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魚面

2021-02-17 邂逅鎮江

文/李幹榮

前不久,從黃梅老家來了幾個鄉親,他們不僅帶來濃濃的鄉情,還帶來了家鄉的味道、家鄉的文化。我們現場聆聽了由黃梅戲演員演唱的地道黃梅戲,說了許多黃梅本地話,儘管只是短暫相聚,但是深深的鄉情與悠悠的鄉韻都令我陶醉。特別是我吃到了久違的黃梅魚面,更是感到餘味悠長,整個思緒都在黃梅老家的煙火中遊走。

湖北黃梅,與江西九江隔江而望,比鄰安徽宿松,地處吳頭楚尾,荊楚文化與吳越文化在黃梅大地激蕩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黃梅文化。在眾多的家鄉特產中,我尤愛黃梅魚面。

黃梅魚面,是老家一種以魚為主要原料做成的特色菜餚,配以豬肉、排骨或是熱油幹炒,那真是一道人間美味。兒媳是地道的鎮江人,每當她吃到我做的黃梅魚面時,總是情不自禁地說:「老爸,黃梅魚面真好吃,黃梅人真是聰明,竟能做出魚面如此好吃的美味,做你家兒媳不虧。」

在黃梅老家,幾乎家家都會做魚面,尤其是過年過節時,魚面總是家庭聚餐、招待親朋的一道必不可少的壓桌菜餚。黃梅魚面之所以好吃,可能與它的食材、製作方式、烹調方法都有關係。製作黃梅魚面,一是要有魚,二是要有黃梅苕粉。黃梅水域廣闊,河流、湖泊、水庫眾多,塘堰密布,黃梅廣闊的水域為養殖優質魚提供了天然的條件。黃梅苕粉,就是黃梅紅苕的澱粉,白色中透著一點灰,品質好,口感佳。

製作魚面,在老家俗稱打魚面。打魚面用的魚,一般選擇青魚、白魚或是鰱魚。當然,最好的還是白魚。打魚面用的魚一般都比較大,最好選四、五斤以上的,把魚洗淨並清除魚雜後,用刀從魚背處剖開,剔去魚刺,把魚肉刮下來,剩下的魚頭和魚皮另作他用。刮下來的魚肉用刀剁成細細的魚肉末,這剁魚肉講究力氣與技術,既要剁得細,又要剁得快,魚肉剁得越細越好,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蔥姜蒜等配料與魚肉均勻攪拌放在一邊備用。

做魚面的另一種原料是黃梅苕粉。製作魚面時,將紅苕粉倒在盆子裡與剁好的魚肉均勻地調和,俗稱和面。和面時,先用手將剁細的鮮肉與苕粉均勻地攪拌,用力揉搓,遇到結塊的苕粉塊就用手抓碎,一邊揉搓一邊不停地在面板上翻轉,直到魚肉與苕粉達到最好的融合。揉好的魚麵團是溼潤的,柔軟的,帶著特有的光澤,很有彈性。

接下來的工序就是擀麵、蒸面和切面。把揉搓好的魚麵團切成一斤左右大小的塊狀,再將塊揉成圓形的麵團,然後用專用擀麵杖把魚麵團擀成臉盆大小的麵餅,放到蒸籠裡面蒸熟,待完全涼透後,把蒸熟的魚麵餅捲成長條狀,用刀切成魚麵餅絲,魚面就製作成功了。製作好的魚面成微黃色,捲曲狀,裡面有一圈一圈的花紋,既像大魚的眼睛,又像含苞的花蕾,散發出魚和苕粉混合後特有的清香味道。再放到太陽底下曬乾即成,或分裝在塑膠袋裡,或放置於密閉的容器中儲存,做魚面時拿出來就好。

在我的記憶裡,以前魚面一般在過年過節或是來了重要客人時才能吃上,更多時候是和豬肉一起燉著吃。將做好的魚面架到炭爐上,一邊加熱一邊吃,魚面的香味隨著炭火的加熱瀰漫整個用餐空間,那誘人的味道侵襲著我的味蕾,那感覺無以言表。黃梅魚面,是我特別喜愛的家鄉味道。

