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
上半年立項共有三個特點:低幼向仍為主流、以動物為主角電影佔據大頭、傳統文化題材電影佔比增大。這三大特點在下半年依然適用,但在下半年,系列作品立項明顯增多。
1月22日,國家新聞出版總局發布2018年12月(下旬)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式通知。至此,全年電影備案、立項全部公示。
三文娛整理了2018年12個月的完整備案和立項公示列表,發現,2018年共有131部國產動畫電影立項,創三年最低 —— 2017年有159部,2016年則高達182部。與2016年相比,2018年的立項動畫電影減少了49部。
2018年立項的這131部國產動畫電影中,有17部是在7月立項。而去年下半年,共立項74部,比上半年的57部,多出17部。
從項目所屬的公司來看,2018年下半年,沒有看到奧飛、騰訊、光線等大廠的身影,阿里和東方醒獅立項較多。從其立項電影的類型不難看出,中國傳統文化題材、低幼向和續作是2018年動畫電影立項項目的三個重要特點。
下半年立項增多,阿里系發力
之前,三文娛在《半年立項從120部銳減至57部,國內動畫電影到底遭遇了什麼?》一文中,盤點了2018年上半年的動畫電影立項情況。華強方特在9月立項了《熊出沒 · 原始時代》,已定於2019年2月5號,即春節檔上映。目前,貓眼點映評分為9.2分,電影從1月11日開始預售,截至1月30日預售票房已達1073.2萬元。
另外,在2018年立項的動畫電影中,還有3月立項的《阿里巴巴三根金髮》以及《肆式青春》上映。《肆式青春》由繪夢製作,8月4日在中日兩地同步上映的青春動畫電影。值得注意的是,《肆式青春》是已知的,Netflix 2018年在大陸購買的兩部動畫電影中的其中一部。
在2018年的立項電影,除了以上幾部,其他的均未有上映的消息。如果按照以前三年的上映電影數量來看,其中大部分會在備案/製作階段。
1、阿里、奧飛、騰訊、華強方特等大廠作品受關注
上文已有提及,華強方特的熊出沒新作將在大年初一上映。而在同年備案通過的作品中,還有來自奧飛、騰訊和阿里等公司。
截至發稿,奧飛在3月立項的《特工貝肯熊2》、以及騰訊大IP《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目前未有上映消息。而在2018年下半年,沒有看到奧飛、騰訊、光線等大廠的身影。
在3月立項的,阿里影業《阿里巴巴三根金髮》已在去年12月30日上映,總票房剛達到1006.5萬元,目前還在放映中。
《阿里巴巴三根金髮》日票房數據,來源:貓眼專業
2、東方醒獅一年立了8個動畫電影項目
今年立項最多的公司是東方醒獅影視,共立項8部動畫電影,分別為2月立項的《西廂記》,6月《精衛填海》,7月《女媧補天》、《神農嘗草》、《愚公移山》,8月《盤古開天傳奇》、《夸父追日》、9月《盤古開天》。這8部電影,目前還沒有上映信息。
從其立項電影類型不難看出,東方醒獅主要打造的是中國傳統文化題材電影。而在這些傳統題材中,不少與「山海經」有關。
近年來,傳統文化的市場呼聲和關注度越來越高,專項資金扶持和補助,也在推動影視公司增加相關題材的作品的立項。2018年1-12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公示的動畫電影共131部,取材傳統民間故事的作品超過了1/3,而山海經題材的項目有16個,佔比也超過了10%。
上海炫動的《新愚公移山》,北京平塔科技的《降世神農》,是2018年度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畫電影創作工程專項資金擬資助三個劇本的兩部作品。炎帝,號神農氏、連山氏,是山海經裡的古帝。《降世神農》是山海經題材的作品。
2019年1月份,追光動畫製作的動畫電影《白蛇 · 緣起》也是傳統文化題材,豆瓣評分8.0分,截至發稿票房已接近4億元,再次回到日票房第一的位置,為2019年的動畫電影開了好頭。
