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們肯定看到了這則消息:
郭德綱又要去日本巡演啦!其實這已經是第三次了。自從17年,郭德綱和于謙首次將相聲商演帶入日本,在當地引發強烈轟動之後,他兩幾乎年年都要去日本說一趟相聲。我們可以看到,在大阪梅田站的LED屏上,再次被德雲社「圍攻」,染上專屬「德雲紅」↓
(可見,島國人民也是非常期待郭老師及其愛徒們的到來)相聲作為一種民間流行起來的藝術,受眾面積非常之大。除了我們喜歡聽相聲以外,很多外國人也喜歡這種幽默風趣的表演形式,尤其是在同一個亞文化背景下的日本。
漫才是日本的一種站臺喜劇,最初起源於日本古代傳統藝能的「萬歲」,後來在關西等地得到快速發展。我們都知道,國內最常見的相聲形式是兩人在舞臺上表演,一個負責「捧」,另一個負責「逗」,二者相輔相成。雖然說是「三分逗、七分捧」,但是一朵紅花永遠離不開綠葉的襯託。日本的漫才雖然也是類似裝傻和吐槽的捧逗形式,但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如果大家有看過歷期的NON STYLE的相聲節目表演,就會發現,他們恰恰是反過來處理主次關係的。在舞臺表演上。日本的漫才會通過浮誇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去帶動觀眾的情緒,兩人以極快的速度互相講述笑話,讓人一下子入戲。相對而言,中國相聲則是緩慢,有鋪墊、起承轉合等包袱在裡面的。在題材選擇上。漫才不會選擇晦澀難懂的歷史文化,而是偏向於比較貼近觀眾生活的日常葷段子,利用大白話拉近觀眾與舞臺之間的距離。在服裝道具上。漫才著裝並不像我們國內,清一色的大褂、扇子、醒目,他們有自己和服、西裝、劍製品等。
小編覺得,正是因為這些不同點才創造了兩種不同風格的相聲文化,藝術無國界,無論是日本的漫才還是中國的相聲都能給予我們歡樂。▎這裡還有日本物語的其他精品文章~可以來看一下哦~
高效、便宜、服務好,同一顆牙,去日本看到底有多幸福
撞臉蒼井優的這位實力派演員,你有印象嗎
日推網友曬出「打開包裝失敗」慘照,哈哈哈哈哈哈畫面太過真實
《三體》在日本掀起科幻潮,沒遇到劉慈欣之前,他們都在看什麼?
「腦洞之王」田中達也,每天創作一張小人國攝影作品,風靡ins百萬人
以上です。
有趣的內容很難天天有,希望每晚都帶給大家有意思的話題。喜歡我們的朋友,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還有知日圈App,不喜歡的朋友也先別走,動動您的小手給我們加星標,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你再走。
以下是星標的添加方法。 ![]()
![]()
![]()
![]()
經過我們後臺分析:日本物語的粉絲群都是有知識、有文化追求,靈魂有趣的人,她們遍布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始終支持物語,是我們編輯部一所懸命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