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聲(落語、漫才)和中國相聲的區別

2021-02-08 HUG睿博豪仕

先說落語和單口相聲的區別吧。。。

第一,道具上。
落語的道具:一般就是,和服,坐墊,手絹,還有扇子。

坐墊和和服就不說了,一看就知道。再說手絹,手絹的用處比較多,可以用來擦汗,攤開可以當作書,報紙等等,扇子的作用,可以當筆,可以當煙,具體要看表演場景需要。

傳統的單口相聲道具:一般是 大褂,桌子,扇子,手絹,還有醒木。
扇子和手絹的作用相比落語差別不大,一般看表演需要,可以用來替代各種物品,劍啊之類的。
再說醒木,日本落語開始一般是拉家常來進入表演,而單口相聲,雖然現在也會跟觀眾聊下天,但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始,還是在定場詩之後開始的。醒木就是一般用於節目的開始,節目結束,以及故事的關鍵時刻。

第二,表演內容上
落語的表演內容一般比較生活化,都是一些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單口相聲一般都是歷史上代表性人物的故事。
所以,在表演形式上也有些不一樣,表演大人物的時候,就會有一些打打殺殺,所以單口相聲就會有很多以扇代替劍,來表演一些舞刀弄劍,所以整體單口相聲的表演動作更具有觀賞性一些。
(有人說評書比較注重大人物,其實我分不清這2個啦。)

第三,表演者
落語和單口相聲一樣,不是是個人有張嘴就能上,落語一般都是一些大家,表演單口相聲也需要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至少要知道很多故事典故。

第四,傳統和創新
落語和單口相聲一樣,都有傳統節目,例如落語有大家都知道的《壽限無》(多虧了銀魂 = =),
當然他們也有創新,比如聊聊美國什麼的。


再說說,漫才和對口相聲的區別吧。
這2個區別就比較大了。。。完全是2個東西。。

第一,道具。
漫才,2個人,2張嘴,一個話筒。。(對!一個話筒= =)。
相聲,2個人,2張嘴,2個話筒,一張桌子,手絹,扇子,玉子(唱太平歌詞時候用到)

第二,表演形式上。
漫才,表演精髓就是裝傻和吐槽,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表演起來不簡單,不過說難,也難不倒哪裡去,在日本,表演漫才的,一般半路出家的比較多,大家都是有搞笑才能,有吐槽天賦,會寫段子,就可以了。

相聲,這個說起來就多了。四大功課說學逗唱。這裡就不細說了,沒個十好幾年的鍛鍊是不行的,反正和漫才比是2個等級的東西,大家可以去聽下郭德綱的一個好像就是專門講解相聲的。

第三,表演時間。
漫才,節奏非常快,時間一般是5到10分鐘左右,3分鐘的也有。
相聲,節奏比較緩慢,鋪墊較長,傳統段子,少說40分鐘起。長的一個小時也有。(這裡說傳統相聲,不說電視相聲)

第四,傳統和創新
漫才,就目前而言很少見傳統節目,基本都是結合當下的節目。
相聲,表演傳統節目比較多。結合當下在這基礎上創新,像《西徵夢》,傳統段子講的是打太平天國,郭德綱改成美國反恐。

最後推薦一部最近正在跟新的落語動漫「昭和祿落語心中」如果只是想了解一下落語的話這部動漫非常推薦。

如果想來日本東京生臨其境體驗一次落語的話推薦「淺草演芸ホール」(東京的德雲社)日場早上11:40~16:30 夜場16:40~21:00 票價:成人2800(160人民幣)、學生2300(130人民幣)

