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白酒宇宙第一?在1963年之前,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人用糧食做酒,除此之外全世界所有國家釀酒都是不使用糧食的。前面講過,酒含糖,這糖是從釀酒用的農作物裡面的糖分和澱粉轉化而來,這個偉大的化學反應產生了一個偉大的食品—酒。也只有酒這種食品,通過腸胃吸收進入人的神經系統後,能讓人產生鬆弛、自在、從容、舒朗的感覺。
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和民族文化裡都有酒,飲用發酵類的飲品是全人類的一個共同點。中國人喝酒喝了3000年,以後也要繼續喝下去,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酒是不允許老百姓隨便喝的,酒首先是拿來敬神,然後是皇家用它來賞賜有功的文臣武將。傳統國酒,以糧食中的上品釀造,是糧食中的精華。
白酒在傳統哲學的定位裡,是帝王將相的象徵,是祈福祭天所用,神聖無比。而國外的酒更多的時候是作為一種飲料而存在的,所以是不應該耗費太多糧食的,這就導致了中國釀酒和外國釀酒在哲學上的不同。
外國釀酒用什麼?用水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紅酒。為什麼我從來都反對紅酒賣那麼貴?大家有需要,可以喝一喝紅酒,但是刻意去追求拉菲、拉圖等價值數萬的名酒就沒必要。西方國家超市裡的紅酒價格普遍在2到3歐元之間,價格超過5歐元的就是好酒,超過十歐元的酒就是用來招待貴客的,日常飲用的紅酒並沒有那麼貴。
為什麼紅酒到中國就變得這麼貴?因為中國人放棄了自己對白酒的國民性認知,放棄了中國白酒的文化,放棄了自己的信仰,放棄了老祖宗的寶貝。但這件事情追溯起來,自有其歷史淵源。
葡萄並非昂貴的水果,它的生長期較快,病蟲害較少,產量也較高。中國最好的葡萄產區是吐魯番,葡萄產量很高,但運不出來,而且種葡萄的土壤是種不了糧食的。法國波爾多地區的土壤也是這樣的,根本長不出麥子。雖說種出了很多的優良品種如赤霞珠之類,但這種地方不種葡萄還能種什麼?
而且做葡萄酒用的葡萄根本都是又酸、又澀、又小,不能吃的那種。在歐洲的超市裡,很多紅酒的價格還沒有葡萄的價格高。用吃的葡萄釀的紅酒,肯定比葡萄的價格高。這種價格還沒有葡萄貴的紅酒,其成本有多少可想而知。這種葡萄跟中國的糧食相比,其實是一種極其廉價的釀酒材料,今天卻被奉為聖經,究其原因無非是某些人崇洋媚外,被人家洗腦了。葡萄酒本質上就是一種釀造酒,只是一種初級加工的釀造食品。
很多人到酒吧夜店裡面喝白蘭地,還給白蘭地起了個名字叫幹邑,似乎覺得這兩個字有一種貴族風範,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會。幹邑只是個縣,很小的小地方,這個地方出的酒以地命名而已。
很多人覺得XO、人頭馬之類的紅酒色澤似乎非常的高貴,玻璃瓶子也很美,因此就覺得白蘭地是個好酒。其實什麼叫白蘭地?把一瓶葡萄汁放10天,發酵了之後就是葡萄酒;而葡萄酒的糖分太高,經過陳釀,把其中的糖份去掉之後就叫幹紅;把幹紅放到蒸餾器裡面進行蒸餾,提取出來的東西就叫白蘭地。所謂的白蘭地只是葡萄酒深加工後的產物。
白蘭地、XO、人頭馬、皇家禮炮都叫白蘭地,白蘭地就是幹紅蒸餾之後的產物,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任何神秘的東西。這種酒沒有經過制曲,根本無法產生太多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更不可能散發出妙不可言繞梁三日的香味,是無法和制過曲的蒸餾酒相比的。這就是白蘭地。
在詹姆士.邦德的美國動作電影裡,朗姆酒是愛情的象徵,紅男綠女在酒吧裡一見面就要喝一杯朗姆酒。那麼什麼是朗姆酒?
