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1月14日報導,13日,海關總署發布最新數據。
2020年中國外貿出口好於預期,進出口總值超過32.16萬億元人民幣,貿易順差增加27.4%,再一次鞏固了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
近日,中澳關係日益趨向緊張,這種衝突和對立,也影響到了兩國在多個領域的合作,中澳貿易總額下降超30%,澳大利亞多領域損失慘重。然而,澳大利亞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過失,反而將矛頭指向中國,企圖拉攏盟友為其"撐腰"。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3日報導,"五眼聯盟"成員密謀共同對中國商品實施貿易阻礙,共同商定了兩種策略,第一,五個國家分別對中國頒布制裁措施;第二,澳大利亞對中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其他四個盟國拒絕採購中國的商品,表示對澳大利亞的支持。
不過,事情只發展到計劃這一步就結束了。
一個月時間過去了,所謂的"制裁措施"效果如何呢?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出口貿易激增,2020年12月,中國出口增長18.1%,進口增長6.5%,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780億美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英媒指出,中國進出口數額均超過了美國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測。
11月14日,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表示,2020年中國是全球唯一貨物貿易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充分體現了中國貿易的"韌性"和"潛力",中國對外貿易,既保持了穩定增長,也實現了質的飛躍。專家指出,儘管中國的經濟從疫情初期就已經恢復,但貿易額激增有助於進一步提振中國經濟。
專家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貿易面臨巨大壓力,中國卻能從中受益原因有二。
一方面,中國大量出口防疫醫療物資,整體拉動出口增長1.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受全球封鎖政策影響,民眾對相關產品的需求大增,中國產品大受歡迎。
此外,受中國經濟的刺激,外國投資者爭相買入中國資產,數據顯示,2020年約1萬億元人民幣,通過連接海外買家與內地市場的滬深港通機制流入中國。同時,人民幣走強,兌美元匯率自2018年以來首次突破了1美元兌6.5元人民幣。
這個結果,讓西方大失所望
事實上,這並非西方國家第一次要組團"報復"中國,據《華爾街日報》透露,川普政府一直企圖聯合西方國家建立一個打壓中國貿易的非正式聯盟,但因為中國的市場龐大,人口眾多,消費能力強勁,美國的算盤只能落空。
不過,瑞銀亞洲經濟研究所分析師汪濤表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其他地區的生產增加,消費者轉向更多的服務消費,中國在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競爭。
文/薏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