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脫貧第一線】我開青稞麵包店第一個大客戶,就是上海援藏江孜...

2020-12-26 上觀

日喀則浦援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 尼瑪普尺

上觀新聞記者 於量 採訪整理



9月末,我們日喀則江孜縣的青稞就到收穫時節。如果順利的話,上海人今年能在市場上買到我們江孜縣的青稞產品,有即食青稞片、青稞米等,原生態又健康,希望能有好銷路。

日喀則市江孜縣被稱作「後藏糧倉」,是西藏青稞的主產區之一。我爸爸是農民,在江孜和青稞打了一輩子交道,也正是他,第一個把黑青稞新品種引入江孜種植。現在我回鄉創業開公司,還是拿青稞做文章——西藏人太熟悉青稞了,不過以前我們種青稞,只想著用來填飽肚皮;現在種青稞,能致富奔小康。

2018年,我念完大學回到家鄉,雖然也曾想過考公務員,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但最終我選擇了自主創業。現在的西藏,正是創業的好時候,尤其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機會很多。去年,新一批的上海援藏幹部來到江孜後,成立了大學生就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為我創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今年,我打算開一家專賣青稞麵包的麵包房,但是一直沒能找到合適的店面,最後在中心的協調下,終於在縣委黨校的底樓為我物色到了一間25平方米的場地。麵包店順利開張後的第一個「大客戶」,就是上海援藏江孜聯絡小組。我們做的青稞麵包,「承包」下了上海援藏公寓的早餐。我知道,青稞麵包比小麥麵包口感更硬,未必合上海人的口味,上海乾部選擇我們,更多是一種鼓勵。

上海人如此支持,我更要好好幹了。還是通過大學生就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的牽線,我們與上海藏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藏日公司將以高出市場指導價20%的價格收購我們的黑青稞,以此為原料深加工,並負責銷售。未來,我們的黑青稞產品若能打開一定的市場,我還準備以青稞為主題,開發一些文創產品,帶動江孜的旅遊發展。說起來,還是上海人在幫忙,藏日公司的總經理吳志躍,曾經是上海第四批援藏幹部,2004年至2007年他曾擔任江孜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退休後,他也一直掛念著江孜,創立了藏日公司。

上海對口支援日喀則已經25年,我今年23歲,在我的成長軌跡中,處處有上海援藏的痕跡。我念的初中是江孜縣閔行中學,是當年上海人出資修建的;我父親創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家裡掙到了錢,也是在上海乾部的幫助下。我還記得,2018年底,當時的江孜縣委副書記、上海第八批援藏幹部王高安到合作社裡,問我們有什麼困難,我就壯著膽子說,江孜縣人力太貴,合作社的工資成本一直很高。沒想到王副書記把我說的記在了心裡,後來合作社得到20萬元的就業扶持資金,專門用於支付工人的工資。上海援藏幹部們很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他們的鼓勵支持下,江孜不少鄉村先後組建了一大批合作社,縣裡還成立了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指導服務中心、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協會等,幫扶著農民創業者發展,帶動更多人就業脫貧。

