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在廣州大劇院迎來十歲生日之際,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發布了記錄著廣州大劇院十年曆程的電子紀念畫冊《拾·載》。畫冊從時代的十年、城市的十年、舞臺的十年、你我的十年和未來的十年五大板塊展現廣州大劇院的發展。它不僅收錄了十年間眾多演出的精彩瞬間、藝術家籤名、留言、手模,更記載了這座廣州亞運年誕生的城市文化地標,從無到有的建設歷程,同時以開創性的「央地合作」市場化運營模式,在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道路上積極探索。據悉,紀念畫冊已同步在廣州大劇院官方網站上線。
十年回顧:《劇院魅影》《阿依達》柏林愛樂最受歡迎
2010年5月,歌劇《圖蘭朵》正式拉開了廣州大劇院的大幕。十年間,大師名團紛至沓來,包括義大利斯卡拉劇院、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法國巴黎歌劇院等著名劇院,以及柏林愛樂樂團、德勒斯登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等頂級樂團,廣州大劇院成為了廣州演藝文化「新高地」。
在一組有趣的「數讀十年」裡,記錄了以下數據:十年間廣州大劇院共迎來藝術家32000多人,其中年齡最大90歲、最小5歲;共舉辦演出4038場、1900多場藝術活動,累計吸引了500萬市民走進劇院;在所有演出中佔比最高的是音樂類演出,達到22%;韋伯經典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廣州大劇院2017年度歌劇威爾第《阿依達》、西蒙·拉特爾與柏林愛樂樂團交響音樂會位居廣州大劇院最受歡迎十大演出前三。
2019年,廣州大劇院的劇場最為繁忙,歌劇廳使用率到達90%;十年票房出票總數253萬張,將所有票紙連接起來長度相當於856個廣州塔高度;劇場服務人員為藝術家獻上鮮花5870束;藝術家最愛的能量補給是咖啡,十年共飲用7.3萬包;廣州大劇院藝術教育中心累計培養了10322名未來藝術家,創立了8大課程,3大演出團體;創辦藝術管理系列工作坊——「創藝館」,共組織學術活動33場,累計參與達4000人次;會員人數達到50萬,微信微博粉絲數總和超過123萬……
塑造文化品牌,成服務本土的「大舞臺」
廣州大劇院還是紮根本土,服務本土的「大舞臺」,不僅首演了廣州歌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醒·獅》、廣東粵劇院粵劇《南海一號》,還上演了廣東歌舞劇院大型原創舞劇《沙灣往事》、廣州話劇藝術中心《邯鄲記》、廣東現代舞團《九大簋》、廣州芭蕾舞團《布蘭詩歌》、廣州雜技藝術劇院雜技劇《笑傲江湖》、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的原創木偶劇《哪吒》《垃圾大戰》等優秀佳作,300多場嶺南文藝精品在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上大放光彩。
2018年廣州大劇院召集全球藝術家製作的廣州原創歌劇《馬可·波羅》,開啟了廣州原創歌劇的新篇章。2017年與香港演戲家族聯合製作推出原創音樂劇《朝暮有情人》,並在全國巡演。2020年,廣州大劇院聯合騰訊視頻藝術頻道,攜手新浪潮戲劇導演王翀,推出中國首部線上戲劇《等待戈多》,挑戰戲劇創作的新模式,吸引了約29萬人同時在線觀看,成為單場觀演人數最多的話劇。
此外,廣州大劇院還為廣州本土青年藝術家提供舞臺,推出廣州大劇院原創實驗劇場《水墨與絲竹的對話》系列作品;廣州大劇院少兒芭蕾舞團在「粵港青年舞蹈交流計劃」中創作了原創劇目《舞跡可尋》系列作品,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認可,於香港等多地巡演。
此外,廣州大劇院童聲合唱團、廣州大劇院少兒芭蕾舞團和廣州大劇院青少年行進管樂團每年都上演給多臺精彩演出。其中廣州大劇院童聲合唱團更成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首個童聲合唱團,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合樂古今踏歌行——廣州大劇院童聲合唱團非遺作品音樂會》於去年在廣州大劇院成功上演,此外還先後在多個國際合唱比賽中屢獲佳績。
廣州大劇院還創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劇院為依託、針對舞臺表演藝術的孵化器「D藝空間」並於2018年推出「周一星劇場」青年原創扶持項目,呈現了四季52部79場優秀原創作品,來自16所高校和9個民間團隊共30個藝術團體、2451名青年原創藝術人才登上廣州大劇院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