朗姆酒多產於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有一種特別廉價的農作物——甘蔗。甘蔗是用來製糖的,無法長途運輸,更不能長期存放,所以糖廠的位置大都建在甘蔗地的旁邊,以便收穫後及時加工。甘蔗製糖後的殘渣裡還是含有糖的,但這些殘渣做飼料豬都不吃,因為口感不好。它還是一種劣質纖維,纖維很短,強度、韌性都很差,也無法用來造紙。
造紙最好的原材料是木漿和棉花,中國傳統的宣紙用的是竹漿。甘蔗餵豬也不吃,上地漚糞也不是好肥料,更無法用來造紙,那麼這些甘蔗渣子怎麼處理?後來就有聰明人發現,甘蔗的殘渣裡面剩餘的糖分經過發酵可以變成乙醇,於是朗姆酒就誕生了。
所以說朗姆酒就是甘蔗製糖後的廢料製成的,這種東西在中國叫做糖蜜酒精,是製做液態法的酒時所添加的酒精,而且還是檔次最低的那一種,是不值得一提的東西。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迷信朗姆酒,朗姆酒在歷史上是海盜之類的下等人才喝的酒。
而日本人的清酒和真木,其釀造技術則是唐宋之時遣唐使自中國偷走的,都是不用蒸餾的酒,品質很差,也不值一提。
北美有一種酒,叫做龍舌蘭,有很多的傳說,在魯迅先生的小說裡面也出現過。在墨西哥有一種根莖類植物,地面部分形似劍麻,它的根就叫龍舌蘭,形狀像土豆,卻碩大無比,比土豆大了十倍。龍舌蘭口感很差,既不能生吃、也不能炒菜,所以十分廉價。但它裡面含有澱粉,可以用來做酒,這種酒就以龍舌蘭命名。但是這種酒所含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根本無法與糧食釀造的白酒相提並論,也是一種劣質飲品。
俄羅斯有一種酒很有名,俄羅斯人都愛喝,大家想必都知道,那就是伏特加。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酒呢?中國有一種檔次不高的酒,叫做薯幹酒精,用薯類釀造而成,口感很差,也很廉價,其實就類似於伏特加。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喝過伏特加後評論說「這個酒不怎麼好喝、不香」的原因所在。
中國人喝的酒是很香的,就像中國人抽菸一樣,我們要抽烤菸。有很多人抽慣了中華、芙蓉王、南京、雲煙,感覺國產的煙很香,這些都是烤菸。而現在國外生產的煙,為了降低成本叫所謂的混合型,化學添加劑很多。煙裡面使用的菸絲根本不是菸絲,而是把煙杆子用造紙的方法造成紙,再把這種煙紙切成絲,然後加入香精香料製成,像萬寶路、三五都是這麼造出來的。
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真才實料的。真正抽中國煙的人,抽不慣外國煙;真正喝中國白酒的人,喝不慣洋酒。中國人喝酒強調一定要香,酒香就來自於酒麴。我們有複雜的制曲工藝和技術。酒麴裡面所包含的微量元素和菌絲體,使得酒的香味四溢、彌散感很強。
俄羅斯國家經濟不太好,對酒沒有太高的要求,又處於比較寒冷的地區,飲酒的主要目的就是活血保暖、麻醉神經,也就無所謂口感香味。俄羅斯土地面積那麼大,用番薯、木薯、土豆之類的東西來釀酒成本非常低,產量卻非常高,這種酒就是伏特加。在歐洲的超市裡面,1歐元、2歐元、3歐元的伏特加都有。他們很注意文化,做了一個全球統一的包裝。