1月30日當天,《白蛇 · 緣起》以1844.77的票房拿下當日票房第一的位置,排名高於死侍2和大黃蜂。就當下在口碑推動票房增長的情況下,這部動畫電影將延長上映時間,貓眼專業版給出的票房預計,也超過了4億元。
立項作品的三大特點:低幼、動物、傳統文化
在我們盤點過的2018年上半年動畫電影立項中,我們總結,上半年立項共有三個特點:低幼向仍為主流、以動物為主角電影佔據大頭、傳統文化題材電影佔比增大。這三大特點在下半年依然適用,但下半年還要再加上一個系列作品立項增多。
1、低幼向為主流
先來看第一個特點,低幼向。這是我們今年在總結動畫電影時,不斷提到的詞。這一特點在2018年的動畫電影立項中更為突出。
2018年下半年共立項74部作品,就其故事梗概來看,除了福建傳送門立項的《三世緣》、微漫影業《艾華》以及今古融文化的《梁祝傳奇》外,均為低幼向。不過與2016、2017年,非低幼向立項作品佔比有所提高。
儘管今年有如《肆式青春》、《風雨咒》、《昨日晴空》等,不斷試水成人向動畫電影。但自2015年的《大聖歸來》、16年的《大魚海棠》之後,未出過票房超過5億的爆款成人向動畫電影。
反觀如《熊出沒》、《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豬豬俠》等系列面向少兒的動畫電影,依舊佔據著票房前十。其中《熊出沒·變形記》甚至成為2018年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榜首,也是去年唯一一部票房過5億電影。
這些低幼向電影,以家庭為單位,其受眾群體更為廣泛。無論是從IP續作,沉澱人氣,低幼向帶動家庭式觀影,還是與衍生品市場的聯動,都在把低幼向動畫電影往「吸金」方面推進。
《白蛇·緣起》在2019年給成人向動畫電影開了一個好頭。現在,低幼向的《小豬佩奇過大年》《熊出沒·原始時代》這兩部定檔大年初一上映的動畫電影已經開啟預售,從預售和想看人數來看,也將會有不錯的票房。
從立項項目窺看未來幾年動畫電影走向,「低幼向「動畫電影依舊會牢牢佔據主流地位。但如何拋棄」低幼低智「的標籤,讓低幼向作品也變得不簡單,覆蓋更為廣泛的年齡人群,提高作品質量,也會是未來幾年動畫人需要攻克的難題。
2、動物主角多,傳統題材佔比進一步加大
從2018年立項電影名稱來看,動物依舊是動畫電影最常使用的主角。也可能因為剛剛開啟的2019年為豬年。2018年立項的電影中,以豬為主角的電影偏多,共4部。其次是以青蛙、熊、猴、兔子、貓、蟲、螞蟻、海洋動物、等動物為主角。
在以兒童作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動畫電影中,動物作為主角無疑佔據一定優勢。動物形象更易塑造,也易吸引兒童興趣。但往往也更容易貼上「幼稚」的標籤。
同時,在2018年立項電影中,能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傳統題材電影佔比增大。2018年上半年57部立項電影中,便有11部基於傳統文化、神話故事、文學作品等創作或改編的電影。下半年更是增加到了21部。
通過對比2016-2018年電影題材,2018年,基於中國傳統文化題材的立項電影無論是絕對數量還是全年佔比均為第一,佔比達到24.4%。如上文中提到的東方醒獅影視,今年8部立項電影全部選擇了傳統文化題材。曾製作出《十萬個冷笑話 2 》、 5 部《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動畫大電影、4 部《豬豬俠》系列大電影的炫動傳播, 2018 年上半年立項的兩部動畫電影《新愚公移山》、《中華創世諸神紀之女媧補天錄》都屬於傳統文化題材。
為什麼傳統文化題材電影佔比持續上升?首先就製作能力而言,國內公司無論是下沉渠道、資金儲備以及製作體系都不健全。與其展望國際市場,還不如深耕足夠大的中國市場。
而相比於跟著財大氣粗,製作精良的迪士尼走合家歡電影的老路,採用國人更為熟悉、知名度更廣的傳統文化、神話故事題材,不僅可以避免和迪士尼等大廠衝撞,而且對於一些沒有系列IP加持或電視劇渠道傳播的動畫電影來說,選擇傳統文化題材電影,傳播效果更好,故事塑造也更為輕鬆。這顯然是更為保險的一條路。(中國志怪鼻祖「山海經」真的活了嗎?)
