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紅高粱》:中國電影的轉折點

2021-02-11 澎湃新聞

戴桃疆 | 文

1988年,張藝謀導演、顧長衛擔任攝影,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在世界一級影展上獲得大獎的華語電影,同時也成為了中國電影邁向國際的重要裡程碑。

電影《紅高粱》改編自小說家莫言的作品,以孫輩的視角回憶了「我爺爺」餘佔鰲(姜文飾)和「我奶奶」九兒(鞏俐飾)的傳奇故事。電影前半部分以表現西北民俗民生為主,後半部分加入日本侵華的大歷史背景。整部電影畫面色彩濃烈,以強烈的視覺刺激突出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在大的歷史背景下,這種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又成為了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1987年《紅高粱》拍攝期間。左起:還在中戲上學的鞏俐、32歲的莫言、已經演過《芙蓉鎮》的姜文和37歲的張藝謀。那時候張藝謀已經憑藉《黃土地》拿過國內外各大攝影獎項。這一年他還憑藉《老井》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是第一個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的中國人。


紅高粱成為「中國人」的象徵,即便在貧瘠的地方也能茁壯成長,生生不息,經過人生經歷的釀造也能成為香氣綿長的烈酒,澆在乾燥的高粱地上就是滿原烈火。

無論是在創作主題還是在表現方式上,電影《紅高粱》都帶有鮮明的中國第五代導演電影的特徵。對於中國電影而言,它是裡程碑也是轉折點,影響了此後一批國產電影的主題定位。

1985年4月,由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擔任攝影的電影《黃土地》在第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上引發轟動,受到影評人的一致讚揚,並在法國南特、瑞士盧卡諾、英國倫敦、美國夏威夷等影展上相繼獲獎。之後,這批被稱作「第五代」的青年導演具有藝術探索風格的實驗電影開始成為國際影展上備受重視的對象。

然而,牆內開花卻只在牆外飄香,「第五代導演」的作品在國內處境並不樂觀。《黃土地》赴港參賽前,第一批拷貝只賣出了三十份,願意放映的院線寥寥無幾,最終電影草草下線。

國內輿論批評第五代導演「反叛傳統」,在藝術表現上「長於造型,拙於敘事」,完全是被外國評論界吹捧起來的,徒有虛名。相關部門也要求這一代導演在吸收和運用西方電影手法的同時從本土觀眾的需求出發。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無法調和的內在矛盾讓第五代導演電影普遍具有莎士比亞悲劇特徵,敘事中有著難言的悲壯與痛苦,堅持反叛性表述的同時又不得不屈從於主流話語。

直到《紅高粱》的出現,中國電影第五代的「莎士比亞悲劇」命運才宣布告一段落,也是從這個裡程碑開始,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風格開始走向了多元與分化。張藝謀、陳凱歌等導演的不同在近些年的中國商業電影製造大潮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以「尋根」為題材的第五代導演電影大多以舊時代的鄉村或是封閉的宅院社會為表現對象,濃烈的配色烘託了一種帶有神秘色彩的「古老文明的沉默」,同時又突出一種本土民俗文化的「醜」,直接展示一種「貧窮景觀」(spectacle of poverty),把中國在進入現代化之前的雜亂無章的情形,展示給西方觀眾,正中靶心,符合當時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形象認識。

尋根電影獵奇的主題和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備受西方文化學者的重視,向西方提供了研究中國家庭制度、婚姻關係的樣本,通過高度藝術化的風格向西方提供了研究中國宗族文化、族群文化的絕佳案例。大多數讚揚尋根電影的國際話語,往往只是西方論述的單一視角,電影中的中國始終只是被觀察的客體,最大作用在於為補全西方論述中的「記憶拼圖」。

在這種研究的偏好下,西方在分析中國第五代電影時,往往抽離整個歷史社會的大環境,從單一元素入手加以分析,容易產生誤讀。而西方輿論中產生的符號化的中國透過影展又影響到了華人的自我認知。

這也就是第五代導演電影的最弔詭之處,第五代電影的源起是為了探尋中華民族的傳統性格、歷史軌跡,青年導演在實現從現實轉向歷史的同時,也把鏡頭從城市移到農村(因為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遺留了更多傳統習俗)最後卻淪為西方偷窺中國的途徑,在西方回應以褒獎、讚美之後出現迷失,在從尋根逐步走向獵奇。直到西方社會在九十年代中期將關注點轉移到以中國城市題材為表現主題的第六代導演身上,第五代導演對舊社會鄉村民俗的獵奇挖掘興趣才逐漸消退。

