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訪談錄》對話李稻葵:疫情的衝擊是「窮人的危機」 ,未來中產...

2020-11-19 騰訊網

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經濟陷入停擺,據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約5.2%,成為150年來最嚴重的四次衰退之一。

我國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雖然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是6.8%的負增長,二季度成功實現了3.2%的正增長,這個數據說明中國經濟運行已經逐步回到平穩上升的狀態。

在人們對經濟形勢感到恐慌的時候,有這麼一位經濟學家曾經形象地比喻說,經濟的運行就像是走夜路一樣,只要能夠清楚地告訴大家,天亮之後的路是怎樣的,再長的黑夜都可以順利度過。

本期《楊瀾訪談錄——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特別訪談系列,就採訪到了這位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教授,來分析未來的經濟走勢、對人們生活影響的種種展望。

1

這是一次「窮人的危機」

李教授把這次疫情所造成的衝擊,形容成更像是一次「窮人的危機」——它把收入差距被激化的現實擺到了人們的面前。以美國為例,美國收入頂尖的華爾街精英們,這次經歷了先悲後喜。在經歷多次熔斷之後,現在美股基本回到了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這是因為美國的貨幣當局,採取了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量化寬鬆政策,而直接受益的就是高收入人群。另外,高收入人群的技能比較多元化,很多不依賴於面對面的服務,最典型的,他們可以遠程辦公、遠程協商、遠程談判。

但是低收入人群大多是靠勞動力的提供來獲得收入,需要去餐館提供服務,要去參與真正的經濟活動。經濟活動停頓了,這些靠勞動來養活自己的這部分人直接受衝擊。再加上這部分人很多儲蓄能力並不高,所以他們受的影響是最大的、最直接的,也是最難以應對的。

2

「夜路「還需再走兩三年

針對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這個「夜路」要走多長的問題,李教授分析說,中國經濟和社會的「恐慌」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具體來說,就是利用這兩三年時間,將國際上的矛盾能夠理順。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很多西方國家,對中國是有怨氣的,出於各種原因,他們將國內社會的矛盾,都轉嫁到了中國的頭上,因為疫情的爆發,又把這個矛盾給激化了和放大了。

所以未來兩三年,來自於國際上對中國的各種指責和抱怨,會非常的尖銳、非常嚴重。這兩三年是比較艱苦的,但是李教授堅信,經過兩三年調整,一定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態勢。

3

未來15年,把中等收入人群提升至8億

今年兩會期間,李稻葵教授提出「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將中等收入人群從現在的4億人口增加到8億人口。針對這一建議,李教授也進行了解釋和分析。

依據國家統計局的標準,中等收入人群的定義是: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到50萬之間,有車、有房、能旅遊。這部分人不僅有恆產,而且他們的個人生活,包括子女教育,跟整個的社會穩定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堅定的社會穩定的支持者,這個政治意義非常大。

但是,達成這個目標需要相關的政策支持,比如個人所得稅的降低、企業交稅的降低,要讓這些人進腰包的錢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才能夠擴大。再者,一些城市需要放開,放開落戶的限制,讓高收入的農村人口流轉到城市中去,這也是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必經之路。

如果中國能在15年內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屆時全世界會進入兩個世界,一個是中國的世界,一個是中國之外的世界,我們中等收入人群比國外的主流國家,主要國家加起來還要多。

