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2021-03-03 九萬說歷史

紅高粱

小說以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壯懷激烈的民間抗日故事,讚頌民族大義,弘揚民族精神。這部小說是強悍的生命力和凜然的民族正氣的混聲合唱。小說的主人公——「我爺爺」「我奶奶」身上迸發出的蓬勃生命力和自發的愛國熱情,令無數讀者震撼、感動。

《紅高粱》發表於《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

「咱們高密東北鄉有這麼多素材,你為什麼不寫,偏要去寫那些你不熟悉的事?」

會上,一批老軍旅作家對中國軍事文學創作現狀甚為擔憂,他們拿蘇聯的戰爭文學與中國的作比較,說蘇聯的衛國戰爭雖然只打了4年,但是反映衛國戰爭的文學層出不窮,孕育出了5代描寫衛國戰爭的蘇聯作家,而我國有著28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戰爭歷史,卻沒有產生多少戰爭文學,更沒有出現像《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這樣的文學經典。而中國的新軍旅作家更是面臨著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問題,這影響著軍旅文學創作的發展。

老軍旅作家們對經驗斷代的擔憂不無道理,然而莫言頗不以為然,「我當時就說,我們固然沒有見過日本鬼子,但我們可以通過查資料來解決。我們雖然沒有親自打過仗,這種間接經驗還是有的。我們畢竟當過兵,也搞過軍事演習。」一些老作家對這樣的說法嗤之以鼻,這讓年輕氣盛的莫言憋著一股子勁。

莫言能夠很快拿出一部令老軍旅作家信服的戰爭文學作品來,容易讓人歸功於其天才的創造力。其實,《紅高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莫言青年時期的工友張世家為他提供的發生在家鄉的抗日戰爭素材。

莫言在《〈紅高粱〉與張世家》一文中首次披露了《紅高粱》創作過程中的重要細節。

1983年的春節,莫言回老家山東高密探親訪友,與舊時的工友張世家喝酒。張世家否定了莫言此前的軍事文學創作,「根本就不行」,並質問莫言:「咱們高密東北鄉有這麼多素材,你為什麼不寫,偏要去寫那些你不熟悉的事?什麼海島,什麼湖泊,你到過嗎?」

隨後,他向莫言繪聲繪色地講起了「公婆廟大屠殺」的歷史。張世家是公婆廟村人,他的一個親屬在那次屠殺中受了傷,對這一事件了如指掌——「1938年3月中旬,遊擊隊在孫家口村大橋頭埋下了連環鐵耙,伏擊了日本鬼子的汽車隊,經過浴血奮戰,打死日本鬼子39人,其中還包括一個少將中岡彌高。幾天後,日本鬼子大隊人馬前來報復,但被指錯了方向,沒包圍孫家口,卻包圍了公婆廟,屠殺了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一百餘口,整個村莊幾乎被夷為平地。」

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期間的莫言

莫言對「戰爭感覺」的準確把握也協助其完成了這部並非來自自身戰爭經驗的作品。莫言1976年參軍入伍後一直沒有得到上戰場的機會,對於戰爭氛圍的鋪墊可謂無從下手,然而莫言想起了他在黃縣當兵期間,一次霧中檢靶時差點被誤傷的經歷。靶場上的他栽倒在坡地,與死神擦肩而過,「就從這次霧中打靶的經歷,我進入了戰爭的感覺。所以《紅高粱》裡一開筆就是一場大霧」。

如果光有戰爭新素材的獲得與戰爭感覺的把握,莫言的《紅高粱》還是難以完成對革命歷史戰爭題材「五老峰」的逾越。「五老峰」即老題材、老故事、老典型、老主題、老手法,在教條主義影響下,軍事文學創作一度呈現出歷史戰爭題材單一、主題思想淺顯、藝術手法陳舊的創作傾向。《紅高粱》的成功還得益於莫言對戰爭文學創作觀念的重新理解。

他認為,「戰爭無非是作家寫作時借用的一個環境,利用這個環境來表現人在特定條件下感情所發生的變化。」作家營造一個戰爭的環境,再把人物放進去進行試驗,這就是所謂的「人類靈魂實驗室」,這也是莫言對戰爭文學創作觀念與手法的重新理解。

「那你就給章仲鍔打電話,幫我把稿子要回來,你的態度必須明確!」

小說在1985年年底經歷兩周的時間完成,本該刊發於《人民文學》——一直緊盯莫言創作的《人民文學》編輯朱偉在《紅高粱》創作之初,就向莫言下了「訂單」。然而手稿意外地被《十月》的編輯章仲鍔半路「劫」走了。

