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廣告,就是華為終端雲服務新推出新春大片——《圓》。在廣告中畫「圓」,這在整個春節廣告中算別出心裁,而華為終端雲服務也用這個「圓」,圈住了更多有溫度、有創意的內涵。
01
一個「圓」,圈出了中國人對團圓的認知和傳承
先說主題,故事由一個小男孩講起,「圓」的視覺符號貫穿了全片。
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生和工作,小男孩對「圓」的認知在不斷發生變化,小時候,圓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意象,是年夜飯的圓飯桌,也是一家人圍著自己轉的小世界:
長大後,經歷了外出求學、和家人朋友的離別,男孩也逐漸認識到「圓」的更深意義。其實也正是像古人說的——「千裡共嬋娟」、「天涯若比鄰」,只要心在一起,那麼就是「圓」,不一定要追求一家人歲歲在身邊,只要親友彼此牽掛、將愛長幼傳承,就是「圓」。
這支大片,除了在立意表達上非常明確,在構圖上也自成風格。
從拍攝手法上來看,俯視的視角讓視覺重點聚焦在了「圓」的符號上,而不是哪位演員,這讓大家更能深入劇情本身,感受並思索「圓」的內涵;而我們也更像擁有了一個「上帝視角」,觀察他人的生活變遷,聯想到自己的成長和團圓故事。
在敘事結構上,雖然只有2分多鐘,但其實是二十多個春節的濃縮和混剪,節奏緊湊,人物對話也非常有生活氣息,具有很強的代入感,看著一家人看著春晚、吃年夜飯,就仿佛年已經在身邊了,而從大家討論的「現在有智慧型手機了」「又搶到一個大紅包啦」……也能讓人直觀地感受到華為終端雲服務和人們生活的融合,這也蘊含著品牌想和大家在一起,長長久久,讓日子和感情更「圓」的美好願望。
02
一個「圓」,圈出了二十年來生活、文化、科技的變遷
對一個人來說,春節的「圓」串聯了成長的全過程,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生、工作……而在這個過程中,「圓」的文化和價值在改變,很大程度上也源於科技進步帶來的改變。
從華為智慧型手機、音樂、遊戲、錢包、教育、雲空間……每個華為終端雲服務產品的出現,都為中國人的「圓」文化賦予了新的含義,比如紅包文化的變遷,以前都是實體紅包,後來有了手機錢包和線上支付,春節線上搶紅包成為了新年俗:
在家人團聚之時,年輕人教老一輩用智慧型手機,比如怎樣上瀏覽器搜索內容,也成為了每家每戶都有的經典場面:
春節期間需要學習時,有華為教育中心的線上課程,讓親子之間的陪伴有了全新的形式:
而華為智慧屏的K歌功能,讓家人在一起K著歌辭舊迎新成為了現實:
科技本身是有溫度的,科技產品不斷豐富著中國人春節團圓的文化,也讓自古愛「圓」的中國人,對團圓有了更多維度的認知,而這一切的背後,情感內核都是統一的,那就是——在一起,更美好。
細心的觀眾應該可以發現,雖然視頻是俯拍視角,但是我們仍舊能看到品牌在細節處的用心。比如客廳裡的電視在變得越來越大,家居陳列也在變遷得更加有科技感和現代化……這也蘊藏著品牌想傳遞的「圓」的變與不變,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重團聚的內核。
03
一個「圓」,圈住了品牌、產品和消費者
伴隨著電子產品成長起來的一代,基本都能在視頻裡找到共鳴——周杰倫的音樂響起,青春期的「回憶殺」來襲;和死黨們坐在一起打手機遊戲,快樂的時光總是會如流沙般流逝;每個備考黨都會離不開的線上課程;疫情之下只能雲過年的孤獨和心酸……這些場景都很日常又真實,是我們都會經歷並感悟著的事情,所以也能精準喚起很多用戶的共鳴。
喚起情感,只是華為終端雲服務的第一步,在不顯山不露水的情況下,吸引用戶關注品牌和產品,才是華為終端雲服務的第二步。
通過這波「圓」的營銷,華為終端雲服務巧妙地找到了有自我標籤的情感連接點,那就是放大科技的連接屬性,用「圓」來喚起人們對自身終端雲服務產品的認同。如此以來,品牌把產品名字、特色、消費者價值等,都用一個「圓」圈在了一起,讓大家在共鳴的同時,感受到了品牌的價值感和陪伴力。
在品牌扎堆營銷的春節節點,難就難在以小見大。華為終端雲服務用一個「圓」,延伸出如此豐富的內涵,還是挺讓人眼前一亮的。今年春節,很多人可能都因為疫情沒法回家,但好在藉助華為終端雲服務這樣的高科技服務,即使和家人天各一方,也可以線上團圓,只要心和心在一起,那麼每個家庭都能「圓」圓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