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ing 是一柄錘子,握著它也許能讓你看到更多釘子 | 利器x播客訪談

2021-02-08 利器

本文最初發表於「利器x播客」。

利器 x 播客連結:https://liqixpodcast.typlog.com

基本介紹

1. 請介紹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槍槍:我是《遲早更新》的非實名副咖主播……槍槍。

任寧:我叫任寧,是風險投資基金 ONES Ventures 的管理合伙人,工作之餘跟槍槍和 Rio 在做《遲早更新》和《提前懷舊》兩檔播客。

2. 請介紹一下你的播客;

槍槍:節目的名字和更新頻率都是「遲早更新」,可見在一開始我們就給自己留好了後路。後來也確實證明,我們很好地踐行了「只會遲到不會缺席」的節目宗旨——多則日更,少則一期等倆月。一開始的定位是一檔「科技」播客,後來又加了一個「泛」字,用來承載我們無處安放的「熱情、趣味和好奇心」……

收聽的話,像 Podcasts、Castro 等泛用型播客客戶端和國內的三大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和荔枝FM 都能找到。由於近期剛更換了託管服務平臺,而舊的訂閱地址還未撤銷,所以現在直接在泛用型客戶端裡搜索節目名字會出現兩個結果,選擇看上去鮮活的那個即可。當然,通過 https://podcast.weareones.com/rss 這個地址去訂閱是最不會出錯的了。

任寧:槍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3. 你是因為什麼原因開始製作播客的?

槍槍:我本身並不是一個表達欲很旺盛的人,一開始是被任寧拉來 co-host 的,所以早期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划水經歷(呃現在偶也有之)。不過後來越做越覺著有趣,而且對我來說,播客是比文字更友好、門檻更低的輸出方式,也有更多搗騰的空間——比如最近嘗試的第 101 期的雙線論述和第 104 期的主播評述。現在有逐漸嘗試自己獨立策劃甚至單獨 host 一些節目,比如「遲早過年」裡通常會有兩三期是我策劃的。

任寧:做播客於我而言是一種寫作,所以是一種表達欲的釋放和自我想法的存檔。我自己本身也聽很多播客,所以在寫作之外尋找一個更立體的表達形式時,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播客。

十幾年前,我的高中同學周全的第一部學生短片作品就叫《小播客》,主角是一位說話結巴的內向小夥兒,白天當咖啡館侍應,晚上窩房間裡錄播客放 iTunes 上。客人喝著咖啡,一邊在 iPod 上聽著他做的播客,一邊對他呼來喝去,冷嘲熱諷。在劇本階段周全就問過我看法。初去墨爾本時,我寄住在他那兒,順便看了成片。這樣一則現在看起來挺幼稚的諷刺故事,似乎也是一個沿著時間投射過來的隱喻。

如何製作播客

4. 你們製作一期播客的通常流程是什麼?

槍槍:大多數節目的製作流程就跟問題中說的(確定主題-錄音-剪輯-寫 Shownotes-上傳音頻-發表博文-更新社交帳號)差不多,不過在確定主題後我們通常還會做一些功課,至少會列一個詳細的問題大綱(不是話題而是具體的問題)。其中單口節目的準備是最耗時耗力的,在錄音前任寧會寫好大致講稿。

有少數幾期節目,幸得繆斯眷顧,純屬即興,沒有任何準備,比如早期(偷錄的)《邊飲邊聊機械姬》、《行旅閒聊之 Driving to Decentralization》等。這些節目的整個製作過程像行雲流水一樣順暢,冒出一些看法後只需要找時間錄下來再進行基礎的剪輯就能上,而且聽著有一種獨特的的有機感。不過這種情況可遇不可求。基於這個原因,無論是因工作出差還是個人旅行,我們基本都會帶著錄音設備,畢竟在路上時想法最多。

另外,在有幾期節目中(例如第 92 期《關於「只工作不上班」的討論》),我們在嘉賓訪談中會穿插一些其他嘉賓對同一問題的看法。這些都是提前發問、錄製好的,在訪談期間直接播放。

任寧:槍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5. 製作播客時,你會用到哪些硬體?

