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導之五】戰火中走出的伉儷

2020-12-23 澎湃新聞

【系列報導之五】戰火中走出的伉儷

2020-10-09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和其格其是1950年1月14日結的婚。」

雖然過去了整整70年光陰

90歲的額爾多·溫都蘇

仍能自然而然脫口而出他們的婚期

1946年

16歲的額爾多·溫都蘇

與21歲的其格其邂逅

彼時的他們

一個是內蒙古軍政大學的翩翩少年

一個是內蒙古騎兵一師的舞蹈演員

抗日戰爭剛落下帷幕

解放戰爭風起雲湧之時

兩顆年輕的心靈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又相繼投身革命的戰場

解放戰爭中誕生的內蒙古騎兵

一直以英勇頑強、驍勇善戰著稱

在遼瀋戰役中52天激戰

拉開了塔山阻擊戰的序幕

騎兵一師面對五倍於我方的敵兵

始終配合東北野戰軍戰鬥在最前線

令國民黨部隊聞風喪膽

為解放內蒙古及全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作為戰地文工團的一員

其格其屢次被派往前線慰問演出

她與戰士們同進退、共患難

在鼓舞士氣、振奮軍心方面

起了重大的作用

當年「馬蹄踏處堅城破、戰刀揮舞鬼神驚」的英雄們已到耄耋之年

但他們的傳奇故事依然深深銘記在草原人民心中

革命隊伍留下的優良傳統

一直在這雙老人身上紮根傳承

他們經歷了血與火的淬鍊

跨越了生與死的界線

見證了舊與新的歷史

卻從未想留下功與名的豐碑

曾經的少女與少年

從風華正茂相攜到滿頭銀髮

步履蹣跚

從戰火中走出來的伉儷

70年彼此恩愛如當年

來源:《呼倫貝爾日報》官方微信

原標題:《【系列報導之五】戰火中走出的伉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伊拉克足球,戰火中走出的自豪與榮耀
    2010年起,賽義迪開始參與報導國際足聯組織的賽事、會議和其他媒體活動。「記者生涯讓我接觸到國際足聯負責西亞足球的部門,這給了我機會見到國際足聯官員和其他媒體記者。」他說。2007年亞洲杯足球賽決賽伊拉克隊以1比0戰勝沙烏地阿拉伯隊,獲得冠軍。 新華社記者張軍攝2007年,距離伊拉克戰爭硝煙結束僅有四年,伊拉克男足舉起了亞洲杯冠軍獎盃。國破家何在?
  • 敬稱「伉儷」與「賢伉儷」怎麼應用?
    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解釋「伉儷」是「相敵之匹耦(偶)」;換成俗語,可以「登對」來形容,常聽說的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的夫婦也是一種匹配的表現。後來就用「伉儷」一詞來敬稱人家夫婦,例如:「賢伉儷鶼鰈情深,令人羨慕。」「伉儷」除了上述夫婦之義,還有其它三義(《漢語大詞典》):*以伉儷稱嫡妻。
  • 和吉安娜掰手腕的女人,她是戰火中走出的公主
    回顧這麼多冒險模式,似乎只有拉斯塔哈的挑戰之旅最沒存在感的樣子……還有水友對這個版本有印象嗎?今天Box君就來回顧一下這個版本的主角,塔蘭吉公主。她是拉斯塔哈大王之女,贊達拉的公主。公主這個詞在爐石中出現,通常會令心懷期望、想看到小姐姐的玩家臉色一黑,比如——其實種族不同,審美觀也不同,說不定在狗、螳螂妖中,這兩位公主就是當世罕見的美人。
  • 感恩致敬老師(日記)~《三亞修拳度假營》系列報導(26)
    對老師反覆強調的打拳要領逐漸有所認識,並在練拳過程中得以體會運用,狀態越來越好!近日練拳忽覺有股氣流充盈臂肩,行拳中啟承轉合也有了自然之意。心中竊喜! 下圖:韓寶民老師正在為學員們授課》系列報導(4)~修拳度假享受生活,健康快樂美好人生!
  • 趣味文化:「伉儷」是什麼意思?怎樣的人能稱為「賢伉儷」?
    我們經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或聽到「伉儷」、「賢伉儷」。或許有人會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其實「伉儷」對別人夫婦的尊稱。
  • 科左中旗《慶祝建黨99周年·獻禮黨的生日》系列報導之五
    科左中旗《慶祝建黨99周年·獻禮黨的生日》系列報導之五 2020-07-04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體壇伉儷獻微薄之力當志願者,妻子為天津女排功勳成員
    北京時間2月22日,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對體壇伉儷成為了天津的兩名志願者,在所居住社區的入口監測點提供相應服務,這一行為也真的是十分讓人感動。這一對伉儷夫妻就是前CBA球員徐磊以及天津女排功勳球員李瑩。在這樣的特殊疫情下,其實也有許多體育界熱心人士通過多種方式為抗擊疫情獻上自己的一份小力量,其中體育界明星伉儷徐磊與李瑩也不例外,他們通過參加天津市當地的志願者隊員來獻出自己的一點小小力量。
  • 「五社聯動」創新基層治理系列報導之① | 以仁為本、以創為新...
    編者按:8月27日,在合肥市民政局指導下,由新安晚報公益頭條、合肥市社區治理學院主辦的合肥市「五社聯動」創新基層治理高峰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全市9個街道社區及社會組織代表做了經驗分享,現陸續推出「五社聯動」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 《戰火熔爐》中的戰火和熔爐
    《戰火熔爐》是紀念70年抗美援朝的劇集,沒有流量明星,沒有大牌,故事不矯情,在這個矯揉造作的娛樂圈不容易,是我們自己的《兄弟連》。像書生這麼不挑剔的人最近都找不到合自己口味的片子,我就奇怪這個豐富多彩的年代怎麼就遺忘了我們這群人,是娛樂圈漏了,還是我們沒有時代烙印。
