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德國納粹黨屠殺「猶太民族」的幾部電影

2020-12-24 影視輿論

第一部

《美麗人生》

《 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羅伯託·貝尼尼執導,羅伯託·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裡尼等人主演的劇情片。1997年12月20日,該片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1999年該片在第71屆奧斯卡獎獲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

第二部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名單》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講述了奧地利人辛德勒是一個堅定的納粹黨人,也是一個投機商人,在波蘭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到他的搪瓷廠裡工作從而保護了許多猶太人,辛德勒看到了納粹對猶太人的血腥屠殺,受到了震動,引發了他的良知,為了保護猶太人,他制定了一份聲稱他的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工人的名單,賄賂納粹軍官,最後使一千多名猶太人倖存了下來。按猶太人的傳統,辛德勒死後被作為「36名正義者」 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第三部

《鋼琴師》

《鋼琴師》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裡安·布洛迪、米喬·贊布羅斯基和艾米麗雅·福克斯等主演的戰爭類、傳記類電影。該片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主要講述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最終迎來自由的故事。

第四部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由馬克·赫曼執導,阿沙·巴特菲爾德、維拉·法梅加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08年11月7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該片講述二戰期間,八歲的布魯諾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他與集中營圍欄的另一邊的一個猶太男孩結下了友誼,從而發生了許多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 2009年,該片獲得第23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提名。

第五部

《安娜日記》

《安娜日記》這部電影是根據一個猶太人真實的兩年密室生活的日記而改編的。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主人公安妮一家和四名猶太人躲入她父親公司的閣樓,開始隱姓埋名的密室生活。在這段隱匿日子裡,安妮藉由日記抒發了成長的苦澀、少女的情懷,及對未來的憧憬。當密室遭到舉報,一群人的命運便成浮遊,最終的結局也是令人唏噓。

第六部

《浩劫》

《浩劫》是由克勞德·朗茲曼執導,Simon Srebnik、Michael Podchlebnik等參演的紀錄片。該片於1985年4月在法國上映。講述了波蘭以北50英裡、臨近納雷夫河的海烏姆諾地區過去曾集居著眾多猶太人,海烏姆諾是波蘭第一個使用毒氣滅絕猶太人的地方,在那裡有四千萬猶太人慘遭滅絕,僅有兩個人倖存下來,他們是普希萊布尼克和斯雷,西蒙更是最後階段的倖存者,當時的他只有13歲半。

第七部

《黑暗瀰漫》

講述了二戰時,在德國佔領下的波蘭,管道工波德克(羅伯特·維凱威茲 Robert Wieckiewicz 飾)與搭檔扎佩克兼做著小偷的勾當,錯綜複雜的下水道成了他們最好的隱匿處和貯藏室。他和城市中被封鎖的猶太區做生意,跟德軍中的烏克蘭軍官是舊相識,亂世中享有一點生活的自在。不久德國人開始屠殺、搜捕猶太人,部分不想被押往集中營的猶太人和波德克達成交易,按人頭計價得到了藏身下水道的機會,黑暗又臭氣燻天的下水道成了波德克收留猶太人的避難所,地面上的猶太人很快被抓捕一空,在物價飛漲和德國人持續的高壓下,扎佩克離他而去,波德克只靠自己艱難維繫著下水道中猶太人的安全……

