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戰士》:哥特怪物大科普(全角色的設定起源)

2021-02-16 湖州時代德納國際影城

哥特電影一直以來是好萊塢特效電影中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從早期《吸血鬼諾斯費拉杜》開始,西方奇幻文學作品中的大名鼎鼎角色在大銀幕上總會煥發著自己光彩,並且在孤僻疏離,陰沉的氣質和異國色彩的背景中不斷變換著自己身位,從恐怖片到愛情片再到添油加醋的魔幻片。《屠魔戰士》稱得上是一部典型的哥德式魔幻片。

該片最大的看點有二:其一就是電影的特效非常唬人,以荒原、極端的天氣、殘破的古堡、地下室、墓穴等充滿視覺衝擊感的哥特氛圍,配合CG效果生成的打鬥場面,惡魔與石像鬼之間的團戰撲面而來,科學怪人與納貝流士結局的大戰,還有最後來自地獄的無數惡靈附身驅殼的場面都非常養眼。電影片長只有80多分鐘,幾乎是從頭打到尾,對於喜歡熱鬧的中國觀眾來說該片可以說非常對胃口。

其二看點就是電影的世界觀設定,《屠魔戰士》屬於妖怪大亂鬥式作品,與《範海辛》集合木乃伊、吸血鬼、科學怪人這樣環球三大怪物亂鬥的電影類似,片中出現了三方勢力,科學怪人、石像鬼與惡魔,這三方勢力在西方奇幻作品屬於井水不犯河水的那種,但本片來了一個大集合,這樣的混戰方式恰好也是當代快餐文化所推崇的那種簡單直接的直觀表現方式。對於西方觀眾來說,這些耳熟能詳的角色互相PK相當符合其胃口,畢竟他們都是出現與自身文化的產物,就像我們這邊白娘子和孫悟空打了起來的感覺一樣。而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這些角色大多比較陌生,只是代表了一個銀幕角色而已,並沒有那種文化情結。

因此需要簡單了解一下片中這三方勢力的背景和設定,他們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才能更好的了解該片的看點。

一、科學怪人

艾倫·艾克哈特飾演的角色叫做亞當,這個名字是電影原創的,原本這個用八個屍體縫合的傢伙沒有名字,只是被稱為怪物,來自於瑪麗·雪萊在1818年創作的小說《弗蘭肯斯坦》,很多人容易把怪物叫做弗蘭肯斯坦,這其實是後期演化的結果,弗蘭肯斯坦是製造怪物的科學家,也是小說的主人公,因為這本小說名聲太大了,後期Frankenstein成為一個專有名詞,指「最終毀了它的創造者的東西」。電影中的描述還算正確,弗蘭肯斯坦追蹤怪物到了北極,受盡折磨後病逝,原著中怪物自焚而死,電影中開闢了一條群P的新路線。

而我們在這裡將這個怪物叫做中譯版的另一個名字「科學怪人」,也是大多數作品對其的稱呼。

1、技術恐懼的起源

《弗蘭肯斯坦》可以算作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說了,英國悍婦瑪麗·雪萊其實也挺重口味的,科學家弗蘭肯斯坦利用死人器官拼湊出一個怪物,用電流激活,可以看作是「生化機器人」的雛形。這部作品的問世也給機器人在早期科幻作品中的命運定了個調子:越像人的機器人,越危險,其結局越悲催(可以參考機器人「恐怖谷」概念日本現代仿真機器人教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當機器人的外表和動作像真實人類,但又不是完美擬合時,作為觀察者的人類會產生厭惡反應。可想而知如哆啦a夢、阿拉蕾、霹靂五號這些可愛型機器人為什麼不像人了吧)

聯繫其該書完成正值工業革命時期,乃至後期人類在生化技術和人工智慧方面的憂慮,科學怪人誕生之初就把「科技恐懼」的調子定下了。故事悲劇性的結局預示了作者對這種行為的憂慮,當然該書主要還是從宗教,即人類是否可以替代上帝創造生命的角度出發(也是人工智慧方向的起源之一)。該書號召人類應該在自然界面前應該保持一種敬畏,不能無限制地追求對自然的認識和徵服。

