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年輕,我選擇援藏」·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2021-01-10 福建日報

    卡若二中信息技術教師劉斯,今年56歲,是福建第二輪組團式援藏教師中年齡最大的。然而,她不喜歡這個標籤。

    「你看我像56歲的人嗎?」8日,劉斯身著藏裝,面對來訪的記者說,「我還很年輕,還能繼續為昌都的教育事業作貢獻,所以我才選擇第二次援藏!」

    福建省政府集體二等功、福建省優秀教師、廈門市勞動模範、廈門市傑出教師、廈門市第九批拔尖人才、昌都市第八批優秀援藏幹部人才……帶著榮光,她第二次踏上援藏之路,繼續追夢。

    與西藏……

    2008年,劉斯作為一名驢友,到日喀則旅遊。西藏的藍天白雲,藏族群眾的善良淳樸,都給劉斯留下美好的印象。

    當時,她在一戶藏族群眾家裡做客。「藏族老阿媽熱情地接待了我,待我像親人一樣;孫女小小年齡,一直羞澀地看著我。」劉斯說,那一刻起,她就很希望到西藏支教,給西藏的孩子力所能及的幫助。

    然而,一晃8年過去了,劉斯始終沒有得到機會。直到2016年5月,她才在學校收到援藏報名的通知。她終於如願成為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的一名專技人才,擔任左貢縣教育局第一副局長,分管教師發展和教育科研工作。

    2017年底,一年半的任期到了,劉斯主動申請留下來繼續援藏。可當時她的派出單位廈門信息學校正處於省示範校創建的關鍵時刻,擔任教學部部長的她「不得不」回到福建。

    「我以為再沒機會了,沒想到福建第二輪組團式教育援藏正好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欣喜若狂!」就這樣,去年8月,她與其他19名福建組團式援藏教師來到卡若二中,開啟為期3年的教育援藏工作。

    劉斯很喜歡和藏族群眾交朋友,每個周末都會到當地群眾家走訪。2016年10月的一天,還在左貢工作的她,在該縣旺達鎮拉達村看到一戶人家在曬青稞。她走進屋裡,燈光昏暗,兩個孩子在窗臺讀書寫字。詢問得知,孩子的父親常年養病,母親靠種青稞支撐一家的生活。

    從那時起,劉斯開始資助這兩名孩子,直至現在。後來,哥哥扎西江村考上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體育特長班,妹妹向巴曲珍更是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成都西藏中學。

    有緣的是,卡若二中挨著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劉斯與扎西江村又可以經常見面了。去年10月,扎西江村的母親來昌都看望孩子,特意給劉斯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閩昌情深,大愛無疆」。

    與老師……

    心臟二三尖瓣反流、皮膚乾裂蛻皮……兩次援藏,劉斯克服高原環境下身體的種種不適,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研工作中。

    2016年剛到左貢時,劉斯發現,當地的中小學課題研究很少,「無法以研促教,提升學科教學質量」。

    為此,劉斯深入到該縣各中小學調研,為當地骨幹教師作《課題研究和課題運作》等多場專題講座。一年半,她幫助該縣教師完成4個市級自主課題、18個縣級規劃課題立項。

    劉斯最為得意的,是主持完成市級自主課題《藏區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她在課題調研中發現,當地老師對信息化重視不夠,技術能力欠缺,很少用課件等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停留於傳統的「板書時代」,對學生吸引力弱、教學效率不高、課容量較低。

    「當時,左貢中學機房的計算機損壞嚴重,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教師信息化培訓缺乏基本的硬體。」劉斯介紹,經廈門援藏隊牽線搭橋,廈門市海峽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資60萬元,對左貢中學機房進行更新改造,建立「左貢縣教師發展培訓中心」,用於全縣教師的信息化校本培訓。

    而第二次援藏,劉斯多了兩個頭銜:廈門市劉斯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福建省首批名師培養對象。

    身為卡若二中教科室副主任、綜合備課組組長的她,利用自己的教學資源,在該校開設相關講座和示範課,籤訂「青藍結對工程」師帶徒協議,指導青年教師提升備課、設計教學方案等方面技能,努力為該校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上個月,受疫情影響,卡若二中尚未開學。劉斯名師工作室運用騰訊會議平臺,開展線上教研活動,並邀請卡若二中骨幹教師們參加雲端研討。

    聽完劉斯及其工作室主要成員的講座,次仁拉姆等西藏老師也分享了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廈門專家紛紛給予具體指導,令其受益匪淺。

    與學生……

    「第一次援藏主要是做行政工作,這回作為卡若二中教師,可以更好地深入教學一線,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劉斯介紹,如今,課內,她負責七年級6個班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外,她負責電腦應用社團的活動組織。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信息素養,培養興趣、發揮特長?去年10月,劉斯在卡若二中開創了電腦應用社團,社團下設Flash動畫設計、Photoshop平面設計、VB程序設計、PPT設計等4個學習小組。

