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室內樂」歸來!今晚,跟著「北極星」重回「巴洛克」

2020-09-11 新民網

作為「上交室內樂」品牌名稱重新啟用後的首場演出,今晚,上海交響樂團的「北極星」四重奏和他的朋友們盡情展示他們的真性情,帶觀眾改重回巴洛克時代。其中下半場兩部協奏曲,是由維瓦爾第的雙小提琴協奏曲改編為長笛和小提琴的協奏曲。改編作品一共有六部,在國內極少上演,此次所演奏的兩部樂譜也是特意從國外購回。

圖說:「北極星」四重奏 官方圖

「上交室內樂」的前世今生

在上海交響樂團的檔案室裡,珍藏著一本極有年代感的筆記本,黑色硬殼封面上寫著「上海交響樂團、業務匯報記錄、一九七八年起」三行字,裡面用藍色鋼筆手寫記錄了自1978年起上海交響樂團樂手們舉辦的多場室內樂音樂會演出的時間、地點、曲目等信息,在這一份份具有歷史價值的「極簡節目單」下方,均有一個字跡飛揚的籤名:黃貽鈞。

當時的樂團團長黃貽鈞為訓練樂手合奏能力,創辦了這種「業務匯報」式的室內樂演出形式。想必黃老先生也沒有料到,這個本來對內的業務訓練研討演出,會延續40年,並經樂迷口口相傳,成長為一個具有深厚城市記憶的品牌。

圖說:1984年「上交室內樂」的節目單 資料圖

從最初的「打遊擊」到之後「轉戰」錦江飯店、靜安賓館,再到駐紮湖南路演奏廳,最終上交室內樂在餛飩皮定居。這些輾轉變遷不僅僅是演出地點的變化,也是「上交室內樂」的成長記錄。黃蒙拉、孫穎迪、宋思衡、唐韻、王之炅等一批青年演奏家年少時都曾登上「上交室內樂」的舞臺,剛上大學的黃蒙拉更是在這裡一口氣拉完了代表小提琴家最高技術難度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

搬至餛飩皮後的「上交室內樂」,改名為「上交之星」,成為上交音樂季的重要組成部分。而2020-21新樂季中,「上交室內樂」名稱再度回歸,進一步探索主流作曲家的「冷門」作品,也挖掘推廣「該識未識」的作曲家遺珠作品,以十二場超強陣容演出續寫40年的音樂傳奇。就如滬上樂評人楊寧評價上交室內樂的節目策劃時所言:「從嚴明而隱身的管弦樂合奏中展露出自己的趣味和性情來。」

十二場經典音樂會導讀

縱觀本季12場室內樂的曲目編排,有2場可謂傳統的經典重現:貝多芬和舒曼,以及舒曼和鮑羅丁。其中,舒曼的鋼琴四重奏和鮑羅丁的第二弦樂四重奏,雖在室內樂史上擁有姓名,實際卻也難得一見。勃拉姆斯、雅納切克和譚盾跨越時空的組合,展現了一個21世紀四重奏團的廣闊視野。

要賦予經典作品新的意義,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曲目編排來讓作品產生新的聯繫,此次「北極星」四重奏的兩場演出就是如此。除今晚長笛搭配羽管鍵琴的組合,他們還會把莫扎特、維瓦爾第和皮亞佐拉並置,創造出新的語境。

圖說:10月29日的第二場演出「管樂怪談」 官方圖

本季12場室內樂中,超過三分之一主打管樂:既有通過兩首具有東歐民間風味的現代管樂經典(利蓋蒂、雅納切克)與貝多芬所處的德奧市井傳統對峙;也有主打「大管全方位」,樂手們拿出平時不見於交響舞臺的看家本領,通過貫穿300年歷史的五首氣質各異的作品加以展示。題為「管樂怪談」的演出也很特別,將以頗有學術氣質的「玩笑」主題串起「梗王」莫扎特的「管樂錯彈」和理查·「神筆馬良」·施特勞斯筆下的玩笑人物。(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相關焦點