2、善良的軀殼

其實原著中科學怪人本性是非常善良的,而且天生就掌握了學雷鋒的技能,無奈由於出身過於詭異,而且醜的一逼,被社會視為怪物,當作巨大的威脅,處處碰壁。最終導致卻發展為一個社會秩序的破壞者,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魔鬼。該作品在1931年被第一次搬上大銀幕,波利斯·卡洛夫飾演的科學怪人形象名垂青史。

片中被稱為亞當的科學怪人最終有了靈魂,大概是對科學怪人其身份認知理想化寄託,就像很多人工智慧電影中機器人有了靈魂一樣。

二、石像鬼

電影裡的石像鬼大家都熟悉,最起碼從當年的動畫片《夜行神龍》中就能get到這種怪物,在一些RPG遊戲中也不乏他們的身影。可以變成飛龍,變成石頭後可以回血,而且魔免。

1、滴水嘴獸的傳說

石像鬼真正的名字叫做滴水嘴獸,英文名gargoyle,來源於法語gargouille,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翼魔」、「喉妖」。說起這種怪物,還有一段傳說。

翼魔早年間棲息在塞納河畔的一個洞穴裡,傳說裡長得不是這樣,而是跟海龜差不多,細長的脖子,灰綠色的甲冑,眼睛如月光石一般夜晚能都發出閃爍的光芒。公元520年,翼魔出現在了諾曼第大區首府魯昂一帶,口吐大水禍害四方(一說口吐烈火)。當時的魯昂主教聖羅馬努斯闖入洞穴,身邊只帶了一名死刑犯當做幫手。在死刑犯的幫助下聖羅馬努斯用十字架聖印馴服了怪獸,把它帶回魯昂,翼魔被施以火刑,骨灰被灑進了塞納河,但它的頭和脖子沒有被燒掉,而是被裝在新建的教堂上,為了紀念那名幫助主教而獲釋的死刑犯,後來用來嚇退惡靈避邪,所以成了石像鬼。

隨著後世的演化,石像鬼逐漸脫離了原來的龜形,變成了如今這份獅子頭、飛龍體的樣子,惡魔般的形象更加深刻,以至於到了現在還有傳說石像鬼體內藏著惡靈。

就像我國房簷上的螭吻(龍生九子之一)那樣,石像鬼的作用也是噴水,並且有的地方還有被用來噴洗神聖的器皿。美國奇幻作家皮爾斯·安東尼在《魔法王國仙斯》中描述到,站在石像鬼水柱下的戰士可以無敵,也是祈福一說。但石像鬼沒有我們螭吻那樣高貴的出身,首先它的起源是惡魔,而且是被徵服的惡魔。因此石像鬼在西方奇幻文學中的地位很低,全部都是雜兵級別,就像《屠魔戰士》中是天使在人間的守衛一樣,除了女王之外,其餘小兵都沒有機會跟天使交流。

2、區域守衛

因此這種雜兵級的石像鬼在人間的作用有二,除了能噴水之外,另外就是用它月光石一般的眼睛,當做守衛。

在兩部著名奇幻文學中,石像鬼都有過出場,託爾金的《指環王》中,石像鬼被雕刻在魔多西境的蜘蛛隘口前方,三個頭分別衝著大門前後和門前的大路,在石像鬼身邊形成了一道看不見的結界,任何人無法通過,只有意志堅定,可以凌駕於凝視者邪念之上的人才可以通過。我忘了電影裡有沒有出場,但原著裡有,最終被拿著魔戒和精靈玻璃瓶的霍比特人給破了。另外一個地方就是《哈利·波特》,石像鬼在霍格沃茨中的一面牆上,只有念出正確的咒語,石像鬼會讓開一條路,其身後是通往鄧布利多寢室的一道階梯,這裡石像鬼是校長的保鏢。

由此可以看出,石像鬼不分善惡,只是為了守護一片區域,屬於依照命令辦事的小弟。在現實中教堂上的石像鬼也被賦予不同的概念,有的認為他們是邪惡的象徵,用來警告人們世界末日將近,有的則被認為是聖物,是天使在凡間的代表。

石像鬼在影視作品和遊戲中屢見不鮮,但幾乎都是配角,以主角身份出場的除了本片和《夜行神龍》之外,還有一部《妖夜傳說》,三個故事中最後一個,故事翻版了日本傳說《雪女》。講一個屌絲在大半夜看見活的石像鬼,為了活命像它發誓,永不把這件事說出去,後來他娶妻生子,有一天不小心把遭遇石像鬼的事說給妻子聽,結果妻子變成了一隻石像鬼,孩子們也都是小妖怪,妻子帶著孩子都飛走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屌絲永遠是屌絲。

