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義大利藝術家喬治·莫蘭迪是一個孤獨的藝術苦行僧,他一生都在與瓶罐以及家鄉的風景共度,追尋藝術的真諦。義大利藝術家GeorgeMorandi12月6日在國內第一個畫廊個展「GeorgeMorandi:桌子上的風景」在Morandi798畫廊開幕,超過80件重要作品將引領中國觀眾進入莫蘭迪的詩意藝術世界。
這次展出分為四個單元,分別是「感」「靜」「景」和「畫」,完整地回顧了莫蘭迪50年的藝術生涯——從藝術家1914年在博洛尼亞的第一次展覽到1960年代去世前的後期繪畫。這幅畫作前後約五十幅,涉及油畫、蝕刻版畫及紙張作品等,近二十幅作品曾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館、英國泰特美術館等國際重要藝術機構展出。進入畫廊一級展覽廳,觀眾可先透過「知覺」單元領略藝術家創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感受莫蘭迪逐漸形成並不斷發展自己的視覺語言過程。展覽中的「靜物」(1914)和「靜物」(瓶和水罐)(1915)顯然受到了以畢卡索和布拉克為代表的早期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畫派的影響。
5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莫蘭迪一直堅持用瓶罐來描繪靜物。展覽大廳內,展示了莫蘭迪從30年代到40年代末所創作的靜物畫作。據館長王宗孚介紹,莫蘭迪特別喜歡的兩件物品——白色的球頸瓶和白色的長頸瓜稜瓶反覆出現,但沒有兩幅畫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在色彩、比例和構成上都有細微的變化。
在風景方面,莫蘭迪的創作遠勝於其他題材,但他卻很少離開家鄉。在亞平寧山脈背後的義大利小鎮格利扎納,以其繪畫般的風景成為莫蘭迪躲避戰爭和城市喧囂的庇護所。景觀單元集中展示了他在此長期觀察和描繪的自然風景,以及博洛尼亞工作室窗外的景色,其中一些是在二戰期間創作的。「瓶中花」這個主題,也貫穿在莫蘭迪的藝術實踐之中,這個展覽特地開闢了一個展廳,展示莫蘭迪在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創作的花卉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誤以為版畫創作在莫蘭迪的藝術生涯中並不重要,而這次展覽展示的是莫蘭迪豐富的版畫作品。他說:「莫蘭迪1912年自學蝕刻版畫,1930年成為博洛尼亞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在版畫藝術領域進行了自由而大膽的嘗試。策展人王宗孚說:「他一生創作了大約131件蝕刻版畫,這是他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展品的最後一部分,將莫蘭迪生命中最後二十年中創作的水彩和鉛筆畫帶給觀眾,熟悉的靜物在他的畫布上逐漸變成接近抽象的線條和色彩。展出的還有莫蘭迪珍藏的有關中國藝術的著作,反映了他晚年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的興趣。
展覽會時間為2021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