槍槍:早期用 Blue Snowball 作為主力錄音話筒,主播每人一個,另有一個 Blue Snowball Ice 常年奔波於各個嘉賓之間。現在改用一臺 Zoom H6 配四支 Movo 小蜜蜂。

錄音時必備飲品一杯,咖啡、紅酒、薄荷茶或蘇打水,具體視錄音前狀態和季節冷暖而定。

任寧:另外補充有一個非常「低科技」的玩意兒——為了標記剪輯點,我們會用一個餐廳裡廚房傳菜用的按鈴。當然這不是必須的,拍手或者敲一下杯子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6. 製作播客時,你會用到哪些軟體? 槍槍:

網站 Hosting:之前用的是國內的平臺荔枝,因為考慮到下載速度和國外平臺被牆的風險。但在飽受內容審查、節目下架等一系列事件後,終於痛下決心搬家 Fireside。

音頻錄製工具:自用 Audio Hijack 3,在異地的嘉賓會推薦他們用 GarageBand 或者直接用 iPhone 錄。

音頻剪輯工具:GarageBand,又名庫樂隊……

任務協作工具:因為平時工作用 Tower 作為協作平臺,所以 show notes 的整理和備份、節目剪輯修改意見等也都放在上面。

任寧:槍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7. 製作播客時,你們內部(co-host)和外部(如果有嘉賓)是如何協作的?

任寧:協作流程每期都有所不同。總的來說,目前大多數節目,都是討論定下話題後,我準備大體問題,槍槍做補充。問題列表會提前數日發給嘉賓(如有),確定哪些領域是對方不太願意談的。

槍槍:想補充一點,採訪提綱最好是列明具體的問題而不是話題。問題能給討論或者訪談提供一個實實在在的「抓手」,能推動對話的展開和深入,而話題因其空泛的特性容易造成嘉賓的無所適從和雙方的泛泛而談。

8. 你們是如何和聽眾進行互動溝通的?

槍槍:主要是郵件、微博和國內三個音頻平臺的留言。還沒有群。為什麼呢?太麻煩。Telegram 不穩定,微信需要手動一個個加人,太麻煩。而且如果是真正的交流的話,微信群裡幾乎很少見。當然最好的形式還是郵件、用郵件發來語音留言或者提問,以及線下交流。

任寧:我最偏好的溝通方式是「郵件 - 節目反饋」,因為這種通訊方式同時符合深度、異步、低成本三個特徵,能完整傳遞複雜想法,沒有立馬回復的壓力,而且技術、經濟與社會三個角度的成本都低。我不怎麼喜歡組織線下活動,因為要策劃完整緊密的流程太佔時間精力,太過鬆散又怕浪費大家的時間。

——但如果大家辦了活動,歡迎來喊上我們!

9. 你們播客製作中的話題和靈感來源於哪裡?

任寧:總的來說就是平日裡的閱讀和思考。我以前用過一個叫「零存整取」的方式。簡單來說,是拿一個 A4 尺寸的活頁本,在空白頁的頁眉上寫下感興趣的話題(一般會有數個話題同步發展)。平時看到想到什麼相關的材料,就記錄到對應的頁面上。等材料積累到一兩頁,基本上一期節目的素材就有了。

10. 你有哪些播客製作的習慣或者小技巧?

槍槍:採訪嘉賓時,可以先閒聊同時也錄著音,既能先熟悉起來這段之後也許也能用作彩蛋。

任寧:雖然每集節目的結尾語都幾乎一樣,但我每次都會重新念一遍。一方面這樣更「有機」,二方面,念完結尾語,無論是主播還是嘉賓都會進入一個錄完節目後相對較輕鬆的狀態。這時候先不急著結束錄音,可以再聊一小會。這部分的內容可以作為彩蛋,或者對前面部分的補充或延伸。

做播客的感受

11. 通過製作這檔播客,你得到了什麼?

槍槍:提升了口頭表達能力,臉皮變厚了,認識了很多朋友,也得到了一個日常生活裡進行相對嚴肅的討論的虛擬「場合」。

任寧:做播客給了我一個機會和身份,去與很多也許本來這輩子都無緣相識的有趣的人發生交集,也讓我能與不少別的領域的朋友可以「合音留念」。同時這也是對自己的階段性想法的沉澱和歸檔。若干年以後再來聽,就猶如翻老照片,或者看舊日記。

12. 播客製作過程中,你遇到過哪些阻礙或問題?

任寧:時間不夠、能力不夠、想像力不夠。對能做的、能想到的、已經做出來的三個方面,都存在著自我不滿足。

槍槍:做節目時有一種寫論文般的心理壓力,若非反覆查證,不敢輕易說出口。

13. 如何看待播客這種創作方式?你看好播客未來的發展嗎?