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紅高粱》集中體現了第五代導演的共有的特徵:尋根主題,追溯家族歷史和民族歷史,家國歷史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聚焦鄉村和落後封閉的族群生活,故事的主舞臺是偏僻的村落和酒廠;西方藝術電影表現手法,油畫式濃烈的、富有質感和衝擊力的畫面。

《紅高粱》中地母般壯美的女性在日後的中國電影中變得越來越罕見,有著高粱般生命力的人物也變得越來越稀罕。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紅高粱》非常具有代表性,逆光下行走的父子兩人成為一代人的中國西部影像記憶,作為歷史的回音、作為中國人原始欲望與生命力的象徵,無數次幻化成別的模樣出現在此後的中國電影中。

2018年2月14日,章子怡在微博曬出了她和鞏俐的合影。

2018年2月11日,莫言在微博上發表了他的詩作,「罵聲如雷天外來,刀光劍影槍成林。貌醜非因人之過,腹黑確係鬼纏身。左墨誤潑書家案,旁詩錯叩詩人門。我本愚氓不可訓,狗年抖擻狗精神。——左書地溝油詩迎接戊戌春節」。這位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近在學習寫律詩。

2018年夏天將上演姜文導演的新作《邪不壓正》。

2018年2月24日,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前一天,「北京八分鐘」總導演張藝謀在賽事主新聞中心召開發布會表示,這次表演將展現中國人民歡迎全世界朋友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這個主題。