  • 「上交室內樂」回來了!12場音樂會續寫40年音樂傳奇
    「上交室內樂」最初是「打遊擊」,後來轉戰錦江飯店、靜安賓館、湖南路,最終在復興中路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定居。黃蒙拉、孫穎迪、宋思衡、唐韻、王之炅、薛穎佳等一批青年演奏家是常客,剛上大學的黃蒙拉更是在這裡一口氣拉完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搬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後,「上交室內樂」一度取名「上交之星」,成為上交音樂季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上海交響樂團延續了40年的品牌,這12場室內樂演出帶你領略
    作為「上交室內樂」品牌名稱重新啟用後的首場演出,9月11日晚,上海交響樂團的「北極星」四重奏和他的朋友們盡情展示他們的真性情,帶觀眾重回一趟巴洛克。  搬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餛飩皮)後的「上交室內樂」,取名為「上交之星」,成為上交音樂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2020-21新樂季中,「上交室內樂」名稱再度回歸,進一步探索主流作曲家的「冷門」作品,也挖掘推廣「該識未識」的作曲家遺珠作品,以12場超強陣容演出續寫樂團40年的音樂品牌。
  • 「久違」的問候,《我和你》的深情,餘隆執棒上交新樂季今晚開幕
    今晚,在音樂總監餘隆的執棒下,上海交響樂團2020-21音樂季正式拉開帷幕。音樂會以巴伯《弦樂柔板》、於京君《貝多芬主題變奏及賦格——向貝多芬致敬》、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三位不同時代作曲家作品,為觀眾帶來難忘的一夜。
  • 劇院小科普 | 在室內演就叫室內樂嗎?
    種類多如牛毛,搭配千變萬化 基本上來說,能在一個大客廳內演奏的都算「室內樂」,因此,奏鳴曲通常也被歸為「室內樂」,但普遍情況下我們更常將其稱作「某某演奏家的獨奏會」。重奏是「室內樂」中最重頭的部分,甚至我們通常語境下的「室內樂」就等同於「重奏」。
  • 室內樂就是室內演奏的音樂?1分鐘帶你讀懂室內樂
    室內樂,顧名思義,是在室內演奏或演唱的音樂。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音響和KTV的年代,歐洲的皇宮貴族們通常依靠在家欣賞樂器演奏來消遣娛樂。但是,室內樂的這個「室」,說的其實是歐洲貴族城堡中的音樂室,一般來說是金碧輝煌且寬大的「大廳」。
  • 跟著節目冊學音樂 | 巴洛克音樂的誕生之地,義大利
    「黃金時代」巴洛克室內樂團2018中國巡演宣傳片2018 年,漢唐文化國際音樂年的舞臺上
  • 走進古老的巴洛克樂器
    昨晚,上海首屆巴洛克音樂節在上交音樂廳拉開帷幕。
  • 17場演出讓世界聽見中國聲音,MISA今夜圓滿收官,上交新樂季蓄勢待發
    音樂季包括樂隊音樂會、上交室內樂、音樂地圖課堂、晚高峰音樂會等四大系列共46場音樂會。除了繼續演繹經典呈現古典音樂的極致美,音樂季還將繼續勘測繪製音樂地圖,通過「音樂地圖課堂」搭建青少年通往音樂的坦途。上海交響音樂季堅持傳統也保持創新,今年將把國內首創的音樂形式「晚高峰音樂會」納入音樂季版圖,以適應當代都市人的生活節奏,走近年輕人。
  • 20201219「古典-室內樂」Schubert Music for Violin, Vol. 2...
    20201219【古典-室內樂】Ariadne Daskalakis & Paolo Giacometti - Schubert Music for Violin, Vol. 2 (2020) [24-96]https://www.highresaudio.com/en/album/view/mtgtad
  • 荷蘭巴洛克小提琴大師Jaap Schröder去世
    新年伊始,古樂界傳來了不幸的消息,荷蘭巴洛克小提琴家Jaap Schröder於2020年1月1日去世,享年94歲。
  • 要真正理解貝多芬和莫扎特,去聽室內樂
    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室內樂演出,恰到好處地體現了這種藝術形式的多樣性  要真正理解貝多芬和莫扎特,去聽室內樂人們印象中,室內樂常由四五人的「小班子」奏來,演出場地通常是三五百人的小型音樂廳,沒有「大事件」那樣的熱鬧,仿佛一場私人集會。但可以說,正是室內樂架起了交響與獨奏,甚至可以說是前者的先聲和基礎。  室內樂的所謂「室內」,從起源說,便是區別於「室外」的。
  • 餘隆執棒上交2019-20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同呼吸,感受藝術直抵人心...