朱偉隔三岔五地去看莫言,但又不敢過多詢問莫言的寫作進度。一次看望莫言時,問他寫完沒有,莫言說他剛寫完,但稿子被《十月》的編輯章仲鍔拿走了。朱偉當場就急了:「我們事先已經說好的,怎麼能寫完就給了他呢?」莫言也很無奈:章仲鍔是文壇伯樂,《十月》雜誌的創刊人之一,他提出想看看稿子,「坐在那兒看完了就一定要拿走」,「他那麼好的人,我實在沒有辦法」。朱偉當時就生氣了,對莫言說:「那你就給章仲鍔打電話,幫我把稿子要回來,你的態度必須明確!」

朱偉又自己給章仲鍔打了一個電話。事後,朱偉說,虧得章仲鍔老先生雅量,在電話裡並沒有和他爭辯,過了兩天他就收到章仲鍔退回的稿子,《紅高粱》最終得以順利地刊登於《人民文學》1986年第3期。

小說刊發前正值春節,莫言在高密休假,收到了《人民文學》編輯的信,信上說《紅高粱》得到了時任《人民文學》主編的王蒙的好評。

1990年,寫作時的莫言。

《紅高粱》凸顯了民間抗日力量的勃興,作品中的人物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

「我爺爺」餘佔鰲原是一名轎夫,在送新娘子到十八坡李大頭家時遇到劫匪,他奮勇救下了新娘戴鳳蓮,同時愛上了她。餘佔鰲與戴鳳蓮在高粱地相愛,從而讓戴鳳蓮成了「我奶奶」。餘佔鰲因生活所迫經常在高粱地殺人越貨而落草成土匪頭。然而,在面對日本侵略者時,餘佔鰲毫不猶豫地站在了抗擊日本侵略者、成就民族大義這一邊。

夕陽西下。汽車燒畢,只剩下幾具烏黑的框架,膠皮軲轆燒出的臭氣令人窒息。那兩輛未著火的汽車一前一後封鎖著大橋。滿河血一樣的黑水,遍野血一樣的紅高粱。

《紅高粱》凸顯了民間抗日力量的勃興,作品中的人物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這在1985年前後高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中格外搶眼。

小說以大片大片火一樣紅的高粱地,象徵著這方土地上的人民強悍的生命力:

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的我的父老鄉親們,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種植。八月深秋,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悽婉可人,高粱愛情激蕩。秋風蒼涼,陽光很旺,瓦藍的天上遊蕩著一朵朵豐滿的白雲,高粱上滑動著一朵朵豐滿的白雲的紫紅色影子。一隊隊暗紅色的人在高粱棵子裡穿梭拉網,幾十年如一日。

《紅高粱》在《人民文學》刊發以後,《當代作家評論》於1986年第4期一次性推出四篇評論莫言作品的文章,一時間,莫言的《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評論家雷達讀罷《紅高粱》,「驚異於作者莫言想像力的奇詭豐贍,他筆下戰慄著、戰叫著的半個世紀前的中華兒女,不僅是活脫脫的生靈,而且是不滅的魂靈」。

作家從維熙在《「五老峰」下蕩輕舟——讀〈紅高粱〉有感》一文中認為,莫言的新作「在老題材下開拓出新意」,是革命歷史戰爭題材下「忽而蕩出一葉小舟」的瀟灑之作。

濃鬱的民族風格、自由奔放的生命力與高漲的愛國熱情相融合,成就了電影《紅高粱》

電影《紅高粱》劇照,鞏俐飾戴鳳蓮

《紅高粱》電影劇本的改編,使敘事變得更加流暢,人物個性更加鮮明。濃鬱的民族風格、自由奔放的生命力與高漲的愛國熱情相融合,成就了電影《紅高粱》。

電視劇《紅高粱》劇照,周迅飾戴鳳蓮

《紅高粱》及其後續的《高粱酒》《狗道》《奇死》《高粱殯》一系列作品成就了莫言「高密東北鄉」傳奇抗戰故事。《紅高粱》的爆紅不但使莫言在中國文壇名聲大噪,也讓世界文壇的翻譯者們對他的作品青睞有加。

英文版《紅高粱》

莫言題寫的書名《紅高粱家族》

2012年10月,莫言憑藉為其帶來巨大聲譽的《紅高粱家族》《檀香刑》等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稱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可謂實至名歸。

(作者:陳華積;單位:中國社科院大學人文學院)

