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 財經評論-酒店篇
話題 | 亞朵酒店的IP之路
攝影 | ©陶貳珂 / 官方微博
版權 | 圖片版權歸攝影師及來源機構所有
年輕人的「網絡黑話」更新換代總是很快,最近網絡上出現一個熱詞叫「網抑雲」,指的是網友對網易雲音樂APP評論區裡「花式煽情」的調侃。曾幾何時,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作為「情懷」的載體,助力過網易雲音樂的破圈,如今卻也被「玩壞」。
這讓人不由想起與網易雲音樂有兩次跨界合作的亞朵,如今也陷於「情懷」困擾,與幾年前的風光相比,如今的亞朵的IP之路似乎也到了瓶頸期。
最近的亞朵很是低調,關於其最新的信息,便是今年7月初的上市傳聞——據證監會上海監管局消息,亞朵酒店已就上市輔導進行備案,擬登陸創業板。
憑藉著跨界、創新、標準個性化在中檔酒店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亞朵受到了資本的厚愛。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從2014年到2017年,亞朵酒店獲得了4輪融資,其中包括君聯資本、德暉資本。
也是這幾年,亞朵開啟了一路狂奔的模式,以向投資人證明自己。根據官網數據,截至2020年6月底,亞朵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連雲港、太原等169座城市共擁有513家直營及加盟酒店。
但亞朵的上市之路卻有些波折。上市是亞朵早已寫入規劃中的一步。2017年,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周宏斌就曾公開表示,亞朵有明確的上市計劃,希望三年左右在A股完成上市。亞朵也確實在遵循著規劃循序漸進。
2019年6月13日,亞朵與中信建投籤訂輔導協議並於6月17日向上海證監局報送了全套輔導備案文件。根據當時的計劃,整個輔導將持續3個月,預計於2019年9月申請輔導驗收。而到了今年1月,按最新公示的報告文件,亞朵依然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輔導機構則換成了中金公司,並預計將於2020年4月份之後申請輔導驗收。
儘管業內對於更換上市輔導機構的原因猜想不一,但大多集中在雙方就財務問題尚未談攏,與亞朵自身發展並無關係。但全球的新冠疫情是誰也沒有想到,亞朵上市時間也因此推遲,即使上市成功,依託著跨界、IP打出一片天的亞朵,是否還能狂奔,還需打上一個問號。
從2016年第一家IP酒店亞朵吳酒店開業之後,亞朵在IP跨界上就未曾停歇。根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至今,亞朵已經有22個跨界項目,其中包括主題酒店、快閃店、主題房、主題活動,這其中,還不包括與一些品牌在產品、技術上的合作。
插圖 | 亞朵跨界活動盤點表 / 本圖由空間秘探整理製作
可以說,亞朵大規模且密集的跨界,引領了酒店行業的IP跨界風潮,更是成就了自身。
一方面,跨界拓展了酒店的合作邊界與機會。酒店業早已不是在小圈子裡競爭、自我發展的模樣,而是要學著嘗試更多維的可能。無論是跨界酒店這樣的重合作還是主題房、快閃店這樣的輕合作,都是亞朵提升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品牌合作抱團,創造觸達更多用戶機會的方式。
另一方面,是吸引更多年輕客群。正如亞朵創始人耶律胤曾經提的一個觀點,現如今的經濟型快捷酒店已經無法滿足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了。頻繁跨界的亞朵,展現出的形象與普通酒店相比,顯然要鮮活得多,也更能藉助IP跨界來精準定位潛在消費人群。譬如,那些去亞朵籃球酒店、亞朵網易雲音樂酒店的客群,其特質必然與這些熱門IP有著相似之處,通過合作共享用戶畫像,將更有利於酒店對客人進行精準而深度的服務。
