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之外,劇院還能做什麼 | 請回答2021:何鷹

2021-02-18 音樂財經

2020年是廣州大劇院成立的10周年,疫情打斷了全年的計劃,整個場館的大修也直到2021年初才被提上日程。

在接受我們的採訪前,何鷹剛剛結束了一場關於劇院大修的工作會議。他向我們表示,在疫情零星散發、全球演藝行業陷入低潮的當前,廣州大劇院的大修仍然有不少未知因素,「目前還沒確定怎麼去裝修,因為資金也會相對緊張」。

2020年疫情爆發的時候,何鷹一直在廣州處理工作事務。作為廣州大劇院的總經理,面對演出接連被迫做延期、取消,有些措手不及。

疫情最初,何鷹對照03年非典時期的應對措施試圖進行推算,大概過多少天可以恢復第一場演出,但結果疫情頑固,項目計劃完全派不上用場。即使是解禁後的每場線下演出,雖然不涉及境外演出,僅是牽扯跨城跨省的團體演出,也讓何鷹十分緊張。

在廣州大劇院停演的那段時間,團隊也嘗試著做直播帶貨、在線上開分享會。4月,和騰訊藝術聯合打造的線上戲劇《等待戈多》直播,這個由演職人員完全通過線上溝通進行落地的項目,算是當時一項最有意義的突破點。

5月11日,廣州大劇院正式恢復上班。劇院集中精力撲在歌劇《馬克·波羅》的事情上,擔心疫情情況,為了保證演出的順利落地,所以演出時間又往後推了一個月,定在6月上演。

此時全球疫情開始蔓延,廣州大劇院在6月24日晚帶來《馬克·波羅》的演出,也是當時全球唯一一個線下的歌劇院演出。

同時,《馬克·波羅》也同步開啟了線上付費全程直播,登陸優酷、大麥、愛奇藝等平臺。

面臨2020年的變化,何鷹對我們感嘆道,「很心疼我們的線下演出,也更珍惜每一段美好的時光,每個珍貴的感情。」

經歷了2020年的「大變局」,何鷹也開始思考廣州大劇院的未來:比如在國外項目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之際,如何更好地挖掘國內精品劇目;在疫情結束之後,如何在第一時間把優秀的演出和廣大觀眾請進劇院;在演藝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機遇等。

2020年12月31日,廣州大劇院上演了貝多芬《費德裡奧序曲》與《第九交響曲》兩部經典之作,以及譚盾的新作《敦煌·慈悲頌》,中西呼應、雙「頌」跨年,和往年新年固定邀請如倫敦愛樂樂團、皇家愛樂樂團等國際名團不同,這場跨年合唱音樂會對廣州大劇院來說是頭一次。而跨年當天的演出收入達到200萬,也是2020年全年的頂峰

「我們這次的跨年音樂會至少在節目的亮點上,壓過了以往我們邀請的那些團,既有國際上的呼應,也表達了東方主題,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都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讓我們很振奮。」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感嘆道。

「雙頌」演出為廣州大劇院的2021年開了一個好頭。但面對雲譎波詭的疫情,何鷹顯得有些失望。他表示:「我一直想做華格納,但是現在這個條件,我越來越不敢想了,感覺實現的可能性很小。希望全人類能夠儘早掃除疫情吧!」

不過對於未來,他還是信心滿滿。「廣州大劇院挺過了2020這個坎兒,2021、2022、2023,甚至更遠之後都不在話下。所以,我們要對未來保持希望,充滿期待。」何鷹補充說:「還是那句老話:路要一步步走, 飯要一口口吃。」

以下根據何鷹的自述整理:

劇目內容規劃,原創劇目是最大亮點

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劇院的很多項目規劃地比較晚。以新年為例,以往我們都會安排很多國外劇目,因為檔期問題,一般都會安排的比較早。現在因為疫情,外團演出基本進不來,都是安排國內的項目。

 

以往來說,劇院每年下半年就應該對第二年的演出有大概的計劃了,但我們到目前(1月6日採訪時)還沒有一個最終確定的新年計劃。

當然,劇院基本的演出框架不會變,包括「女性藝術節」、「廣州藝術季」,」新年演出季「、院慶演出季「等這些傳統的演出板塊基本不會動。廣州大劇院其他一些系列品牌,比如我們小劇場的純粹系列、「音樂後花園」這些年都做出了品牌影響力,會在2021年繼續和觀眾見面。

註:廣州大劇院「女性藝術節」首屆舉辦於2017年,今年的女性藝術節由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冠名贊助,將於今年3月正式開幕。

