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宜家中國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召回黴菌含量超標的MÜSLI混合水果乾麥片產品。根據公告,麥片黴菌超標,根據的是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的檢測報告。2019年3月及之後購買了該產品的顧客可前往任意一家宜家商場退貨並獲得全額退款。
早在5月8日晚,宜家家居就發布問題麥片召回通知,11日的召回公告,可謂宜家中國的「官宣」。幾天來,宜家召回麥片新聞連續發酵,但除了宜家的聲音,公眾聽不到其他聲音。
首先,宜家主動召回問題麥片,提到原因是黴菌超過「中國相關法定限值」。然而,宜家對此公開表述惜墨如金,只是稱MÜSLI混合水果乾麥片黴菌含量超標。那麼,所謂「黴菌含量超標」,屬於什麼性質問題,僅僅是缺陷,還是劣質?從食品安全法角度來看,都可以稱為「不合格」,但從消費者角度而言,食品不同性質的「不合格」,影響和危害卻大不一樣。宜家所售麥片黴菌超標可能對消費者帶來哪些危害,需要一個權威說法,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該給出一個明白的說法。
其次,宜家召回問題麥片的同時宣稱,可以退貨退款,不過從相關報導來看,目前真正退貨的消費者並不多。據北京商報報導,宜家北京西紅門商場僅收到兩位消費者退貨。稍微想想就不難理解箇中原因。問題麥片在宜家前後銷售了一年多時間。很多購買了此款麥片的消費者,估計早已食用完。因此,宜家聲稱可以退貨,但是很多消費者根本無貨可退,更談不上退款了。還有一些消費者,估計還不知情。從對消費者負責的角度審視,我們以為,只要購買了問題麥片,宜家都應當賠償,管理部門也應當督促宜家積極賠償。
必須看到,宜家此舉開了一個壞頭。試想:以後只要食品出問題,不合格、黴變、劣質等,無論有沒有被消費者食用,廠家商家只要宣布召回,退貨退款,就沒事了!這不是把「召回」當做「免責金牌」嗎?
最後,市場召回機制是為了減少、避免產品給消費者帶來的危害。但宜家對於問題食品的召回,並不能保護已經食用完的消費者的權益。這個可能是立法者沒有想到的。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食品安全法》,購買了問題麥片的消費者可以向宜家提出賠償。但客觀講,一方面,因為問題麥片對消費者的身體傷害可能不明顯,另一方面,很多消費者可能因為不知情或者怠於程序繁瑣,消費者啟動索賠訴訟可能性不大。如此,對於生產和銷售問題食品的商家來說,則是一種變相的縱容。這種情況下,需要立法與時俱進,堵上這個漏洞。
對生產和銷售不合格食品的一切商家,都必須「零容忍」和嚴懲。尤其對銷售了不合格食品,立法上可以進一步完善,要求商家主動賠償 。此舉,既是對廣大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更是對商家的懲罰。
只有讓商家付出代價,用法律倒逼商家警鐘長鳴,才能時刻擰緊食品安全的閥門。
ZAKER 南京評論員 曹玉兵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