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有著很多初學佛之人,不知該如何去學。甚至還有很多想去學佛之人,因聽從謠言和民間流傳的諸多說法,從而忘佛止步。但學佛不僅需依靠我們的「福報」,還需擁有正確的「思維」。並不是一味聽從他人之言,對於初學佛之人,或是學佛之人,有三件事必須去了解。
一、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乃是每一位學佛之人所必備的,亦是佛法入門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毫不誇張的來說,無論何人皆需深信。何謂因果,古德有雲因果就如種子與果實,種下什麼種子就會結出什麼果實。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麼一個理。
佛教講「三世因果」,三世分為「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我們當下所種下的善惡種子,在未來世或現在世皆會得報。我們當下所遇到的諸多違緣,和碰到的諸多不順總體來說,可算是「現在世」和過去世所種下惡的種子而結成的惡果。
很多人都覺得「拜佛」能避兇得吉、消災得福。因此都帶著高香,甚至在年初之時去搶頭香等等。但想要真正「避兇得吉」,這燒香、搶頭香的行為卻不是正確的。正確的乃是我們需要厚植善因,努力改過遷善,如此才能真正「避兇得吉」,獲得無量福果。
二、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所謂菩提,意為「覺」,也就是「覺悟」成佛的意思。那麼這發菩提心,也就是發起成佛之心。經雲;「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無一不是在告訴我們「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如初學佛時,其實有很多是因為一時困惑從而尋求佛法的幫助,當得到幫助之後就忘啦,就不再學修了。但當在遇困惑之時,往往就追悔莫及。因此學佛不管是因為困惑選擇學佛,還是其他原因從而選擇學佛,切記不能「為一時之樂」。即選擇了學佛,就因以「為利益一切眾生」的角度出發,廣修一切善行。
三、深入經藏,實踐為本
佛教有「八萬四千法」,法法皆能成佛。既然已發菩提心,就應努力地去修持,深入經藏,明白佛法佛理,尋求修行之樂。佛所說的法門有很多,深淺難易種種不同,找一個跟你有緣的修行之法,一門深入。
學佛最忌諱就是光說不做與三心二意,這就好比,閱了兩部經,看了兩次開示就去講法一樣,這是不行的,這只會給我們種下惡因。佛教講「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有智慧才不怕困難,才不會被煩惱所左右。因此我們選擇一門修行之法,就必須需深入,讓其運用與生活、工作之中,如此才能真正得到諸佛菩薩攝受加持,才算真正受益。
佛教中有一詞彙「佛魔一念間」,成佛還是成魔,皆在我們一念之間。初入佛門,必會雜念重重,修著修著往往就會覺得「百般無聊」。因此有放棄的,也有學著學著就偏離了軌道的。在偏離軌道之時,我們亦需及時回頭與懺悔,切勿偏離軌道還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