三、西方惡魔學

下面來說說電影中的反派,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他們在片中被稱為惡魔,也是西方奇幻作品常出現的萬年反面角色。比爾·奈伊飾演的那名角色叫做納貝流士(Naberius)。當然外國名字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都差不多,但這些名字並不是隨便起的,都是有來頭的。比如傑·科特尼飾演的那名石像鬼戰士叫基甸Gideon,在《聖經》中是著名的猶太勇士,後來指代「強大的戰士」。

同樣Naberius在西方惡魔學中也是有名有姓的一位。

1、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

說道納貝流士,首先要提到一本叫做《所羅門之匙》的魔法書,是西方一本重要的惡魔學文獻,相傳是以色列國王所羅門所著(真實歷史情況其實跟所羅門王沒什麼關係),是一名優秀的惡魔召喚師。傳說所羅門王曾和惡魔之王貝利爾(Berial)訂立契約,得到了指揮所有地獄惡魔的力量,作為回報,他將在死後把自己的靈魂獻給貝利爾。據說在這些惡魔是七十二名地獄的王公貴族。他把魔神之名刻在七十二根柱子,並將召喚的咒文上都寫下來,稱為《所羅門之鑰》。

書中稱他們為「所羅門之英靈」所羅門把他們封在瓶中,在有用的時候召喚來,驅使他們做事,為以色列帝國增添榮耀。但是,所羅門死了之後,巴比倫人入侵,他們看到封印惡魔的瓶子,以為是寶物,便打開瓶子,於是這些大惡魔就被放跑到人世之中。——後世稱這72個惡魔為——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

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是西方奇幻作品中最常見的角色,比如他們當中位列第一的巴爾(Baal),玩過《暗黑破壞神2》都恐怕都認識這貨。第37位的菲尼克斯 (Phenex),正是大名鼎鼎的不死鳥。

電影中出現的納貝流士,在 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中位列第24位,形象是一個揮動翅膀的黑鶴,他擅長所有的藝術和科學,尤其精通修辭。正好與片中比爾·奈伊的形象定位非常符合。不過相對來說,納貝流士的名氣並不是很大,大概可以出於電影設定中,他的對手是雜兵級的石像鬼而考慮。不過當片中他變身的時候,納貝流士那個形象卻非常著名,羊頭人身,這是西方著名的惡魔形象,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形象,這個形象屬於地獄七魔王之一的阿撒茲勒(Azael)。

因此電影中的納貝流士,用的其實就是Azael的形象和定位,從他可以召喚地獄軍團的設定上就能看出。

2、地獄七魔王

地獄七魔王是一種後人編出來的定位,有的指路西法墮落之前地獄的七位統治者,有的指七大墮落天使,基本上是為了與七宗罪相對,與「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這樣起源純正的惡魔學分類有著很大的差異,但二者其實可以聯繫起來。

首先地獄七魔王,職能代表著七宗罪,人選有好幾種,最常見的組合就是以下七位

路西法(Lucifer)——驕傲,撒旦之首,一般而言,撒旦就是路西法,但廣義上認為,地獄魔君都可以叫做撒旦

薩麥爾(Samael)——暴躁,種下智慧樹,與引誘亞當吃蘋果蛇的不是同一位

別西卜(Beelzubub)——饕餮,惡魔學裡認為他是地獄的最高統帥

阿撒茲勒(Azazel)——貪色,羊頭惡魔,撒旦最典型的形象

利維坦(Abadon)——嫉妒

貝利爾(Berial)——懶惰,最早被稱為撒旦的天使,與所羅門王籤訂契約的那位,也是所羅門王七十二柱魔神之一

瑪門(Mastema)——貪婪

由此可以看出,《屠魔戰士》中的納貝流士其實等同於西方宗教神話中的撒旦,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而且其形象也是有據可考。


湖州德納國際影城觀影攻略「大家一起來便宜」

1、觀影半價優惠時段:

A、周二、周三(不含法定節假日、特殊節日)

