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
二十年前,錯過了房地產;十年前,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今天,不要再錯過地攤了?
一夜間,地攤經濟火遍全國。媒體一邊報著"擺攤日入三萬"的新聞,一邊開始轉型擺攤;城管一邊管理市容,一邊喊攤販回來擺攤;五菱汽車變地攤神車了、地攤概念股漲停了、就連擺地攤用的照明燈、遮陽傘,甚至啤酒、小龍蝦都被熱炒了。
魔幻的現實,也讓人不禁心生疑問,地攤經濟到底是什麼?我們的生活,只得要靠詩和地攤了嗎?
攤手的"地攤概念股":我們真不擺地攤
"地攤經濟"刷爆朋友圈,二級市場的股票也被"刷爆"了。從昨日到今天(6月4日),多支被市場冠以"地攤概念股"的股票紛紛封死漲停。
但恐怕連這些公司自己都沒看懂——我們到底和地攤有什麼關係?
連續兩個漲停的南寧百貨,昨晚與今日接連發布公告稱,公司的主營業態是百貨、超市、家電、汽車、電子商務,但公司目前並不涉及地攤業務。
連續三個漲停百大集團,昨晚發布公告稱,其所設立的"室外集市"是針對收藏品的常規交易模式,買賣交易有特定人群。公司所屬的杭州收藏品市場主營業務是收藏品交易,並不涉及地攤經濟。
連續三個漲停的茂業商業,倒真有地攤業務。其公告稱,2月底全面復工以來,公司部分門店在商場外的廣場及政府同意地點增設攤位、賣點。但是根據該公司披露,這些"地攤經濟"的經營收入、淨利潤,在其總體量的佔比還不足百分之一。
小商品城,名字聽上去就很"地攤經濟"的股票,也已經連續三個漲停了。該公司昨日連夜公告稱,公司判斷"地攤經濟"對本年度利潤不構成重大影響。敬請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另一家上市公司銀都股份,也在昨日披露了相關信息稱,地攤經濟不會對其業績產生實質或重大影響。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公告提示了投資風險,截至今日收盤時,茂業商業、小商品城、銀都股份依舊牢牢封死漲停。
地攤經濟得道,車、酒、帳篷、小龍蝦跟著升天?
地攤經濟"引爆"的遠不止是一批小商品零售企業。
登上熱搜的五菱汽車,繼昨日最高漲幅達120%後,今日開盤繼續大漲超過50%。一切起因只因其推出了"打開車廂即可賣貨"的"地攤神車"。
公開資料顯示,港股上市企業五菱汽車,其業務主要為銷售發動機、汽車零部件和專用汽車等。而"地攤神車"所屬品牌五菱宏光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系上汽、通用、五菱的合資企業。
所以,資本是不是又"炒錯"了?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獲悉,該款車型設計、改裝、銷售源自柳州五菱汽車,上市企業五菱汽車系其控股股東。而這款"地攤神車"的底盤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生產。五菱汽車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款車是屬於五菱汽車的產品。目前銷售電話已被"打爆"。
五菱汽車董事會昨晚公告稱,並不知悉導致股價及成交量上升的任何原因。
不過,無論五菱汽車是不是炒錯了,這場以地攤經濟為主題的炒作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福田汽車、小康股份,迪馬股份,因為旗下產品或有餐車屬性,或有"移動售貨"功能,漲停了;
友阿股份,因為"門店外的廣場在規範管理下可用於發展夜市經濟",漲停了;
"戶外旅遊骨幹企業"浙江百強,因為公司生產的直杆傘、摺疊棚、遮陽棚、金屬材質桌椅適用於地攤經營,漲停了。
地攤經濟、夜間經濟還順勢帶動了小龍蝦、啤酒甚至是白酒概念股。今日,"小龍蝦概念股"大湖股份、國聯水產一字漲停。啤酒概念股中,青島啤酒股價創下歷史新高。白酒概念股中,酒鬼酒創下2012年11月以來的新高。
不過,恐怕很多投資者會心生疑問,擺個攤為啥要喝白酒?
莫要"捧殺"地攤經濟,警惕盲目炒作風險
秦時明月漢時關,今夜我們去擺攤?
連日來,地攤經濟被擺上了一定的"高度"。在媒體、機構的熱推下,"全民擺攤"儼然成了一股熱潮。
發展地攤經濟有必要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李克強總理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在穩增長、保民生的背景下,"地攤經濟"作為成本較低,活力較高的業態,是當下促進消費,激活市場的最佳選擇之一。琳琅滿目的商品,人頭攢動的商戶,同樣也是繁華都市的靚麗風景線。
但地攤經濟是否需要如此"一窩蜂"的運動式發展,這個問題或許值得思考。
地攤經濟一邊連接著民生就業,另一邊則是城市治理。如何平衡兩者,在最大公約數中保障民眾利益,這似乎是比"要不要去擺攤"更重要的議題。
無論是此前的"一舉拿下",還是如今的"一哄而上","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並不可取。在鼓勵商販回到攤位前,必要的管理措施,政策配套必須要同步跟上。在依法保障商販地攤經濟的同時,也必須維護城市正常的文明秩序。
沒有精細化的管理,沒有政策保障,貿然鼓勵商販"一窩蜂"回來擺攤,顯然是不負責任的,甚至是在"幫倒忙"。
盤活"地攤經濟",需要多方的努力,但拿出"全民擺攤"的架勢也是一種誤讀。或許"日入3萬擺攤致富"的傳說並非虛傳,但那畢竟只是個體案例。攤怎麼擺,賣什麼,怎麼賣……這些似乎都不是有衝動就能完善的。"是否要擺攤"一直都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
顯然,地攤經濟不會是唯一能穩民生的做法,更不可能是社會經濟的全部。所以,調侃"轉型擺攤"的段子或無傷大雅,但要是信以為真,過渡解讀,甚至傳謠,除了加劇"捧殺"地攤經濟之外,並無其他益處。
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必須警惕炒作地攤經濟所帶來的風險。
昨日,當資本熱炒"地攤概念股"五菱汽車的同時,主營柴油發動機及配件的*ST斯太也被炒到漲停。收盤前有近千萬的資金湧入這支勉強沾上邊的"地攤概念股"。
然而,6月3日晚間,*ST斯太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告知書認定,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強制退市。簡言之,那批"火中取粟"的資金恐怕兇多吉少。
攤還沒來得及擺,資金已經被埋,這或許是投資者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然而,市場從來都不是"印鈔機"。在熱烈追捧地攤經濟時,切勿忽視如影隨形的投資風險。當盲目炒作,跟風追漲蔚然成風時,靜下心來,冷靜分析,理性判斷,同時敬畏風險,抓住機遇,似乎才是更為穩妥的選擇。
所以,段子帶來歡笑之餘,思考必不可少。重視地攤經濟,配套精細化管理。鼓勵地攤經濟,輔以合理資本的支持。至於盲目追捧,甚至是"無腦捧殺"之風,可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