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不見面」,心裡也有底
日前,人社部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該《規定》是我國網絡招聘服務領域第一部部門規章,對網絡招聘服務活動準入、服務規範、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時效性強、成本低、覆蓋面廣的網絡招聘憑藉自身優勢,已經成為人們求職和用人單位招聘的主渠道。尤其是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網絡招聘的優勢進一步凸顯,許多線下招聘活動轉移至線上。新華睿思數據顯示,2020年網絡招聘與網絡求職一直保持較高熱度,「網絡招聘/求職」月均信息量超過7萬條。「雲宣講」「雲招聘」「雲應聘」等花樣齊出,受到招聘企業和求職者的一致歡迎。
然而,在實踐中,網絡招聘也暴露了自身的短板。一方面,面對旺盛的網絡招聘需求,網絡招聘服務水平亟待提升。另一方面,網絡招聘平臺良莠不齊,甚至存在「偽招聘」網站,讓部分勞動者陷入求職陷阱。新華睿思數據顯示,在網絡招聘存在的問題中,「招聘歧視」「非法使用個人信息」的網絡關注度較高,熱度分別達96.52和95.14。
對此,《規定》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回應,為求職者保駕護航。比如,《規定》指出,用人單位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網絡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而面對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等問題,《規定》明確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用人單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不得洩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違者將被處罰。
初衷雖好,但能否真正落實,也成為網民熱議的話題。有網民認為,僅僅是規定招聘時不能出現性別歧視等內容,只是治標不治本,如何防範各種形式的隱性就業歧視還需進一步細化監管舉措。唯有監管部門、招聘平臺、用人單位、求職者、新聞媒體等共同參與,推動《規定》相關內容切實貫徹到招聘及就業的全過程,增強全社會的就業維權意識,才能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數據統計時間:2020年01月01日00:00-12月25日14:00)
策劃:孫巍、吳新麗
監製:段世文
作者:霍晶瑩
設計:吳國晨
數據分析:賈儒、陳澤西
編輯:周夢鴿、劉延清
《睿思一刻》欄目由新華網客戶端、新華網大數據中心聯合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新華網《睿思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