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去世了!誰還記得那些經典臺詞?誰來保衛塞拉耶佛?

2020-12-25 網易

2020-12-24 03:26:49 來源: 蕾蕾娛樂君

舉報

  在雄壯的音樂聲中,蓋世太保軍官馮·迪特裡施走在一塊高地上嘆息道「唉!太有意思了!我一來到塞拉耶佛就尋找瓦爾特,可是找不到,現在,我要離開了,總算知道了他」。身邊的維爾德姆特趕緊湊過來問:「你說瓦爾特是誰?請告訴我他的真姓名」。馮·迪特裡施有氣無力地說:「我會告訴你的,看,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

  

  在1944年的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德國南方集團軍的地下司令部內,一名德軍將軍(中將)進入了會議室。他向裡面已經站著的七名德國高級軍官命令道「諸位!向你們宣布一項重要的消息:我軍東南戰區司令萊爾上將已經接到命令!A軍團今天晚上開始,按計劃從巴爾幹撤退」。然後將軍邊走邊說:「現在請哈根中校向各位說明執行勞費爾行動計劃的目的,請吧,哈根。」

  

  德國國防軍第510摩託化團團長哈根中校,起身走到軍事地圖前,用指揮棒指向地圖上標著的紅色區域,向軍官們詳細的介紹了「勞費爾行動計劃」之後,哈根中校說道:「我們必須要重兵保衛鐵路線,和嚴格保密,才能夠實行勞費爾行動計劃!」。此時將軍回頭對蓋世太保軍官韋蘭德說道:「韋蘭德中校可以回答你提出的問題,請吧,韋蘭德」。

  

  韋蘭德中校的雙手神經質的在玩一支鋼筆,貌似忠厚的臉上生著一雙鷹眼,花鏡後面的目光從在場的每個人臉上滑過之後說道「可以坦率的說嗎?」韋蘭德取下眼睛問道。「可以,你談吧!」將軍回答。「目前塞拉耶佛的形勢,並不那麼適合進行勞費爾行動。這座城市裡抵抗運動的力量非常強大,是一條真正的秘密戰線。它的領導是個老練的遊擊隊員,人們叫他瓦爾特」。

  

  這位被蓋世太保軍官稱為老練的遊擊隊員的「瓦爾特」,就是前南斯拉夫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巴塔·日沃伊諾維奇。

  巴塔·日沃伊諾維奇曾在《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扮演過''瓦爾特'',在《橋》中扮演''老虎'',是他讓全世界了解了在戰火紛飛的東南歐戰場上,南斯拉夫人是如何用鮮血和生命,最終爭取了自由、尊嚴和獨立的悲壯歷程,為南斯拉夫人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而中國觀眾則更是親切的稱呼他為「瓦爾特」。

  

  「瓦爾特」於1933年,出生在塞爾維亞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小時候還放過羊,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此前甚至從未出過村子的''瓦爾特''對電影產生了濃厚興趣。

  自他的電影處女作《帕夏的最後一個節日》問世之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生共主演了近200部影片,參演過300多部影視劇作品。而《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橋》、《夜襲機場》、《蘇捷什卡戰役》、《被圍困的城堡》等影片則被譽為經典名著。

  

  ''瓦爾特''在演藝上的輝煌成就,當仁不讓的超越了所有影視界同行,然而與他輝煌成就''極不相稱''的是,''瓦爾特''沒有緋聞,這在演藝圈堪稱是不可思議的事,畢竟現在的演藝圈中,如果沒有出過緋聞,很多人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是藝術家。

  ''瓦爾特''的妻子朱莉雅娜是一名舞蹈演員,與''瓦爾特''育有一子一女,兒子是一位頗有名氣的律師,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難能可貴的是,成名之後的''瓦爾特''並沒有忘記哺育過他的小村莊,他經常帶著全家回去看看,如今在他老家科斯邁伊,還有一棟面積雖不很大但很漂亮的房子。

  

  ''瓦爾特''不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藝術家,同時也是塞爾維亞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之一。

  ''瓦爾特''一直作為塞爾維亞議會議員,活躍在南斯拉夫政治舞臺上。''瓦爾特''在此前曾經擔任塞爾維亞議員將近20年,在2002年8月,''瓦爾特''被推舉參加了塞爾維亞的總統競選,但卻以失敗告終。用他自己的話說「人們喜歡的是演員的他,而不是總統的他,但如果由中國觀眾投票,他必定當選」。

  