HUG將為大家推出世界旅行策劃,育兒經驗分享,留學交流與諮詢等活動!盡情期待。

以上內容均為HUG原創,歡迎大家分享到朋友圈。轉載請註明

謝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日本相聲丨什麼是落語,ta和中國相聲有什麼區別
    傳統的單口相聲道具:一般是 大褂,桌子,扇子,手絹,還有醒木。扇子和手絹的作用相比落語差別不大,一般看表演需要,可以用來替代各種物品,劍啊之類的。再說醒木,日本落語開始一般是拉家常來進入表演,而單口相聲,雖然現在也會跟觀眾聊下天,但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始,還是在定場詩之後開始的。醒木就是一般用於節目的開始,節目結束,以及故事的關鍵時刻。
  • 吉本興業社長大崎洋:加強日本漫才與中國相聲的交流
    侯寶林訪日開啟中日交流新篇章相聲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朵奇葩,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歡,在日本,也有著與之相似的表演藝術——漫才(兩人表演)與落語(單人表演)。 日本的漫才,最早可以追溯到室町時期,在1934年之前,漫才還一直被叫做「萬歲」。
  • 日本漫才「逗哏」的是右邊那位,和中國的相聲正好相反!|日本觀察
    其實,日本人也是很幽默的,漫才就是日本的一種站臺喜劇,類似於中國的對口相聲。不僅融進了口技、舞蹈、歌唱等藝術,而且出現了戲劇漫才 (相聲劇) 、多口漫才 (群口相聲)以及女漫才師表演的漫才。在中國的相聲藝術中,"逗哏","捧哏",的位置與日本漫才藝術的"上手","下手"位置相反。
  • 脫口秀、單口喜劇、單口相聲、評書、落語的區別
    懂王以前也表演過單口喜劇,以至於他當總統後還那麼愛搞笑,把美國和世界弄得一團糟。香港黃子華的棟篤笑,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都屬於單口喜劇,另外德雲社現在很多青年相聲演員的表演,其實也屬於單口喜劇,因為就是碎包袱一通扔,既沒有結構也沒有框架,除了大褂之外跟相聲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 從一部日本的「落語」電影看懂相聲界撕*大戰
    日本的許多藝術形式脫胎於中國,掌柜的今天跟大家推薦一部關於「相聲」的作品。在日本,有「漫才」和「落語」這兩種幽默的語言表演藝術,為了便於大家直觀的理解,「漫才」有點類似對口相聲,分「上手下手」,類似對口相聲的「捧哏逗哏」,主要表現形式是以很快的語速互相講笑話。
  • 中國相聲VS日本漫才,哪個是你心目中的搞笑之王?
    自從17年,郭德綱和于謙首次將相聲商演帶入日本,在當地引發強烈轟動之後,他兩幾乎年年都要去日本說一趟相聲。我們可以看到,在大阪梅田站的LED屏上,再次被德雲社「圍攻」,染上專屬「德雲紅」↓(可見,島國人民也是非常期待郭老師及其愛徒們的到來)相聲作為一種民間流行起來的藝術,受眾面積非常之大。除了我們喜歡聽相聲以外,很多外國人也喜歡這種幽默風趣的表演形式,尤其是在同一個亞文化背景下的日本。
  • 落語和漫才的區別原來有這麼大啊~ | 日本文學
    前幾天,老沙和大家分享了日本的漫才,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漫才和相聲的區別。
  • 《虎與龍》落語跟相聲還挺像的
    果然是宮九的經典之作,劇本的安排十分巧妙,主線是長瀨去學落語,每一集的劇情剛好又能合上這一集中出現的古典落語段子。看每一集的古典落語的時候我就在想,日本的落語跟中國的傳統相聲段子很像啊!都是有故事情節,有諷刺,結尾時還有反轉,而且,這些段子很多觀眾都聽過,但是不同的演員表演出來又是不同的感覺。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真人化:日本相聲如何傳承?
    落語(らくご)|落語,是日本江戶時代傳承至今的一種傳統技藝。表演內容和形式和我們的單口相聲很是相近。表演者會一人分飾多角,通過語言、表情、動作、小道具(多為扇子、手巾)、音效(三味線或是太鼓)來演繹故事。故事內容或是為逗人一笑,或是針砭時事人情,此外恐怖怪談也是有的。
  • 【專欄】相聲與漫才
