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8日,電子競技被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運動項目。這個消息當時被國內年輕人瘋傳,為證明自己,為證明自己熱愛的遊戲,為了給天天嘮叨自己的家人一個說法而瘋傳。對於家長來說這恐怕不是什麼好消息,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啊?打遊戲也變成了體育競技?甚至能進入亞運會作為表演賽項目?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時代啊,能有機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裡,能有機會為自己喜愛的遊戲證明,它不是一個拉低成績,禍害年輕人的「妖精」,它是一個正正經經的行業。
小編作為一個90後以自己非專業的角度來談談是什麼讓昨天的電子遊戲變成了今天的電子競技。「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是古語有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大勢,曾經的下海經商,之後的網際網路熱,再有到電子商務,無一不對當時一代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小編這裡當然不敢說電子競技就是現在的天下大勢,但電子競技確實是順應時代的產物。為什麼說是順應時代的產物呢?這就要從我們這代90後說起了,其實電子競技在很多年前就開始了,那時候的電競人一直都背負著「不好好學習"「玩物喪志「「沒出息」等等的標籤。其中有很多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名字:星際爭霸一哥馬天元,魔獸爭霸一哥人皇SKY李曉峰,820原EHOME戰隊的隊長,還有後來英雄聯盟早期的一些職業選手:笑笑,若風,微笑等等。他們或許沒有成名在電子競技市場的巔峰,但是正是他們的努力,他們在電競事業的成績,他們對於電競敢於奉獻自己青春而投身進去的精神,我覺得才是中國電子競技精神的初衷,才是電子競技應該傳承,發揚的精神。是激勵年輕人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業,要努力專研,堅持,奮鬥的精神。
時間是個巨大的轉輪,曾經的90後是遊戲的中堅力量。在過去的五年90後一批又一批的從高校畢業,走進社會。從一個在父母手上拿零花錢在遊戲消費的小孩變成了靠自己賺錢在遊戲消費的青年。整個電競的受眾群體在成長,受眾群的的成長是電子遊戲轉變成電子競技的又一重要因素吧。資本從來都是追名逐利的,終於資本開始湧入電競市場,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被評為中國第一富二代的王思聰。他收購的IG戰隊在前不久的S8世界總決賽拿下了中國等待7年之久的冠軍。可以手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發展到今天一定有他的功勞。對於電子競技,我們要感謝資本。選手的收入,和相關行業的收入不斷的提高,是讓社會正視電競行業的前提,從而證明從事電子競技行業是一個正兒八經能養活家庭的職業,不再是父母眼中的打遊戲。
社會從來都是矛盾的聚合體,巨大的收益,耀眼的明星光環帶來的收益,名聲。讓很多青年對電競行業充滿的嚮往,加上行業飛速發展造成的一些管理問題,很多人都對電子競技充滿了一些不切實際,不勞而獲的幻想。社會很多人對現在年輕人的一些偏激行為以偏概全的推到了電子競技的身上。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應該的現象,沒有哪個行業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社會對電子競技的認可和理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電子競技現在被列入正式體育項目正是這個行業從新梳理價值觀,走向正規的第一步。向大家傳導的是電子競技並不代表遊戲的本身,他代表的是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去體驗競技的樂趣,去享受競技勝利帶來的喜悅。對於家長來說,堵不如疏,合理的引導未來的00後進行合理的遊戲競技,收看遊戲比賽,樹立正確的拼搏精神,才是防止孩子沉迷遊戲最重要的一環。對於電子競技本身,如何規範行業內容,比賽,選手,如何通過正能量的傳播電競文化,改變社會對以往電子遊戲的看法,才是讓行業欣欣向榮的唯一途徑。
從前沒有足球,後來有了足球比賽。從前沒有籃球,後來大家愛上了NBA。從前沒有電子競技,希望後來我們感謝現在對於電子競技做的一切貢獻,希望你能教人向善,越來越強大,成為名副其實的競技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