  2016年5月22日,''瓦爾特''在貝爾格勒因病去世,享年83歲,因此,2012年的《冰》,也成為了''瓦爾特''人生最後的一部影片。「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是啊,暴風雨就要來了」......這些曾經耳熟能詳的臺詞還有多少人記得?片尾那段雄壯的音樂還有多少人記得?如今''瓦爾特''死了,誰來保衛塞拉耶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那句經典臺詞勾起多少童年的回憶
    那時候電影剛從黑白電影轉為彩色電影,銀幕是正方的,寬銀幕還只是時尚的名詞,內地上演《少林寺》的時候才有寬銀幕。每當電影開放,充斥了多少悲歡,牽動著男女老少的情感,為之動容。很多上了年紀的同志,已經非常說戲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現在網絡發達,你要是想再看一下,非常容易就會找到的。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主題音樂
    朋友,還記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在中國上映的南斯拉夫經典影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嗎?韃督巡那時正在部隊服役,在那崇尚英雄、熱愛英雄的年代,這部影片給中國人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而該片的主人公瓦爾特勇敢、機智,率領遊擊隊員抗擊德國納粹、保家衛國的形象更是深入觀眾人心。
  • 中國將翻拍經典影片《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近日,正值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之時,在塞爾維亞共和國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先生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駐華大使安東·裡爾先生的見證下,華樺文化與塞拉耶佛電影中心、丹德賴恩製作公司三方正式籤署了經典戰爭影片《橋》的翻拍協議,同時達成了影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合作備忘錄。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故事,主演是狄托朋友,導演餓死在城裡
    扯遠了,本文要說的就是我國幾代人、無數人都看過的前南斯拉夫經典二戰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一、意外的驚喜197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大部分職工已經在幹校勞動三年了,他們經常被告知:忘了電影吧,以後種地就是你們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來了意外驚喜,上級指示要重拍《南徵北戰》,很多人熱淚盈眶回到了電影廠。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看,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南斯拉夫·1972)導演:哈·克爾瓦瓦茨主演: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留比沙·薩馬季奇,拉德·馬爾科維奇,斯洛普丹·迪米特裡耶維奇,德拉哥米爾·保楊尼奇一基德拉誰活著,誰就看得見南斯拉夫故事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攝於1971年,時值納粹入侵南斯拉夫30周年
  • 保衛塞拉耶佛的「瓦爾特」,走了
    巴塔是誰?他就是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的主角「瓦爾特」的飾演者,他主演的另一部電影《橋》的插曲「啊朋友再見」至今流傳。對30歲以上的中國人來說,「瓦爾特」就是一個英雄的代名詞,一段融入生命的記憶。
  • 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1977年一部名叫《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電影風靡了全國,影片中的瓦爾特風度翩翩,有勇有謀,假扮德國兵、智鬥蓋世太保,一切都做得遊刃有餘,與國內電影裡呈現的遊擊隊員不同
  • 「保衛」瓦爾特——記塞拉耶佛雅戈泰漫畫書店
    這是3月11日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拍攝的《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新華社發(內迪姆·格拉博維察 攝)  新華社塞拉耶佛3月18日電 通訊:「保衛」瓦爾特——記塞拉耶佛雅戈泰漫畫書店  新華社記者張修智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的雅戈泰漫畫書店毗鄰當地的地標景點巴什察爾希亞廣場,在這樣的黃金地段,店家的主打圖書竟是漫畫版《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導演克爾瓦瓦茨-「西方遊擊隊大師」
    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自從1977年在我國上映以來,保守估計大約有幾十億人次觀看過,該影片被全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引進過,據說全球觀看人數達到了110億人次。》以外,《橋》、《夜襲機場》、《遊擊飛行中隊》可以說部部都是經典,這樣一位偉大的導演在國內網際網路上其介紹只不過是寥寥幾行文字,對於其生平都是語焉不詳,對其去世的原因也是結論為戰爭中圍城飢餓而死,隨著這幾年在塞拉耶佛紀念館的建立,對他個人的研究逐漸多了起來,他作為那個年代南斯拉夫電影界偉大導演的形象越來越豐滿了。
  • 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博物館「添丁進口」
    新華社塞拉耶佛8月21日電(記者張修智)《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博物館21日「添丁進口」,兩座新的以影片人物為原型的蠟像正式向公眾展示。新添的兩座蠟像原型分別是影片中的反面人物德國軍官馮·迪特裡希和「假瓦爾特」。與館中其他蠟像一樣,新蠟像尺寸與真人相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幕後故事,配音演員全是大腕,吉斯長著中國...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幕後故事,配音演員全是大腕,吉斯長著中國面孔?對於很多中國觀眾來說,塞拉耶佛這座城市,和瓦爾特這個名字是緊密相連的。這完全源於一部充滿特殊記憶的老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據統計,這部電影在我國的觀影總人次,竟然高達上百億之多。這是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從1973年它上映開始,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看過這部電影,而且不止一次。
