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乙酸鈉是一種多功能飼料添加劑。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雙乙酸鈉,可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和乳脂率,又可增加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它作為奶牛的飼料添加劑很有推廣價值。
雙乙酸鈉簡稱SDA,是乙酸鈉的一種衍生物,是一種新型的多功能飼料添加劑。在國外80年代已廣泛應用,而我國對其研究較晚。研究證明,雙乙酸鈉不僅可以抑制黴菌的生長,而且可以增加飼料的營養價值,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和乳脂率。
雙乙酸鈉提高奶產量及乳脂率的作用機理
乳的生成過程在乳腺腺泡和細小導管的分泌上皮細胞內進行。乳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等營養成分是乳腺從血液中吸取原料經過複雜的生化過程合成的。雙乙酸鈉在體內的分解產物乙酸,改善了瘤胃內環境,有利於瘤胃內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對各種營養物質的分解、消化和吸收,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為機體提供了更多有利於泌乳的營養物質(如胺基酸、葡萄糖、有機酸等)。同時,飼料中添加雙乙酸鈉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使奶牛的採食量增加,有利於奶產量的提高。
乳脂幾乎完全甘油三酯狀態,組成甘油三酯的脂肪酸是C4~C18飽和脂肪酸以及不飽和脂肪酸——油酸。脂肪酸的比例隨日糧而有很大變化。乙酸是乳脂肪的前體,是泌乳期奶牛生成乳脂的主要原料之一,被奶牛瘤胃吸收的乙酸約為40%為乳腺上皮細胞利用轉變為C4~C16脂肪酸。據報導,在青貯苜蓿和玉米中添加雙乙酸鈉,可使其乾物質中乙酸和丙酸的含量增多。因為雙乙酸鈉在奶牛體內分解為乙酸根和鈉離子,所以無論是將雙乙酸鈉直接飼餵奶牛,還是用雙乙酸鈉作為防黴劑的青貯飼料飼餵奶牛,均可使奶牛體內的乙酸含量升高,有利於牛奶中脂肪酸的合成,因而提高了乳脂率。
雙乙酸鈉在奶牛飼料中的應用
雙乙酸鈉作為一種飼料添加劑,可增強奶牛對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飼料中粗蛋白的利用率,提高奶產量及乳脂率。李家銓等報導,在青貯玉米中添加0.05%~0.2%的雙乙酸鈉,防黴效果明顯,並提高了奶牛對青貯玉米的適口性,採食量提高10%~20%的雙乙酸鈉,提高了奶牛對青貯飼料的利用率。葛政華等報導,在青貯黑麥草中添加雙乙酸鈉,提高了其適口性。美國專利報導,在飼料發酵前添加混有雙乙酸鈉和脫水乳漿的混合物添加劑,一噸切碎青草加3磅添加劑,可使青貯飼料蛋白質利用率從15.5%,提高到17.9%。加拿大專利曾報導,用雙乙酸鈉製成的添加劑可使粗蛋白質利用率增加11%,並使奶牛日產奶量增加1800~2200克。石傳林等報導,給泌乳牛飼餵用雙乙酸鈉保擴的青貯玉米秸,結果使泌乳牛平均日產奶量提高8.5%,乳脂率提高了3.2%。林治文等報導,在添加約1.7%的雙乙酸鈉的精料飼餵奶牛的試驗中,使奶產量提高10.1%,乳脂率提高6%。吳柱月等報導,用混有雙乙酸鈉(150g/d·頭)的飼料飼餵黑白花奶牛,結果使產奶量提高1.87%,乳脂率提高18.6%。吳堅新報導,給擠奶水牛的飼料中添加雙乙酸鈉(150g/d·頭),效果非常明顯,產奶量提高14.81%,乳脂率提高9.78%。
小結與展望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FAO/WHO)以及許多國家經嚴密的檢驗認為,雙乙酸鈉使用安全,完全無毒,無致癌或畸變成分,對人畜健康和生態系統無害,被批准為食品和飼料的添加劑。大量實踐證明,雙乙酸鈉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飼料的營養價值,可明顯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和乳脂率,經濟效益明顯。同時,雙乙酸鈉合成技術並不複雜,成本低廉。因此,可以預料,隨著我國奶牛業的發展,雙乙酸鈉作為奶牛飼料添加劑將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