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9.0!布拉德·皮特的巔峰之作,被譽為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角色。
好萊塢有兩位男演員最懂得「愛惜羽毛」,他們罕少接演爛片,參演的電影作品通常都是各大電影節及權威獎項上的常客。
其一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既被國內影迷奉為「地球球草」的小李子。
其二就是布拉德·皮特,2020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獲獎者,曾兩次入選「全世界最性感的男人」。
本期我們來重點聊聊布拉德·皮特。
由於筆者是布拉德·皮特的資深影迷,便曾看過許多有關布拉德·皮特的採訪視頻。
根據布拉德·皮特本人的說法,他最喜歡自己主演的電影作品是《神槍手之死》。
而他覺得最適合自己來演的電影作品,則是《燃情歲月》。
不過因為布拉德·皮特演過的銀幕經典實在太多,他自己偏愛的這兩部電影,都不能算是他的「巔峰之作」。
布拉德·皮特真正的「巔峰之作」,應該是上映於1999年的《搏擊俱樂部》。
豆瓣評分9.0,IMDb評分8.8。
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衡量,《搏擊俱樂部》都是一部足以載入影史的經典電影!
影片是由好萊塢知名導演大衛·芬奇執導,某種程度上來講,他與布拉德·皮特的關係就相當於約翰尼·德普與蒂姆·波頓、梁朝偉與王家衛……
凡是由這倆人合作的電影,基本都能歸類到傳世經典的範疇。
比如犯罪電影的「天花板」、評分高達8.8的《七宗罪》。
還有魔幻主義版《阿甘正傳》,評分高達8.9的《班傑明·巴頓奇事》。
總而言之,大衛·芬奇和布拉德·皮特要麼不合作,合作就是「神作」!
這部《搏擊俱樂部》是兩人合作的第二部電影,同時也是口碑最高的電影。
影片的故事圍繞著愛德華·諾頓的視角和口述展開,主要講述一個普通的公司白領是如何在商品社會中陷入精神分裂的困擾,繼而走向非法犯罪的極端,最終又幡然醒悟的故事。
這其中摻雜著大量對現實的隱喻和諷刺,甚至某些臺詞還上升到了人文哲學的層面,能給觀眾帶來深刻的思索和啟迪。
在敘事手法上,大衛·芬奇沒有採用常規的平鋪直敘,而是儘可能地製造懸念,還利用插幀增添了不少有趣的「彩蛋」。
觀眾在看第一遍時會感到「不明所以」,第二遍則會「嘖嘖稱奇」,到了第三遍,便完全可以「大呼過癮」!
或許也正是因為《搏擊俱樂部》設立了一定的「觀影門檻」,它在上映時的票房成績才顯得不夠理想。
但「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當年《肖申克的救贖》還錯失了奧斯卡獎呢,但這並不妨礙它能成為評分最高的電影。
同理,平庸的票房不僅不會掩蓋《搏擊俱樂部》的偉大,反而將其襯託得彌足珍貴!
而在演員的表現上,平心而論,愛德華·諾頓是要勝過布拉德·皮特的。
愛德華·諾頓飾演的人物明顯更為複雜,不光前後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轉折,他在特定橋段裡的微表情和眼神,還對整體劇情起著決定性作用。
如果愛德華·諾頓不具備精湛入微的演技,《搏擊俱樂部》的品質恐怕都會大打折扣!
而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泰勒·德頓」,設定則相對簡單一點,他不存在性格上的前後轉折,只需盡情地釋放狂野不羈和危險神秘的一面。
不過話說回來,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泰勒·德頓」,才是《搏擊俱樂部》真正的靈魂人物。
許多震耳發聵的經典臺詞,也都是從他口中說出。
比如這句:只有拋棄一切,才能獲得自由。
或者這幾句具有哲學意味的獨白。
還有這段傳甚廣,讓人醍醐灌頂的「你只是平凡眾生中的其中一個」。
泰勒·德頓這個人物代表著《搏擊俱樂部》的精神內核,承載著人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和溝壑。
而布拉德·皮特的外形氣質恰好與「泰勒·德頓」完美契合,他的表演雖不似愛德華·諾頓那般細膩傳神,卻具有很強的煽動效果。
換言之,愛德華·諾段在《搏擊俱樂部》裡主要負責劇情的起承轉合。
而布拉德·皮特,則在電影裡化身為「精神領袖」,塑造出了一個「圖騰式」的經典銀幕形象。
英國《帝國》雜誌在評選百位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角色時,將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泰勒·德頓」排在了第一名。
甚至像大眾熟知的「教父」、「漢尼拔」等經典電影角色,都排在了「泰勒·德頓」的後面。
由此可見,《搏擊俱樂部》絕對稱得上是布拉德·皮特的巔峰之作!
期待布拉德·皮特的下一部電影,這個男人,從來不會讓他的影迷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