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2020-12-25 KEY可以文化

很多人最初知道莫言,或許是因為8年前的諾貝爾文學獎,或許是因為30多年前那篇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的小說《紅高粱》。其實,除了《紅高粱》以外,莫言還有多部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中篇小說,《白棉花》就是其中之一。

「幾十年前,我們巴山鎮曾出過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有關他的傳說,我初懂事時就聽老人們說過……」這是一個發生在縣城裡的傳奇故事,以加工棉花的農家「女俠」方碧玉為中心,講述了棉花加工廠中青年男女間的愛恨情仇,書寫被雪白棉花垛包裹的炙熱情感與刺骨命運。

▲《白棉花》

莫言在演講《細節與真實》(收錄於「莫言演講全編」《貧富與欲望》)中談及過這篇小說的的創作起源。九十年代初,張藝謀剛拍完《紅高粱》,他找到莫言,說想拍一部大場面的農村題材的影片,於是就讓莫言寫一個劇本。莫言想到張藝謀有在紡織廠工作的經歷,自己則是在棉花加工廠工作過,所以打算圍繞「棉花」進行創作。「我對張藝謀說,你剛剛拍完了《紅高粱》,假如再拍《白棉花》,首先在色彩上就會形成一種鮮明的對照……《紅高粱》裡,爺爺和奶奶在高粱地裡野合,棉花加工廠的青年男女在棉花大垛上談戀愛。他們在棉花垛裡挖出秘密通道,鑽進去談。張藝謀一聽非常感興趣,說你趕快寫,你寫的時候不要考慮電影劇本,就當小說寫,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題目就叫《白棉花》。」

▲《白棉花》同名電影

後來這篇小說被臺灣影人搬上熒幕,同名電影由蘇有朋和寧靜主演。

由張藝謀導演、趙本山和董潔主演的《幸福時光》則取材於莫言的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收錄於「莫言中篇精品系列」之《你的行為使我們恐懼》)。《師傅越來越幽默》講述的是一名下崗勞模在一次機遇中,將一個廢棄車廂改造成一處情人幽會的空間,但一次一對男女進入車廂後卻沒再出來,警察到來後才發現他們已經憑空消失。

莫言稱這篇小說最早的構思起因是看了拉丁美洲的一篇小說,一對青年男女在瘋狂的娛樂後,變成氣體蒸發掉了,而他聯想到農民把破舊的公共汽車改造成小賣部,心想:如果在小山包上有一個破舊的公共汽車的殼子,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把兩個瞬間的靈感碰撞融合,產生了這篇有點荒誕的或者神秘的中篇小說。當然這部小說也反映了工人下崗的社會問題。

讀完這篇小說後,張藝謀表示說對公共汽車的殼子感興趣,對破舊的公共汽車在冷僻、荒涼的小山包上感興趣。所以在電影《幸福時光》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小說「同款」的公共汽車殼子。

▲《幸福時光》中的公共汽車殼子
▲《幸福時光》劇照
▲《幸福時光》劇照

此外,中篇小說《藏寶圖》也已確定改編為影視作品。莫言的多數小說都具有巨大的影視改編價值,如《紅耳朵》《牛》《我們的七叔》等等。

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此次推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共八冊),收入了莫言自創作起步迄今的全部中篇小說26部,既包括了這些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原作,也有《透明的紅蘿蔔》《歡樂》《球狀閃電》等名篇。

這套書以小開本精裝設計呈現,內封選用具有高級觸感的木纖紋路的木棉紙,全部採用印金工藝,是繼「莫言短篇小說精品」系列後又一莫言小說精品的最新集結。讀者可以通過這八部小說集,更深入地了解莫言中篇小說的豐富內涵和體量。

▲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

2

德國國寶級作家馬丁·瓦爾澤曾說:「任何人要是想談論中國,都應該先去讀莫言的書,我認為他可以和福克納平起平坐。」

莫言師從蒲松齡,像福克納、馬爾克斯一樣創建了自己的文學王國,而莫言的中篇小說,也許就是砌成其文學王國的堅硬石塊。無論是從題材、敘事形式、結構等各個角度來說,這些作品的豐富性都絲毫不亞於其長篇小說。