    她利用周末時間,為學校機房的電腦重新安裝教學軟體,並開始帶領社團的孩子們學習電腦動畫及圖像處理技術。此外,她還自費購買了60多本信息技術類書籍捐贈給社團。

    電腦應用社團給孩子們打開一扇奇趣的大門,孩子們一下子就被電腦世界深深吸引住。他們在社團活動中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豐富了自己的課餘生活。

    電腦應用社團社長、七年級的郎加曲西,上小學時接觸過電腦,但只會用它打字追劇。如今,在劉斯的指導下,她已成為同學眼中的「電腦達人」,尤其是VB編程,小有所成。「作為社長,老師不在的時候,社團由我來管,我就要教其他社員學習電腦。」她說。

    與郎加曲西比,同樣就讀於七年級的社員斯郎多加更擅長Flash動畫設計。「現在,我會用電腦製作小鳥飛翔的動畫演示。」他驕傲地對記者說。

    去年11月,在昌都市第三屆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活動暨第七屆中小學生電腦運動會上,劉斯指導的電腦應用社團學生獲得3個二等獎,她本人也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援藏需要承受大自然對生命的考驗,需要忍受漫漫長夜帶來的孤寂;援藏是心靈的修行,是夢想的淨化,是愛的升華。」劉斯說。

