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直播帶來的沉浸式體驗正在慢慢找回人們被割裂的「感官總體」,視覺特效的疊加也正在直播的「真實」中製造著奇幻,刺激著想像力去喚醒情感。
// 在王菲「2016 幻樂一場」演唱會VR直播中,隨著歌詞意境的變動,觀眾可以看見流水、千堆雪。
// Met Gala 2017現場,超高清360度VR攝像機「Kronos」拍攝的全景畫面重構了時尚的線條。
// 錘子科技2017春季新品發布會,超過70萬人從任意視角捕捉著科技與工匠精神帶來的愉悅和靈感。
VR直播創造的「看見」,具備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整體感。
面對VR行業的挑戰,數字王國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謝安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採訪,用數字王國的一步步實踐,看見VR內容的新未來。
*報導全文可以在文章末尾「閱讀原文」裡找到。
數字王國現在擁有的VR專利數量排名全球第五。
2015年,深耕電影特效二十四年的數字王國開始製作VR內容,致力於在主流媒體和娛樂領域建立及發展虛擬實境技術。謝安說:「我們的創作和技術團隊一直以來製作了很多電影特效,擁有很大的資料庫,我們再在這個基礎上製作VR內容。」
數字王國曾通過虛擬實境技術助力Taylor Swift憑藉交互式視頻應用「American Express Unstaged - Taylor Swift Experience」獲得艾美獎「原創互動程序」大獎。這個應用基於「Blank Space」MV製作,搭配有點兒厲害的360度全景拍攝,用戶可以在應用中進入電影式的互動音樂體驗。而後推出的超高清360度VR攝像機「Zeus」則為裡約奧運會拍攝了VR內容。
□ 裝置增銷 ≠ 方式普及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這一年湧現出包括Oculus Rift、HTC Vive、Samsung Gear VR,以及Google Cardboard在內的各式硬體裝置。VR裝置研發團體此消彼長,裝置銷量開始隨著VR應用的推廣和價格吸引力有所增長。但這樣的增長並不同等於沉浸式體驗方式的普及,市場上鮮有足以吸引用戶突破經驗認知和技術門檻的優質內容,應用開發尚未完全契合完整提升感官體驗的目標。面對技術局限和經濟因素,VR仍然以商用為主。
硬體技術尚未完善依然是影響整個行業的難關,VR體驗設備如何完美承接高規格攝製作品亟待攻克。數字王國對此深有體會,謝安說,「在硬體方面,我們遇到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現在我們做的VR故事都是以電影的素質為主,我們一直在做高規格的電影,用自己研發的攝影機自製作品,解析度最高可以到10K,而一般電影的解析度為2K」。以王菲演唱會為例: 「如果是透過我們自己拍攝的畫面來看,都是非常精準的,可以看到王菲服飾的很多細節,你會真的覺得完全沉浸在裡頭,但是放到手機上看的時候,它就差很遠了。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是非戰之罪。」
事實上,不止VR行業,攝製技術和播放硬體條件的不對等是前端影視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比如李安每秒120幀、擁有4K畫質的3D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由於對影院的硬體條件要求太高,全球僅有五家影院可以播放原片,實在少有觀眾能夠獲得完美的觀影體驗。
□ 技術和內容增進「看見」的真實
技術的飛躍通常需要經過非顯性的積累過程,這直接體現在資本對VR技術的熱度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逐漸降溫。根據調查機構投中研究院統計:截至2016年中,中國VR行業投資案例達117個,總投資規模超過40億元人民幣。
市場對熱潮理性的冷卻和篩選反而使數字王國脫穎而出,坐擁世界級視效技術,並且具備行業領先的VR設備及製作技術,包括享有專利的實時畫面縫合技術和沉浸式視頻內容的實時直播技術,數字王國的優勢得以增強。
VR所能提供的沉浸式體驗依賴於優質內容的生產和其應用互動性的提升。面對VR內容領域的IP爭奪,數字王國走在了內容研發前列。例如全部取材於真實世界的《Micro Giants》,擁有好萊塢動畫視覺特效加持,從昆蟲視角體驗生態圈的弱肉強食;以及全球第一部照片寫實實驗短片《詩篇的演化》;再如涉及科技、演藝領域的VR全景直播,甚至是跨界VR魔術,都是數字王國在每一步嘗試中「看見」VR行業的風向與未來。
在等待優質內容的VR市場,面對種種機遇與挑戰,謝安和數字王國有理由也有底氣保持樂觀:「和每一個科技進程一樣,例如網際網路,以前家用電腦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後來有了網際網路後,大家都沒想到上網速度會那麼快,也沒有人想到從電腦到手機的過程瞬間就過去了。」回看歷史科技進程,電腦、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以往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年去建立起來,「我甚至覺得VR更快,因為VR是現有科技就做得到的,它的普及化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