任寧:看好的。首先,這兩年知識付費的浪潮本身是否值得鼓勵且不論,至少它在一定的群體裡建立起在手機上收聽音樂以外的音頻內容的習慣,為播客的內容消費打了基礎。

其次,雖然質和量上都與英文播客有距離,但哪怕是當下的中文播客也是被低估的——被廣告主低估,被資本低估,也被聽眾低估——廣告主低估了播客的流量價值,資本低估了播客的變現潛力,聽眾低估了播客能傳遞的內容。起點這樣低,未來成長的空間和速度都有很大可能性。

槍槍:啊,這是個很大的話題,很難三言兩語在這裡說清楚。其實一直有想法來做一期甚至一系列有關播客的節目,「關於播客的播客」。希望在不久之後就能把這坑給填了……

播客推薦環節

14. 請推薦你的節目中最喜歡的三期給大家,並說明理由。

槍槍:《遲早更新》中我最喜歡的幾期都是任寧的單口(無意撒狗糧),比如 #104《「遲早過年」·關於故事和歷史的煙霞》、#94 和 #95《控制社會、泛民藝色彩與楊超越》。尤其是後兩期,充分體現了任寧主播東拉西扯卻能保持切題的深厚功力!

任寧:推薦最近這一波的「遲早過年」吧。理由:形式上做了一些嘗試,想聽聽大家對此的感受。

15. 你平常經常聽的播客有哪些?推薦一個你最喜歡的播客。

槍槍:其實有很多,比如李厚辰的《翻轉電臺》(打開頻次不高,但一旦開始聽會集中把一個系列聽完),Rio 和任寧的《提前懷舊》,李如一的《一天世界》和《滅茶苦茶》,Craig Mod 的《On Margins》,《The Atlantic》的《Crazy/Genius》,以及婉瑩的《HPUP》和《博物志》。

只推薦一檔對於選擇困難症來說真是糾結……那就選已經完結的 Gimlet 旗下《StartUp》的第一季吧。

任寧:我是「神農嘗百草」的心態,各種都會聽。若非要推薦,就選平常聽得比較多的 Techmeme 旗下的科技新聞播客《Ride Home》吧。主播 Brian McCullough 能做到周一到周五的高質量日更,著實令人佩服得緊。

16. 你最期待有一檔什麼樣的播客出現?或者期待誰來做一檔播客?為什麼?

槍槍:非常期待九久讀書人的編輯索馬利亞和《單讀》主編吳琦開一檔聊書和文學的中文播客,以及期待未來能有人能做出一檔像《Freaknomics》和《This American Life》之類的非談話類中文播客。

任寧:我也期待中文世界裡的優秀 story telling 播客的出現。

開放性問題

17. 你的播客有付費計劃嗎?如果有,形式是什麼?

槍槍:沒有,暫時也沒有計劃推出。

任寧:槍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18. 如果播客暫時沒有付費計劃,是因為什麼?

槍槍:誒,這個問題不應該反過來問麼:為什麼要推出付費計劃呢?

任寧:覺得不夠格。將心比心來說,《遲早更新》的內容質量還沒到我自己會花錢買的程度。

19. 還有什麼想表達的,或者想要推薦的東西?

任寧:我推薦彈力帶。我的時間和耐心都不足以支撐我去健身房鍛鍊。所以我參與的體育活動除了打籃球之外,就剩在家自己做些基礎練習。彈力帶很便宜,十幾塊錢就能買到。它方便攜帶,可單用可配合其他器械,是一種「泛用型」的「鍛鍊客戶端」。我出差時行李箱裡都會放一條。