「音樂後花園」是廣州大劇院每年夏季上演的主題音樂會系列,首屆舉辦於2017年。

純粹系列是廣州大劇院的演出品牌,同樣由浦發銀行廣州分行贊助。

我一直認為原創的,或之前沒有演過的內容才是亮點。我們今年就有兩個亮點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是原創項目,在去年已經在策劃了,有的劇本目前也已經寫完,改出來了。其中一個是廣州市裡大力支持的,戰疫題材話劇《鍾南山》。還有一個是我們自己選的題材,改編自著名作家王蒙小說《活動變人形》的舞臺劇,目前也已經啟動創作了。如果這兩個劇能在今年內順利完成,預計會分別在7月以及11月在廣州大劇院上演。

 

疫情其實也在逼著我們走出舒適區,去找新方向,打造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原創這方面。畢竟,對於劇院來說,擁有自己的製作團體、自己的原創IP還是挺重要的。

以百老匯、倫敦西區為例,他們自有版權的劇目可以連續上演幾十年,有著穩定收入,目前國內還很缺少這種自己有版權,能持續上演,市場反響又非常好的劇目。在原創這方面,我們劇院還有很多路要走,多做自己的原創、開發自己IP會是廣州大劇院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另外,2017年,我們還打造了一個」D藝空間「,專門幫助青年藝術家孵化原創劇目。我們劇院把這個孵化平臺搭建起來後,就要做更多地扶持和幫助廣州本地的表演團隊,專業的青年藝術團體或校園藝術團體,培養廣州戲劇的原創力量。

但2020年受疫情影響,戲劇孵化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不過在去年年底,我們製作了一個抗疫題材的小型音樂劇《相信有光》,由原孵化團隊「玖肆原創」創作,也獲得了廣東省文聯的資金支持。新的一年我們還是會嘗試用一種新的方式,重新把青年戲劇孵化做起來。

△ 2020年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項目——抗疫原創歌舞劇《相信有光》

以往我們的孵化是以高校原創為主,今年可能要更多關注社會上的青年院團,嘗試扶持出幾個真正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劇目。之前,我們可能更重視對青年團隊的培養,之後可能會更傾向於劇目方面,會考量這個原創劇目能否在市場上立得住。

線上思考與華為5G智慧劇院

其實線上演出不算是一個新事物,國際著名的劇院、音樂廳,比如柏林愛樂音樂廳,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都有推出線上演出,而且做得非常好這主要是因為國外的這些院團都有自己的原創劇目和IP,市場化比較高,受眾群體也比較廣,基本是面向全球觀眾。他們這些項目都是收費的,也都成為了劇院非常好的盈利渠道。

 

我們國內的劇院在這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主要是國內絕大部分劇院都沒有自己的演出院團,沒有開發出自己的原創節目和IP,能播放的節目大多也沒有版權,所以線上發展困難重重

 

但疫情把大家的能量逼出來了,迫使我們做一些線上付費演出的嘗試。第一場是6月18日在實驗劇場做的方錦龍的一個音樂會,因為當時只有30%的上座率,我們把座位放平,一共擺了150個,線下售票、線上直播收費,總體收入不是很理想。

 

所以我也在思考,是不是因為平臺原因或者是演出類型原因?歌劇、民樂和流行音樂、音樂劇還是不太一樣,受眾小,所以線上收入不太理想。

 

我們持續做了幾次線上演出後技術上的問題已經解決了,特別是現在又與華為合作,會逐步做一些更先進的嘗試。但我認為線上演出實現盈利的話還是有一些困難,最大困難就是沒有版權,所有我們線上播放的內容都需要去跟團體談版權,這就造成了我們的時間成本和演出成本非常高。

 

我認為NT Live的形式就特別好,英國國家大劇院通過錄製自己製作的劇目,然後把線上演出的版權售賣到全世界各地的劇院。現在演出在線上呈現中,音響音效、畫質清晰度都很不錯,長期來看收入上還是可觀的。

我們現在和華為5G智慧劇院已經展開了實質性的合作內容,在去年12月24日,錄製了廣州芭蕾舞團的《胡桃夾子》,用多機位、多視角進行拍攝,不過現在還沒有上線。

12月30日,周曉琳老師的獨唱與合唱音樂會,也使用了多視角的呈現進行了錄製,觀眾可以自己選擇切換角度觀看演出。

 

但我們這兩次演出都沒有實現直播,第一次是因為直播條件不成熟,第二次直播準備好了,但片方在版權方面沒有同意。不過不管怎麼樣,這兩個節目的錄製等於開啟了我們廣州大劇院智慧劇院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探索,用科技的方式推動了我們劇目從線下走到線上。

 