B、周一至周日12:30(含)之前,(法定節假日、特殊節日除外

2、優惠時段尊享

A、影城會員享受全天半價優惠

B、影城至尊黑金卡享受普通廳25元觀影,巨幕廳、VIP廳35元觀影(特殊影片需補足最低限購價)


3、影城票時代APP購票

A、無需排隊 現場取票

C、每日影訊一覽無遺

團體券及包場業務:0572-2277553

語音訂票熱線:0572-2277555

諮詢電話:0572-2277555



相關焦點

  • 【哥特電影】《屠魔戰士3D》隨亞當一起拯救全人類!
    哥特電影一直以來是好萊塢特效電影中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從早期《吸血鬼諾斯費拉杜》開始,西方奇幻文學作品中的大名鼎鼎角色在大銀幕上總會煥發著自己光彩,
  • 《屠魔戰士》上映首日票房過千萬 上座率全靠打
    5月26日成為科幻神魔巨製《屠魔戰士》的奇蹟日,在星期二超過千萬的票房和高達三萬場的排片見證了公眾對於《屠魔戰士》的期待。月26日當日《屠魔戰士》上座率高達6.9%,超越《復仇者聯盟2》,真正實現了接棒復聯的目標,繼復聯之後,再次捍衛了3D動作大片的尊嚴,截止發稿,《屠魔戰士》首日票房已過千萬,行業口碑和觀影口碑爆棚,爆米花式的超級打鬥以及3D特效成影片最大驚喜。
  • 《屠魔戰士》腦洞大開
    根據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又名科學怪人)改編的電影《屠魔戰士》將於5月26日與中國觀眾見面,以往的電影作品往往將科學怪人演繹成了恐怖與醜陋的代名詞
  • 《屠魔戰士》:場面猛烈就是它的風格
    自5月26日上映以來,好萊塢科幻神魔巨製《屠魔戰士》,以其炫彩的特效、爆棚的打擊感、緊湊的節奏,成功吸引廣大觀眾,成為繼復聯之後,另一部廣受讚譽的好萊塢
  • 【逸·新片】《屠魔戰士》:人神魔三界混戰,微信搶票低至19.9元!
    這是一部哥特風格的魔幻片,電影的靈感來源於科幻小說鼻祖《科學怪人》,電影講述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化身為降魔勇士的故事。華麗的視覺效果和全CG生成的怪獸是該片最大的看點,夜行神龍與煉獄惡魔之間的大場面戰役頗為吸引眼球,而「雙面人」艾倫·艾克哈特扮演的不死之身科學怪人更是極具魅力。《屠魔戰士》5月26日、27日場次現已開售!微信購票低至19.9元!
  • 《屠魔戰士》5月26日 霸氣來襲!
    點擊圖片上方↑」宜都大唐國際影院「並關注,即可了解最新電影資訊
  • 《屠魔戰士》首部科幻小說改編的好萊塢魔幻動作大片(全網免費首播,在線觀看)
    雖然小說被無數次改編成電影,但《屠魔戰士》無疑是其中最具魔幻色彩的。影片不僅讓怪物變成了拯救末世的超能英雄,還有狼人、吸血鬼和夜行神龍等各類經典哥特形象出沒。人神魔三界亂鬥大戰在即,重口味暗黑哥特風完美演繹。  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說改編 重口味黑暗哥特風充斥全片  影片改編自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創作於1818年的小說《弗蘭肯斯坦》。
  • 魔幻巨製《屠魔戰士》將登陸中國 5月末一戰到底
    《屠魔戰士》劇照。
  • 《屠魔戰士》與弗蘭肯斯坦那剪不斷理還亂的血緣關係
    不過社會並不接納它,並將其視作怪物。人造人要求弗蘭肯斯坦為它再做一個女性的人造人,並答應從此之後遠離人間。但是弗蘭肯斯坦擔心怪物繁衍威脅社會,於是在接近完工的時候,毀掉了女性的人造人。怪物從此走上了報復之路,而弗蘭肯斯坦也發誓要毀掉自己的作品。故事的結尾是悲劇的,弗蘭肯斯坦因病而死,怪物也自焚消失。
  • 【影片資訊】《屠魔戰士》,全3D呈現 魔幻視效!
    《屠魔戰士》由華夏發行,好萊塢獅門影業出品的魔幻動作巨製《屠魔戰士》距離5月26日上映還有10天時間。
  • 《屠魔戰士》提檔5.26 科學怪人接力復聯英雄
