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教頭》
其實在關於籃球題材的電影中,絕大多數都是勵志類型的,而這一部作品又因為有了老戲骨薩繆爾傑克遜的加入,使得他非同於一般的籃球電影。卡特教練用他自己的方式不單單教會球員們怎麼去贏得比賽,更多的是教會了球員怎麼去經營自己的人生,怎麼樣從打球中得到一股向上的力。與其說這是一部籃球版的《死亡詩社》,不如說這是一部籃球版的《教父》。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籃球題材中必看的片子,緊湊的故事脈絡和戲劇衝突都表現的完美無缺,不讀好書就不能打球,這個從小父母們教授給我們但是我們都嗤之以鼻的道理,這部電影中表達出來就很讓人接受。的確,我們當中沒有幾個人會把籃球當作一個職業來做,在追夢的路上也要注意好方式,值得深思與揣摩的作品。
《光榮之路》
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勵志電影,五個黑人可以打球嗎?涉及種族題材又把這部作品的氣氛要烘託的更加莊重了一點,不過也無可厚非,在美國黑人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其實現在還在存在。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對抗規則,才能達到現在的多元化共融。影片最後的全隊人一個一個走下飛機,畫面靜止交代了他們後來每個人的生活狀況,淚點瞬間崩潰,追逐夢想的含義頃刻間詮釋的淋漓盡致。「尊嚴不是靠別人給你的,而是靠你的雙手去贏得的。」
《單挑》
斯派克李導演的作品,沒錯就是那個湖人隊每場比賽都坐在場邊帶著個大框眼鏡的狂熱愛好者。丹澤爾華盛頓和雷阿倫共同出演,單單是看演員就值得一看,不同於其他NBA球員只可以客串的一點,此作雷阿倫承擔了很多的戲份,演技也點個讚,至少比奧尼爾強。影片用了非線性敘事,講述了成長路上父與子的特殊感情以及衝突,我們長大都會面對很多誘惑,重要的是看你怎麼選擇。籃球電影中的一部佳作。
《黑白遊龍》
關於街球的為數不多的電影之一,講述了一黑一白兩個兄弟在街頭用球技徵服所有的故事。街頭球場永遠是最酷的人的聚集地,片子很有美國街頭的氛圍,全片充滿著黑色幽默和時代感。不錯的爆米花電影,值得一看。
《不只是一場比賽》
關於小皇帝詹姆斯的一部紀錄片,應該很多籃球愛好者(其實就是代指詹姆斯愛好者)都觀看過。講述了他與三位小夥伴從小學到大學一起打球追求夢想的故事。片中的主角不再是詹姆斯而是他們共同的幾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有過激情有過低谷。一起打球一起追夢,詮釋了無兄弟,不籃球的真正的含義。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紀錄片,表現手法和故事的架構都堪稱完美,即使是與很多紀錄片名作相比也不遑多讓。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詹姆斯以外的幾個人都沒有把籃球作為職業來選擇,不過誰在意呢?曾經一起追逐過的夢想,不管在何時想起都會會心一笑。多年後詹姆斯退役了肯定還會和他們一起在球場上決一高下。「Hey LeBorn,I can beat you」「You sure?Try it.」
《籃球日記》
小李子早期的一部作品,實際上本作關於籃球和夢想的篇幅不大。主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講述了在成長時期遇到的毒品,性,暴力的各種青少年問題。最後萊昂納多戒掉了毒品,戰勝了自己,可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被誘惑而浪費了自己絕佳天賦的球員,意義很深刻的一部作品,追逐自己夢想的路上不但有很多的挑戰,還會有很多的誘惑,排除萬難才會最終贏得人生這場比賽。
《審判艾弗森》
同樣是一部不太涉及籃球的紀錄片,以艾弗森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球員在高中鬥毆事件作為一個切入點,導演旨在討論種族問題和社會歧視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不單單在美國,在中國也會遇到很多這樣類似的問題。可能不喜歡電影的觀眾會覺得這部紀錄片過於冗長與繁雜,不過確是艾弗森在整個童年到青年時期在貧民窟長大的經歷的縮影,我很記得關於艾弗森自傳裡的一段話「我小時候家裡除了床只有四面快被剝離的牆壁,下雨天還會漏水,那時候我就發誓,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這樣的生活,讓我和母親過上更好的生活。」正是這樣的經歷造就了現在如鋼鐵一般意志的AI。艾弗森的粉絲絕對不可以錯過。
《籃板球》
一部茶餘飯後的爆米花電影,輕鬆,幽默。講了一個落魄的教練教一群不會打球的球員成功贏得比賽的故事,瑪麗蘇式的情節很俗套,不過卻很積極向上。屌絲逆襲,成功打敗強大的人是我們很樂意看到也是我們畢生都在努力去做的一個事情,今天的你目標就是戰勝昨天的你,然後為明天的你做好準備。
為什麼說好的十六部只有八部呢?
答案就在下面的二維碼當中,
這篇文章是我們聯合推出的,
喜歡的朋友可以掃碼關注
查看後八部電影,不容錯過。
平安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