這兩次實踐成為了我們自己研究學習的樣本,今年開年我們肯定會在這方面加大力度。通過總結這兩次演出的經驗總結,我們下一步重點要做的就是如何豐富線上的內容,把更多內容的版權談下來。

票房不再是壓力,2021會是「中國年」

近些年來,高雅藝術的觀眾群體在不斷拓展。其中一個原因是劇院堅持引導和普及,另一個原因是流行化元素的注入,拉近了高雅藝術和觀眾之間的距離,讓高雅藝術獲得越來越多的市場認可。

比如在《聲入人心》、《舞蹈風暴》等電視綜藝節目的帶動下,音樂劇、歌劇、舞蹈的演出上座率明顯有所提升,尤其是有明星加持的劇目經常是一票難求。

 

我們以前國外劇目做得多,藝術家雖然都是圈內非常有名的,但是在國內知名度不高,也沒有形成粉絲熱衷的效應。

但今天,一個《聲入人心》就把聲、歌劇市場打開了,節目把一些歌唱青年演員帶火。現在,包括廖昌永、梅溪湖男孩的演出一票難求。我們以前是在劇院中不常看到粉絲成批成批、拿著花等著演員這種景象的,現在粉絲來劇院追星的現象非常普遍。

 

今年,廣州大劇院將上演阿雲嘎主演的音樂劇《在遠方》。這場演出一開票就全部售罄了,粉絲們還把我們的售票系統」搶「崩了。為此,劇院也收到了粉絲的投訴,這也是我們頭一次出現這種情況。

△ 音樂劇《在遠方》

攝影|王曉溪 

 

還有,《舞蹈風暴》對我們現代舞的演出的票房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以前我們現代舞很難賣,大家都願意去看故事性強、氛圍熱鬧的劇目。今年,現代舞《大飯店》會在1月26-27日在廣州大劇院開演,演員李豔超、黎星、謝欣都是《舞蹈風暴》裡的明星選手,他們原本就是優秀的演員,上了節目之後,人氣更旺,票房就更好賣了。

 

那有人會說,給我們貢獻票房的粉絲很多都是衝著藝人來的,沒有這些大咖他們不會進劇院。但我認為,通過明星大咖把觀眾吸引到劇院也是普及高雅藝術的一種手段,畢竟存在一個客觀事實,那就是更多人進到了劇院裡面,接觸到了高雅藝術,甚至愛屋及烏,喜歡上了高雅藝術,多以我個人非常支持行業內利用和發揮明星IP效應,這對我們開展線上演出也大有裨益。。

 

2021年,我們並不怕票賣不動,隨著上座率從30%到75%逐步解禁,觀眾壓抑的需求需要得到釋放,會越來越珍惜觀看演出的機會。現在,廣州大劇院還是會出現下個周末開演,提前兩周才開票的情況,以前是絕不可能的。

 

另外,劇院周邊越來越熱鬧,這幾年劇院通過完善周邊與劇院匹配的商業業態,開放更多空間等措施吸引市民走進劇院建築群,現在,廣州大劇院成了網「紅打卡地」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

在這些人之中,很多並不是我們的觀眾,甚至之前沒來過劇院,我們想辦法怎麼把他們吸引進劇場裡。劇院人氣更加旺了,獲得了更多人氣,也帶動了周邊商鋪的火爆,提升了我們的物業租賃價值,甚至間接促進了我們的票房收入。

2020年,我還是有一些遺憾,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估計不是很充足,在劇場停業期間沒有及時靈活地策劃一些能快速登臺的優秀劇目,這導致政策逐步放開後,劇院依然有比較多的空檔。

 

2021年我們做了更充足的準備,比如我們會更細緻地在合同裡明確:遇到疫情要取消該怎麼辦,延期怎麼辦,延期後,空檔期我們有什麼準備等等。

 

尤其是現在我們劇目銷售的時間縮短了,可能前期策劃到落地銷售,只有一個月時間,面對這種靈活的變化如何選擇項目,也是今年我們要繼續提升的。

 

我個人比較喜歡看國外的歌劇、古典音樂,國內原創劇目看得比較少。今年,國外項目進不來,看國內劇的機會多了,我也慢慢發現,國內的原創劇目水平提高很大,市場認可度也高,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觀念轉變。

 

去年還是有些措手不及,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很明確地說,廣州大劇院今年以國內的演出項目為主,會給國內以及廣州本土的藝術團體、藝術家更多機會。我覺得2021年,中國演出市場會是「中國年」。

