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入圍金鷹獎,《安家》在白玉蘭獎中拿下3項提名……作為網絡首播劇,前者以短小精幹收穫了無數因為疫情宅家的觀眾;而後者再一次憑藉接地氣、強共鳴的特質,毫無懸念地坐上了2020年上半年「劇王」的寶座。可以說這是一個縮影,是疫情之下整個影視業按下暫停鍵後從新劇供給,到觀眾習慣出現新氣象的縮影。
《唐人街探案》算是拉開了今年短劇流行的序幕
若非疫情,也許你從來不會想到自己有如此多的時間用來刷劇,就像之前你從未發覺原來不到20集的電視劇也能講出一個好故事一樣。如果不是《隱秘的角落》刷屏,可能在大多數網友心目中「懸疑劇」只能算作小眾題材……疫情之下,影視劇的「臉」也悄悄地在改變。
變化1
從未看到過這麼多的短劇
去不了電影院,不如在家刷劇吧。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生出這樣想法的網友、觀眾絕對不在少數。當然,各大視頻網站給出的「菜單」供應也沒有讓人失望。根據專門針對新媒體電視劇、網絡自製劇的第三方數據供應骨朵數據的統計,2020年上半年上新的劇集數量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多,這其中貢獻主力就是網絡劇——今年上半年共上線了420部劇集,其中356部都是網絡劇,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215%。
受此影響,記者留意到,今年上半年或者說疫情發生以來,豆瓣評分達到7分以上的劇目數量網劇要大大領先於衛視上星劇。相反,斬獲不俗收視率的上星劇如《安家》《如果歲月可回頭》等,口碑其實並不算好,而這其中又是中短劇集佔據了絕對主力。
按照業內慣例,40集及以上的為長劇,17到40集以內的為中型劇,16集以內為短劇。大家可以仔細想一下,上半年引發過普遍熱議,甚至刷屏的劇目,哪一部不是20集左右的中短劇目。今年最早引發熱議的網劇《唐人街探案》,12集;推出過《琅琊榜》《大江大河》等熱門長劇的正午陽光首次「觸電」網劇就一炮而紅的《我是餘歡水》,12集;讓無數原著粉都由衷點讚的「鬼吹燈」之《龍嶺迷窟》,18集;剛刷屏完的《隱秘的角落》,12集;集合了周迅、惠英紅、趙雅芝這樣「逆天」陣容的《不完美的她》,22集……還有,已經曝光尚未播出的愛奇藝「迷霧劇場」剩餘4部,全都是只有12集。
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全都是只有12集的短劇設置
剛好,今年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電視劇網絡劇拍攝製作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劇集創作。劇集越來越短,已成必然趨勢。
「終於知道當年我們追過多少『注水劇』了!」網友調侃背後,編劇、導演如何用更精煉的手法,更快節奏地講完故事、吸引觀眾,應該是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電視劇業內的熱門話題。
變化2
上半年豆瓣高分前三全是懸疑劇
用大爆發來形容懸疑劇在2020年上半年的表現絕不誇張。同樣是來自骨朵數據的調查,今年上半年播出劇集的題材類型中,懸疑劇佔比已經高達10.71%,在網劇題材中僅次於已經連續多年佔據頭把交椅的甜寵劇。
具體到劇目來看,大家可能平時沒注意的是,我們前述提到的《唐人街探案》、「鬼吹燈」之《龍嶺迷窟》以及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包含的所有劇集全都是標準的懸疑題材。不僅如此,《我是餘歡水》《不完美的她》,相信追過劇的觀眾都有感覺:劇中的懸疑元素是讓自己追下去的重要動力。
懸疑劇當道的最佳證明就是今年上半年豆瓣得分最高的這三部劇全是懸疑題材
同樣有意思的是,記者盤點發現,在向來被視為影視作品品質風向標的豆瓣上,今年上半年得分前三的劇集也全都是懸疑題材——從去年底開播一直到今年才完結的臺劇《想見你》,拿下9.2分;非TVB港劇《嘆息橋》和《隱秘的角落》也都拿到了8.9的高分。其中,雖然《嘆息橋》打分人數只有3萬多,但劇中將同一件事通過不同主角視角來反覆描述、重現,營造懸疑感的拍攝手法,的確讓人耳目一新,獲得了非常多的讚賞。
變化3
你看的好多其實都是庫存劇
受疫情影響,橫店、象山、上海車墩這三大國內影視基地都在年初相繼宣布了停工停業。這給影視劇拍攝製作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儘管無法猜想沒有本次暫停,會有多少新劇已經和觀眾見面,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它帶來的影響:清庫存已經成為2020年上半年的業內關鍵詞之一。
這兩部也是殺青多時的庫存劇
舉個簡單的例子,截至7月,已有4部衛視上星劇都是存貨。近一點,剛剛在東方衛視完結的《愛我就別想太多》早在2017年就已殺青,並於同年8月舉行過一次線下發布會了,但一直延遲到現在才和觀眾見面。
更有「陳年」味道的是剛上和即將要上線的兩部大劇。「諜戰劇教父」柳雲龍出品的《勝算》5年前就已經殺青;剛剛宣布定檔7月20日開播,集結了姜武、俞飛鴻、顏丙燕的《愛之初》,同樣是5年前出品。今年更早一點,從上星劇改成純網播的《熱血同行》,也是去年1月就曾發布過定檔信息,但隨後就跳票了一年之久。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