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玄機,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朝四大才女。在《三水小牘》中,是這樣描述她:「色既傾國,思乃入神,喜讀書屬文,尤致意於一吟一詠。」
她的本名叫魚幼薇,是長安一大奇女。因才貌出眾,自小便受人矚目。雖然年幼,但其才情早已在長安文人中傳誦開來。當時一位名滿京華的大詩人知道魚玄機的名氣,便就找到她,讓她當場以「江邊柳」為題賦詩一首,魚玄機思索片刻就給出了答卷:
《賦得江邊柳》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此詩視角敏銳,畫面絕美,筆鋒老到,乍一看是寫景,實則是述己。表面上雖是寫江邊柳樹的秋色,實際是暗喻她自己的處境和命運,情真意切,無不引人同情。
而這位名滿京華的大詩人,便是後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男人——溫庭筠。溫庭筠,字飛卿,早在之前的文章最美花間詞: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裡就有介紹過,他是花間派的鼻祖、詞聖。此後,他便做了魚幼薇的老師,同時,與她也是忘年之交。原本純淨無塵的她,遇上他之後便開始多愁善感,想來是沾上了「情」字。
果不其然,魚幼薇非常愛慕飛卿。面對魚幼薇的表白,年逾不惑的飛卿卻退縮了,偷偷離開長安,這一逃便是四年。本該是一段完美的愛情故事,卻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的遺憾,真令人惋惜!
在飛卿離開的日子裡,魚幼薇非常思念他。曾在冬夜裡作下這首詩寄予飛卿,以此表達心中的思念:
《冬夜寄溫飛卿》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疏散未閒終遂願,盛衰空見本來心。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
詩句娓娓而來、似怨似訴,讀之便可感受到此時她內心深處的思念,不是普通的詩詞就能形容出來的,孤獨也油然而生。
等到再次重逢時,飛卿卻將她介紹給了好友——當朝狀元李億。也許,是對飛卿心念成灰,所以魚幼薇便嫁給李億做妾。孰知,李億家中還有一個正妻,叫裴氏。在正妻的打罵下,三個月不到就把魚幼薇趕了出去,把她趕到長安外郊的一個鹹宜觀,去做女道士。而李億在對魚幼薇許下三年之約的承諾後,卻悄然攜家去了揚州赴任。
痴守謊言的魚幼薇,始終沒有盼來李億,她希望能早日重聚,可惜終成泡影!在絕望之際,寫下這首《贈鄰女》:
《贈鄰女》
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
這首詩可以說是至情之語,詩中不僅表現了她對李億無情的怨恨,也寫出了古代被遺棄女子的怨憤,痛斥當下的無情真相:在腐朽的封建社會制度,造成許多男子在愛情上喜新厭舊、情意不專,反而是女子要想尋得一個有情有義的丈夫,比尋求一件無價之寶還難!
看破一切的她,觸底反彈,迎來第二次重生,改名——魚玄機。從此,她便過上「一紙詩文候人教,長安再無魚幼薇」的放任生活。她醉倒人懷,用沉淪的方式自在地活著。只是,不再期望愛情了。也只有飛卿,是她心底的思念。
《寓言》
紅桃處處春色,碧柳家家月明。樓上新妝待夜,閨中獨坐含情。芙蓉月下魚戲,螮蝀天邊雀聲。人世悲歡一夢,如何得作雙成。
驀然回首,這不過是一段傷心往事罷了,而長安再無魚幼薇,已經很久了。
再到後來,她因為嫉妒女婢綠翹與李億有染,把婢女杖殺了。然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至此,她的一生便永遠被停留在24歲。此後世間,便也再無魚玄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