    今晚,上海交響樂團2019-2020音樂季,在音樂總監餘隆的執棒下,以莫扎特《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和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堂·吉訶德》兩部經典作品收官。疫情影響下,演出行業面臨種種困境,然而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季依舊堅持高品質的藝術呈現,決不妥協。
  • 巴洛克時代的組曲(1):概述
    包括 20 套各由 5 首舞曲組成的室內樂套曲;一般被認為是由英國作曲家Benjamin Sandley 於 1663 年發表的 Sandley's Suite,包含詠嘆調(Air)、庫朗特舞曲(Courante)、薩拉班德舞曲(Sarabande)和吉格舞曲(Jig)。
  • 室內樂的精神
    按字面上理解,室內樂,自然是「在房間裡演奏的音樂。」 但稍微琢磨一下,你會發現這樣解釋並不合理。管弦樂團在音樂廳中演奏交響曲,也是在室內呀,但交響曲顯然不是室內樂;反過來,弦樂四重奏是毫無爭議的室內樂形式,那麼露天演奏的弦樂四重奏,還能叫室內樂嗎?約翰·克裡斯蒂安·菲舍爾也有人認為,室內樂應該按照樂隊規模定義,即「由不多的幾件樂器,共同演奏的器樂音樂」。
  • 國家大劇院五月音樂節:9年,他們讓室內樂不再寂寞
    原標題:9年,他們讓室內樂不再寂寞   看著劇院裡熙攘歡笑的人群,大劇院演出部副部長王路藜十分感慨:「剛開始做五月音樂節時可不像現在這樣熱鬧,室內樂認知度低,找演出,難;找觀眾,也難!」   這其實是很多為五月音樂節奔忙的工作人員的心聲。9年來,為推廣古典音樂的重要一支——室內樂,為了讓這種高級的音樂形式不再寂寞,並在北京這座文化之城生根開花,他們一直卯足了勁兒努力著。
  • 三位溫州海歸音樂博士 演繹「室內樂」驚豔上海灘
    這12場古典音樂演出中,其中一臺就是「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室內樂」帶去的貝多芬室內樂專場音樂會。  貝多芬交響樂的氣勢如虹為人熟知,其室內樂作品同樣值得關注,貝多芬是把室內樂真正帶入音樂廳裡的人,貝多芬的室內樂地位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他的交響曲。「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室內樂」的小提琴演奏家蔣樂樂介紹:室內樂作為一種「私人化」的音樂,室內性與小規模的表演形式使其呈現出雅致、含蓄的藝術品格。
  • 巴洛克音樂和爵士樂有何相似之處?
    首先,巴洛克音樂和爵士樂都使用即興創作。即興創作有兩種類型,和弦即興創作和旋律即興創作。以巴洛克作曲家亨德爾的《彌賽亞》(The Messiah)和爵士樂史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艾靈頓公爵的《凌波爵士樂》(Limbo Jazz,美國中小學爵士樂團的必學曲目)為例,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和弦與旋律的即興性。
  • 巴洛克音樂的極致演繹 | 加拿大隨想古樂團五月來津
    1994年至2001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學習西方古典打擊樂。 自2003年起,在加拿大Banff中心探尋當代打擊樂的靈感。 澤亞的演奏廣泛涉及古樂、當代音樂、以及世界音樂。與其兄弟克亞錄製過眾多專輯,並和美國克羅諾斯四重奏(Kronos Quartet)等知名樂團合作演出。
  • 巴洛克美人——艾曼紐埃爾·艾姆
    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古典樂壇有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般,猛然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巴洛克音樂復古之風又一次向他們襲來。與20年前那場來勢兇猛、蔚為壯觀的「本真運動」稍有區別的是,引領這股巴洛克音樂復古之風的竟是一位身材嬌小、容貌秀美的法國女子。
  • 室內樂,如此優雅
    公元十七世紀末,正式對大眾公開的音樂會未形成以前,音樂演奏可分成三類:一是在教堂之內,次是在戲院之中,再有便是王侯貴族在府堡之中享受的音樂。最後這一種可以稱之為「室內樂」。Burney)在李氏百科全書(Rees's Cyclopaedia)中對室內樂作了以下的解釋:音樂作曲為了小型演奏室、小的樂隊、少數的聽眾,與在教堂或戲院中演奏的曲子與演出形式有別。  近代對室內樂的定義與範圍似乎較為狹窄,它將所有大型樂隊(管弦樂或管樂)、合唱、樂器與聲樂的組合、聲樂獨唱、任何樂器獨奏(如鋼琴獨奏、長笛獨奏、小提琴獨奏等)都排除在室內樂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