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清逸
本文共3658字,所享閱讀時間5分鐘
中國動畫電影從2012年起一路上揚的票房總量,2016年達到巔峰後,在2017年首次出現了下滑。根據數娛夢工廠統計,2017年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47.17億元,較2016年減少了22.87億元,同比下滑32.7%。其中,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13.29億元,僅佔總體票房的28%,而進口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33.88億元,佔比72%
對於這一成績,動畫電影行業的從業者是如何看待的?面對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又有什麼獨到的見解?
2018年1月23日,在數娛夢工廠主辦的「付費時代·娛樂升級」2018中國泛娛樂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三屆數娛年會下午場論壇《動畫電影身後的N種驅動力》上,東方夢工廠衍生品業務總經理許鵬翀、奧飛娛樂高級副總裁何德華、《十萬個冷笑話》系列導演盧恆宇、米粒影業董事長張青、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於洲、SMG幻維數碼副總裁唐昊、微夢傳媒總經理趙充7位嘉賓,就圍繞動畫電影的現狀與未來發展進行了探討。
在《十萬個冷笑話》系列導演盧恆宇看來,前幾年動畫電影票房整體飆升有運氣成分在,主要依靠部分爆款單片拉高整體票房水平。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米粒影業董事長張青等人的贊同。
追光動畫聯合創始人於洲也表示,2015年~2016年動畫電影非常火爆,但是那些成為爆款的作品,背後的開發周期都非常漫長。一部優質的動畫電影至少需要4~5年的時間來打造,市場需要有耐心。
而且,動畫電影除了票房,在衍生品等方面也大有可為。奧飛娛樂高級副總裁何德華就表示,在動畫電影出來前,奧飛就會形成一個體系,為電影形成一個很大的放大器。首先最關鍵是把內容做好,後續衍生品則是變現和不斷放大IP的過程。
以下為數娛夢工廠整理的論壇問答內容:
動畫電影如何突破票房天花板?
主持人:過去一年雖然電影整體票房在增長,但是動畫電影的票房縮水了三成,而為近五年來首次下滑,且國產動畫電影票房達到1億就是很不錯的成績了。各位嘉賓對此怎麼看?如何從劇情的創新、技術、衍生品的開發、營銷等各個方面來突破收益天花板。
許鵬翀:我從事的是偏衍生品這一部分,大家看到2017年的票房有一些下降,我相信還是一個短暫的新的問題。東方夢工廠,包括好萊塢做的很多動畫電影,一部電影一般情況下需要4、5年。一部好的動畫電影製作周期非常長,這樣造成一個問題。國內現在對於動畫電影還在探索,真正產出是需要時間的,好其他電影形式不太一樣。我相信後面按照我現在看到的情況,往後動畫電影會有很大的上升。
唐昊:我覺得技術方面來說,票房變化跟技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每年的票房統計和全年各類影片票房下滑等問題,並不是太要緊,動畫電影未來也會不斷擴張,我們有這個信心。
何德華:關於動畫電影我沒有什麼發言權,但是動畫電影很多老牌廠商一樣,有大小之分的,我對動畫電影票房充滿信心的。奧飛2017年有兩部動畫電影,票房都是超過1個億,在做第二部的時候,電影的粉絲會越來越多,動畫電影票房也是越來越好的,因為是在一個粉絲基礎上面再做續集疊加。
趙充:中國電影整體票房漲了30%,總的大勢是往上走。從營銷角度來講,我們幫動畫電影做過營銷,包括《小門神》,最核心的詞「精準」。比方說,《貓和桃花源》這部電影定位很精準,就是給貓奴打造的電影。比如有一個微博帳號叫回憶專用小馬甲(一個養了貓和狗的營銷博主),有2900萬粉絲,接近3000萬。我們跟他合作做營銷,從他的號導流,導進5%就是150萬人,這就意味著能拉動這麼多的票房了。我們還可以精準到不管養狗的,直接主打貓奴市場。
於洲:票房能代表多少觀眾買票看電影,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有很多外部的因素,不可控的因素。動畫電影非常長,2015年~2016年動畫電影非常火爆,但是背後這些作品,十多年才做出來的。導演也不願意做這麼久,也不得已。總體來說,電影動畫片需要4、5年的時間,從故事的概念開始打造。好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人投身進來做動畫,好的作品需要大家有耐心。更多人參與進來才能夠做出好的作品。
盧恆宇:就是運氣,是因為前年運氣太好了,《大魚海棠》加《你的名字》10個億了,如果2017年,中國整個電影市場沒有《戰狼》,那也是整個下滑趨勢。
張青:太正常了,看動畫電影市場票房就看單片票房。單片票房達到一定程度,告訴你市場到底有多少人在看動畫電影。中國現在單片票房上限是上升的。還有要清貨,存貨清完了就好了。
動畫電影的衍生品要如何開發?
主持人:雖然過去一年,東方夢工廠沒有推出動畫電影新作,但是我們了解到,整個2017年,《功夫熊貓》一個IP的零售收益達到15億元,是遠超很多動畫電影票房的,對此許總有什麼經驗分享?