本期編輯 邢潭

推薦閱讀


走出性侵陰影,她改變了美國


相關焦點

  • 《紅高粱》電影與電視劇的比較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成名作《紅高粱家族》,它是莫言1986年向漢語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奉獻的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被譯為二十餘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
  • 張藝謀拍攝的電影《紅高粱》當年為何遭批判.
    那年2月23日,張藝謀的《紅高粱》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國際榮譽——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西方人對中國電影第一次刮目相看。在西柏林電影節的慶祝酒會上,拍《末代皇帝》拿奧斯卡獎的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也向張藝謀請教問題。
  • 電影《紅高粱》出籠記
    1985年,在為《紅高粱》選女主角時,莫言曾對張藝謀破口大罵,「她完全沒有九兒的潑辣,這電影恐怕要砸在她的手裡。」當時說的就是鞏俐。
  • 不羈生命的禮讚:經典電影《紅高粱》
    電影《紅高粱》榮獲「金熊」大獎影片背景資料根據34;;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錄音獎;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電影《紅高粱劇照》二、內容介紹:影片講述的是一段五十多年前&34;(餘佔鰲)、我奶奶&34;我奶奶&34;我奶奶&34;我奶奶&34;我奶奶&34;假三炮&34;假三炮&34;我奶奶&34;我爺爺&34;假三炮&34;我奶奶&34;青殺口&34
  • 再看老電影《紅高粱》
    這部電影是張藝謀的成名作,當時他正如日中天,之前因《黃土地》的攝影獲得金雞獎,後因主演《老井》獲得東京電影節影帝,又因導演這部電影獲得柏林電影界金熊獎。在導、演、攝三個領域都獲得大獎,尤其是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在那個中國人正崇洋媚外達到頂峰的年代,(同時又是愛國主義熱潮激情澎湃的年代,)張藝謀的驚豔表現,一下子就被推上了神壇,在國內也儼然站在了中國電影界的紫禁之巔。
  • 民族生命的生生不息——電影《紅高粱》分析
    中國電影歷時百年,積澱六代。中國電影第五代是其中劃時代的一代,也是標記中國電影進程的一代。第五代導演多生活於一個比較特殊的歷史時期。在那段時間裡,文藝衰微,人們不能隨意發聲,而此時正意氣風發的五代導演也被扼住了咽喉。至此之後,當歷史將話筒遞到了第五代導演的嘴邊,觀眾也翹首以盼著,五代導演展現的舞臺正式到來。
  • 《紅高粱》1988年
    在中國電影史上,1988年是一個特定的年份。那年2月23日,張藝謀的《紅高粱》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國際榮譽——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 【在線老電影】《紅高粱》
  • 《故事裡的中國》走進《紅高粱》,蔣欣挑戰鞏俐經典角色九兒
    而最新一期的節目中,《故事裡的中國》走進經典作品《紅高粱》。《紅高粱》是根據莫言的同名小說小說改編而來,而1987年張藝謀將小說影視化,邀請鞏俐和姜文擔任主演,而這部電影也是在1988年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也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該獎項。
  • 從電影《紅高粱》看,導演張藝謀的鄉土情懷
    從張藝謀導演的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濃濃的鄉土情懷,在電影《紅高粱》裡面,他把這種鄉土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電影《紅高粱》已上映30多年,依舊是不可多得的經典,曾經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豆瓣評分8.2。
  • 「一代謀女郎」鞏俐:靠《紅高粱》一炮而紅,拒絕在星爺電影扮醜
    "一代謀女郎"初顯,靠《紅高粱》一炮而紅1987年,此前在電影《一個和八個》、《黃土地》、《大閱兵》中擔任攝影的張藝謀,在前兩部電影中大膽的攝影風格讓其才華得以發現,人們在驚嘆其技術高超的同時也對其超前的構圖方式引起了不小爭議。參演完吳天明導演的《老井》後,張藝謀毅然決定轉型。拍攝屬於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
  • 從張藝謀電影中淺談中國電影的商業文化性
    這一過程中,電影作為文化藝術現象也有深刻而獨特的體現。以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電影導演開始追逐文化的時代步伐。我們可以看一下張藝謀的大眾文化轉向,他幾乎是憑藉自己的出眾的直覺走向後新時期,是第五代導演中最為與時俱進的一位。他同樣走的是商業化/主旋律,大眾化/高雅藝術混合的道路,但張藝謀卻做的很巧,幾乎可以說是四方討好八面玲瓏。
  • 《長城》的成功,中國電影的崛起
    片場的張藝謀1984年,張藝謀在電影《一個和八個》中第一次擔任攝影師,這部電影成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1986年,張藝謀在電影《老井》中第一次擔任主演,榮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成為中國第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影帝;1988年,張藝謀在《紅高粱》中第一次擔任導演,為亞洲電影拿下第一尊柏林金熊獎;1990年,張藝謀導演《菊豆
  • 豆瓣8.4《紅高粱》的色彩渲染 | 淺談張藝謀電影對色彩運用的研究
    作為張藝謀的代表(處女)作,電影《紅高粱》十分典型地展現了這種特徵,張藝謀一出手就把絢爛的紅色渲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向世界展示了一部獨特的中國電影。莫言同名小說,於1988年榮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國際A級電影節大獎的電影,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重要裡程碑。
  • 從《紅高粱》到《大話西遊》,80年代的西安電影製片廠有多牛
    《紅高粱》就是西安電影製片廠的經典作品之一。《紅高粱》。》轟動柏林,正式打開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大門。後來成為中國一流編劇的蘆葦。,也是中國近代電影史的見證者。
  • 歷史今日|電影《紅高粱》破天荒問鼎金熊獎1988年2月23日
    導語:1988年2月23日,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攝製,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影片《紅高粱》,在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金熊大獎。這是中國電影也是亞洲電影第一次在柏林電影節上斬獲桂冠。看事件:中國電影在國際舞臺「破天荒」1988年2月23日,西安電影製片廠攝製、張藝謀導演、鞏俐擔任女主角、姜文擔任男主角的彩色故事影片《紅高粱》,在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與美、蘇、法、意和聯邦德國等21個國家新故事影片比賽中,榮獲金熊大獎。
  • 張藝謀第一部電影《紅高粱》,鞏俐憑什麼從史可身上「搶」走主演
    張藝謀第一部電影《紅高粱》,鞏俐憑什麼從史可身上「搶」走主演電影是人們調劑生活的一種方式,周末的下午在家點開一部經典電影說起中國的經典電影有很多也是很不錯的,今天就聊聊張藝謀的首部電影《紅高粱》,和主演鞏俐的故事。
  • 33年前的電影《紅高粱》:他是張藝謀和姜文之間爭吵的經典之作
    前,第一位導演張藝謀,發現了第一個出境的鞏俐,邀請了姜文,並拍了一部名為《紅高粱》的電影。
  • 從《紅高粱》大熱看「自製劇」
    以《紅高粱》為例,它佔據了幾個第一次:1.作品出自中國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之手;2.莫言的作品第一次改編成電視劇;3.周迅闊別電視螢屏十年後,第一次接拍電視劇。有這樣幾個因素,再加上金牌導演鄭曉龍、編劇趙冬苓等人攜手參與,引起關注是意料之中的。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會上,一批老軍旅作家對中國軍事文學創作現狀甚為擔憂,他們拿蘇聯的戰爭文學與中國的作比較,說蘇聯的衛國戰爭雖然只打了4年,但是反映衛國戰爭的文學層出不窮,孕育出了5代描寫衛國戰爭的蘇聯作家,而我國有著28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戰爭歷史,卻沒有產生多少戰爭文學,更沒有出現像《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這樣的文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