  • 淺議電視劇《戰火熔爐》的五個瑕疵
    但同時,恕我直言,《戰火熔爐》劇也很遺憾地存在五個瑕疵;雖然「瑕不掩瑜」:i)趙和「解放戰士」和參加志願軍的身份設定而《戰火熔爐》劇恰恰就在這根本性的問題上,在趙和參加志願軍的過程中模糊了國共兩黨軍隊的根本區別、甚至有「抹黑」志願軍之嫌:「國民黨軍」少尉戰車排長趙和在南寧戰役中受傷被俘。
  • 伉儷同心抗疫「忠孝兩難全」
    「我是黨員,關鍵時刻我不能當逃兵啊,我的母親在醫院,同樣也有醫務人員守護,我放得下心......」楊夢丹堅定的眼神中泛出晶瑩的淚光。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正在這裡打響,夫妻二人只能把焦急焦慮壓在心坎裡,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擊疫情阻擊戰中。
  • 首部任常倫題材電影《戰火中的雕像》在龍口殺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林曉冬 煙臺報導  11月3日,電影《戰火中的雕像》完成在臨沂市沂南紅色影視基地的拍攝工作,下午來到龍口市七甲鎮常倫莊村殺青。
  • 王媛可、蘆芳生《戰火》虐戀 穎兒、牟星圍攻
    戲外,由北京潤陽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希世紀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東陽福添影視有限公司、北京躍星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頒德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戰爭傳奇大劇《戰火紅顏》中,兩人再次攜手。  目前高希希擔任藝術總監、由梁振華擔任總製片人、總編劇、劉一志執導的該劇正在上海熱拍。從現代都市突然穿越到槍林彈雨,王媛可、蘆芳生此次戀愛還要面對穎兒、牟星等女星在戲裡攪局,情路更顯坎坷。
  • 《螢火蟲之墓》的眼淚,敘利亞的戰火
    我自認為閱片無數,但回顧腦海中如繁星般關於戰爭的電影,最動人,最容易讓我流淚的,還是《螢火蟲之墓》。大部分關於戰爭的影片,都會聚焦一個戰爭中的英雄,如何的為戰友獻身,如何的為祖國獻身,戰死也不投降,轟隆隆的炮火,滿臉的灰,拿著炸彈衝向敵人同歸於盡。
  • 《閩南文化守護者》系列報導之五|鄭玉玲:讓歷史起舞 用藝術說話
    並且,也在傳統民間舞蹈文化中得到了大量閩臺同根同源的印證。在大量的相似性和共鳴中,我也再一次感受到閩臺兩岸是一脈相承的。」鄭玉玲教授進一步介紹,走訪中,她與臺灣民間藝人和學者在交流民間舞蹈過程中,發現大量閩臺民間舞蹈的共性和本源同一性。「閩臺兩地不僅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傳統藝術、民間舞蹈也是一脈相承的。這更讓我覺得研究閩南民間舞蹈的源流與嬗變特別有意義。
  • GearBox負責人表示《戰火兄弟連》續作正在開發中
    》(Brothers In Arms)系列自上一作《地獄公路》推出後已經過了近11年。近日,有玩家在推特上詢問是否有《戰火兄弟連》新作的消息,GearBox負責人Randy Pitchford回復表示,他們正在對此努力工作,還有很厲害的開發團隊參與其中,隨著它的發展,他認為這款遊戲「真的很棒」。不過在正式宣布前,他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系列報導(五)——濱海區:化繭成蝶 崛起的生態...
    逐夢深藍 向海圖強系列報導(五)——濱海區:化繭成蝶 崛起的生態宜居新城 2020-06-05 0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明之光耀西楚」系列報導之一
    2018年起,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從集中攻堅轉入常態長效建設,三年來,宿遷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造性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宿遷特色的文明城市建設之路。今日起,宿遷日報將推出「文明之光耀西楚」系列報導,敬請關注。宿遷網訊 (記者 侯蘇雨)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彰顯著城市的內在氣質。
  • 《戰火中的兄弟》三大看點鑄就鐵血群英
    網易娛樂2月13日報導 由陳曉雷、寇佔文執導,曹炳琨、原雨、田一希、王曉龍等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的大型抗戰題材類電視劇《戰火中的兄弟》正在湖北衛視長江劇場熱播。看點一:多元素綜合樹抗戰劇新標杆劇情以兄弟團五位主要成員的成長作為主線,其間穿插著革命愛情、兄弟反目、收編土匪、對抗黑幫、日軍滲透等情節。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又有感天動地的兒女情長;既有深山密林中的山寨搏殺,又有上海灘的龍爭虎鬥;既有纏綿悱惻的愛情,又有江湖鐵血的兄弟情深。
  • 香港政府:不能稱伉儷
    香港行政署發出的總務通告提出,正式場合宜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及她的丈夫林兆波博士」,但絕不應該以「伉儷」稱呼,因為不符合中國傳統。香港特區政府以往的官式文件,稱呼特首都是以男性為對象,如今產生首位女特首,行政署特別發出總務通告,教大家如何稱呼林鄭及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