相關焦點

  • 廣州大劇院6月20日起恢復演出,上座率不超30%「比較困難」
    這也意味著廣州大劇院的復演指日可待。為此,南都記者採訪了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 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資料圖(南都記者 譚慶駒 攝)30%上座率比不復演損失更大記者:什麼時候劇場正式恢復演出?指南要求對恢復開放的演出場所,提出了預約限流措施,規定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要間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離。怎麼看30%的上座率?何鷹:劇院的演出成本相對較高,而且劇院的演出是需要舞臺演員和臺下觀眾有一個良好的互動。所以我們目前看,如果我們按30%上座率復演的話,對我們來說比較困難。甚至比不復演,帶來的損失可能會更大一些。
  • 廣州大劇院6月20日起恢復演出,上座率不超30%「比較困難」 | FantasticClassics
    「廣大」總經理何鷹 | 資料圖(南都記者 譚慶駒 攝)30%上座率比不復演損失更大  記者:什麼時候劇場正式恢復演出?指南要求對恢復開放的演出場所,提出了預約限流措施,規定劇院等演出場所觀眾人數不得超過劇場座位數的30%,要間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離。怎麼看30%的上座率?何鷹:劇院的演出成本相對較高,而且劇院的演出是需要舞臺演員和臺下觀眾有一個良好的互動。所以我們目前看,如果我們按30%上座率復演的話,對我們來說比較困難。甚至比不復演,帶來的損失可能會更大一些。
  • 三成上座率或成演出「門檻」?廣州大劇院歸來6月可期
    記者今天從廣州大劇院了解到,目前廣州大劇院最早的商演計劃在六月下旬,分別是在「實驗劇場」播放英國國家劇院高清影像《耶爾瑪》和《樂在當下》,以及6月25日在大劇場演出的中文三幕自製歌劇《馬可波羅》。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透露,目前場館正著手採購測溫設備,並對公共場所進行定期消毒,制定觀眾守則,為迎接觀眾做好準備。此前,廣州大劇院發出邀約,希望策劃一場面向醫務人員等人群的公益演出。何鷹透露,目前正和本地院團積極聯繫,策劃節目,有望邀請到國樂演奏家方錦龍加盟。
  • 廣州大劇院延期6月多場演出
    大洋網訊 廣州大劇院昨日發布新一期演出取消/延期公告,公告中顯示,已經延期過一次、計劃6月上演的舞劇《花木蘭》《沙灣往事》再度延期。公告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然持續著,為避免疫情擴散,現在抱歉地通知您,原定於6月份舉辦的多場演出將延期。」公告中給出了退票細則。
  • 王凱洪之光劉彬濠「打頭陣」,你關注的廣州大劇院復演信息來了!
    結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發布的《劇院等演出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廣州的劇場開放正式進入倒計時。劇場什麼時候開啟?首演劇目有安排了嗎?劇院復演要做哪些準備?就這些話題,記者電話訪問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為你一一解答。
  • 當藝術遇到科技:廣州大劇院開啟5G智慧劇院
    新華社廣州9月25日電(記者鄧瑞璇)通過5G網絡,在家中欣賞8K超高畫質電視實時傳輸的音樂會;戴上VR眼鏡,在虛擬劇院裡沉浸式觀看精彩演出;在雲劇院裡參與線上藝術普及教育……25日,廣州大劇院攜手華為共同打造的「5G智慧劇院」發布,將線下與線上相結合,打造新的藝術形式。
  • 嘉興大劇院2021年演出信息
    《宮崎駿動漫視聽音樂會》演出單位:上海當代室內樂團演出時間:2021年2月27日19:30演出地點:嘉興大劇院票價:150:琉璃室內樂團演出時間:2021年4月10日19:30演出地點:嘉興大劇院票價:150、100、50元訂票熱線:13362396355(微信同號)
  • 廣州大劇院計劃6月重迎觀眾,30%上座率或成演出門檻
    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日前接受記者線上採訪,透露目前廣州大劇院最早的商演計劃在六月下旬,分別是在「實驗劇場」播放英國國家劇院高清影像《耶爾瑪》和《樂在當下》,以及6月25日在大劇場演出的中文三幕自製歌劇《馬可·波羅》。
  • 2021廣州大劇院跨年元旦有哪些演出?
    :點擊進入  註:套餐一經出售,概不退換,敬請諒解  /時間安排/  19:15 《歡樂頌》  20:45 新年酒會  21:45 《慈悲頌》  /套餐內含/  1.2021新年演出季光大·陽光大舞臺 光大之冬 歡樂頌·2021廣州大劇院新年音樂會 1888VIP門票1張;  2.
  • 廣州大劇院大膽打開了5G雲劇院的魔盒