我創辦的公司取名為「浦援」,就是「來自浦江的援助」的意思。希望有朝一日,在上海援藏力量的幫助下成長起來的我,也能以我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上海的感謝。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 | 珠峰腳下的「丁真」們:上海援藏改變了什麼?
    臨近畢業那年,正經營青稞合作社的父親遇到些困難,上海援藏幹部給了很大支持,提供部分援藏資金幫助合作社擴大生產,也在生產和經營上提供了許多幫助和建議。尼瑪普尺曾想回鄉考公務員,但本性活潑的她又覺得自己創業會有更多作為——父親和青稞打了一輩子交道,江孜又是青稞重要產地,她決定了:「政策這麼好,西藏人民生活改善也很大,是不是可以做更多和青稞有關的文章?」
  • 雪山下的夢想家:上海援藏幹部的「造夢計劃」令人心潮澎湃
    上海援藏幹部、日喀則市政府國資委副主任張坤和專職宣傳幹事楊春建前來迎接我們上海媒體採訪團。在車上,張坤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多吸氧,在西藏吸氧不是丟人的事。確實,對沿海來的人來說,適應高原,心理上可以做到,生理上基本做不到,哪怕來了一年、兩年、三年。7天在日喀則的採訪可謂日夜兼程。我們走訪了亞東、江孜、拉孜、定日、薩迦全部5個上海對口幫扶縣。
  • 智慧援藏|放飛青春夢想,唱響創業之歌!上海援藏江孜小組編排創業...
    上海援藏江孜小組編排創業歌曲《彩色夢》 2020-12-12 2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喀則」今晚9點開播 上海援藏「綜藝+」助力...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後的衝刺期,「綜藝+扶貧」模式創新串聯鄉村與政府、社會、個人等資源的經濟脈絡,充分發揮媒體服務聚合性功能和明星藝人流量優勢,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提供更加精準的資源和方向,助力受援地區產業更快地「強起來」,群眾更好地「富起來」,鄉村真正地「興起來」。
  • 上海援藏發揮大學生創業作用 推進「珠峰嚴選」網購平臺建設
    近日,上海援藏聯絡組組長、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孟文海聽取上海援藏聯絡組江孜小組關於「珠峰嚴選」淘寶電商平臺的工作情況匯報。江孜小組成員、江孜縣教育局副局長李擎昊匯報平臺組建初期相關工作及目前運營狀況等,江孜小組組長、江孜縣委常務副書記張毅介紹下一步店鋪運維和日常管理方案。
  • 從黃浦江畔到珠峰腳下:脫貧攻堅接續奮鬥中的 「上海攀登」——寫...
    時間回溯至1995年,當時上海選拔第一批援藏幹部人才時,全市共有3500多名各行各業的幹部報名,最終從中確定了49名奔赴西藏,篩選率達70選1。5月17日,是第一批援藏幹部人才出發入藏的日子。當時,49名幹部都激昂地提議,5月17日用上海方言來說,就是「我要去」,建議把這天定為援藏幹部人才進藏的紀念日。
  • 《極限挑戰寶藏行》致敬援藏精神 嶽雲鵬、任嘉倫化身「青稞歌王」
    節目裡,極挑團不僅在索蓋村的青稞地積極尋找當地的扶貧代表尼瑪普尺,還與年紀最大的扶貧代表,進行了一場高能的引體向上大比拼,在親切的互動交流中,致敬扶貧代表們的援藏精神。自2018年在西安財經大學畢業後,尼瑪普尺便返鄉創業,通過做產業、收購青稞,讓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榮獲2018年度先進青年致富帶頭人的榮譽。
  • 《極限挑戰寶藏行》致敬援藏精神嶽雲鵬、任嘉倫化身「青稞歌王」
    節目裡,極挑團不僅在索蓋村的青稞地積極尋找當地的扶貧代表尼瑪普尺,還與年紀最大的扶貧代表,進行了一場高能的引體向上大比拼,在親切的互動交流中,致敬扶貧代表們的援藏精神。自2018年在西安財經大學畢業後,尼瑪普尺便返鄉創業,通過做產業、收購青稞,讓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榮獲2018年度先進青年致富帶頭人的榮譽。  在體驗當地的勞動生活之前,極挑團的首個任務就是在青稞地裡勞作的50位藏族姑娘中尋找到尼瑪普尺。
  • @丁真 上海援藏邀你來「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丁真 上海援藏邀你來「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2020-11-29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上海這家醫院為西藏孩子...
    在江孜縣衛健委的協助下,2000餘名西藏同胞接受了先心病初步篩查,經過東方醫院心臟醫療慈善團隊的詳細檢查後,8名符合手術指徵的先心病患者於7月中下旬來到了東方醫院,他們的命運,將和小央金一樣被重新改寫。
  • 英雄豪傑江孜城,高原古糧倉——歷史文化名城深度遊詳解
    這座小城就是古城江孜,也曾是全國第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西藏最大的縣城。如能深入西藏,這裡必能成為拉薩西面的第一站,還可前往亞東小城南面,駐紮三天,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江孜位於西藏南部,是去印度、不丹必去的地方,南臨邊疆的亞東小城,自古以來就是西藏的第一重鎮。「江孜」藏語意為「勝利之峰,法王府之峰」。遠眺江孜古城。
  • 「我還年輕,我選擇援藏」·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卡若二中信息技術教師劉斯,今年56歲,是福建第二輪組團式援藏教師中年齡最大的。然而,她不喜歡這個標籤。    「你看我像56歲的人嗎?」8日,劉斯身著藏裝,面對來訪的記者說,「我還很年輕,還能繼續為昌都的教育事業作貢獻,所以我才選擇第二次援藏!」
  • 上海的麵包店
    因為之前小編有過上海的工作經歷,下班之餘也喜歡探店。所以今天小編把之前在上海拍攝的圖片和一些信息總結了一下,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以一個普通烘焙師的視角來探訪上海的一些麵包店的感受。1.吳寶春麵包店地址:淮海中路333號新天地廣場B1
  • 願做高原一粒種 化作金穗撒人間——追記我國青稞研究專家尼瑪扎西
    未曾料想,尼瑪扎西認真回復了郵件:「這兩年正在創建青稞研究團隊,急需此類專業人才,我給你交學費,請安心學習。」  在他的資助下,達瓦頓珠順利完成學業,並於2009年入職自治區農科院。  此時,他才第一次見到了尼瑪扎西本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心裡永遠裝著農民的人,卻在母親臨終前也未能奔赴自己農村的老家——西藏山南市扎囊縣扎塘鎮雜玉村。
  • 一個援藏醫生的高海拔修行
    比如說,西藏兒童中常見的腎結石,在上海做雷射碎石不需要開刀,而過去在西藏需要開15釐米的刀口,經過龍子雯和同事們的努力,現在只需要開2釐米,孩子們手術當天就能下床。再比如,過去一個急性心梗救治,從進醫院到完成手術需要5個小時,而現在,縮短到40分鐘。幾個小時,往往就是生與死之間的距離。
  • 「臺灣之光」吳寶春上海開麵包店被抵制,忙回應:我是中國人
    12月10日下午,飽受爭議、在上海開設麵包店的臺灣麵包師吳寶春,面對之前的「臺獨」質疑。終於打破沉默,發出聲明稿。吳寶春在聲明稿中表示,我是生於中國臺灣的麵包師,臺灣是養育我的土地;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
  • 傳遞脫貧攻堅中的師大力量 上海師大舉行第六期 "成長有約"
    她講述了自己在日喀則謝通門縣助力脫貧攻堅的故事。 她分享道:「和我同在謝通門縣的夥伴好幾位都來自上海師大,在教育、黨建、維穩等全方位開展扶貧工作。 謝寧勤勉學習、投身公益、「反哺」師大學子的故事,凸顯了上海師範大學資助工作近年的成效,也成為了國家脫貧攻堅整體戰略在高校的生動實踐。 築夢:西藏孩子的上海阿爸 脫貧路上,心中有光,便不怕路長。2016年,上海首批組團式教育援藏隊伍抵達日喀則市開展為期三年的教育援藏工作。這40位上海教師中三分之二都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