3、續作生命力強
2018年立項的動畫電影中,可以看到很多續作的身影。131部立項作品中共有10部續作,無論是立案數量還是佔比,均為三年之最。
一方面是前幾年的累積效應導致2018年續作立項數量最多。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續作生命力強。
從2018年的票房表現來看,4部破億的動畫電影中,三部作品皆為續作,分別為《熊出沒·變形記》、《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神秘世界歷險記4》。前兩部擁有大量動畫劇集持續在電視臺播出,有較為長久、牢固的電視群體。
而對於沒有電視劇集的《神秘世界歷險記》系列來說,2012年票房為2197.5萬。但是經過4部影片經驗積累,其宣發、畫面製作能力均有提高,IP影響力也均有提高。該系列在2018年新作票房成功破億。
同時,我們摘取2016-2018年備案的系列電影(選取目前已有2部以上系列作品,圖中虛線為未相連年份票房),分別為《熊出沒》、《三隻小豬》、《潛艇總動員》、《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神秘世界歷險記》、《豬豬俠》,看其票房變化趨勢。
6部作品票房均呈上升趨勢,3部作品2018年破億。其中,潛艇總動員由2012年的1641.6萬票房,2018年收穫 7269.3萬票房,實現3.4倍增長。這其中雖然也有電影市場變化的原因,但也反映了續作IP勢能積累後的可觀能量。
2018年,動畫電影立項減少至131部,為2014年以來,最少。這也意味著未來和我們見面的動畫電影會變少。但是今年我們也能看到,電影市場雖未出爆款,但千元級票房已漸成常態,動畫電影票房金字塔更為穩固。資本的謹慎,未嘗不會在另一方面促進電影市場健康成長。
寫這篇2018年動畫電影立項的稿子最後,還是得回歸到市場對動畫電影的態度。從總體票房來看,2018年並未出現10億級別的爆款作品,票房過億動畫片共有13部,其中4部為國產動畫,排名第一的是春節上映的《熊出沒·變形記》,票房為6.05億元。對於引進動畫而言,無論是之前備受期待的《蜘蛛俠:平行宇宙》、迪士尼的兩部動畫《超人總動員2》還是《無敵破壞王2:大鬧網際網路》,在全球票房喜人的情況下,缺未在中國市場達到預期。
這一方面是觀眾經過幾年動畫電影積累,對其觀看要求變高,不再唯「迪士尼」論。另一方面,國內今年對進口電影引進風格多樣,但這些電影同樣因為題材小眾和缺乏爆款IP加持與口碑傳播,所以未能取得好成績。
無論是從上映數量(新片)還是總票房看,國產動畫電影在2018年的表現,都比2017年好。2017年和2018年,動畫電影沒有再出現爆款,票房過億都顯吃力,總票房遠低於2016年。經歷了2015年的爆款,再到2016-2018年三年的市場受挫,未來動畫電影要怎麼走?仍是一個亟需回答的問題。
而2018年,市場給了一個新的方向,那就是海外市場。即使已知的,僅有兩部動畫電影《未來機器人》《肆式青春》被流媒體平臺看中,遠銷海外,但中國製作技術等已在國際具有一定競爭力,未來將有更多的動畫電影邁出國門。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三文娛已進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微博、知乎、界面、網易、企鵝號、QQ看點、B站專欄、貓眼、時光網等,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