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香囊記》中有唱詞云:煌煌晝錦旋。耀山川。天恩特厚褒封典。金章炫。花誥鮮。門楣顯。丹書五彩雲霞絢。舉頭誰道天顏遠。蔭子封妻世應稀。加官進爵人爭羨。
加官進爵意味著光耀門庭,聲名大振,萬人景仰,不僅是讀書人的終極夢想,也是普通老百姓致力以求的生活目標之一。習慣將夢想和美好的期望物化是民居裝飾的強項之一,所以在民居上經常見到對圖——加官、進爵,筆者就所見的此類圖進行簡單分析,以討論其演變進化。
一、加官進爵圖例
奉新縣濟美坊(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
遊墊村總憲第(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年,1602年)
郡國持平門額(約明代萬曆年間)
廣福卓越清貞坊(傳明代中晚期所建)
竹橋村諫草遺芳坊(傳明代)
安義古村落內門坊(疑為清早中期建築)
安義世德作求坊(建於康熙已丑年,1709年)
遊墊村節孝坊(建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
安義貞壽之門坊(建於道光乙巳年,1845年)
艾湖雲亭別墅(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
三江心跡雙清坊(建於清代光緒丙午年,1906年)
金溪懷鬱公祠(疑為清晚建築)
武陽鍾氏祠堂(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
二、具體構圖內容分析
加官圖例分析表(請橫放)
進爵圖例分析(請橫放)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明清兩代的加官進爵圖有以下的幾點不同:
一是位置不同。明代的左加官右進爵,清代則正好相反,右加官左進爵。
二是文武官數量。明代加官進爵圖只有1個文官形象,清代中晚期後是文武官各1名,安義古村的內門坊是2文官1武官。清代的加官進爵圖還有打傘童子的形象出現。
三是鹿雀配圖相反。明代加官圖配鹿,進爵圖配雀;清代加官圖配雀,進爵圖配鹿。解讀時,明代的可以解為官祿、爵上加爵;清代的可以解為官爵、爵祿。
四是配圖中的樓閣。清代的此圖構圖都有樓閣,如果細分,稍早期的是為兩柱一間式,晚期樓閣為四柱三間式。
從圖案形象來區分則更明顯。明代的官員帶長腳幞頭,帽肢向上(卓越清貞坊、總憲第),而且手捧的冠類似忠靖冠。清代圖案的冠類似翼善冠,且是方形的多。這說明清代改服以來,對前代的冠服制度不是特別清楚,也可能是民間自我演繹。
忠靖冠
翼善冠
爵的構圖也較明顯,明代強調爵的三腳長流,清代以後爵越變越矮,到清晚的時候爵類似於香爐了。
三、構圖意趣
據書友萬兄考據, 爵之本義古代為雀,鳥也。《孟子.離婁上》:「為叢驅爵者,鸇也。」故又把鳳凰這種神話中的神鳥稱為神爵,因此,酒爵之原始造型來源於鳥雀是無疑也。所以在配圖出現鳥的形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除江西外,周邊地區也有流行,其中福建光澤崇仁古鎮還是滿大人的加官進爵形象,夾江年畫也有類似構圖。
福建省崇仁古鎮節孝坊(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夾江年畫的滿大人加官進爵形象)
珠海梅溪牌坊(建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
有時構圖出現一個文官配一個打傘童子形象,這個構圖就不能解釋成加官進祿了,而是指日高升圖了。
疏口古村節孝坊上的指日高升
明清兩代的加官進祿圖的構圖有些不同,所以可以靈活解圖,可以解讀為加官進爵、封爵進祿之類的吉祥話,只要不脫離本意,可以自由搭配。
(致歉:資料圖片部份是朋友們拍攝,部份是自拍,拍攝水平有限,配圖效果不太好,影響觀看效果,在此表示歉意。)
分享讀圖筆記,一起欣賞、了解絢麗多彩的江西民居裝飾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