作者:影視輿論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猶太民族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德國一定要針對猶太人?
    對於猶太民族來講,二戰是一段永遠不會忘記但也是不願回憶的歷史。因為納粹德國對猶太民族進行慘無人道滅族迫害,在二戰期間,差不多有600萬的猶太人被納粹殺害,佔到歐洲猶太人總人數的2/3,其罪行罄竹難書。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猶太民族的厲害之處。那麼二戰時,納粹德國為什麼要迫害猶太人呢。一,宗教歷史原因。西方世界普遍信仰的基督教脫胎於猶太教,但和猶太教仍然有較大差異。猶太教不承認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並堅持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
  • 《芬妮的旅程》:那些從德國納粹手中逃走的猶太孩子們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電影中從來都不缺少好的電影,而關於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電影也有很多,就比如說史蒂文·史匹柏老師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以及羅曼·波蘭斯基老師執導的《鋼琴家》,這兩部作品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所改編,身為納粹黨的辛德勒救助了
  • 納粹德國的猶太幫兇
    德國猶太科學家:弗裡茨·哈伯1868年12月9日哈伯出生於西裡西亞的布雷斯勞(現為波蘭的弗羅茨瓦夫),父親是位猶太染料商人。為了進入學術圈,哈伯隱瞞了自己的猶太血統,並且放棄猶太教信仰,轉而成為路德宗信徒,他22歲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從1904年起,35歲的哈伯開始研究使他聞名世界的問題:拯救人類於飢餓。
  • 以理性著稱的德國人,為何支持希特勒屠殺猶太人?
    種族主義,與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有密切的聯繫,認為只有優等民族才能對歷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劣等民族則是社會的寄生蟲。為了讓社會文明更快發展,需要逐步減少劣等民族的數量,清理他們對社會的危害。在種族主義的語境下,猶太民族被定義為「歐洲社會最大的毒瘤」。儘管種族主義在歐洲多國都有市場,但在德國最為囂張。
  • 關於電影辛德勒名單
    我前兩天看了一個關於好萊塢大導演當他拍過很多這種商業片之後,突然想為自己的祖國拍攝一部電影。因為他是猶太人。猶太民族受盡苦難。尤其是在二戰時期。受到納粹德國的種族屠殺。幾百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的屠刀之下。這對於擁有猶太血統的史匹柏來說,是永遠的痛。
  • 通往第三帝國之路:納粹黨是如何上臺的?
    實際上,納粹黨人不使用這個詞描述希特勒的任命,因為它帶有非法政變的意味。在這個階段,納粹黨依然謹慎地把上臺稱作「接掌政權」,把聯合政府稱為「民族振興的政府」,或者(更普遍地)稱之為「民族起義的政府」,使用哪個稱呼,取決於該黨是想強調內閣的合法性來自總統的任命,還是想強調其合法性來自所謂的民眾支持。納粹黨知道,希特勒的任命是奪權過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 納粹屠殺猶太婦女的真實場景:拉脫維亞警方當幫兇,現場摻不忍睹
    1941年6月,隨著納粹德國入侵蘇聯,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行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 猶太人毀滅德國經濟?大數據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真正理由
    (猶太起義者對抗羅馬軍團)如果猶太人僅僅是和其他民族一樣,再被羅馬人徵服後隨波逐流,放棄自己原有的一切融入羅馬人這個集體中,那麼歷史將會是另外一番風貌。不過猶太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一點就是他們的宗教體系。原本隨著卡拉卡拉的敕令,包括猶太人在內的所有被徵服者都已經獲得了羅馬公民的身份。
  • 格瑞斯:德國納粹黨的「美女野獸」,放美女進毒氣室,鞭打女囚徒
    Irma Grese(艾瑪 · 格瑞斯):英國司法下,20世紀中最年輕的,被處於絞刑,年僅22歲的,德國納粹黨一員中的「病態女野獸」。當時的德國納粹黨,設立了一個死亡集中營,格瑞斯是其間最可怕,慘無人道的女獄長。對於奧斯威辛集中營內的女囚徒,她犯下了極大罪行。對女性的種種侮辱舉動,使格瑞斯,簡直稱得上是「人類的罪犯」。
  • 被抹掉的記憶:蘇聯猶太人屠殺記錄
    在蘇維埃帝國領土所及的範圍內,猶太人飽受被迫害與被屠殺的慘境。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列寧開始推行民族平等政策,認為反猶主義是錯誤的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猶太人成為了蘇聯公民,猶太教堂被收歸國有,猶太事務委員會也隨即成立。列寧時期,具有「新思想」的新一代猶太人,逐漸淡化了對自身宗教身份和文化根系的認知。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入侵蘇聯。
  • 納粹德軍屠殺猶太女人的慘況, 膽小的還是不要看了
    猶太人大屠殺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種族清洗,是二戰中最多人熟悉的暴行之一。德國在這種族清洗活動中屠殺了近600萬猶太人。因此這些營佔了被德國納粹所殺的猶太人的一半,也佔了波蘭猶太人被殺者的大多數。
  • 六百萬猶太人被屠殺前,有多少次逃跑的機會??
    在小學時,他就受到日耳曼民族學生的歧視,只能退回到猶太小學就讀。上了初中,又因為被歧視而退學。1937年,他的德國入境許可到期了,不允許再進入德國;1938年1月,他的波蘭護照也到期了,波蘭也不讓去了;同年8月,格林斯潘的法國籤證到期,需要在3個月內離開。此時,格林斯潘沒有國籍,哪個國家都去不了,到處受排擠。
  • 希特勒為何屠殺猶太人
    很多揭露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紀實作品改編成電影,比如《辛特勒名單》、《鋼琴師》、《安妮日記》,給未曾經歷過二戰的人們帶來強烈震撼。        希特勒為什麼如此仇視並且屠殺猶太人?圍繞這個問題,有不少學者從歷史、經濟等多種角度進行了分析。歐文.路茨爾的《希特勒的十字架》則從屬靈的角度,透視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更深層次的原因。
  • 陸大鵬:德意志文化沙龍如何變成納粹黨的搖籃
    猶太女性面臨雙重障礙:反猶主義和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束縛。沙龍給了富裕和有人脈的猶太女性很好的機會,與德意志名流相對平等地交往,暢談文學、政治、哲學、藝術等。所以這個時期德意志的很多著名沙龍女主人都是猶太人。赫茲的父親是第一位在柏林開業的猶太醫生,萊溫的父親是富裕的珠寶商。她倆都是融入柏林精英社會的被同化的猶太人,不太講究猶太教規矩。
  • 你看到的是猶太人被屠殺,忽略的是他們的惡行
    二戰歷史中,德國人屠殺猶太人的一段,是耳熟能詳的。德國人設立集中營,無數「無辜」的猶太人慘遭屠殺。遭到民族清洗的猶太百姓高達600百萬之多。然而中國卻有一成語叫做,事出有因。為什麼被屠殺的偏偏是猶太人呢?
  • 《猶太人蘇斯》:納粹如何用一部電影煽動反猶大屠殺
    納粹德國政府隨即以此為藉口,自導自演了著名的「水晶之夜」,試圖掀起德國國內的反猶太主義浪潮。不過,大多數德國民眾對納粹黨的所作所為並不太感冒。此時此刻,納粹宣傳機器深刻地意識到,他們需要一種新的手段來給人民傳播極端主義思想。經過深思熟慮,納粹宣傳機構的最高領導人約瑟夫·戈培爾下令給每一家德國電影製作公司,要求他們各自製作出一部反猶太主義為主旨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