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法國為什麼輸的這麼慘?紙面實力強大背後的「虛弱強權」

2020-12-22 騰訊網

談到二戰的法國,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38天便被一戰戰敗國擊敗,成為笑柄,很多的辱法梗也由此而來。

但是平心而論,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和其戰前的經濟情況剛好成為正比。在「歐洲第一陸軍」的虛名之下隱藏著的卻是一個「虛弱強權」。

在一戰中,西線的主戰場長時間位於法國富庶的北方地區,法國在東北部的工業基地幾乎完整地淪入敵手或成為戰區,並在在一戰中遭受了徹底毀滅。差不多有22萬棟建築被摧毀,34.2萬棟被部分破壞,整個法國東北部幾乎成為焦土,131.5萬法國青壯年直接死於戰爭,傷殘人數超過280萬,戰時生產和前線勤務等原因又導致勞動人口損失136.5萬人,而法國戰前人口總數才4000多萬,可以說在一戰中中法國耗光了一整代的年輕人。

東北部工業地區的毀滅和青壯年的大量損失,導致一戰後法國的經濟實力嚴重倒退,煤炭生產由戰前的4084.4萬噸下降至1918年的2625.9萬噸,鋼產量由戰前的468.7萬噸下降至1918年的180萬噸,同時法國有326萬公頃農地撂荒或毀於戰火,大量農用車輛和約400萬頭農村牲畜被徵用,進口額由戰前的64億法郎增加到223億法郎,出口額由48億法郎下降至47億法郎,法國為了維持戰爭被迫舉債度日。

到戰爭結束時,法國不僅欠美國39億美元的債款,同時還欠英國30億美元,戰前靠高利貸謀取暴利的法國如今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債務國,戰前的一切繁榮在此刻都失去了意義。法國再也不想捲入一場這樣的大戰,所以極力主在戰後張嚴厲處罰德國,要求限制德國軍備並且還要求德國承擔巨額戰爭賠款,一方面法國是希望憑此壓制德國,不讓德國再有實力捲土重來,而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可以通過從德國那裡得到戰爭賠款來彌補在自己戰爭中的遭到的損失。

1921年,在法國的極力倡導下,協約國在凡爾賽和約中確定了德國的賠款總額為330億美元,合計1320億德國馬克,分66年還清。這筆戰爭賠款數額巨大,如果法國可以得到這些賠款,就可以極大的改善一戰對法國經濟造成的惡劣影響。

但是讓法國人沒想到的是,德國人雖然籤署了凡爾賽和約,但是採取了「履行它就是為了證明它無法履行」的策略,以各種藉口推延賠款。德國人賴著不還錢,法國人也沒有辦法,最後為了迫使德國賠錢,法國1923年聯合比利時一同進軍魯爾區,逼迫德國賠款。

魯爾是德國工業的核心,被譽為「德國工業的心臟」,德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60%的鋼鐵和35%的煉油量都產自魯爾。當時法國心想魯爾區對德國工業這麼重要,失去了魯爾區德國就相當於失去了工業發展的心臟,沒了心臟德國還能活嗎?想你德國在要錢還是要命之間應該還是會選擇要命,然後乖乖的把欠我們法國的戰爭賠款還了。

但法國沒想到德國真的是要錢不要命。

從德國人的角度來看,德國一開始籤署的是貢比涅停戰協定,德國覺得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原則對德國的懲罰不是很嚴重,心想反正也打不過了,趁著現在還有實力還不如早一點和談,想你們協約國也不會多麼苛刻的對待我們德國。

但是沒想到在法國人的強烈主張下,硬是把德國之前籤的貢比涅停戰協定改成了凡爾賽和約這種屈辱的投降條約,德國不僅要割地,還要賠償巨額的戰爭賠款,這個賠償對當時德國人帶來的人均負擔相當於我國清朝庚子賠款的300倍,足以讓每一個德國家庭崩潰。