來源:京江晚報

相關焦點

  • 海米燜蔥,大蔥魚面,真香無敵!
    魚面是用麵粉及青魚、鯉魚(或草魚)等魚肉為主料製作而成的,是湖北地區的名吃。在當地,魚面被人們美譽為「長壽麵」,這不僅是因為它有著麵條長長久久的寓意,更因為它營養豐富,有助於人體吸收,是真正的「長壽」面。此刻,你一定會感到疑惑:魚肉做成的麵條?那不得一挑就碎?
  • 這碗「魚面」太特別 又香又嫩還好消化
    沿海地區許多地方都有魚面的做法,這種用新鮮魚肉,經剔骨除皮後敲打烘烤而成的魚面,不僅口感軟韌,而且因為加了魚肉,吃起來自然更加鮮美。
  • 桂葉黃梅
    年初曾聊過叫米老鼠樹的金蓮木,今天說說它們家的桂葉黃梅,它們是至親,也被叫做米老鼠樹。桂葉黃梅和金蓮木是嫡親姐妹,都起了那麼漂亮的名字,它們的果實非常相近,在大家眼裡都是活靈活現的米老鼠,正因為這樣,它倆成功把大家搞得暈頭轉向。其實只要關注了,你會覺得它們氣質完全不同,桂葉黃梅重在「桂葉」,不開花不結果之時,它就是一株像桂花一樣的小灌木,貌不驚人,它們的葉片太像了,這個跟金蓮木完全不一樣,僅憑這點就不會搞亂。
  • 黃梅正青春
    來源:安徽日報為建立黃梅戲傳承發展的人才梯隊,2010年7月,成立5年的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又建立「再芬黃梅青年團」,來自原安徽黃梅戲學校和原安慶師範學院的18名黃梅戲專業優秀畢業生成為首批成員。王澤熙、餘平、張敏、江敏、王懿佳、陳邦靚、江李匯、謝軍、周海峰等「黃梅新星」的名字正在走出安慶,在天南地北打出知名度。小生、老生、花旦、青衣、刀馬旦、彩旦、文丑、武丑……再芬黃梅藝術劇院的人才體系不斷完善,成為國內第一梯隊的黃梅戲名院大團。排新戲 主配角自由切換作為再芬黃梅的資深演員,李萍一直活躍於黃梅戲舞臺,扮演過眾多廣為戲迷熟知的「花旦」形象。
  • 黃梅案與平陽三鄉紳
    乾隆震怒的黃梅案  清乾隆年間,溫州府平陽知縣黃梅生性貪酷,自恃有朝中大學士阿桂和戶部尚書曹文埴做靠山,苛捐雜稅,大肆斂財,百姓苦不堪言,鄉紳深受其害。時人以「黃梅時節家家苦,青草池塘處處冤」一詩相譏。黃梅常藉口彌補國庫虧空,定下以畝派捐,不成就「勒借」。
  • 【梅學書】黃梅挑花與梅氏女性
    .,」史料證實,在元朝至元二十六年頒旨前,黃梅下鄉沿江一帶,農戶已經開始種植棉花和織布等勞動活動。 由於種植棉花和織布活動的推廣,地處長江中下遊衝擊平原的黃梅下鄉蔡山、新開、孔壠三鎮,遂成為黃梅乃至湖北的重要產棉區。明清以來,三鎮農戶家家幾乎以種棉為主,戶戶以紡紗織布為業。
  • 正宗黃梅話方言大全
    )相鄰,孔龍以下地區人的德化口音較重,故今日劃分黃梅人自動地分為:黃梅上鄉與黃梅下鄉,上鄉多依山,下鄉則依太白湖龍感湖和臨近長江。上下鄉雖沒有嚴格的界線之分,但黃梅話則自動地被劃分為黃梅上鄉話和黃梅下鄉話。黃梅方言黃梅話主要表現在語音助詞上的不同,這些助詞亦是根椐黃梅人說話音調較重而自然相配而成的,只要生活在黃梅的人,不用教,不用學,在日常生話交流中,自然形成。說話時也就自然而然地根椐一句話結尾兩三個字音調的高低不同自動地配上不同的助詞。
  • 黃梅舊縣城是誰建的?
    黃梅舊縣城為晉驃騎將軍郭默所築考 黃梅舊縣城為晉驃騎將軍郭默所築,這個問題最早見於史冊的是唐李吉甫撰 的《元和郡縣圖志》(以下簡稱《元和志》),因系憲宗元和年間(806- -820)成書, 故書名冠以「元和」,迄今有1100多年。
  • 淮安人氣麵館,軟兜長魚面是一絕,從早到晚店裡坐滿人
    淮安這家人氣麵館,他家的軟兜長魚面是一絕,這家店生意特別好,從早到晚店裡都坐滿了人。這家店就是淮安鼎鼎大名的風雲麵館,一家麵館受到食客們的追捧,自然是經歷過風雨的。現在這家店已經得到周圍鄰居的認可,提到他家的面眾客官都讚不絕口。由於生意很好,很多人吃麵的時候只能拼桌,因為這一碗味道不錯的面兒,有了共同的話題,還有不少人吃麵的時候交到了朋友。
  • 黃岡市政府門戶網站 黃岡特產 黃梅挑花
    黃梅挑花還多次作為國家和湖北地區的珍貴工藝品代表作赴多個國家巡展,受到各國觀眾、專家學者的青睞和高度讚譽,並被一些行家和學者珍藏。1959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挑選黃梅挑花作品裝飾人民大會堂湖北廳。  2006年,黃梅挑花被載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港臺黃梅調電影初探研究