  • 最經典的戰爭電影,火遍全中國的《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Hello,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部非常經典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也是一部紅色戰爭電影。該片主要講述了瓦爾特這個人物在與敵軍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成功地抓到間諜,並且給敵人重重的一擊的故事。電影中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形象的人物,他們無一不為了人民的解放的隨時鬥爭著。
  • 來自前南斯拉夫的記憶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創作素材(上)素描作品(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大家好!這幅黑白素描畫源自一幅電影海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劇中的主人公遊擊隊長瓦爾特和他的戰友蘇裡、吉斯;遊擊隊地下聯絡員鐘錶店老闆謝德和他的女兒;黨衛軍上校馮迪特裡施、上尉比紹夫、冒充瓦爾特的德國情報人員康德爾以及那個「典型的國防軍」的步兵團長哈根中校;還有那精彩的鬥爭劇情,都深深鐫刻在了那一代人的心目中。下面我來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部電影。
  • CCTV6播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網友:緊跟時代潮流的6公主
    3月19日晚,@CCTV6電影頻道 播放了經典老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引發網絡熱議。1973年,北京電影製片廠譯製的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在全國放映,轟動一時。葛存壯老師為假瓦爾特配音,而演過江姐的於藍老師則為一個女叛徒配音,為巴塔日沃伊諾維奇配音的是魯非老師。
  • 在線收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在電影貧乏的年代,一部名叫《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電影風靡了全國,瓦爾特的英雄形象,在少年時代的我們看來簡直就是偶像,風度翩翩、有勇有謀
  • 《血魂》模仿《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但畫虎不成反類貓
    》的娛樂片,影片裡的鏡頭,很多都是直接仿自《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當年《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公映,瓦爾特拳風靡一時。當時《少林寺》還沒有推出中國功夫,所以瓦爾特拳對中國觀眾還是挺有殺傷力的。中國電影很少用這些拳腳來展示功夫,但在《血魂》裡,卻出人意料地鸚鵡學舌了一回。 《血魂》中,最後張豐毅扮演的男主,押著敵頭目,來到了遊擊隊的所在地。張豐毅雙手執槍,根本用不著與敵頭目展開拳腳相鬥,但電影卻莫名其妙地讓張豐毅放棄了槍械,主動提出與已成手下敗將的敵頭目來一番空手搏擊,於是,在影片裡讓兩人的關係,拉上了《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裡真假瓦爾特打鬥的設置。
  • 他是《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的「吉斯」,3年前離開了人世
    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瓦爾特與照相館老闆吉斯的接頭暗號,至今仍被許多中國觀眾所難忘。薩馬季奇出演了日沃伊諾維奇主演的多部影片,除了《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外,還有《胡桃木》在這些驚險和戰爭題材的影片中,薩馬季奇總是扮演富於喜感的角色,就像是在《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 南斯拉夫電影《橋》和《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演員對比
    一部是《橋》,而另一部是《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是1972年出品,引進我國的時間應該是1973年。皮勞特電影《橋》中的老虎,《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除此之外,我很喜歡的一些角色在《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裡沒有再現,比如扎瓦多尼、伊琳娜、工程師等。而《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裡的一些好角色在《橋》中也沒有出現,比如吉斯、蘇裡、謝德、布爾基、布蘭克。不足之處歡迎眾位網友補充。
  • 《西安事變》向《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取經,導演成蔭直陳真相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給中國電影以極大的震撼,關鍵性原因是它與中國的遊擊隊題材影片有著本質的不同。中國電影裡的遊擊隊,出沒在鄉村,以《平原遊擊隊》為代表,用電影裡的臺詞來講,他們是土八路,用莫言的話講,叫「中國地瓜」味,這也是中國軍歌題材的共性味道。直到《高山下的花環》的時候,電影裡的主人公,仍是這樣的一個類型。
  • 波赫紀念《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導演誕辰92周年
    新華社塞拉耶佛12月22日電(記者張修智)波赫22日晚舉辦活動,紀念《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導演克爾瓦瓦茨誕辰92周年,約100名影視界人士與觀眾齊聚塞拉耶佛「聚點」影院,回顧、緬懷克爾瓦瓦茨的電影生涯。  紀念活動分兩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