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澳大利亞隨美國反華勢力起舞,在疫情、人權、香港、南海、華為5G等多個議題上造謠、抹黑、攻擊中國。但近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澳大利亞政客從夢境跌回到現實。中方經調查,認定進口自澳大利亞的大麥存在傾銷補貼行為,對澳大麥徵收高達80%的進口關稅;認定澳大利亞容量兩升以下葡萄酒存在傾銷行為,將以收取保證金方式徵收反傾銷稅。在澳大利亞遭受到自己種下的「苦果」後,「五眼聯盟」竟然密謀制裁中國,這是在替澳大利亞「報仇」嗎?
英國《每日郵報》等媒體12月13日援引澳大利亞新聞集團(News Corp)的報導,稱「五眼聯盟」正悄悄商議一項計劃,企圖聯合起來對中國產品實施「報復性制裁」,以反擊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限制,但一處細節卻值得注意。報導稱,雖然談判還處於初步階段,但這個計劃在坎培拉越來越受到重視,華盛頓方面也在「認真考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五眼聯盟」的合作非常好,澳大利亞家庭和社會服務部長安妮·魯斯頓(Anne Ruston)最近也就此事和「五眼聯盟」國家的部長有所聯繫。
事實上,中國不少行業早已佔據市場份額第一位置,即便這些國家採取「報復性措施」也對中國整體沒多少影響。以造船業舉例,英國造船和航運市場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研究所12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CGT),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6%,位居全球第一。如果這些國家非要採取「報復性手段」,最後吃虧的,也將只能是自己。
還需要強調一點的是,行勝於言。中澳關係如何改善,坎培拉應該比誰都清楚。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不僅符合兩國人民利益,也有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澳大利亞不必事事與中國看法一致,但需保持前後言行一致。同時正視兩國關係受挫的癥結,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冷靜處理涉華議題,保持外交戰略自主性,莫做他人附庸,損害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