除了上文提及的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小說,《築路》一書中,還有一篇當代少有的以南國邊疆保衛戰為背景的軍旅題材小說名作——《戰友重逢》。故事發生在南國邊疆保衛戰結束的十三年後,少校軍官趙金回鄉探親,偶遇犧牲的戰友錢英豪的亡魂。在滔滔江水邊,兩人回憶起壯志未酬的戰友、心念的家人、錯過的愛人……陰陽對話,人鬼糾纏,莫言藉助意境深遠的隱喻,多重詮釋現代讀者追尋的生命課題。

而收錄於《司令的女人》中的《變》是一篇自傳體小說,記錄了莫言的一段軍旅生涯,映射出整個中國社會的變遷。小說的出現,似乎是個終結,但也含有開端的意思。單行本在歐洲極具人氣。

這些中篇小說展現了高密東北鄉大開大合的生動日常,也記錄了戰爭中的苦難;有對地方民俗的莫式演繹,也有對童年的苦難和歡樂栩栩如生的記憶……這些主題形成了莫言式的象徵意味,也顯露出莫言對生命的重視和對現代社會人類生存狀態的反思。

▲《透明的紅蘿蔔》
▲《你的行為使我們恐懼》

在莫言的中篇小說中,不少作品是以孩童人物或視角展開,因此也使小說具備澄澈而充滿童趣的質地。其中,如代表作《透明的紅蘿蔔》,寫的是一個具有超強的觸覺、聽覺等奇異感官能力的「黑孩」與菊子姑娘、小石匠、小鐵匠等人的故事,其中的「黑孩」,莫言曾稱他為自己的「保護神」,並稱「黑孩雖然不是我,但與我的心是相通的」。由此可見,「黑孩」在莫言的創作中有著特別的意義。他雖然表面木訥,總是一副漠然的表情,但是他內心裡對菊子姑娘、小石匠等年輕人充滿著溫情,他們的命運糾纏在一起,在透明的紅蘿蔔的奇異光芒下,小說呈現出哀傷的悲劇氛圍。

《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則是以兒童視角描述一場農村小學裡的奇異跑步比賽,各懷絕技的知識分子在一場運動會上的盛大狂歡;《紅耳朵》講述民國時期的富家子弟王十千的故事,以兒童視角闡述了這位擁有奇異大耳朵的小公子異乎尋常的經歷;《牛》也是用兒童視角書寫,小說中的牛是莫言少年時的親密好友,牛的經歷亦是中國當代社會與文學發展歷程的隱喻。

在這些小說中,莫言以孩子的天真目光一掃時代灰霾,用幽默化解苦難。

▲《司令的女人》
▲《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

3

在中篇創作的過程中,莫言也有意識地在一些作品中捨棄自己熟悉的題材和手法,努力進行著多樣化的探索,對自己發出挑戰,拒絕變成熟練的小說工匠。部分作品作為長篇小說的構思準備之作,與長篇對照閱讀,別有趣味。

比如《幽默與趣味》,即是繼《十三步》之後的「變形記」,通過大學教師變成猴子的故事,在嬉笑與荒誕中再現知識分子的辛酸;《夢境與雜種》是《豐乳肥臀》的前奏,講述了一個可以通過做夢預知未來的哥哥與身世複雜、善良美麗的妹妹,在艱難歲月裡相伴成長、苦中作樂的故事,寫盡艱難時代傳奇少女的善與美;《父親在民夫連裡》則是《紅高粱家族》續篇,續寫熱血男兒的英雄豪情,再現紛飛炮火也掩蓋不了的蓬勃生命。

▲莫言

對於莫言的忠實讀者來說,這是一套不可錯過的精美珍藏版;同時,這也是一次將莫言介紹給更年輕的、當下的讀者的嘗試。在這一長短適中的篇幅中,讀者或許不難發現,莫言的每一部中篇小說都可被看作飽滿而精彩的「小長篇

