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娘」典出杜牧《杜秋娘詩》,因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而廣為人識。
杜牧那詩有序: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錡妾。後錡叛滅,籍之入宮,有寵於景陵。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姆。皇子壯,封漳王。鄭注用事,誣丞相欲去己者,指王為根。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予過金陵,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
可見歷史上實有「秋娘」其人。
《杜秋娘詩》述其身世變故,開篇是: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間杜秋者,不勞朱粉施。
這位秋娘當是美人無疑。「秋娘」一詞原先泛指年老色衰的婦女,如成語「秋娘已老」,指曾經輝煌,但現在風光不再的女人。後來詞義有所演變,也可泛指美女(如《琵琶行》中所指),或通稱善歌貌美之歌伎女伶。另外,古人也將蟬稱為秋娘。
唐代詩人張祜《讀池州杜員外杜秋娘詩》:
年少多情杜牧之,風流仍作杜秋詩。可知不是長門閉,也得相如第一詞。
可見杜牧的秋娘詩,在當時流傳甚廣。到了明代還有人說此事。聶大年詩:「獨倚東風有所思,霜紈小帖寫唐詩。多情慾為秋娘賦,老卻江南杜牧之。」秋娘的命運固然讓人感嘆,但幸有大詩人為其作詩,青史傳芳名。
和杜牧並稱「小李杜」的李商隱,在《贈司勳杜十三員外》中說:
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
在「小李」看來,《杜秋娘詩》是「小杜」的代表作。
秋娘年輕時風光,老來悽慘,該典故多含身世變換、人生滄桑之感嘆。
宋代趙必象有詞:
約重遊,輕別去。斷橋風月,夢斷飄蓬旅。舊日秋娘猶在否。雁足不來,聲斷衡陽浦。
元好問詩曰:
娉婷盧女嬌無奈,流落秋娘瘦不禁。
明代的史謹有詩:
秋娘老去風流盡,系臂猶懸一縷紗。
清代魏秀仁的小說《花月痕》第52回:
莫怪他,對華筵,珠淚傾,觸動了,老去秋娘無限情。
不過,清人趙翼在《揚州觀劇》詩中說:
秋娘老去容顏減,猶仗聲名壓後生。
別看「秋娘已老」,想從前當「春」時節,那場面……
弘一法師《春風》詩:
秋娘顏色嬌欲語,小雅文章悽以哀。
錢鍾書《容安室休沐雜詠》:
楚楚最憐腸斷草,春人憔悴對秋娘。
用「秋娘顏色」對「小雅文章」,以「春人」對「秋娘」,精警而自然。
歷代文人騷客多「物既老而悲傷」的傷秋、悲秋之辭。然心志遠闊的中老年人(秋郎、秋娘),「萬裡念江海,浩然天地秋」(唐·鄭谷),即使到了人生的秋天,也如劉禹錫《秋詞》所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選自《聯誼報》,有刪改)
感謝關注《語文周報》官微ywzbgf
責編:藍風
涉及其他版權問題,
敬請與我們聯繫!
投稿郵箱:192648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