本來德國人想的是停戰,沒想到直接變成這種屈辱的投降條約,所以貢比涅停戰協定後沒有心態爆炸的德國人現在炸了。

1923年法國進軍魯爾後,德國政府直接宣布停止一切戰爭賠款,命令魯爾地區的官員拒絕服從法軍的命令,企業停工,企業損失由國家補助,失業工人由國家救濟,德國寧願國內經濟全面崩潰、馬克飛速貶值、人民餓著肚子也不想再給法國人賠一分錢。

在德國人的激烈反抗下,法國不僅沒有如願得到賠款,還為此付出巨額佔領費,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更要命的是魯爾危機產生了兩個嚴重的後果:

1、擴軍備戰、反抗欺凌成為了德國人民的強烈要求。魯爾危機證明了縮減到10萬人規模的德國軍隊無力保證德國的領土安全,在此之後即便是最溫和的德軍軍官都支持德國秘密擴軍,在內閣的鼎力支持下,德軍不斷的研究新式戰術、飛機、坦克等新式裝備。德國還一度放下了意識形態的差距,跟蘇聯籤了軍事合作協議;

2、法國的這種單獨行為,嚴重違背了英國的「大陸軍事政策」,英法之間的同盟關係由此破裂。英美意識到一味武力逼債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所以要讓德國可以賠錢,就得想辦法讓德國有能力還錢。隨後英美便推出了《道威斯計劃》,由英美的資本來幫助德國實現經濟復甦,從1924年到1929年德國一共支付了110億馬克的賠款,但是同期英美在德國的投資和貸款總額高達326億馬克。

道威斯委員會成員

本來一戰的主要戰場都不在德國本土上,德國工業在一戰中就沒怎麼受損,如今還有這麼多資金的援助,這讓德國在一戰中受損的經濟快速恢復,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之前德國的經濟又恢復到了世界一流水準,在1940年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高達56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同時期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卻只有390億美元。

在20世紀20年代,德國經濟快速恢復的同時,法國經濟的恢復速度卻不樂觀。

從1921年到1929年,法國經濟的發展情況還是很好的。在這期間法國從德國那裡得到了81.5億馬克的戰爭賠款用來恢復經濟,重工業出現了大發展,生鐵產量從1919年的133萬噸增長到1929年的1036萬噸,鋼產量從1919年的129萬噸增長到1929年的972萬噸,,汽車產量從1920年的4萬輛增長到1929年的25萬輛法國在世界工業中的比重也增加到7.6%,但同時期要承擔戰爭賠款的德國所佔世界工業的比例卻是10.5%。

但是在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受經濟危機影響,到1932年法國工業生產下降了36.2%,其中,冶金工業下降47.4%,機器製造業下降42.6%,建築工業下降55.6%。輕工業的危機則更加嚴重,1932年的法國輕工業比1928年足足下降64%。

在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中受害最大的國家分別是美國和德國,但是這兩國在不久之後就出現了強人領導來扭轉經濟危機帶來的消極局面。作為在經濟危機後上臺的領導人,羅斯福和希特勒都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來拯救本國經濟,但是法國應對危機的措施卻虛弱不力,導致經濟危機帶來的惡劣影響在法國持續時間最長。

在英鎊、美元相繼貶值,各國提高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經濟,日本、德國擴軍備戰計劃以武力轉嫁經濟危機,並實施對外傾銷的前提下,法國卻還是在維持老一套金本位制,同時法國工業繼續相對分散,這讓法國工業的出口競爭力大大下降。1937年法國的出口量幾乎比1929年減少了四分之三,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法國所佔的比重由1929年的6.4%下降到1937年的5.1%,而德國的所佔的比例卻猛增加到9%,比法國高了4/5。在二戰爆發之前,法國的經濟其實相當脆弱,人口、經濟、工業實力都無法和德國抗衡。