▲「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篇目

相關焦點

  • 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 轉發贈書
    很多人最初知道莫言,或許是因為8年前的諾貝爾文學獎,或許是因為30多年前那篇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的小說《紅高粱》。
  • 莫言《紅高粱》裡的酒與色
    ,還有其中關於性的表現,也許今天看來其實不過如此,因為比他更露骨更大膽的電影電視比比兼是,現在看起來,怕只是小兒科了。 電影《紅高粱》就是改編自作家莫言的中篇小說,說起來張藝謀不愧是個奇才,雖然很多人認為片子宣揚了社會落後醜惡的一幕,但是也有人認為,片子反映了真實的社會面貌,其實那個年代確實很落後,很愚昧,我們往往只是喜歡別人的讚美,卻忘記了我們本身就是那樣的,要讓別人說你好,你只有自己做得更好。
  • 莫言小說之《紅高粱》與《透明的紅蘿蔔》
    在沒看莫言作品前,從張鳴的口裡得知其犬儒這一稱號,我對莫言算是有點偏見的。我們對任何人事的認知,或多或少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但我不是個迷信誰的人,所以莫言的書我也不刻意迴避。莫言很會講故事,我以為小說便是個大故事,不會說故事,小說是寫不好的,所以我便不寫小說,專門胡說。最早接觸莫言的作品是看電影,看張藝謀的《紅高粱》,電影看完,收穫不多,因為我在閱讀之中有一個體會,你如果沒有過小說中的生活背景或人生經歷,則很難體會到作品的靈魂,所以我談論的這一切,都是我強加的推論。
  • 一起來聽莫言聊《紅高粱》
    當然軍事訓練還參加了一些,在新兵連裡面有射擊訓練、投彈訓練,有人認為我軍事技術很差的。恰好相反,我在新兵連射擊成績是優秀的,10發子彈打了 80多環。董姝:談到《紅高粱》,要提到張藝謀導演的那部電影《紅高粱》,這部電影其實拍完之後改變了很多主創人員的命運,像鞏俐、姜文、張藝謀。您覺得您的生活有變化嗎?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其實,《紅高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莫言青年時期的工友張世家為他提供的發生在家鄉的抗日戰爭素材。莫言在《〈紅高粱〉與張世家》一文中首次披露了《紅高粱》創作過程中的重要細節。1983年的春節,莫言回老家山東高密探親訪友,與舊時的工友張世家喝酒。
  • 莫言談《紅高粱》:周迅顛覆鞏俐角色
    董姝:談到《紅高粱》,要提到張藝謀導演的那部電影,這部電影改變了很多主創人員的命運,像鞏俐、姜文、張藝謀。您覺得您的生活有變化嗎?莫言:我的生活沒有很大的變化,尤其對我的創作心態沒有影響。《紅高粱》之後我知名度高了,對於出版可能更加便利一點。過去我沒有名氣,這部小說人家要這樣、那樣的修改。
  • 《紅高粱》小說只賣了2000塊?莫言還覺得自己賺大了
    莫言第一次見到張藝謀是在自己的宿舍。張藝謀穿著破襯衫,剃著光頭,一張臉黑得跟煤炭似的,左腳穿著一隻涼鞋,右手提著另一隻鞋。他來找莫言是因為看上了《紅高粱》,想把它改成劇本,然後由自己做導演拍出這部電影。莫言聽了他的來意後,當時就納悶極了。
  • 莫言新書《晚熟的人》問世了:帶領大家了解會講故事的莫言
    (電影紅高粱中,張藝謀給鞏俐說戲)可以說一部電影《紅高粱》成就了張藝謀和鞏俐,當然他們離不開會講故事的幕後大牌——是《紅高粱》小說成就了張藝謀?還是讓電影《紅高粱》讓莫言更是家喻戶曉?不得而知!起碼有一點我承認,當初真的要不是老謀子的電影《紅高粱》,我還真的不知道有一個叫莫言大作家,還真的不知道電影《紅高粱》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
  • 張藝謀拍攝的電影《紅高粱》當年為何遭批判.
    那年2月23日,張藝謀的《紅高粱》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國際榮譽——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西方人對中國電影第一次刮目相看。在西柏林電影節的慶祝酒會上,拍《末代皇帝》拿奧斯卡獎的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也向張藝謀請教問題。
  • 電影《紅高粱》最大的爭議竟然是鞏俐,莫言直言她不像「我奶奶」
    ,哲學家,為人類千百年的發展描繪出一張張讓人們充滿嚮往的藍圖。電影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七藝術,是因為電影這一藝術形式,囊括了先前多種類型的藝術方法。所以電影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一樣,同樣肩負著為人類重構人性,找尋自我的重任。在1987年,我國上映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國產電影,這部影片是由我國第五代導演的傑出代表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這部影片由姜文和鞏俐主演,影片的故事改編自當時還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的同名小說。
  • 《紅高粱》1988年