許鵬翀:做《功夫熊貓》的時候,有幾個點可以分享一下。電影有一個特點:內容和體驗。我們當時想把內容和體驗儘量多的融合,但是在一些快銷產品上,我們所做的授權不是簡單形象的授權,而是幫助客戶一起把這個內容融合。《功夫熊貓》裡阿寶健康的形象,我們提取一些核心的信息,和客戶做一個聯合的營銷,同時把相應的產品帶給大家。
第二,是抓住電影的特點。我們和阿里做的一個合作,是一個網絡整合,包括開發很多產品,抓住市場的特點,通過網際網路的快速滲透和覆蓋。
主持人:奧飛拿下去年動畫電影票房的亞軍和季軍,在動畫電影衍生品方面是如何配合的?奧飛在動畫電影的非票房和票房收益佔比是怎麼樣的?
何德華:首先把業務做好,業務做好只有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我們認為內容是火車頭,相對來說奧飛本身有一個完整的生態,例如衍生品,還有一些新業態的東西。只不過為了把電影配合起來,在電影出來前,我們就會形成這樣一個體系,為電影形成一個很大的放大器。我認為最關鍵是要把內容做好,衍生品是變現和不斷放大IP的過程。
原創題材和借勢IP
哪條才是動畫電影應該走的路?
主持人:皮克斯過去幾年推出了多部續集,有些被評論為吃老本,有些雖然劇情不好但是靠IP衍生品帶來更大的收益,您對此怎麼看?《十萬個冷笑話》還會繼續推出動畫電影嗎?我們怎麼維持IP的生命力?
盧恆宇:皮克斯做續集沒有問題,只要觀眾買單,看得熱淚盈眶觀眾也是歡迎的。做新系列,結果拍的跟《恐龍當家》似的沒有意義。不管續集還是新系列電影,觀眾喜歡的道理都是通的。續集電影有基礎在,我做《十萬個冷笑話2》比《十萬個冷笑話1》創新多了,但是也有一定壓力,但是正負力量抵消了,就是做精彩的好看的電影。
主持人:追光動畫此前推出的都是原創題材動畫電影,對於原創題材的風險您怎麼看?原創題材要怎麼把握市場脈搏?
於洲:原創題材是難度最大的,我們剛開始做電影,挑戰非常大的,追光三部曲之後,到第四部《白蛇前傳》,我們也在策略上做了調整,借用已知的IP,傳統的神話,華人比較親切的故事。後續我們的動畫電影,包括續集,會考慮借力已知IP,包括很強的網文和漫畫。
主持人:合家歡題材是目前國內最有號召力的題材嗎?到底什麼叫合家歡的動畫電影?
張青:我們不要用中國式的歸納。合家歡就是大人小孩看了都喜歡,這就是合家歡,你只能針對某一個人群不叫合家歡,普世性的誰都能看,誰都能看得進去的,誰都能感動到的就是合家歡,這是每個動畫電影的最高水準。合家歡題材可以獲得更高票房和更高成就。
技術和營銷在動畫電影中發揮著什麼作用?
主持人:有不少觀眾在稱讚皮克斯、迪士尼的動畫電影畫面好技術好的同時,也會嫌棄我們自己的技術不入流?我們和好萊塢和日本的技術差距真的這麼大嗎?原因在什麼地方?
唐昊:觀眾罵不入流,是家長罵孩子,還是鞭策,要在當中找到動力。我覺得確實是應該否定這種說法的,因為現在中國動畫,已經不是不入流了,還是能夠入流的。技術差距是有的,我們這兩年動畫電影有高增長的態勢,市場很活躍。但是在這之前,有十多年的中國動畫的團隊參與國際合作的經驗,也有很多行業內人才的基礎,所以我覺得中國動畫在技術上,還是有一定基礎的。
以《最終幻想》為例,這個動畫在畫質上一直有很好的口碑的,我們是中國的團隊,整個的片子製作方有在美國、有在新加坡、有在印度、在中國的團隊。我覺得其實最終沒有看出來有什麼很大的差距,還是差不多的,這個不能說不入流。
但是差距還是有的。差距在哪裡呢?像我剛才講好萊塢的動畫,他是有一個很強的技術引領性,中國目前還沒有到。我設想一個場景,很多動畫產品都會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現在有專門做技術開發的程式設計師,而以前在做開發時,就是老外做什麼樣的效果,我們挪一遍。但現在是找到了一個方法,可以按照一定預算做一件事情,是導演和製片人讓我把某個效果做出來。我們國內的技術正從通用型的,逐步轉向自己主動的開發上來。
主持人:一些動畫電影上映前,外界預期並不高,但是通過口碑的發酵會有長線票房收益,那麼怎麼樣用社交媒體來運作電影的口碑營銷?
趙充:運作這個詞很好,我個人覺得社交媒體已經成為電影營銷最重要的推廣渠道,我們可以在手機上完成信息獲取到對比決策,再到下單整個過程,包括90%的購票行為是在手機上完成。好的片子都是自來水,大家都要有運作的。哪怕是自來水,也是要把自來水水龍頭擰開,這是我們公司做的事情。我們跟阿里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做電影行業自媒體宣傳平臺,在數據方面,我們首先拿到阿里的消費數據,自身自媒體獲得的數據,可以知道電影消費者是誰,同時匹配相應粉絲的自媒體去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