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外媒稱,動物也懂音樂,儘管這種理解只是某種程度上的。
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精神病學與法醫學系教師豪梅·法喬稱:「想讓大家知道的是,從嚴格意義上說,音樂是人類的一個特徵,具有定義性和特有性。」他還補充道,這並不意味著「某些物種不懂得發出對於我們來說像是音樂或者某些動物聽到後會做出反應的聲波。」
日本一項研究表明,金魚能夠辨別巴赫與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研究人員向它們播放巴赫的《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他們對其進行了訓練,一半的金魚在聽到巴赫的樂曲時就去咬帶有食物的繩子,而另一半這樣做則是當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響起的時候。實驗成功了!
同樣令人好奇的是,奶牛在舒緩音樂的陪伴下能夠提高奶產量。一個來自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小組對此進行了實驗。在長達9周每天12個小時裡,研究人員向奶牛分別播放急促和緩慢的音樂,或是不播放音樂。他們注意到,播放舒緩音樂時,奶牛的奶產量提升了3%。這對奶農來說是件應該知道的好事。具體來說,是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和西蒙和加芬克爾的《憂愁河上的金橋》在提升產量上頗為成功。
法喬提醒道:「但這並不意味著奶牛擁有音樂感。雖然導致這種情況的機制尚不清楚,但據說奶牛喜歡這種音樂可能是因為它掩蓋了其它令人討厭的聲音。」這個說法也許能解釋為什麼音樂可以使野獸變得溫順。由此,關於尋找用於放鬆貓狗的最佳音樂的研究不在少數。
報導稱,至於動物是否能創作音樂,肯定和否定的聲音同時存在。法喬解釋說:「比如鳥類會發出對我們而言的確是音樂的聲波,但是它們的曲目是有限的,且更多用於交際——要麼用於標記領地,要麼用於求偶。」
他總結道:「除了盈利目的外,如奶牛的案例,對動物音樂研究的興趣在於,它可以看作是理解音樂對人類行為影響的基本機制以及音樂的進化起源的一種途徑。」(編譯/李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