相關焦點

  • 「疫」時瞬間·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近日,莆田市抽調28名黨員幹部、民警和醫務人員組成福建省派駐廣西口岸工作組,趕赴廣西做好閩籍及以福建為目的地入境人員的排查對接、跟蹤聯繫、溝通轉運等工作。工作組分成三個分隊在廣西南寧機場、防城港東興、崇左憑祥等3個重點入境口岸駐紮,把好入境人員管控「第一關」,全力減輕福建後方防疫壓力。
  • 「體育+」的N種玩法·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此外,這些運動數據還可以儲存起來,一段時間後,運動員可以從數據變化看到自己的進步。」公司董事長吳亞海表示,智能手套成為格鬥愛好者熱捧的產品。    「這套『自閉合射擊靶』也很厲害。子彈完成射擊後,便自動閉合,無需換靶。一旁的顯示屏可清晰顯示子彈位置和成績,教官可以在指揮中心遠程了解訓練情況。」
  • 湯後文:小山村的健康守護者·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常坪村是距明溪縣城最遠的村子之一,到蓋洋鎮22公裡,到明溪縣城還得再走13公裡。1000多名村民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村醫湯後文。    59歲的湯後文,是常坪村人。15歲時,他到明溪縣醫院培訓班學習醫學知識,第二年回鄉當起了鄉村醫生,一幹就是43年。湯後文說:「誰沒個頭疼腦熱,只要大家需要我,我就會一直幹下去。」
  • 「雲」中飄來臺灣味·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意外收穫    「大家好,我是Allen。」「大家好,我是灣灣妹,今天我們繼續給大家帶來臺灣味哦。」26日晚上8點,李正能和蔡佩紜準時開始抖音直播,當晚介紹的第一樣美食——剛烤好的臺式香腸被端進直播間。「這款香腸是專門為年輕人研製的,不需要複雜的烹調,用微波爐中高火加熱幾分鐘就可以吃了。」
  • 安心學習 爭分奪秒·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為了便於規範管理,一中還安排了專門的陪餐老師。    教室裡,戴著口罩的學子,單人單桌就座,彼此保持一定距離,門窗也處於敞開狀態。    複課一周了,教學計劃如何安排?「複課後,學校科學制定了教學計劃,做好網絡教學的查漏補缺,做好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的銜接。」屏南一中校長吳積斌告訴記者,學校實施晨午晚測量體溫,確保在校全體師生做好防疫的同時,放心地學習與工作。
  • 福建省教育援藏工作隊用愛和奉獻譜寫教育援藏新篇章
    福建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始終把傳幫帶作為教育援藏的重要途徑,培養本地教師隊伍迅速成長為主力軍。精準對接學校及昌都市教師能力需求,分層分類開展精準培訓,到福建跟崗鍛鍊、送閩專題培訓、專家到昌都送教、援藏教師送教下鄉、遠程網絡培訓和成立援藏名師工作室等七種方式幫扶本地教師提升教學能力。2019年以來,學校參與輪崗培訓教師達290餘人次。
  • 賀卡紙短 黨員情長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入黨12年如白駒過隙,現在想起入黨時豪邁的誓言,我依然激動……」4月初,在平安鎮湟中路社區黨員活動室,黨員們正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一個個正在向大家講著自己的入黨故事。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兩個生日,一個是出生日,是對父母給予生命的珍惜;另一個是政治生日,是黨員對黨忠誠的家國情懷。政治生日活動,使我強化了黨性意識和宗旨意識,給了我接受黨性教育的好機會。」
  • 【我在脫貧第一線】我開青稞麵包店第一個大客戶,就是上海援藏江孜...
    我爸爸是農民,在江孜和青稞打了一輩子交道,也正是他,第一個把黑青稞新品種引入江孜種植。現在我回鄉創業開公司,還是拿青稞做文章——西藏人太熟悉青稞了,不過以前我們種青稞,只想著用來填飽肚皮;現在種青稞,能致富奔小康。2018年,我念完大學回到家鄉,雖然也曾想過考公務員,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但最終我選擇了自主創業。現在的西藏,正是創業的好時候,尤其對我們年輕人來說,機會很多。
  • 【來電鈴聲大全設置鈴聲】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長按添加我好友,備註:免費彩鈴,即可免費贈送1年彩鈴!                                    企業彩鈴製作,彩鈴定製,彩鈴設置,彩鈴製作,集團彩鈴,公司彩鈴製作,商務彩鈴,彩鈴上傳,彩鈴加盟,彩鈴平臺,彩鈴配音,免費彩鈴,公司彩鈴,手機彩鈴,彩鈴網站,彩鈴下載
  • 他和她 「愛,永純」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陸一夫  沉默之愛  吳萍患病後對丈夫隱瞞病情    記者獲悉,郎永淳的妻子吳萍罹患乳腺癌已有三年多的時間,後期還出現了癌細胞轉移的嚴重情況,經過兩次化療後病情得到好轉。然而最初吳萍發現自己患病之後,想的竟然是如何瞞著郎永淳。李瑞英在現場透露:「知道吳萍得病時我就蒙了,也不敢和別人說。
  • 福建首個「學習強國」城市學習平臺在廈門上線
    人民網 林盈攝 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輝躍,福建省委講師團副團長盧莉莉,中國民生銀行總行小微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周伯婷,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廈門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江曙曜,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戴志望,廈門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蔡廷謙,以及省市區三級宣傳部有關領導等共同出席了當天的啟動儀式。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數字大運河「奔流千年」 戲曲機器人《遊園...
    帶你置身山水間,數字版「大運河圖卷」驚豔  一幅潑墨「捲軸」徐徐展開,河水潺潺,船隻往來,耳邊是飛鳥掠過的聲音,眼裡是萬裡山河的美景……走進長三角文博會江蘇展區,長135米、高3米的數字版《中國大運河史詩圖卷》讓人驚豔。站在畫前,人們可以體驗「融入山水」的感覺。
  • 援藏手記|我和「倒黴熊」布瓊的故事
    為進一步展現新時代湖南援藏援疆工作新形象,紅網、紅星網聯合推出《我的初心在邊疆》專欄,通過援藏援疆工作隊員手記,記錄他們在支援受援地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教育醫療、文化旅遊等工作以及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故事和感悟,講述大漠邊關和雪域高原上的湖湘情。「沒有完成作業的同學有:布瓊。」我剛念完名字,同學們就哄堂大笑。
  • 小牧場裡幹出好日子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妻子在家務農活、照料老人,我在外做小工掙點養家餬口的零花錢,既要填補家裡的生活開支,還要負擔在黑龍江上大學孩子的費用,日子吃緊得很。」馮顯武說完,帶我們來到院子裡。 一輛農用三輪車停在牆邊,上面還貼著「脫貧光榮戶」的字幅,這是縣上獎勵給他家的自主脫貧獎品。
  • 上海援藏發揮大學生創業作用 推進「珠峰嚴選」網購平臺建設
    近日,上海援藏聯絡組組長、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孟文海聽取上海援藏聯絡組江孜小組關於「珠峰嚴選」淘寶電商平臺的工作情況匯報。江孜小組成員、江孜縣教育局副局長李擎昊匯報平臺組建初期相關工作及目前運營狀況等,江孜小組組長、江孜縣委常務副書記張毅介紹下一步店鋪運維和日常管理方案。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創客」們在這裡播撒希望的種子
    恰好看到東南青年匯有為年輕人提供的創業平臺,就辭職過來了。」這個身材高挑的美女,一邊忙著做菜,一邊跟記者聊起她的創業故事。   李詩凝告訴記者,這裡靠近眾彩物流,又聚居大批年輕人,非常適合開拓餐飲業務,「我開辦的驚鴻餐飲,主打川菜,像檸檬酸菜魚就很受大眾歡迎。在南京多個商場我也有連鎖門店,但這裡是我的菜品研發中心。」
  • 一個援藏醫生的高海拔修行
    到了3年後的今天,西藏的數字已經變為7家。同時,醫療水平也大大提升。比如說,西藏兒童中常見的腎結石,在上海做雷射碎石不需要開刀,而過去在西藏需要開15釐米的刀口,經過龍子雯和同事們的努力,現在只需要開2釐米,孩子們手術當天就能下床。
  • 援藏題材電影《太陽和月亮》劇本研討會在榕舉行 今年六月開機
    研討會現場23日下午,福建省援藏建藏工作促進會、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在福州舉行福建省重點文化項目——電影《太陽和月亮》劇本研討會。該片劇本由福建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孫永明執筆創作,歷時四年。影片講述一位漢族鋼琴老師周潔妮去西藏尋找音樂靈魂,在西藏遇到了具有彈鋼琴天賦的藏族女孩達娃及其母親、援藏幹部方松林等,演繹了援藏幹部方松林幫助達娃家戰勝貧困,並幫助達娃實現音樂夢想,展現援藏幹部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會上,與會專家對電影劇本的主題、結構、情節等予以高度評價,期待該電影早日拍攝,並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