    五○年代中期,這些黃梅戲電影進口至香港映演,出色的票房成績啟發了製片人及導演開始設制黃梅調電影,領導這個電影潮流的則是[[邵氏公司]]以及其旗下導演李翰祥。可能因為黃梅」戲」的名稱尚未完全叫開,也或許因為是官方」欽定」的名稱,帶有些許政治色彩,香港及臺灣所拍攝的此類影片於宣傳文案乃至一般電影工作者與觀影大眾的普遍認知方面,黃梅」調」的舊名都凌駕在正名後的黃梅」戲」之上。
  • 黃梅歇後語的妙趣橫生
    五祖寺學禪--正宗家家富裕(雨)——黃梅黃梅到宿松
  • 黃梅千年古塔 哪一座驚豔了你?
    微信公眾號「老家黃梅 家在欽州」,誠邀您賜稿!        本微信公眾號是在市作協指導下,由一群作家和文學愛好者主辦,以發表原創作品為主的公益性平臺,長期面向全球徵集各類文章、書畫、攝影等作品,要求原創首發,不限題材和體裁,文責自負。 投稿時請將文章、配圖(如有)、作者簡介(可附相片)等在同一封郵件內發送。請勿一稿多投。
  • 「有戲安徽· 黃梅正青春」專場晚會今晚播出
    「有戲安徽· 黃梅正青春」專場晚會將在安徽綜藝頻道7月18日(今天)晚10:18播出,安徽網絡電視臺、海豚TV、「有戲安徽」抖音號、「相約花戲樓」抖音號同步播出。晚會分三部分,一、黃梅正青春二、多彩黃梅人 三、黃梅飄四方。
  • 異鄉家國夢——邵氏黃梅調電影全記錄
    由邵氏引領的這股黃梅調電影熱潮曾經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於港臺以及海外華人世界風靡數年之久。雖然黃梅調電影並非邵氏首創也並非邵氏獨創[7],但是邵氏生產的黃梅調電影卻是最為精緻和典雅,這是有目共睹的。
  • 《有戲安徽 黃梅正青春》:「前浪後浪」紛至沓來
    黃梅飄香,集結青春力量;跨屏傳播,再掀梨園熱浪。7月18日晚,作為「有戲安徽·黃梅正青春」活動的收官之作,備受戲迷關注的「有戲安徽·黃梅正青春」綜藝晚會通過安徽廣播電視臺綜藝頻道、海豚TV、「有戲安徽」抖音號、「相約花戲樓」快手號等多平臺同步播出,充滿現代氣息和青春活力的晚會風格,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的目光,他們不僅踴躍為參演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擊掌叫好,還紛紛在線上為活動的匠心點讚。
  • 香港武俠片之前竟是「黃梅調電影」的時代!戲曲魅力無窮
    ,李翰祥其人既是黃梅調電影的開山祖師,又是黃梅調電影成就最傑出的代表人物。,1977年的《金玉良緣紅樓夢》是其黃梅調電影的終章之作,在前後約二十年的時間裡他拍攝了眾多黃梅調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有9部(依次為上映年份-片名-主演):
  • 國風漫畫《女駙馬》上線,再芬黃梅與文創領域跨界深度合作
    再芬黃梅少兒藝術團首次亮相下午三點,在傳習基地二期一樓,再芬黃梅少兒藝術團的演出為活動進行預熱,十多個活潑可愛的小演員為賓客們帶來《打豬草》、《為救李郎離家園》,有模有樣的動作、憨態可掬的表演逗得大家捧腹,觀眾們也紛紛拿起手機拍下孩子們可愛的瞬間。作為再芬黃梅培養人才的全新探索,這是再芬黃梅少兒藝術團的首次亮相。
  • 吳瓊忒大膽:嫁「小老公」,成黃梅歌先驅,卻說黃梅歌是不成功的
    你太大膽了,又把黃梅歌否認了,這一回我可是不同意,非要說道說道。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吳瓊開始演唱黃梅歌,她到底是不是演唱黃梅歌的第一人,這個我無從考證,但是她應該是出版黃梅歌專輯最多的人,也是演唱黃梅歌最多的人,所以,大家才送她一個綽號「黃梅歌后」,由此可見,黃梅歌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的。
  • 自製黃梅酒,果香甜柔,生津開胃,特別適合女生,無添加更安心
    青梅一般是在4月初開始採摘,黃梅要等到6月初才開始採摘。青梅黃梅其實是同一個梅子的不同階段,年輕時是青梅,成熟後就成了黃梅了。黃梅的味道會更香濃一些,青梅更酸,但是其實是梅子沒有不酸的。我們泡酒前的準備,密封罐無水無油,黃梅鹽水浸泡多次清洗曬乾,都是為了保證黃梅酒不會被汙染,所以挑去壞果對於黃梅比較重要。第二,泡黃梅用的白酒,可以選擇中低度數的白酒,因為之前青梅楊梅用的是朗姆酒,荔枝酒用的是清酒,所以黃梅酒就用低度白酒來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