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軍隊是很兇猛的。蘇聯紅軍為什麼還能守得住?就靠兩個東西:第一個是督戰隊的機槍,紅軍沒有德軍那麼的訓練有素,敵人上來了不敢往前衝,蘇聯紅軍的督戰隊就把機槍架起來,臨陣脫逃就擊斃,死在自己人槍口下的士兵是很多的。第二個就是伏特加。
伏特加怎麼能夠打贏一場戰爭?史達林格勒的城外,碉堡密布。每個碉堡裡配備有一個紅軍的機槍手和一挺重機槍。機槍左邊是子彈,右邊是伏特加。那個時候的蘇聯紅軍成分很複雜,上前線的什麼人都有,很多都是特赦的死囚。
對這些人而言,如果把德國鬼子打跑了,就從罪犯變成了英雄。但為了防止逃亡,就用鐵鏈子把這些機槍手和重機槍焊到了一起,德國人上來了跑不掉,只能拼死作戰。伏特加是標準配備,土豆、番薯釀製的,成本極低,可以當糧食和水飲用,可以穩定情緒增強士氣,還可以用來給槍管降溫,真是妙用無窮。
但作為戰時物資來使用的前提是,它產量極高又極為廉價。
除此之外,義大利喝什麼酒?馬提尼。馬提尼是最便宜的釀造葡萄酒,連法國的紅酒都不如。智利、巴西、澳大利亞、西班牙都做這種酒。為什麼他們都喜歡做這種酒?因為釀酒用的葡萄太便宜、太方便,都不需要專門去種植,收穫的葡萄又吃不了,只能把它釀成酒。
歐洲一些文學作品裡面都提到過杜松子酒,杜松子酒始於荷蘭,興盛於英國,只要一提起杜松子酒似乎都和優雅與浪漫聯繫在一起。但什麼是杜松子酒?杜松子是一種松樹的子,是不能吃的。用它釀出來的酒就叫做杜松子酒。其實不僅是杜松的子,它的根和莖也是可以用來釀酒的,也很廉價。
國外最高貴的酒要算是威士忌。威士忌多產於蘇格蘭、加拿大、愛爾蘭和美國,中國人喝不慣,但是比其他洋酒還強一些。因為威士忌的釀造材料要好很多,中國話講叫用粗糧釀造,不是用小麥,而是用大麥、燕麥釀成。
看遍全球,全世界所有的酒都不如中國1963年之前的白酒,而1963年之前中國白酒最大的特徵,就是用真正的糧食釀造而成。因此,令我永遠崇拜和瘋狂的,就是中國的白酒——全世界最好的酒。
茅臺集團做了一件喪權辱國的事:為了說自己的酒好,把中國的醬香型白酒稱作是全世界三大蒸餾酒之一。哪三大蒸餾酒?法國的白蘭地、蘇格蘭的威士忌和中國茅臺的醬香型白酒。這種說法太荒誕了,簡直是自降身價。
那兩種劣質酒發酵周期短、用的糧食少,制曲工藝更是無法和中國的糖化發酵法來比較,怎麼能跟中國的醬香型白酒相提並論。我們的醬香型白酒,九蒸九煮,一年的生產周期,五年的窖藏基酒,外國哪一種酒能具有如此複雜的釀造工藝?為了打廣告居然把白蘭地、威士忌和中國白酒並稱,這是文化上的愚昧和喪權辱國。
如果說中國醬香型白酒是酒,那麼外國的酒就只能叫飲料。如果說洋酒也算酒,那麼中國的酒就是藝術品。但是讓人無奈的是,中國人拋棄了老祖宗的文化,拋棄了傳統,導致今天中國的白酒在國際貿易中成為出口量最低的酒,這是讓人非常悲哀的。
今天聊世界上的酒,要給大家論證的就是,1963年之前的中國白酒,是世界上最好的酒,是全人類都應該頂禮膜拜的酒。因為歷史的原因,近二百年來,我們的國家失去了國際地位,我們的酒也失去了在國際上的定位。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一定要有這種民族的自豪感和自尊心。中國的白酒是全世界最好的酒——當然我指的是1963年之前。1963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咱們下次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