更重要的是,跨界某一種程度上,為亞朵緩解了無數酒店仍在頭疼的問題——非房收入拓展。畢竟,在大多只有三四十平米的客房中,只能裝填有限的空間想像,而在客房之外的非房收入,卻可以圍繞「住」的需求,通過IP挖掘酒店場景價值與外延,創造出更多可能。早在2017年,耶律胤就曾在媒體上證實,2017年亞朵的毛利率達到了65%,而非客房收入達到了20%,這些收入主要來自於購物、金融以及旅遊線路的運營營銷。
但跨界並非一本萬利的生意,那些跟風跨界者,拉胯的不少,哪怕是作為「先行者」的亞朵,儘管受到更多垂青,也或多或少承受著來自跨界的限制。
NO.01
成本與利潤的矛盾
儘管IP能作為槓桿撬動酒店場景,但IP酒店在實際運營中的成本也會比其他一般加盟類酒店高,而IP跨界最終能帶來的客流量,也並不能保證,相比起來,宣傳作用更大一些,反而顯得雷聲大雨點小,投資回報率無法成正比。
NO.02
規模與運營的糾結
跨界IP酒店,對於酒店自身來說,就是一種「非標」,整體在運營上,便會存在著難度,一家單店運營得再好再有特色,其影響與盈利只是小範圍的,只有實現了擴張,才能更好地做下去。如同幾年前,首旅如家孫堅就曾對酒店IP跨界產生過擔憂:「所有的噱頭、概念最終都需要去論證其是否具有可複製能力,因為你沒有可複製能力,你就沒有辦法規模化。」
NO.03
目標客群與房價的落差
以杭州為例,亞朵網易嚴選酒店的房價,要比該城市其他亞朵酒店的房價高出100-200元,對於網易嚴選「花更少的錢買更有品質的產品」的用戶來說,性價比不算高,而對於非網易嚴選用戶來說,800+的房價,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跨界酒店反而有一種成為「打卡地」的尷尬。
此外,IP與酒店捆綁之後,IP自身的實力與穩定性就變得非常重要,考驗著酒店方對IP的審查與考量。一旦IP出現了品牌負面危機,作為IP酒店,就會處於一個非常被動的地位。
攝影 | ©陶貳珂 / 亞朵酒店大堂空間小景📹…🎬…🎥
亞朵不停歇的跨界合作,某一種程度上也反映出整個中檔酒店在過去幾年中競爭的烈度。相較於經濟型酒店,作為新品類的中檔酒店,是順應消費升級和新中產崛起的產物,優勢在於比經濟型酒店更好的品質與年輕化的裝飾與服務風格,以及較高檔酒店更合理的價格。
在國內,通過經濟型連鎖酒店起家的傳統酒店,開始集體「上升」,向中檔酒店發力,錦江、華住、首旅旗下的新銳中端酒店品牌迅速崛起,並迅速搶佔市場。而對於國際品牌來說,他們為了搶佔更多市場,也開始學習「下沉」,用中檔酒店品牌打開二三線城市的市場。
早在2018年,就已有報告模擬推算,我國中高端酒店行業2018年市場規模約為1,620億元。也因此,耶律胤稱中端酒店是中國酒店行業最後一次結構性的機會,並非沒有道理——中檔酒店的市場,早已是一片「血海」,酒店為搶佔市場份額,各出奇招。
而在2019年單體酒店改造熱潮與2020年的疫情影響之下,中檔酒店的競爭似乎一下子沉寂了下去,但事實上,從巨頭們的布局中,我們不難發現,中檔酒店的競爭從未結束,只是從「海面」到了「海底」,表層寂靜,暗中激流湧動。
2019年三家酒店巨頭財務數據顯示,華住全年淨增中高檔酒店2133家,佔華住淨增客房總數的37.97%,籌建酒店共有2262家,其中經濟型酒店有826家,中高檔酒店有1436家,中高端酒店的增速明顯高於經濟型酒店的增速。錦江旗下中端酒店開業3563家,佔全年新開店41.85%。首旅如家中高端酒店新開店數量佔比34.9%。而根據浩華今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在供需兩端的推動下,新酒店投資呈現結構性轉變,中高檔酒店產品迎來了投資的發展高峰。
中檔酒店的競爭,已經開始從規模擴張轉向了更高維的運營盈利層面,事實上,並不是亞朵和中檔酒店「啞」了,而是這些曾經在跨界、IP上拼得你死我活的同行們,開始暗中調整方向,摸索出一個IP酒店的未來。
正如同耶律胤所說,「酒店行業的未來,在於從房的價值走向人的價值,實現人與人的連結。」而IP是品牌與客群之間的連接點,此時的酒店,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功能性產品,而是與內容、電商、生活美學相結合的立體化空間。