    >相聲,被日本人定義為中國傳統的「話藝」之一,是通過「話術」(語言藝術)和「藝」(演技)引起觀眾發笑的一種表演形式,形式上相當於日本的「漫才」。看日本人對相聲的定義,也就知道了他們其實還談不上真正了解我國的相聲藝術。因為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相聲首先是一種「說唱曲藝」,是把說、學、逗、唱糅合在一起取悅觀眾的一種民間曲藝藝術,而並不僅僅是日本人口中的「話術」(日本漫才雖然也有音曲漫才、舞蹈漫才和話術漫才等之分,但傳統的不唱不跳,只以話術為主的漫才才被視為正統),也不是他們想像中的那種純粹的「演技」。
  • 迎娶女神、總產值20000億日元,這群日本人「笑」著把錢掙了
    搞笑藝人其實是一個統稱,這一群體包括漫才師、落語家、模仿藝人和喜劇演員等。其中,漫才與落語是日本常見的兩種喜劇形式。何為漫才? 漫才通常由兩位演員合作演出,形式類似我國的對口相聲。一位演員主要負責找茬和吐槽,另一位則負責裝傻和耍寶。
  • 【大觀園】相聲不止中國有!
    當語言落下時,現場的觀眾會報之以歡笑和掌聲而這,就是「落語」這兩個字的由來北野武與二宮和也合作的日劇《紅鱂魚》,講述了一對落語師徒追逐夢想的艱辛旅程,這部日劇的大熱,讓「落語」這種日本的傳統曲藝再次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周末,去看看日本的喜劇吧
    吉本興業大阪難波大花月劇場 日本的喜劇——落語、漫才,大致相當於中國的相聲。
  • 亮仔丨日本人也愛看「相聲」!這些經典落語橋段,成功戳到你的笑點了沒?
    沒想到,上次介紹日本京都人內容大受好評,看來大家很喜歡這種邊看漫畫邊學習知識的形式啊!尤其是其中提到的「落語」,形象地讓大家見識了京都人之間的交手。落語是日本傳統的藝術,即使現在也被很多人喜歡。這次想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日本的落語文化,希望大家會喜歡!
  • 除了德雲社還有哪些優秀相聲演員和哪些拙劣相聲演員?
    當今德雲社可以說是相聲團體的一桿大旗,人才輩出,嶽雲鵬、郭麒麟、張雲雷、孟鶴堂,還有秦霄賢、張九齡、張九南、尚九熙等等,小角兒們也在飛速成長……那麼除了德雲社還有哪些相聲團體,或者優秀的青年相聲演員呢?相聲新勢力,盧鑫玉浩,綜藝節目《笑傲江湖》嶄露頭角,因創作新穎,節目善於結合年輕人的話題和時下熱點而被年輕觀眾喜歡。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真人劇熱播,這些落語知識,只有內行人才懂!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雲田晴子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兩位落語藝人跨越時代的愛恨情仇的瓜葛。除了這次的電視劇版,兩年前,這部漫畫還被製作成了動漫,也因此賺得了不少中國的粉絲。漫畫改編真人版,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也充滿風險的選擇。電視劇版的《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是否能再次成功吸粉還不好說,不過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劇中的最重要的元素——落語。
  • 日本小品:漫才和コント到底有何不同?
    如今,搞笑的範疇越來越廣泛,除了漫才(主要是兩人用有趣的對話取樂觀眾的表演形式,和我國的相聲形式相近)外,還有模仿、短劇(近似小品的形式)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短劇和漫才的分界極為曖昧不清。那麼短劇和漫才之間,到底有何不同呢?
  • 日本人愛看的落語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和動畫的標題一樣,這部動畫故事的主題也就是「落語」二字。何謂落語,簡單說起來,有些類似中國的單口相聲。一般來講是一個人跪坐在臺上,手上拿著一個扇子,用誇張的語氣和口吻來講一些搞笑的故事和段子。這便是落語之意。然而和單口相聲不同的是,落語會伴隨著很多的肢體動作和一人飾多角的情況出現,這也就很考驗表演者的能力。
  • 1917年11月29日 相聲大師侯寶林誕生
    初學京劇,不久改習相聲。先後拜常寶臣、朱闊泉為師。1940年在天津成名。新中國成立後,立志相聲改革,1950年參加北京相聲改進小組,在繼承與發展相聲藝術方面有顯著成績。1955年參加中央廣播說唱團,對擴大相聲的影響和提高其藝術地位,貢獻較大。1979年謝影舞臺,專事曲藝理論研究。1980年應邀赴日訪問,考察了日本民間喜劇藝術漫才、落語的情況。
  • 相聲不是片甜桔子相聲瓦舍馮翊綱論哏的薄與厚
    在臺灣不知道「相聲瓦舍」的,一定不是臺灣人,只要演相聲劇,通常票都會賣光。