來源:《光明日報》2019年09月27日,原內容有刪減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備課版:莫言《紅高粱(節選)》藝術手法賞析
    莫言肯定也不例外,作為一個有野心的年輕作家,他也模仿過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用了很多新技法創作小說。很多評論家據此認為莫言的《紅高粱》就是模仿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對此,莫言在散文《我為什麼要寫<紅高粱家族>》裡做了解釋,他說寫《紅高粱》時,《百年孤獨》還沒有翻譯過來。
  • 一起來聽莫言聊《紅高粱》
    莫言:應該說不如以前接地氣了,因為我參加規格比較高的活動太多了。譬如經常在電視臺裡做節目,這個地方是不接地氣的,這個地方接「電器」。董姝:您現在成為很多人敬仰的很雄偉的一座「高山」。莫言:高密沒有山,高密最高的一座山,海拔5米。
  • 莫言《紅高粱》裡的酒與色
    電影《紅高粱》就是改編自作家莫言的中篇小說,說起來張藝謀不愧是個奇才,雖然很多人認為片子宣揚了社會落後醜惡的一幕,但是也有人認為,片子反映了真實的社會面貌,其實那個年代確實很落後,很愚昧,我們往往只是喜歡別人的讚美,卻忘記了我們本身就是那樣的,要讓別人說你好,你只有自己做得更好。
  • 莫言小說之《紅高粱》與《透明的紅蘿蔔》
    在沒看莫言作品前,從張鳴的口裡得知其犬儒這一稱號,我對莫言算是有點偏見的。我們對任何人事的認知,或多或少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但我不是個迷信誰的人,所以莫言的書我也不刻意迴避。莫言很會講故事,我以為小說便是個大故事,不會說故事,小說是寫不好的,所以我便不寫小說,專門胡說。最早接觸莫言的作品是看電影,看張藝謀的《紅高粱》,電影看完,收穫不多,因為我在閱讀之中有一個體會,你如果沒有過小說中的生活背景或人生經歷,則很難體會到作品的靈魂,所以我談論的這一切,都是我強加的推論。
  • 【精彩影評】莫言肯定《紅高粱》周迅表演:像個小狐狸
    而對於闊別螢屏11年的周迅的回歸,有不少人看好期待,但也有部分人表示質疑,身材嬌小的周迅能夠駕馭原著中的山東大妞九兒嗎?周迅像小狐狸,與鞏俐氣質不同頂級作家、頂級導演、頂級編劇,一切敲定之後,挑大梁的女一號「九兒」的人選成了焦點。最終,周迅加盟,這也是她闊別十年重返螢屏。任何影視作品的拍攝都必須尊重原著,那麼在《紅高粱》裡,電影和電視劇在選角上,誰更符合原型呢?相信讀過莫言《紅高粱》書籍的看官們清晰記得,「我奶奶」是擁有高大身軀的女中大丈夫。
  • 莫言談《紅高粱》:周迅顛覆鞏俐角色
    董姝:談到《紅高粱》,要提到張藝謀導演的那部電影,這部電影改變了很多主創人員的命運,像鞏俐、姜文、張藝謀。您覺得您的生活有變化嗎?莫言:我的生活沒有很大的變化,尤其對我的創作心態沒有影響。《紅高粱》之後我知名度高了,對於出版可能更加便利一點。過去我沒有名氣,這部小說人家要這樣、那樣的修改。
  • 毛尖談周迅版《紅高粱》:莫言哭了,高粱黃了
    作者:毛尖(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系教師)本文來源:文匯報看了兩集《紅高粱》,想起微信圈裡的一個老段子
  • 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很多人最初知道莫言,或許是因為8年前的諾貝爾文學獎,或許是因為30多年前那篇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的小說《紅高粱》。其實,除了《紅高粱》以外,莫言還有多部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中篇小說,《白棉花》就是其中之一。「幾十年前,我們巴山鎮曾出過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 《紅高粱》:莫言不同意,張藝謀失望,鞏俐卻「擠」走史可成主演
    《紅高粱》:莫言不同意,張藝謀失望,鞏俐卻「擠」走史可成主演其實在這個電影拍攝過程中,還發生了一點小故事01《紅高粱》這個原作者莫言大家應該也很熟悉,他是我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名聲是很大的。當年初出茅廬的張藝謀野心很大,那個時候他看中了莫言的《紅高粱》,並且花費800塊錢的巨款來購買紅高粱的版權所有
  • 《紅高粱》小說只賣了2000塊?莫言還覺得自己賺大了
    莫言第一次見到張藝謀是在自己的宿舍。張藝謀穿著破襯衫,剃著光頭,一張臉黑得跟煤炭似的,左腳穿著一隻涼鞋,右手提著另一隻鞋。他來找莫言是因為看上了《紅高粱》,想把它改成劇本,然後由自己做導演拍出這部電影。莫言聽了他的來意後,當時就納悶極了。
  • 莫言《紅高粱》:九兒的崛起之路,是敢於遠離毫無用處的丈夫
    莫言筆下的女人總是能成為男人那樣的豪情英雄,比如《豐乳肥臀》中,「母親」不堪其辱和不同的人生下八胎女兒,照樣堅強地活著,最後成為高密東北鄉各族勢力的「丈母娘」。當然在莫言的代表作《紅高粱》裡,裡面的主人公之一九兒,也是一個敢作敢當的女中豪傑。但九兒成年的時候還是一個懵懂的農家女孩,對世界一無所知,只是理想嫁給一個說文解字,知冷知熱的丈夫。這和所有女孩的理想一樣,但是平平淡淡的九兒也有一股較別人不一樣的倔強,這股倔強使她面對第一任男人的時候,表現出了人生第一次勇敢和決絕。