經濟上的脆弱自然也反應到政治和軍事領域。

由於經濟動蕩導致法國政局長期混亂,政府頻繁,執行的政策缺乏連續性,在面對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擴張時只能選擇執行養虎為患的綏靖政策。

同時,經濟上的脆弱也導致了法軍得到的軍費嚴重低於同時期德軍的軍費。德軍有遠高於法國的軍費來擴充陸海空三軍規模,研發新式坦克和戰鬥機。到了二戰前夕,德國已經擁有3000多輛坦克、4000多架戰鬥機,陸軍實力已經可以和法軍一戰,而空軍實力更是全面碾壓法軍,不僅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對戰法國空軍都處於絕對的優勢,在法國戰役中德國空軍牢牢掌握著法國天空的制空權,讓德國的裝甲部隊可以快速向前推進。

反觀法軍,由於軍費限制,法軍不能像德軍那樣通過大規模擴充來準備一場進攻戰役,主動進攻德國只會是一場慘敗,所以只能採取守勢,依靠和自己同盟的英國用消耗戰來戰勝德國,馬奇諾防線正是基於這種心理才動工修建的。

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法國戰役爆發前,法國在經濟上就已經不具備戰勝德國的實力。雖然法國在一些武器上要優於德國,諸如夏爾B1坦克,超越了當時所有的德國坦克,但作為法國空軍主力的MS.406戰鬥機在性能上卻弱於德國的BF109戰鬥機,也沒有斯圖卡這種專門用於對地支援的俯衝轟炸機,法軍整體仍舊處於弱勢。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主動進攻並且戰勝德國,法國能擋住德國的攻勢已經很不錯了。

正如開篇所說,法國在二戰豪華的紙面實力之下埋藏的卻是一個經濟脆弱、政局動蕩、軍備落後的「虛弱強權」,這個強權對付波蘭、日本這種工業不如法國的國家還可以,對抗強大的德國卻遠遠不夠。

關注我,還會更新更多優質文章!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刪!