    此後兩百多年,他在世界各地流浪,只為先下手為強,除掉惡魔的頭目納貝流士王子(比爾·奈伊 Bill Nighy 飾)。 作為世界科幻作品的鼻祖,文學界的不朽巨著,《弗蘭肯斯坦》多次登上銀幕,成為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經典作品之一,科學怪人的形象家喻戶曉。由著名導演斯圖爾特·貝亞蒂耶執導《屠魔戰士》,以科幻鼻祖科學怪人為藍本,200多年的科幻小說歷史為底蘊,進行再次創造之後的科學怪人故事,在繼承原著精髓的基礎上,進行了進行的再創作,引入了對生命和靈魂的深度反思和思考,讓作品在新時期背景下更具價值。
  • 《屠魔戰士》定檔5月29日 內地先導海報震撼來襲
    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由獅門影業出品的好萊塢魔幻動作大片《屠魔戰士》於今日公布大陸先導海報,該片由澳大利亞導演斯圖爾特? 《屠魔戰士》此次曝光的海報神秘味道濃烈,黑、紅、白色彩的有機搭配,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畫面的核心主體是一個宛若地獄般的深邃黑洞,洞中燃燒著熊熊的火焰,在黑洞中央,一雙泛著幽幽白光的潔白翅膀,正隨著火光向上衝出,仿佛是一個剛剛掙脫地獄牢籠,奔往希望與光明的使者。 此外本片還有澳洲女星伊馮娜?斯特拉霍夫斯基、曾坐鎮《黑夜傳說》的英國戲骨比爾?奈伊、澳洲演技派女星米蘭達?
  • 《屠魔戰士》|點播推薦
    《屠魔戰士﹀﹀﹀影片整體呈現極具哥特漫畫質感暗黑末世氛圍營造成功動作打鬥特效絢麗人造人為尋生命意義而浴血奮戰奇形異狀的城堡大而廣結構獨特充滿著無限遐想神龍族與惡魔大戰之時的激烈場面、陣亡之後不同的靈光與火焰都將CG特效技術展現得淋漓盡致影片在視效上的體驗還是相當驚豔的。
  • 《屠魔戰士》不死怪魔浴火重生 神魔百年頑戰中……
    《屠魔戰士》:不死怪魔浴火重生上映日期:2015年5月26日
  • 丨即將上映丨《屠魔戰士》,全3D呈現 魔幻視效!
    《屠魔戰士》由華夏發行,好萊塢獅門影業出品的魔幻動作巨製《屠魔戰士》距離5月26日上映只有幾天的時間了。
  • 《屠魔戰士》:魔幻化的《科學怪人》
    1818年,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這部小說被後人多次改編,並成為大銀幕最早的科幻藍本以及恐怖題材,其中攝製於1935年的《科學怪人的新娘》本是1931年《科學怪人》的續集,卻超越前作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 韓服起源版本新怪物新NPC新APC一覽
    嗯……剛看完死兔子大佬的視頻,裡面提起天天被你們抓去洗衣服睡覺的火焰精靈,正式告die,哎心狠的冒險家啊……    那麼剛好,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韓服起源版本一些新怪物
  • 《美國哥特》及哥特文化
    但是,正如南希·基爾派屈克(Nancy Kilpatrick)在《哥特聖經》這本書中說,哥特其實並沒有那麼恐怖和標籤化。這位恐怖小說家認為,內心深處的浪漫,才是哥特一種最根本的標誌。有「哥特情結」的人,是出於一種生命本質的對於「悲劇」和「夢境」的迷醉,因為兩者都是現實生活中所不可得的。「哥特」是什麼?定義哥特本身就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簡單理解或許就是,一種黑暗的藝術性。
  • 你是否看過這部集哥特蘿莉、推理偵探、相守愛情於一體的動畫?
    哥特蘿莉,作為起源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宮廷式服裝,在acg文化中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你懂「哥特建築」,可你懂「哥特文化」嗎?
    哥特的起源這要從羅馬帝國講起哥特文化的回潮進入20世紀20世紀80年代起源的哥德式音樂充斥著陰暗,頹廢,冰冷,有恐怖的氣氛當下,哥特文化對時尚界也有著的重要的影響首先是以哥特電影和音樂「哥特文化」與「哥特建築」共同見證人類文明類型和趨勢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