  • 莫言: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
    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最被大眾熟知的作品是《紅高粱》。
  • 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 轉發贈書
    很多人最初知道莫言,或許是因為8年前的諾貝爾文學獎,或許是因為30多年前那篇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的小說《紅高粱》。
  • 朱偉:《紅高粱》誕生記
    莫言認為周迅和九兒一樣,都是非常有靈性的女人,周迅把山東高密姑娘那種純美交加的野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時間倒退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莫言是在怎樣的狀態下寫出這部小說的,又是如何與張藝謀結緣,拍下那部裡程碑式的電影《紅高粱》的?今天的微信,讀一篇主編朱偉的舊文,來看看他眼中的故交莫言與《紅高粱》的故事。電視劇《紅高粱》劇照任何人大約都是分裂的。
  • 《紅高粱》:張藝謀女主換掉莫言選鞏俐,莫言懷疑他看走眼了?
    而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張藝謀導演以及他的作品《紅高粱》,那麼這裡面有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莫言那裡用800塊錢買來的版權。本來莫言因為沒有自己什麼事情了,也不管他是拍好還是拍砸了,因為這都跟她沒有太大的關係。可因為他沒有想到的是,張藝謀竟然還請他來做編劇,能幫他把關什麼的。最後莫言也是沒辦法了只好答應了。在劇本改好了之後,他們就著手選演員了。
  • 為什麼重拍《紅高粱》│電視劇版編劇趙冬苓訪談
    一是我熟悉莫言及其作品;二是充分了解山東的風土民情,能寫出獨有的齊魯風情;三是因為我是圈內著名的「快手」。高粱紅只有每年10月一個月左右的成熟期,山東衛視3月底拿到改編權,要想趕上2013年的紅高粱,編劇必須手快、質高。為此,山東衛視多次派人到上海與我所籤約的影視公司協商溝通,我手頭的其他幾個項目也被迫「讓路」。編劇合同籤訂僅僅20多天後,我便完成了10萬字的劇本大綱。
  • 電影《紅高粱》最大的爭議竟然是鞏俐,莫言直言她不像「我奶奶」
    在1987年,我國上映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國產電影,這部影片是由我國第五代導演的傑出代表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這部影片由姜文和鞏俐主演,影片的故事改編自當時還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的同名小說。《紅高粱》這部影片在沒有上映之前已經代表國產電影參展了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電影節,並且一舉獲得了柏林電影節上的最高獎項「金熊獎」。
  • 莫言的《豐乳肥臀》:尺度究竟有多大?網友反應:禁書
    那一定是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不可了。莫言的著作有許多,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爆炸》、《蛙》、《生死疲勞》、《紅高粱》、《豐乳肥臀》等等。而這其中您可能最為熟悉的是《紅高粱》。在電視劇版《紅高粱》中的女主人公九兒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為了自己的國家可以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男主人公更是打日本人的一把好手。
  • 《重讀八十年代》⑦ | 是什麼成就了莫言?
    在座談會上,他公開輕視別人的作品,引起一片譁然,畢竟那時的莫言還沒有什麼作品可以證明自己的水準。在這樣的壓力下,莫言用三天打了草稿,四天謄清,寫出了《透明的紅蘿蔔》,直接震撼了整個文壇。這部作品是莫言對故鄉高密的第一次講述,故事的來源,就是莫言從小受到的被侮辱的悲涼烙印。莫言把自己的孤傲移植到故事裡的黑娃身上,讓他用倔強的姿態迎向踐踏。
  • 戲說莫言:名成《紅高粱》,獎獲諾貝爾
    名成《紅高粱》,獎獲「諾貝爾」。文章寫的僚,口才也不賴。閒來寫書法,從不大腕擺。今天意氣風發,昔日犧惶難表。小時受飢餓,咥過黑煤塊。最愛是看書,沒少讀《聊齋》。寫出「紅蘿蔔」,放了一響炮。年青氣高傲,不服老一套。再寫《紅高粱》,全國都知道。改編成電影,傳遍全世界。後來興趣高,《豐乳肥臀》來發表。雖然得大獎,有人卻上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