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時期,中國和越南的關係很好,越南的抗法鬥爭和抗美鬥爭我們都是出了大力的,要錢給錢,要物給物,還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作戰。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我國的幫助,越南要想取得抗法鬥爭和抗美鬥爭的勝利是不可想像的。然而黎筍上臺後,不僅將這一切忘得一乾二淨,還不斷對我國進行挑釁。先是對國內的華僑下手,沒收了他們的資產,接著又出兵侵佔了我國的浦念嶺和庭毫山地區。
面對越軍的不斷挑釁,我國多次呼籲通過談判解決問題,但越方都置若罔聞,還認為我們軟弱可欺。最終我國忍無可忍,被迫發起了自衛反擊作戰。經過近一個月的戰鬥,不僅收復了之前被越軍侵佔的領土,還攻佔了越南北部高平、萊州、黃連山和諒山等地,兵鋒直逼河內。此時黎筍慌了手腳,一度做好了遷都的準備。
但我國鑑於戰前制定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就主動撤了軍。在這場自衛反擊戰中,我國共殲敵57152人,其中擊斃47700餘人,擊傷7270餘人,俘虜2173人,在所有參戰部隊中,163師的戰績最為出色,共殲敵5861人。除此之外,我軍還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其中包括916門火炮和817枚蘇制反坦克飛彈。同時,我軍在回撤途中還摧毀了不少越方的軍事和經濟設施,這些設施,許多都是我國當年無償援助給越方的。
那麼,在這場戰爭中,我軍傷亡了多少人呢?我軍公布的數字是東西兩線共減員34000多人,其中犧牲和失蹤8500餘人,負傷和非戰鬥減員25000餘人。越方的記載又是怎樣的呢?1995年3月,越南國防部軍事歷史院為了紀念越軍成立50周年,特意組織人員編纂了一本名為《越南人民軍50年(1944~1994)》的書,全面、詳細地記述了越軍50年間的成長、戰鬥、建設和發展的全過程。
在這本書的第272頁,記載了1979年中越戰爭的內容:「1979年2月17日,中國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炮,在廣寧至萊州的整個北部邊界全線對越南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30晝夜(2.17日-3.18日)的戰鬥,越南軍民消滅和重創中國3個團18個營,擊毀和擊傷550輛軍車(坦克裝甲車280輛),擊毀115門大炮和重型迫擊炮,繳獲了大量武器。」
越方稱「消滅和重創中國3個團18個營」,當時我軍基本上都是三三制編制,18個營大致相當於6個團,也就是說越軍認為自己在這場戰爭中消滅和重創了我軍9個團。那麼當時我軍一個團的兵力是多少人呢?當時我軍參戰的步兵團都是甲種編制,每個團下轄3個營,每個營轄5個連,其中包括3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和一個炮兵連。再加上團直屬的5個連,每個團共有20個連的兵力,總人數在2700人左右。
即便這9個團全部戰損,總和也只有24300人,遠低於我軍公布的34000人。而實際上,在這場戰爭中,我軍沒有任何一個步兵團被全殲,傷亡最大的一個步兵團,減員率為28%。由此可見,越方當時的記錄還是比較客觀地,並沒有嚴重誇大自己的戰績。當時我軍在多年沒有打仗而且武器裝備又不如越軍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這場自衛反擊戰的勝利,實在令人敬佩。最後讓我們向所有參加了這場戰爭的老兵致敬,願他們健康、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