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如期而至,這也標誌著一年中最冷的時刻已經到來。
小寒時節,日照和降水雖然開始觸底反彈,但是氣溫卻還在繼續觸底,而且風也變得更狂躁,吹到臉上像是被扇了耳刮子一樣。
太閒,太為太極閒為閒靜,大家好,我是太閒小哥!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那些關於小寒時節的事兒!
別看小寒有個小字,但大家千萬不要被這個「小」字給騙了。根據氣象部門的數據,只有極少數年份大寒的平均氣溫是低於小寒的。小寒的天氣,按照陶淵明的說法是:「悽悽歲暮風,翳(yì)翳經日雪」。
不管是情侶還是單身狗,記得都要多穿一點。特別是那些喜歡秀大長腿的小姐姐們,愛美固然重要,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還是溫度更重要些哦!
小寒由來
24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記載:「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
位於小寒節氣之後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大寒。小寒與小暑、大寒與大暑,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節氣都是成雙成對的,像談戀愛一般,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真讓人不得不佩服呀!
小寒習俗
不同的地方,小寒的習俗也各有不同之處。
比如天津地區舊時有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黃芽菜口感脆嫩鮮美,正好也彌補了冬日蔬菜的匱乏。到了現代,隨著國民生活的提高,各種蔬菜肉類,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吃黃芽菜,更多的是一份回憶和情感吧。
在南京,人們在小寒時節會煮菜飯吃,菜飯內容可以說是相當豐盛。用青菜和鹹肉或者香腸、板鴨,再配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那味道真是鮮香可口,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而廣東一些地方的習俗是早上吃糯米飯,在糯米中加些香米煮熟,再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配上炒熟的花生米和切碎的蔥白,然後拌在糯米飯裡吃。
有沒有覺得這糯米飯有點端午節粽子的意思,不過話說回來,好吃就行。
小寒飲酒
說到吃肯定少不了喝,說到喝那就不得不提酒了。有詩曰:
燕外青樓已禁菸。小寒猶自薄勝綿。
畫橋紅日下鞦韆。惟有樽前芳意在,
應須沈醉倒花前。綠窗還是五更天。
這是北宋舒亶(dǎn)所作的《浣溪沙》,說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寒冬蕭條,眼前的景致不免讓人惆悵,何以解愁,唯有濁酒。
小寒時節飲酒雖說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但是太閒小哥建議大家喝白酒,因為白酒可以暖心又暖胃。啤酒什麼的就不推薦了,一杯下去冰冰冷透心涼,而且對胃部的刺激也大。
喝白酒要小酌細品,除了能更好享受地酒的美妙滋味,也會顯得比較高雅。喝到盡興時,再吟詩兩首,真是美哉!
當暮色向晚,抖落奔波的風塵,約上三五好友,圍桌而坐,一邊喝酒一邊聊著最近發生的趣事,笑笑樂樂好不快活愜意。
人生有酒須盡歡,冬季飲酒,喝的就是溫暖融洽的意境。觥籌交錯間,一壺好酒帶來的是關於相聚的喜悅,更是暖心的陪伴。
太閒,太為太極閒為閒靜,我是太閒小哥,咱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