五年前,耶律胤接受採訪時,曾把亞朵和星巴克對標,似乎意味著對公共空間的探索,到了2018年,耶律胤說亞朵對標的是「迪士尼」,此時的酒店,賣的或許就是「以內容為核心,進行全產業鏈發展及變現」。
未來,像亞朵這樣的酒店,還會如何做IP,又會售賣些什麼?從當下的一些布局,我們或許能窺得一二。
NO.01
賣服務與細節
「酒店變得越來越豪華,酒店變得越來越奢侈,酒店也變得越來越沒有精神。」實現酒店與住客直接的「共鳴感」,需要的是在酒店IP噱頭之下,更出人意表的服務與細節,理解真正面對的客戶群體以及他們的需求,譬如亞朵就曾將酒店用戶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安全衛生、優質睡眠、友善、趣味、社群。要先保證酒店的基礎,再來說趣味性。
對於酒店來說,IP跨界,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情,確實能吸引到目標客群,在輿論上造勢。但宣傳的結果,是客群會帶著高期望而來,要讓這些客群入住酒店之後,能夠與IP與酒店的價值產生共鳴,依然需要堅守酒店的基礎,即服務與細節。
NO.02
賣空間與社區
發掘酒店的「第三空間」乃至「第四空間」,是這兩年探索酒店非房收入中的核心話題。第三空間即酒店中的非客房區域,而第四空間的範圍更廣,是「走出」酒店,成為一個社區的中心。
在第三空間中,可以是跨界IP品牌,把用戶體驗融入到產品中,引導客戶消費,因此,第三空間中的跨界,有了無數種可能,可以是新零售,入住後使用的一切都可購買,也可以是體驗消費,譬如共享辦公、電影展、畫展、書吧,甚至還可以是情懷快閃店,與IP共同藉助酒店的場地,滿足IP目標客群的情懷需求——此時的酒店,就是一個大的商業綜合體,要留住客人的時間,也遠在8小時之外。
而在第四空間中,客人來酒店,不一定非要睡一晚,他可以是來看書、參加沙龍、辦公,此時的酒店,就是一個城市中心的「驛站」,服務的不僅僅是酒店住客,更是周邊幾公裡之內的潛在客戶。第三空間與第四空間,雖然一字之差,但一個賣的時間,一個賣的是空間。
NO.03
賣人文與生活
我有個朋友,住了一次亞朵之後對其頗為改觀,得益於其無處不在的人文細節,一杯正宗的咖啡、洗衣袋上尼採的詩句、竹居中偶然發現的一本好書……正是這些細節,碰撞出了年輕人的內心之火。
插圖 | 亞朵酒店 / ©陶貳珂 📹…🎬…🎥
前兩年,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與RET睿意德聯合發布《2018中國新商業城市研究報告》中,在新的市場語境下提出了全新的城市商業評價體系。報告首次以行業內備受關注的三大標誌性商業品牌 「亞朵酒店」、「盒馬鮮生」和「星巴克咖啡」的選址布局構建了 「亞朵指數」、「盒馬指數」和「星巴克指數」三大指數,其中,「亞朵指數」代表城市的商業時尚度和人文。
在我看來,酒店發展的一定階段,都會從普通的住宿演變到輸出特有的生活方式,亞朵也不例外,在過去幾年,亞朵在人文與生活方式上,推出了亞朵村茶廠、「321亞朵生活節」等,跨界的IP,也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而每間酒店的人文屬地照片,也都試圖在佔領用戶心智中無可替代的制高點。人文與生活方式,是每個IP酒店都需要堅持並觸達用戶內心的關鍵。
當然,市場上也有不少對亞朵「情懷」和IP之路的非議言論,主要還是體現一些細節問題。一個品牌酒店的騰飛之路,永遠止境。特別是對於力求上市的亞朵來說,確實應該著眼於未來,分析隱藏的危險,尋找將來的機遇。
與亞朵相似,如今大多沉默的IP酒店,多多少少都面臨著發展的瓶頸期——IP效果有限,重點在於如何利用IP做好酒店內容。有人說,通過IP來創造的社交、體驗需求,是酒店的偽需求,最終只是「賠本賣吆喝」,但我們不妨跳脫出「客房」想一下,酒店的客人,我們最終希望他們去向哪兒……
空間秘探籤約作者 / 許柚
酒店戰略諮詢專家,擁有10餘年酒店業投資和運營管理工作經驗,致力於對高端服務行業商業模式以及運營管理的研究
🤝歡迎來撩 ☛☛☛ / 主理人-大奇
✍ 商業合作 / 軟文撰寫 / 品牌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