相關焦點

  • 《楊瀾訪談錄——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對話李稻葵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期訪談視頻,來自於2005委員會常務理事楊瀾學長的招牌欄目《楊瀾訪談錄》。 作為國內最早的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自1998年開播至今已橫跨二十多年,採訪了全球近千位各界精英
  • 《楊瀾訪談錄》聚焦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
    作為國內最早的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自1998年開播至今已橫跨二十多年,採訪了全球近千位各界精英,力圖穿越風雲際會的有限時空,將嘉賓的人格魅力、核心洞察和社會價值作為節目的終極呈現2020年版《楊瀾訪談錄——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依然聚焦社會熱點,遍訪重量級嘉賓,楊瀾作為該節目的領物繼續帶領團隊「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節目直面新冠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漫談中國經濟的當下與長遠,從專業的視角解讀危機與機遇,同時從大眾的角度出發,關注民生經濟問題,為焦慮的你給出一份精準的解讀。
  • 《楊瀾訪談錄》聚焦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
    作為國內最早的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自1998年開播至今已橫跨二十多年2020年版《楊瀾訪談錄——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依然聚焦社會熱點,遍訪重量級嘉賓,楊瀾作為該節目的領軍人物繼續帶領團隊「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節目直面新冠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漫談中國經濟的當下與長遠,從專業的視角解讀危機與機遇,同時從大眾的角度出發,關注民生經濟問題,為焦慮的你給出一份精準的解讀。
  • 《楊瀾訪談錄》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路在何方?
    《楊瀾訪談錄》重磅來襲!楊瀾作為節目領軍人繼續「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聚焦社會經濟熱點,曹德旺、李稻葵、黃奇帆、朱民、向松祚帶你一起發掘那些藏在民生背後的經濟話題,共同探索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路在何方?敬請關注~「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特別訪談系列!
  • 《楊瀾訪談錄》對話朱民:第二波疫情爆發概率上升,世界經濟兩年內...
    在前幾期的《楊瀾訪談錄》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特別訪談系列中,專家們分別從宏觀經濟、國家政策和企業發展的角度進行了探討。 本期節目,採訪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先生。
  • 《楊瀾訪談錄》對話黃奇帆:全球化格局不會一家獨大
    後疫情時代,世界各國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中國而言,不僅面臨著來自自身的短期經濟修復的挑戰,更面臨著來自外部的「危機」。針對撲朔迷離的全球化局勢,黃奇帆認為疫情後的5年、10年或更長遠看,世界全球化趨勢不會變,但是一極獨大、一強獨大的格局,會變成多極化的全球格局。
  • 楊瀾_楊瀾簡介,楊瀾的老公,楊瀾訪談錄全集_太平洋時尚網
    >白羊座出生地:北京代表作品:天下女人、天吶女人、楊瀾訪談錄、正大綜藝簡介:楊瀾,1968年3月31日生於北京。1990年至1994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並於1994年獲中國第一屆主持人「金話筒獎」;之後赴美深造,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獲國際事務碩士學位;之後加盟香港鳳凰衛視,開創中國電視第一個深度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截至2014年已訪問過全球700餘位人物,在全球華語觀眾中具有較高美譽度。楊瀾,1968年3月31日生於北京。
  • 楊瀾對話博納總裁於冬:停工8個月,中國電影還能恢復往日輝煌嗎
    《楊瀾訪談錄——疫情衝擊下的中國經濟》系列在騰訊新聞重磅上線,首期迎來了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先生。本次節目,楊瀾與於冬進行了一場有關影視行業的交流碰撞,深挖疫情影響下的中國影視行業市場現實,同時探討了如何調整未來業務發展的戰略等問題。
  • 六小齡童參加《楊瀾訪談錄-人生相對論》的錄製
    9月13日晚,六小齡童在北京衛視和主持人楊瀾的盛情邀請下,參加了北京衛視《楊瀾訪談錄-人生相對論》第二季節目的錄製。 《楊瀾訪談錄-人生相對論》是一檔季播名人演講類訪談節目,每期邀請兩位嘉賓來分享自己的故事和人生經歷,觀點碰撞,話裡乾坤。傾聽他們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 《楊瀾訪談錄》:智慧的女人,從來不會放棄學習
