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可以說是少有的讓人拍手叫絕的好片子,主演黃渤更是憑藉此片一舉拿下3個「影帝」,導演管虎更是憑藉此片聲名大噪,也是管虎的黑色電影風格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電影。
黑色電影是一種特殊的電影風格,是從黑色文學、黑色幽默演變而來。他們大多是調子陰鬱、情緒悲觀、變現憤世嫉俗和人性危機的影片樣式。黑色電影主要歸屬在偵探片或者犯罪片, 《電影藝術詞》中將黑色電影形容為 「作為包裝犯罪影片的一個風行方式」。
管虎執導的電影《鬥牛》是以我國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故事背景,以雜糅的敘事風格、晃動的鏡頭以及凌亂的剪切呈現一種癲狂的敘事形態,將電影歸置於對悲情、尋找、堅守、批判、自省、狂躁、絕望等多義主題的自然流露,塑造的任務形象多變,有得倔強執拗、有的風趣冷幽默、有的跋扈潑辣,透過誇張的影像風格來表達獨特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人的劣根性,以及導演管虎的黑色風格化野心。
《鬥牛》運用了荒誕寫實的表現主義影像風格,開篇就是被日軍侵略過後的村莊,之後導演利用7 個巧妙的閃回鏡頭,按照順序展開了牛二為保護奶牛與鬼子、流亡村民、土匪不斷周旋的故事主線,交代了奶牛的來歷以及之前村莊和平熱鬧的景象。在電影主體敘事結構中穿插閃回鏡頭倒敘交代前情,打亂電影時空而重新組合帶來的荒誕感,促成了電影場面血腥、暴力、屠戮、死亡的凌亂交錯,表露了一個混沌的世界中艱難求生的人們的掙扎和無助,達到揭露特定時空下生存悖論的目的,表明了導演關於個人和群體的深切思考。
《鬥牛》中悲觀主題的隱喻性表達,是牛二心儀的九兒為他抓取了象徵接受養牛任務的紅豆,這無形中奠定了電影不可言喻的詭秘基調。為表達自己對九兒的愛,牛二將家傳的鐲子送給她,九兒在鬼子的掃蕩中不幸遇難,牛二就將全部情感寄托在了奶牛身上,並為奶牛取名為九兒,又將鐲子送給 「九兒」。如此情節看似荒誕,實則是一場關於身份的認證儀式,表達了牛二的無奈、孤獨與悲哀。另外,在電影結尾處,解放軍為牛二在墓碑上寫了 「牛二之墓」,完全不識字的牛二卻讀成了 「二牛之墓」,該情節的設置是電影關於牛二這個喪失話語權的小人物的最好註解: 牛二與語言不通的奶牛是對等的,他們相依為命,「死而同穴」。
電影 《鬥牛》中對社會邊緣群體的悲情審視,整體畫面是荒蕪的、虛空的、昏暗的,這些奠定了電影的悲情基調,但就在這樣一個極端的場景裡,人們仍然保持著善良的真性情:牛二拼死保護奶牛九兒以完成自己的諾言;村民們誓死保衛自己的家鄉;逃亡的人們雖然食不果腹卻最後控制住宰殺奶牛九兒的念頭;日本人表流露出思鄉的愁緒和最後對於戰爭的厭惡可以讓人少一些憤恨的情愫... 可見,導演這樣就區別於傳統的抗戰片,而將鏡頭對準作為個體的人的生命在殘酷血腥的戰爭中並未泯滅的人性,並深度刻畫了不論人類、動物抑或敵人都難以跳脫戰爭帶來的悲愴的命運,透露出遭受戰爭戕害的生命艱難求生的苦痛感,表達了導演關於人性的悲憫情懷。
管虎的黑色電影是一種基於荒誕寫實、閃回敘事、凌厲影像建構的獨特的宏大敘事風格,通過刻畫個人和群體之間在價值觀、意識流上的不對稱性,表達了自身對於生命、人性、價值的觀照和探索,極具現實意義和藝術價值。
中國黑色電影推薦:《鬥牛》《殺生》《廚子戲子痞子》《心迷宮》《追兇者也》《烈日灼心》《意外》《暗花》
內容來源:網絡、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