相關焦點

  • 二戰法國實力不輸德國,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
    而當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只比波蘭多支撐了兩天。法國這個歐洲第一簡直成為了笑話。法國和波蘭相比,法國比波蘭強大的太多,就好比波蘭是個中量級的拳手,而法國是個全臺上的巨無霸,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論實力,波蘭根本就不是法國的對手。可是同樣是面對德國法西斯,波蘭人愣是撐了36天,而作為比波蘭強大很多的法國人,竟然只堅持了38天了,這是為什麼呢?
  • 法國在二戰中一共死亡了多少人
    二戰的法國似乎成了後人的笑柄,有一個笑話,戰後法國賣倉庫中積壓的武器,廣告語是,全新,沒開過火,僅僅扔到過地上一次。那之後,法國似乎抬不起頭,就連當選五常之一,也被世人所詬病。那麼法國在二戰中究竟傷亡如何呢?
  • 強大又虛弱的化身,天津為什麼強大?又為什麼虛弱呢?
    目前我國擁有四座直轄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重慶,四座直轄市中,上海的發展最好,重慶的進步最快,而北京則是我國的首都,這樣看來好像天津身上並沒有什麼亮點。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天津可以說是我國比較特別的城市了,是強大與虛弱疊加的巨人,天津為何強大?又為何虛弱?
  • 二戰法國直接被德國給「秒殺」,當時法國真的很弱嗎?
    法國是一個老牌的軍事強國,怎麼說也是能夠和英國、德國平起平坐的國家,只是在二戰時期法國的表現令人失望,面對德軍,堅持一個多月的法國就宣布投降,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就以法國的軍事實力來說,這麼快就淪陷,可以說是直接被德國給「秒殺」了,為什麼德國能做到這一點?是法國真的很弱嗎?法國在二戰時期並不弱,並且那時候法國和英國是聯軍,兩國打一國還不能佔一點優勢嗎?
  • 二戰時期,法國實力比日本還強,為何僅38天就全國淪陷?故意的?
    其實是法國人不想打了,一戰在法國領土上打的太慘了,法國人覺得沒必要,並且好多法國人其實也仇視猶太人,同情希特勒。日本是島國,它優先發展的是海軍,其次才是陸軍,而它的空軍也大量配給海軍。難怪法國的化妝品、護膚品聞名遐邇,德國人把法國人的「浪漫」打得一文不值。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很困惑,法軍在歐洲大陸堪稱「第一陸軍」,海軍空軍也很強,為什麼在短短不到40天的時間內敗給德國?法國是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強國,為什麼面對德軍的鋼鐵洪流卻這麼不堪一擊?
  • 二戰中戰敗投降的法國,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嘲笑?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二戰中在德國的凌厲攻勢下,僅堅守一個多月就宣布投降被亡國了,作者居然還認為二戰法國的投降很明智的,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國家都滅亡了,居然還是很明智的,這是自認為高貴血統浪漫主義的法國人嗎?開戰前,法國擁有擁有一支數百萬規模的部隊,擁有的火炮、坦克和戰機方面,自認為均優於德國,加上盟軍英國方面的援助,憑藉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三百萬的英法聯軍擺開陣勢,貌似誓死要和德軍決一死戰的架勢。
  • 二戰中法國打得那麼「菜」,為什麼還能成為五常之一?
    法國憑什麼成為五常之一?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五常,就是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保留最強軍事實力,而且在聯合國有一票否決權。這一點大家都比較清楚。五常在二戰戰後出現,一般都是戰勝國擔任,一定程度上是大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體現。法國呢?
  • 一戰時法國打不過德國,可為什麼二戰時法國仍然打不過?
    一戰時法軍是協約國的主力,法國本土也是西線的主戰場。不過法軍非常賣力氣,明明不可能打敗德國,仗著有一群幫手打贏了。 然而到了二戰的時候,法國仍然是德國的目標。可這一次法國幾乎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了,自從德國攻破了馬奇諾防線後,法國是徹底失去了信心,一路潰退,最終只能投降了事。
  • 為什麼法國在二戰的時候表現那麼差,以至於成了眾人眼中的笑話?
    記得在看早期的一些香港拍的反映民國的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提到在上海各國的租界,其中就提到法租界實力最強,法國的領事在洋人的領事中可謂是老大,其他的國家的領事都為法國馬首是瞻。記得鄭少秋所演飾演的黑道老大,只要把法國領事搞定了,其他的領事都不會有更多的異議。
  • 郭臺銘為什麼輸這麼慘?
    就好比說馬雲今天突然宣布參加一個什麼選舉,結果輸給了鳳姐,而且輸得很慘。莫非臺灣同胞的腦子都進水了?不管是資歷人脈還是錢,郭臺銘估計能把韓國瑜甩出三百條街,稍微正常一點的人肯定都會選他吧?!怎麼可能選一個一窮二白啥都沒有的「賣菜郎」韓國瑜呢?
  • 為何二戰中的法國成了笑話?