    按照當時的版稅規定,張藝謀自己掏了800元錢,坐著公共汽車到莫言家裡,買下了《紅高粱》的電影改編權。《紅高粱》共找了3個編劇:福建電影製片廠廠長陳劍雨、小說原作者莫言、編發《紅高粱》的《人民文學》編輯朱偉,陳劍雨是執筆人。
  • 不亞於原著的5部中國經典小說改編電影,除了這些你還看過哪些
    越來越多的經典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可很多改編後的效果大不如原著,推薦5部不亞於原著的中國經典小說改編電影,好評率超高,非常值得一看,除了這些你還看過哪些?《活著》活著影片根據餘華同名小說改編,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等主演。以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的歷次政治運動為背景,通過男主人公富貴一生的坎坷經歷,反映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 不羈生命的禮讚:經典電影《紅高粱》
    這故事以古樸的鄉野世界為背景,轟轟烈烈地描述了一個貧苦農家姑娘九兒的愛情和悲壯人生。影片不僅做到了高雅與通俗的結合,也做到了藝術性與商業性的完美統一。莫言中篇小說《紅高粱》、《高粱酒》改編編劇:陳劍雨、朱偉、莫言導演:張藝謀攝影:顧長衛美工:楊鋼作曲:趙季平主要演員:鞏俐、姜文、滕汝駿時間:1987年榮譽:獲1988年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
  • 浩然與莫言,誰的作品更得人心?
    莫言童年正值中國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難時期」,在小學五年級時因「文化大革命」輟學,在農村主要從事農業,種高粱、種棉花、放牛、割草。後來,莫言靠著《中國通史簡編》這套書度過了文革歲月,接著又背著這套書走出家鄉。莫言以鄉土作品崛起於80年代中期,其作品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 這些熱門網劇和電影,竟然都是根據它們改編的?!
    《紅高粱》《孩子王》《大紅燈籠高高掛》等中國電影名片在國際亮相的背後,都離不開文學母本的支撐。張藝謀的《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小說。2012年12月9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花園電影院做了一場名為《一堂特別的中國課》的演講,其中便提到了《紅高粱》從小說到電影的過程。
  • 【精彩影評】莫言肯定《紅高粱》周迅表演:像個小狐狸
    莫言肯定《紅高粱》周迅表演:像個小狐狸 近年來,電視劇和電影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問題,推陳出新甚少,翻拍經典居多,即便是摻有創新元素的作品,也無一不被烙上「褻瀆原型」的標籤。而對於闊別螢屏11年的周迅的回歸,有不少人看好期待,但也有部分人表示質疑,身材嬌小的周迅能夠駕馭原著中的山東大妞九兒嗎?周迅像小狐狸,與鞏俐氣質不同
  • 備課版:莫言《紅高粱(節選)》藝術手法賞析
    莫言肯定也不例外,作為一個有野心的年輕作家,他也模仿過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用了很多新技法創作小說。很多評論家據此認為莫言的《紅高粱》就是模仿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對此,莫言在散文《我為什麼要寫<紅高粱家族>》裡做了解釋,他說寫《紅高粱》時,《百年孤獨》還沒有翻譯過來。
  • 《紅高粱》電影與電視劇的比較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成名作《紅高粱家族》,它是莫言1986年向漢語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奉獻的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被譯為二十餘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
  • 《紅高粱》:莫言不同意,張藝謀失望,鞏俐卻「擠」走史可成主演
    中國電影史上有很多非常經典的作品,大家閒暇時期可能都會看些電影來消磨時光。那要是說起電影,就不能不提到張藝謀的處女作《紅高粱》。走史可成主演其實在這個電影拍攝過程中,還發生了一點小故事01《紅高粱》這個原作者莫言大家應該也很熟悉,他是我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名聲是很大的。
  • 《紅高粱家族》:莫言文學的第一座高峰,一個時代的閱讀籲求
    電影《紅高粱》海報(1988年版)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紅高粱家族》的寫作方式,絕不僅僅是莫言自稱的「抵達歷史的某種現實」,而是歷史為什麼會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講述。電影《紅高粱》劇照(1988年版)回想當年電影院裡令人激動的那些場景,就會知道,這樣充滿荷爾蒙和情慾的敘事決非偶然。那是一個時代的欲望,那是一個時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