槍槍:我推薦「播客」本身吧,不是聽而是嘗試自己來錄。借用一個 cliched 的比方,podcasting 是一柄錘子,握著它也許能讓你看到更多釘子。


點擊加入利器社群,你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利器。

利器,創造者和他們的工具

網站:http://liqi.io;微博:@利器 IO

聯繫合作:bob@the-offline.com

相關焦點

  • 釘釘子不用手扶,原理類似射釘槍!
    這時候就會用到錘子,用過的小夥伴應該都清楚,用錘子釘釘子一般是要兩手配合的,一隻手拿錘子,一隻手扶釘子,可像小妖這種手殘黨難免就會不小心砸到手。針對這種情況,美國俄亥俄州的產品設計師 Michael David Young 設計出一款帶有集成分配裝置的擊錘 Auto Hammer(自動錘)。
  • 觀點┃能讓你戒掉短視頻的,或許是播客
    2004年,英國《衛報》專欄作家本·漢莫斯勒用podcasting來形容當時正在興起的,通過網絡RSS技術定製、傳播音頻的新技術。2005年,蘋果公司在它的iTunes音樂商城中加入了podcasts這一欄目,也就是我們今日所說的「播客」,同年,「播客」被收入進《牛津美式英語詞典》。
  • 想一想怎麼用錘子、火柴和一盒釘子,把燃燒的蠟燭固定在牆上?
    讀一個故事學習一個心理學知識:德國心理學家曾經做個這樣一個測試,給你一盒火柴,一盒釘子,一把錘子,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把燃燒的蠟燭固定在牆上?有人可能會說先點燃蠟燭,用蠟油把蠟燭粘到牆上,也有人可能會試試用釘子把蠟燭釘在牆上。
  • 那麼,就把這次的英文訪談當作MVP先發出來吧
    一周之前,Casticle的第一次全英文訪談發出來了。這兩集節目和一個小預告,實在消耗了太多精氣神。
  • 做播客和看展拍照的不完全指南 | 利器訪談:於婉瑩,「博物志」&「不會聊」製作人,家庭主婦,兼職翻譯
    在家錄音我會用鐵三角的話筒錄音,出門在外一周以上也會帶上它。短途出行則使用羅德的話筒,或者直接用蘋果手機內置麥克風。不少想做播客的朋友問我買什麼話筒,其實蘋果手機內置麥克風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只需儘量在安靜的環境錄音即可。不一定要用最新的手機,之前幾代均可勝任。
  • 利器訪談|張淼,「輕鬆玩 Mac」主播、自由職業者
    「輕鬆玩 Mac」會員節目你是如何開始做播客的?能否和想做播客的新人分享一下你的經驗?這倒也是,自己的播客,想聊什麼,想怎麼聊,都是自己的事,旁人無可非議。有一次,一位主播向我推薦他的播客,希望我幫他宣傳。可是我聽了不到五分鐘就受不了了,能做的只有馬上關掉。可是另外一些播客,卻能做到絲絲入扣,引人入勝。這是為什麼呢?經過了解之後我發現,雖然都是脫口秀,但是好的主播會提前搜集、仔細查閱話題的相關資料,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不至於在節目中犯下一些低級錯誤。
  • 一半美國人都在聽,播客為什麼火
    2017年尼爾森報告顯示,美國有50%的家庭是播客用戶。2018年6月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表示播客(podcast)已超55萬,已發布超過1850萬期播客節目,覆蓋上百種語言。2019年Edison Research發布的報告Infinite Dial 19指出,美國人口中超7成對「播客(podcasting)」這個詞不感到陌生。
  • Spotify的獨家內容之爭| 播客現場Vol.38
    Joe Budden即將離開這個平臺,他在節目中說道:「從9月23日開始,我現在沒法告訴你可以在哪裡聽到這個播客,但我肯定它不會是Spotify。」The Verge記者Ashley Carman指出,播客現在無疑是能掙錢的生意,但主播們想要更多的所有權和報酬。 8月24日(本周一),據The Verge報導,Spotify與Riot Games達成多年合作夥伴關係,將在平臺上線《英雄聯盟》的音頻內容。
  • 2019最佳播客榜單:蘋果播客與Spotify的角力
    蘋果Podcasts美國區包括多個榜單:」2019年度最佳「,」更多編輯精選節目「,」2019年熱門新節目「,」2019年最熱門節目「,此外美國區今年新出現三個單項獎:」最佳真實犯罪播客「、」最佳虛構類播客「和」最佳歷史類播客「,反映出蘋果Podcasts美國區對於這三種類型播客的喜愛與重視。
  • 月度利器|思考的時候喜歡虐待它
    Notational Velocity 也不需要你特意去保存,即時存儲功能讓這款軟體天生適合用來胡思亂想。利器嘉賓方可成會用它記下忽然冒出來的靈感。順便一提,這款軟體的中文名也非常帶感——「驚的速記」。Notational Velocity:一款極輕量的筆記軟體。放在我的 Dock 裡面,想到什麼看到什麼,就秒速點開它,迅速記錄下來。