    以海軍為例,法國海軍是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海軍之一在歐洲僅次於英國,強於德國,綜合實力排名世界第四。法國海軍擁有1艘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7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50餘艘各型驅逐艦,潛艇101艘。 3、法國還用11年時間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
  • 法國二戰中最丟人的時刻,並不是被德國滅亡,而是向這個國家投降
    說起二戰時的法國,大家第一感覺印象就是這個國家太丟人了。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開戰之後42天,這個歐洲第一強國就投降了。這件事不僅震驚了法國,還震驚了整個世界。對法國人們來說,這是莫大的恥辱。不過這雖然是恥辱,卻不是法國在二戰中最大的恥辱。
  • 一戰、二戰德國都堅持打法國,法國到底怎麼得罪德國了
    在一戰、二戰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德國太熱衷於打法國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已經準備好東擴了,慕尼黑陰謀、綏靖政策、閃擊波蘭這一系列行為明顯看出德國的主要擴張方向是向東,結果德國掉頭攻打法國,為什麼德國偏偏還要掉頭回來打法國? 而且縱觀法德歷史,德國都在堅持打法國,普法戰爭、一戰、二戰皆如此。什麼仇什麼怨,法國到底怎麼得罪德國了,德國寧可兩線作戰也要打法國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法、德兩國的矛盾是如何形成的。
  • 二戰哪國輸得最慘?並不是日本
    導語:二戰哪國輸得最慘?並不是日本,此國戰后街上基本見不到男人我們知道,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作戰面積最大、戰況最激烈、參戰國最多的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中,有很多國家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而在二戰中有一個國家輸得也是相當慘,那就是這次二戰軸心國之一的納粹德國,比起被原子彈轟炸的日本,納粹德國在這次二戰中損失要多得多。納粹元首希特勒當政時期,就以打造軍事強國而徵收了大量的士兵,二戰開始後,更是有很多青年男人投入戰場。
  • 二戰時期,法國實力遠比日本強,為何僅38天就全國淪陷?
    法國?好吧,他們的馬奇諾防線和投降速度,成了倆不大也不小的笑話,至少比義大利為了一碗義大利麵就可以投降的事,要好上不少。但你不得不說,二戰結束以後,最大的贏家是美國,最大的輸家是英國,而處於不輸也不贏地位只有法國。這是事實。其實二戰最開始的時候,整個歐洲都在打政治牌,至少那幾個所謂的大國都是這麼幹的。
  • 二戰時期,法國實力比日本強得多,為什麼僅38天就全國淪陷了?
    二戰初期的時候,法國是列強國家之一,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按道理來說應該不會在短短38天內就被德國擊敗,但這樣的事情確實上演了,擊敗法國是德國在戰爭初期上演的一場奇蹟,當然這個奇蹟對於法國來說就是莫大的恥辱了。我們一般認為二戰爆發前是英法的綏靖政策使納粹德國得以做大做強起來,但當時英法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政策,與其自身因素有關,尤其是法國。
  • 二戰法國僅堅持一個月,日本打了十幾年,日本實力真比法國強嗎?
    二戰時期,法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都算是世界強國,為何其表現卻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法國在戰爭爆發之後只過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舉旗投降,而日本竟打了十幾年。日本的真正實力真的比法國要強嗎?事實並非如此。第一,當時的法國是世界上有名的殖民國家,其殖民地數不勝數,領土面積遠超日本。第二,法國的經濟實力極其雄厚,國內的企業數量遠超日本。第三,法國的工業體系非常完整,在各個領域都超過了日本。第四,法國的國際地位強於日本,他可以在國際會議中,擁有大量的話語權,而日本這個國家,卻不被西方各國認可,沒有太高的地位。
  • 二戰一個月就滅亡的法國,卻造出二戰初期最強中坦,外號法國虎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可以用恥辱兩個字來形容。號稱擁有「歐洲最強大陸軍」的法國,只堅持了30天就宣告投降。這個本來被寄予厚望的國家,最終倒在了納粹德國的坦克履帶前。
  • 二戰法國陸軍擁有250餘萬,為何迅速投降
    然而,50天之後,靠著世界第一海軍船隊的協助,法國人完成了人類軍事史第一大撤退:十萬法國士兵從敦刻爾克成功撤往英國。 法國擁有這麼強大的陸軍,為何投降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士兵厭戰,沒有戰鬥意志。
  • 二戰法國淪陷一半就投降了,為什麼我國半壁江山被佔卻仍在抵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主要的戰場一共是有五個,中國戰場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戰場上中國人主要面對的是日本侵略者。作為法西斯核心國之一的日本,它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而中國卻頂住了日本瘋狂的侵略,為世界人民反擊法西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