覺得鄭爽的許多行為可以入選,粉絲視角就覺得這是什麼黑粉/職黑髮言。
當然也有人指出鄭爽看碟下菜:
後面還有人放出了直播彩排的視頻,就更尷尬了:
彩排的時候沒出事,為什麼直播的時候情緒就不對了?
U1S1直播都做不好這還想當網紅?
不得不說看到這個畫面我替人尷尬的毛病又犯了。
《(流量的洗白)演員的誕生》
面對章子怡時:
在《歡樂喜劇人》時:
震驚,這姐還有兩幅面孔!
通過這系列的視頻,我覺得鄭爽以後還是考慮接恐怖片吧……
但是很明顯,無論是上綜藝還是作為演員,鄭爽都被觀眾打上了不及格的標籤。
我們結合上下文其實可以得出結論:鄭爽不想當演員,但她還在演(爛片)戲;她說想做網紅,卻連直播也播不好。
其實鄭爽也很直接地表明過自己的態度:拍戲就是為了撈錢,如果拍幾張照片當網紅就能賺錢那就不拍戲了。
畢竟即使三十歲了,她還是那個只活在自己世界裡的鄭爽,可見人類的悲喜的確是不互通的。
在綜藝裡她也直言「不想拍戲就不拍」,導演下場也不好使。
其實這種回復態度和之前她回復自己電視劇收視率低被腰斬是一模一樣的:
這個熱搜曾引起軒然大波,罵她的人數不勝數、脫粉的也大有人在。
隨後鄭爽又很快道歉,「我會繼續努力,拍好作品……如果我的言論傷害到一些愛我的人,我真的說抱歉。」
先罵人,再道歉,鄭爽屢試不爽的做法。
這次直播翻車評論除了質疑鄭爽作為演員的可合作性及專業素養,還有不少直言擔憂鄭爽心理狀況的。
實不相瞞,上一次看到這種質疑精神狀態的評論的時候針對的還是雪莉。
當然質疑她精神方面的言論更是層出不窮:
豆瓣還有人扒出了之前鄭爽曾經接受的採訪,直言鄭爽當下狀態已經很差了:
其實普通人也需要時常自審自己的心理狀況,我很喜歡賈伯斯的一段話:
「每天早上我都會自問,如果今天是我的末日,我會去做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嗎?
如果連著好幾天答案都是『否』,那麼我就知道我需要做些改變了。」
留學生在外的心理問題同樣是一個避不開的坎。
在陌生的國家裡,就業壓力、學業壓力以及父母的期待往往能輕易壓垮一個留學生。
耶魯大學曾經做過一項抑鬱症的調查,中國留學生的抑鬱症傾向已經高達45%,近一半的留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早在2014年,央視就報導過留學生心理問題的相關新聞。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發生一名中國男性留學生跳樓自殺事件,心理學專家表示,留學生不但要面臨和國內同齡人一樣的精神壓力,還要適應新的文化和語言環境,心理問題不容小覷。
心理專家也表示,很多中國留學生即使面臨過大壓力,也不願找心理醫師疏導,認為心理醫師是精神病才要去找的人。
事實上,心理疏導是增進群體和諧的積極手段,0202年了,心理疾病也是病,不要諱疾忌醫。
當留學生面對心理壓力時,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和NHS(如果是在英國的話)的心理服務的資源。
近些年因為留學生較多,國外的心理諮詢治療的從業人員中很多都接受了跨文化心理諮詢的培訓,所以,一定要積極求助。
最後,致鄭爽,30歲了,別再立耿直任性的少女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