  • 聲音漫遊|Life is Podcasting
    瘋投圈這檔播客節目的主持人是由投資人黃海和Rio所創辦的。是一檔討論投資機會,行業分析的播客節目,有時候會邀請一些嘉賓過來進行訪談,內容都是十分硬核的。這個播客會在節目裡剖析一個行業新動向。是一檔專門為創業者、投資人、分析師,以及任何對創業、投資有興趣的人準備的播客節目。故事FM這個播客很有意思,據說是知名度最高的敘事類中文播客。
  • 拿著錘子的人,看啥都像釘子——警惕你的「專業偏見」
    [專業偏見]:拿著錘子的人,看啥都像釘子朋友的老公大周,最近迷上了經濟學。不僅逢人就輸出他學到的經濟學知識,還總是用經濟學理論去解釋一切。專注自己的專業,並追求不斷的進步,這沒什麼錯,相反它還能讓我們爬上專業領域的金字塔尖,與其他的競爭者拉來絕對的距離。但,從認知、思維和決策角度來講,單調地、粗暴地用專業知識去解釋一切,反而會讓我們陷入[專業偏見]的陷阱。
  • 「利器」訪談:快速成長是第一要務
    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夠上去做一次訪談,可惜呀,隨著《離線》雜誌的停更,「利器」項目也進入了長久的停更狀態。今天無意間打開了「利器」的頁面,想著今天剛好是 2018 年 7 月 1 日,結束了上半年的單身生活的我,同時開啟了下半年的單身生活。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自己來一期訪談吧。話不多說了,下面開始:————介紹一下你自己和所做的工作。
  • 全職做播客,能養活自己嗎?
    據《第一財經》援引行業網站ListenNotes的數據,截至9月初,國內已有近1.3萬檔播客節目,而在2020年4月底,這個數字只是1萬出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與此同時,更多的播客平臺也漸次出現。今年3月,即刻團隊開發的泛用型播客客戶端「小宇宙」開始內測;9月,快手又推出了一款播客APP皮艇。
  • 《風雲》十大神兵利器,其中一柄絕世邪兵與天為敵!
    擴增閱讀:《風雲》中十大神兵利器,得一便可以獨霸江湖1、絕世好劍絕世好劍經步驚雲以熱淚即天下炙熱之物(眼淚)所開鋒後,終能完全發揮其威力,成為一柄絕世神兵!宿敵:絕世魔劍2、雪飲狂刀長三尺九寸,重約八斤,斷石破筋,吹毛可斷,它是一柄一等神兵。與天下劍並稱「天下無雙」。獨孤一方死後,將無雙劍留於其兄劍聖。劍聖死後,步驚雲曾獲此劍,並欲以此劍破開後陵的「隔世石」,結果一擊之下,無雙劍碎於步驚雲之手。後解劍門門主解千愁花費兩年時間走訪無雙城、踏遍無雙劍曾決戰過的地方,然後從眾多江湖人士口中,明乎無雙劍劍形、劍重、劍長,又花費一整年時間重新鑄造了一把與無雙劍跡近形似的無雙劍。
  • 你也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聽眾:如何從零開始一檔播客
    做自己,吸引同樣興趣愛好的人,這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而且這種持續的正反饋也讓你更有動力堅持下去,只有認真地堅持下去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人聽到。也有人擔心電影、音樂、讀書這種大眾都能做的主題,要怎麼做才能出彩?
  • 超級乾貨|按級別推薦11款英文播客外加7款播客軟體還送你讓國外播客流暢播放的3個工具
    話說之前我嘗試推出過看劇學英語但是至少在我這的公眾號上反響不是那麼好我覺得原因一是現在普遍attention span降低,沒辦法長時間專注如果只是看劇消遣還好,但是要看劇去學英語,即使有方法,也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所以現在圈內有人在講看劇學英語,基本是自己先看一遍,截圖畫面,提煉表達,閱讀量會不錯
  • 荔枝播客上線,小眾「播客」大眾化時代來了嗎?
    簡單自然的小清新風格也許是大部分人對荔枝播客的初印象,如荔枝播客產品負責人所介紹,這是一款「輕量級、純粹、便捷、有互動新玩法」的播客產品。這樣一款播客產品是否如同入水的石子,一石激起千層浪?浪花大小尚不能妄下斷論,但確實激起千層漣漪,天浩認為,它的出現將給行業帶來四個方面的變化。
  • 播客《不在場》重輕:談談音樂與對無用之事的迷戀|三明治創作者訪談
    它只是在那裡,不主動吸引,不瘋狂刺激,你無法用一句話概括它,看主題也找不到任何一致性。「即使是這樣,你還聽了,克服了那麼多困難,那麼你一定具備一個相當開放的心態,具備接受模糊曖昧信息的基礎。」事實證明,仍然有這樣一群聽眾在。通過這群聽眾的口口相傳,《不在場》觸及到了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