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感恩黨委政府幫助,決心要爭當先進,服務群眾、傳遞大愛。」一個多月前,廉江市石頸鎮白坭村的貧困戶李永珍向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昔日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了村裡有名的「養豬專業戶」——李永珍的脫貧逆襲,是「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帶來的神奇效果。在白坭村,還有許多類似的「脫貧故事」在田間地頭生動上演。
廉江市石頸鎮白坭村的光伏項目與太陽能路燈。 記者 張鋒鋒 攝
黨建引領,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日前,記者一行走進白坭行政村下轄的雙良自然村,看到鬱鬱蔥蔥的果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紅橙。「我們村的紅橙是『明星產品』,即將迎來大豐收,市場售價很可觀。」一路走來,談起紅橙,村民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白坭村位於廉江市石頸鎮西南,下轄6條自然村,是省定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9戶共161人。白坭村是佛山市禪城區委組織部對口幫扶村,自幫扶以來,白坭村黨總支、幫扶工作隊始終以黨建為引領,強調「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努力實現白坭村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雙推進」,助力脫貧工作做細做實。經過幾年的精準幫扶,特別是發展現代化種植、光伏發電等扶貧產業,並引入龍頭企業,不斷完善土地集約,推動產業鏈向現代化、規模化邁進,確保人人有增收項目,戶戶有脫貧門路,如今的白坭村煥然一新,闊步向幸福的康莊大道邁進。
「以前村兩委班子凝聚力不強,幫扶工作隊來到這裡後,直面這個問題,多次召開會議,了解問題根源。」駐村第一書記陳小密告訴記者,在抓黨建促脫貧工作中,幫扶工作隊抓制度、抓頭雁,還出臺《白坭村抓黨建促扶貧實施方案》《黨員幹部聯繫幫扶困難群眾制度》等規範制度11項,明確職責分工;提能力、壓責任,提高村黨組織運行經濟組織能力、發展產業能力,以此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扶貧隊伍;亮身份、深參與,建立黨員結對幫扶機制,發揮有威望老黨員、優秀黨員作用,已成立黨員帶貧困戶示範點5個,此外還推動黨建連片成區、產業聯合發展等。
「現在基層組織凝聚力強起來了,老百姓的信任感也回來了,工作自然也好開展了。」白坭村黨總支書記姚文松說,幫扶隊不僅確保59戶建檔立卡戶全部有安全住房、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穩定收入等生活保障,還集思廣益、多方籌資,先後實施了道路硬底化、路燈安裝、飲水工程、文化廣場擴建、排水溝治理等民生工程。一筆筆資金的投入,都凝聚著幫扶隊對貧困戶的關心,對白坭村的真心實意。
通過「黨建扶貧」、聯合黨建,推動了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去年,在扶貧財政資金加上村內黨員企業家扶持組成修路費用的支持下,白坭村新建成一條5米寬環村道路,大大便利了村民出行。接下來,由該村黨員企業家負責出資的15公裡主幹道也即將修好。如今,白坭村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也提高了,群眾生活出行更加方便,村裡人也成了「城裡人」,生活有滋有味。
產業扶貧,脫貧致富後勁足
白坭村黨總支、駐村工作隊積極聯合省級龍頭企業,建設紅橙產業園,推動當地特產廉江紅橙往產業規模化方向發展。村黨組織聯合扶貧工作組,大力開展土地集約,目前已種植紅橙3000多畝。
原本低產出的山頭得到開發利用,如今種滿果樹,每年能為各自然村帶來可觀的土地收益,也為村裡每戶貧困戶帶來幾千元的分紅。「紅橙種植基地能提供100多個勞動崗位,優先吸納本村具有勞動力的扶貧對象,果農每天能有100元至120元收入,當上管理人員還能獲得更高薪酬。」陳小密說。
在白坭村的紅橙種植基地內,新設立了白坭村、禪城駐廉江市扶貧工作隊的黨員教育實踐基地以及企業的黨支部。由此,相關人員隊伍在黨的建設、產業發展方面形成合力,實現黨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白坭村黨組織可以統籌更多資源和力量,領導和服務村民也更有底氣。
在「黨建扶貧」模式推動下,產業規模化、現代化進程加速。去年,白坭村通過集約土地、新增1500多畝的土地用於紅橙種植,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開發中。據介紹,種植基地裡,還建起了大規模的樹苗種植棚,果樹可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村民,帶動越來越多當地人種起紅橙,推動鄉村經濟發展。
除了紅橙種植項目,禪城區對口幫扶單位還為村裡建成了百香果種植基地、毛豆種植基地和光伏發電等項目。據了解,2018年前,白坭村幾乎沒有集體經濟收益,而到2019年底,僅光伏發電項目就為村集體帶來了3.2萬元收入進帳。
「現在,通過產業鏈的搭建,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項目收入一部分分給貧困戶脫貧、一部分投入項目壯大規模,並吸納扶貧對象就業,讓整個村都能受益。」姚文松感嘆地說,脫貧致富後勁更足,對家鄉的未來充滿信心,滿滿的希望,生活會越來越幸福美好。
傾情幫扶,民生實事暖人心
「組織派我們來幫扶,就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會對每一戶貧困戶負責,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助力脫貧奔小康。」扶貧幹部們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傾情幫扶,暖意融融。在幫扶中,他們既是政策的宣講人,也是生活的貼心人,更是不離不棄的家人。
「我們的生豬養殖場,就是在駐村扶貧工作隊、村黨組織等幫助下建起的。」該村貧困戶李永珍說,4年前為了給小兒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30多萬元外債。為了幫助李永珍脫貧,村「兩委」幹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不僅為他落實多項扶貧政策救助,還積極幫助有一定養殖知識的他發展事業,申請了3萬元免息貸款,用於平整農地種植橙子,今年春季再申請了5萬免息貸款購入豬崽、擴大了養殖規模。由於管理到位、餵養精細,李永珍的生豬銷路很好。今年上半年,李永珍賣出生豬純收入20多萬元,昔日的貧困戶成了村裡有名的「養豬專業戶」。
這樣的脫貧故事,在白坭村時常發生。「從前不敢想,我能在村裡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幫助我渡過人生難關。」村裡貧困戶娟姐是單親媽媽,前兩年家裡接連出事,讓她生活陷入低谷。恰逢此時,娟姐被聘到了村裡百香果種植基地當管理人員,負責種植、施肥、除草等工作,每月能賺3000多元。另外,種植基地建起了「抓黨建促扶貧」示範點,由村內優秀黨員帶頭,對貧困戶、整個農戶團隊給予各種工作及生活上的幫助,這也讓娟姐從中學到不少農活新知識,與人交往增多,眼界也開闊了。在她努力工作下,一家人的生活已回到正軌。
娟姐生活的轉變,也是白坭村「黨建扶貧」成效的一個縮影。白坭村已經成了扶貧幹部的「家」,他們和貧困戶們一起並肩作戰,激發全力,向美而行,共同向小康之路邁進。
【來源:湛江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