    楊瀾在面試主持人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考官想故意考考楊瀾,便當眾問楊瀾:「你敢不敢穿泳裝出鏡?」旁邊很多人都表示很吃驚,沒想到還會有這樣刁鑽的問題,也有很多人都屏住呼吸,都將目光投向了楊瀾,眼神裡都是期待楊瀾會怎麼回答問題。
  • 獵上網合作《楊瀾訪談錄》的「奇葩」營銷邏輯
    然而,近期在廣告冠名史上卻出現了一個「另類」案例——一家名為獵上網的網際網路獵頭服務平臺,冠名了名牌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打造出名為「人才相對論」的特別節目。一直以來,以「三高」人群為主要目標受眾的《楊瀾訪談錄》都稱得上是一檔優質節目,儘管合作雙方並未公布具體的冠名費用,但可以想像的是這個費用也低不了。除此之外,最讓人好奇的還是這一冠名案例背後,體現的關於獵上網這個新興品牌的營銷邏輯。
  • 楊瀾對話暨中駿集團天盈全球雲發布會 廈門震撼啟幕
    5月13日,以「鷺島對話 共盈未來」為主題的楊瀾對話暨中駿·天盈全球雲發布會在廈門正式拉開帷幕,眾多行業大咖齊聚現場,共話未來。△裘繼戎獨舞大咖雲集 演繹廈門《楊瀾訪談錄》
  • 沒想到,成功拯救《浪姐》口碑的,是做高端訪談錄的楊瀾
    沒想到,成功拯救《浪姐》的,不是湖南臺御用文案吳夢知,而是做高端訪談錄的楊瀾。《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檔高開低走的節目,原本是打算,真的棄了。一方面是欄目組有失初心,另一方面是「瓜」太多,食之無味。儘管都是經驗老到的明星,卻沒有一個,能夠一語中的,擲地有聲。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她用一句話,拉升了在場所有人的水平。
  • 杜大偉對話李稻葵:川普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中美貿易,而是國家...
    【6月1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Freeman經濟學講席教授李稻葵,對話美國布魯斯金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從中美經濟關係談到美國國內政治。李稻葵教授對川普時期的關係保持樂觀態度,但杜大偉教授似乎並不那麼認為,他們各自的依據是什麼?中美關係未來會如何發展?國際局勢動蕩,國內危機四伏,對川普來說,他面臨的最大問題又是什麼?
  • 楊瀾對話閻志:回憶武漢"封城",寒冬之後便是暖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武漢這個城市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記。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焦慮和不安籠罩著這座城市,人們開始搶購生活用品。與此同時,醫用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防疫物資也極度缺乏。武漢各大醫院紛紛向社會求援,武漢防疫指揮部發出通告,呼籲社會各界捐贈防疫物資,支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
  • 多面楊瀾「乘風破浪」背後:女人何必完美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一向被視為知性、獨立女性代表的楊瀾對黃曉明發出靈魂拷問,這也使得其現身即衝上話題熱搜榜。人們對楊瀾的印像總停留在一頭幹練短髮,溫柔清甜的微笑和一身極具氣場卻不失優雅的職業裝。楊瀾眼中30歲只是職業生涯的起步。也是在這一年紀,她創立了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彼時,自己也升級為母親。「那個時候的確會感到精力不太夠用,但我沒有時間焦慮。」2001年開播至今,這一節目已成功採訪(拍攝)了全球超800多位各界精英人物,楊瀾認為自己達到目標,並感受到價值感。
  • 多面楊瀾「乘風破浪」背後:女人何必完美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一向被視為知性、獨立女性代表的楊瀾對黃曉明發出靈魂拷問,這也使得其現身即衝上話題熱搜榜。人們對楊瀾的印像總停留在一頭幹練短髮,溫柔清甜的微笑和一身極具氣場卻不失優雅的職業裝。30歲職業生涯剛起步,「小車不倒儘管騎」伴隨「姐姐」們乘風破浪以及《三十而已》熱播,30+的危機和困惑被放大。不過,楊瀾坦言,這無需焦慮。楊瀾眼中30歲只是職業生涯的起步。也是在這一年紀,她創立了中國電視史上第一個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彼時,自己也升級為母親。
  • 實習 | 《楊瀾訪談錄》、​鏡像效應、路透社北京記者站、央視網、音樂先聲招實習生啦!
    《楊瀾訪談錄》(北京)
  • 姜嵐昕對話楊瀾 訪談節目《問道》人生抉擇
    10月22日,由北京衛視攜手陽光媒體集團、世華智業投資集團強力推出的跨界訪談節目《問道》迎來了第二期。本期迎來了一位神秘嘉賓:著名主持人楊瀾以課外輔導員的身份,加盟《問道》,與班主作姜嵐昕一齊搭檔點評。原本同屬同一陣線的兩位嘉賓,卻因為觀點不同,而在節目中暢快交鋒,兩人你來我往,精彩紛呈。
  • 楊瀾:那個「乘風破浪」的姐姐
    楊瀾的傳奇,直到今天都讓人們津津樂道。2001年,30出頭的楊瀾順勢而行,以「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為理念,創立了國內首個高端訪談電視欄目《楊瀾訪談錄》,邀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精英翹楚,坐而論道。通過訪談,將嘉賓的人格力量和社會價值進行終極呈現,在社會中高階層的精英人群中有著相當的美譽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