    據廣州大劇院介紹,疫情之下,他們開始了「新藝術方式」的探索,試圖向線上轉型,比如製作推出全國首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發起全球藝術家雲端10小時直播活動,建設了「雲劇院」平臺增設線上直播觀演、線上見面會等藝術活動。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表示,線上完全無法替代線下的觀演,兩者是沒有衝突的,線上的展示反而會讓更多以前沒有到過劇場的人,了解到原來劇場這麼有趣,進而到線下觀劇。
  • 精品演出季來臨|帶家人一起走進劇院開啟美好的2021
    精品演出季來臨|帶家人一起走進劇院開啟美好的2021 2020-12-21 1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大劇院「線上營業」好拼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疫情之下的廣州大劇院近日頻頻開啟「線上營業」模式,繼推出了首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後,本周在大劇院歌劇廳,一場「賣貨」直播也引來不少關注。劇院總經理何鷹更是親自上場「帶貨」,網友紛紛刷起了彈幕和禮物,直播間一時間熱鬧非凡。
  • 廣州大劇院攜手華為打造「5G智慧劇院」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線下不少演藝場館推出線上演出平臺,滿足觀眾線上看演出的需求。
  • 廣州大劇院2021新年演出季開啟
    廣州大劇院特別策劃「2021新年演出季」給大家預熱一個紅紅火火的來年邀請多家國內頂尖名團呈現20多臺精彩演出更有別開生面的兩場重磅新年音樂會本次新年演出季也將為觀眾奉上兩部弘揚民族精神,鼓舞激勵人心的佳作。由上海歌舞團演繹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於12月4日-6日為整個演出季拉開帷幕,這部致敬英雄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的爆款舞劇屢獲大獎,鼠年春晚上的《漁光曲》選段更是驚豔全國觀眾,該劇曾多次來到廣州大劇院,廣州觀眾也用一場場座無虛席的上座率表達對這部作品的深深喜愛。
  • 甘肅大劇院新春演出季: 《媽媽咪呀》蘭州演6場
    中新網蘭州12月16日電 (記者 丁思)國際頂級音樂劇《媽媽咪呀》、賴聲川話劇《十三角關係》、俄羅斯歌舞《永遠的紅星》等海內外著名舞臺劇目又將接踵而至來蘭州演出。記者16日從甘肅大劇院獲悉,年終歲末,該劇院再度攜2013新春演出季盛大來襲,風靡全球的《媽媽咪呀》率先開唱,中文版將在蘭州連演6場。
  • 嘉庚劇院2021新春演出季重磅來襲!
    2020已進入最後的倒計時回想過去的300多個日夜相信無論是觀眾,還是劇院亦或是演出行業工作者都是百感交集就如同劇院的舞臺,每一次大幕升起,表演者們都在向觀眾傳遞著某一種情緒,或是歡笑、或是感動、或是無奈、或是悲傷……不管在表演之中,品味到的是何種情感,都是一份獨一無二的人生感悟。
  • 廣州大劇院十周年紀念畫冊上線,最受歡迎演出前三是……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在廣州大劇院迎來十歲生日之際,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發布了記錄著廣州大劇院十年曆程的電子紀念畫冊《拾·載》。畫冊從時代的十年、城市的十年、舞臺的十年、你我的十年和未來的十年五大板塊展現廣州大劇院的發展。
  • 受疫情影響,這些劇院取消近期演出...
    綿陽綿州大劇院綿州大劇院12日發布公告:原定於2021年1月22日上演的世界經典動漫名曲雙鋼琴鬥琴音樂會,2021年1月24日上演的青年古箏演奏家唐天嬌·段銀瑩專場音樂會演出取消。退票退款工作按照哪購買哪退款原則進行。劇院將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退票退款工作,購票款將原路徑返還購票人。
  • 共享文化盛宴 紹興大劇院2021年新年演出季啟幕
    12月6日晚,以《但願人長久——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為開幕大戲的「2021新年演出季」在紹興大劇院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以「杭紹同城,文化同行」為主題,由杭州大劇院、紹興大劇院聯合主辦。在兩個月時間內,為大家帶來國內外各類型、能滿足各年齡段觀眾需求的十場精品演出。
  • 廣州大劇院攜手華為打造5G智慧劇院 構築演藝「新業態」
    多邊合作推進5G智慧劇院建設,構築演藝行業「新業態」眾所周知,好的演出場館對於優質內容生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規格的場館才能帶來高規格的劇目。在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今天,傳統鋼筋水泥的基礎建設已經不足以定義一個先進的演出場館,5G「新基建」正在重新定義智慧場館——5G智慧劇院應運而生,成為 支撐線上劇場內容及體驗的生產「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